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屈原的《离骚》。
[2]出自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3回。
[3]来源于《孙子兵法》。
——
这里解释一下:
据说生宣纸吸水性、渗水性强,能够洇墨,熟宣纸洇墨少,水墨不易渗透,如果不行,就当是私设。
褚楚是在生宣下垫了毛毡的但是盖印的地方留空,所以印迹透过生宣纸也印在了下面的纸上,他再在空白处补上文字写成的和离书。
☆、第69章
九月初九,便至重阳,恰逢秋高气爽,十足的踏秋好时节,自上次将褚楚带去山谷,顾斋不敢再提同他一起出游之事,如今看着时日已久,那日二人又一同提笔练字作画,关系缓和不少才敢重提。
没想到褚楚这一次竟也答应得爽快,顾斋说要带他一同在重阳登山,他就这样应承下了。
褚楚的魇疾未再发作过,身体似乎也好了不少,这一次顾斋就没有再命黄嬷套车,两人分别牵了马同骑,向那天高地阔之处而去。
这次不是去的山谷,而是离上京不远的一处籍籍无名的远山,这山不高,挺适合他俩在秋日登山而上。
顾斋与褚楚一同将马儿拴在山底,顺着那小道同行向山顶进发。
走了一段路之后,褚楚已经开始感觉到一点点疲乏了,他觉得自己真是答应得太爽快了,对自己还是认识太不足,就这样的身板还妄图爬到山顶。
顾斋瞧出褚楚爬得有些吃力,瞧瞧的放慢自己的脚步,褚楚虽然身子吃力,眼力却没差,他偏过头去冲顾斋道:"你做什么,我需要你放让吗?"
顾斋顺势搀了他一把,"我并没有对你放让,许你身子骨弱怕不起这山,就不许我大病初愈,同样体力不够吗?"
褚楚睨了他一眼,道:"强词夺理。"
他甩开来顾斋的手,深一脚浅一脚的继续向上蹬去,他抬头往上看了看,明明只是一座小山头,对他而言却像是无尽头一般。
早知爬这山是如此费体力,他就不答应顾斋了,想着想着就恼怒,他不屑的在心中轻哼了一声,这样的一座小山,倘若换在他从前,再高上十倍他也有把握登上去,不,是攀上去!
顾斋不紧不慢的跟在他身后,看到他这幅样子,竟然有些想发笑,他挺喜欢褚楚如今这幅欲罢不能的样子,有些傲娇又有些小任性,很是可爱。
这山上没有那种大朵的贡菊,倒沿路生着一片片的白色小菊花,褚楚一边爬山一边为了减轻这痛苦,分出心思去观察起那些"小东西"来,抽着这些细碎的花朵、那鹅黄的花心,他们陵国从没有这样的花,干旱少雨之地,连牧草都无法存活,何谈……
顾斋看他盯着那些纯白的野菊,同他道:"你若喜欢,我到时候令人移栽一些放到你院中如何?"
他又道:"九月正式赏菊的好时候,这些路边的小野菊有什么好看的,上京的花贾那里有更多比这好看许多的名贵菊种,我到时候给你买回来。"
褚楚有些嗤之以鼻,"那些有什么好看的,我看不如这野生野长的小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多好呐~"
二人就这么互怼着爬到了半山腰,已然累的气喘吁吁,于是乎褚楚主动寻了一块看着还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歇息,"歇会儿再往上爬吧,战神将军,我看你脸色发白,大病初愈不要那样拼命~"
褚楚擦了一把脸上的汗,询问顾斋还有多久能够登到山顶,顾斋走过来给他捏了捏肩,答他道:"不远了,这山并不算高,若非咱俩同是天涯沦落人,都拖着这样的虚弱身子,不至于这么吃力。"
看着褚楚有些不乐意了,他鼓励道:"咱们已经爬了一半了,我这里可没有半途而废四字。"
褚楚道:"用你说,我也没想半途而废。"
顾斋看褚楚登山登得有些力竭,心里不免泛出心疼来,他从身后背着的包裹里拿出一盒糕点来,递给褚楚。
"累了吧,重阳一定要吃重阳糕,试试?"
褚楚费劲的接过那糕来,仔仔细细的端详。
顾斋道:"重阳糕也是甜食居多,你定爱吃的,上古时候为了祭祀丰收都会做这样的重阳糕,那个时候叫做"花糕"。
他道:"即使是现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了,这重阳糕也延续了千年,你尝尝,这可都是用米粉、豆粉为原料做的,里头还加了甜枣、杏仁,还加了不少糖一起熬制的。"[1]
顾斋又压低了声音,细声道:"不过,这其中又几块糕是掺过中药材的,这重阳糕添加药材能够达到食疗的效果,我想与你的身体大有裨益,况且今日登山,这药效定吸收更加充分。"
褚楚道:"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2]"
伸手从固寨手中接过那重阳糕来一块一块送入嘴中,他到此前便听闻过这重阳糕,只是从未吃过,"托你的福,今日吃到了这糕~"
休息够了,褚楚咬着牙,扶着旁边的树木站起,歇了这一阵稍微好一些了,又迈开步子继续登山。
顾斋边走边同他道:"你知道我营里的兵,每隔一阵便要操练,比这更高更陡的山,拼死了也要爬上去。"
褚楚有些嗔怪:"我如何比得上你营里的兵士!"说完心头一低落,若是从前……
他此刻只觉得腿脚酸疼,胸间升腾起想要呕吐的感觉,若是能找到一块空地就地躺下歇半个时辰该有多好、若是能直接打道回府躺回将军府的软榻上该有多好。
可惜了,他刚信誓旦旦说不能半途而废。
褚楚记得以前看话本子的时候,便看到说:爬山,向来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可他觉得今日一遭,这上山也不大容易才对,这书本上的话也有偏颇。
褚楚以前看的那些话本上并非没有有关于重阳的,那些民间习俗、重阳诗歌,他都是看过了的,是以他也知道这重阳登高的传统,据说是后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由于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便想到了吃糕,想用吃糕来代替登高以表步步高升之意
可他并不想谋求什么步步高升,他此生所求的不过是一天下安平。
"这糕大将军多吃些,说不定还能托了这糕的福气封侯拜相~"褚楚打趣道。
顾斋没有因为此话同他置气,从怀里拿出一个配好茱萸的荷包,系到了褚楚的手臂上。
"别动,每到重阳的时候黄嬷总会做一些加了茱萸的荷包,你乖乖的戴好。"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人师从费长房学仙,某日,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会有大灾降临你家,可教家人缝制布囊,内盛茱萸,系于臂上,届时登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你猜最后如何?"[3]
褚楚一边气喘吁吁一边答他,"这等传说之事当不可信……"
旋即他想到自己不也是离奇复生、托生他人,便改口道:"或许……真消除了灾祸?"
顾斋笑道:"那学生依言行事,果然无恙。"[3]
虽说这传说故事多半掺杂迷信学说,但若佩这一次茱萸便可灾祸全消,有何不值得。
褚楚是真的爬不动了,顾斋打算直接背褚楚到山顶,但褚楚死活不肯,最后半截路是在顾斋半拉半扯下才走完的。
两人一同站在那山巅之上,眺望云海翻滚,好在也算不得太晚,顾斋从包裹里拿出两壶菊花酿来,一壶递给褚楚,"本不该让你喝酒的,今日重阳便破一回例。"
二人一同立在山巅之上,观那云卷云舒,褚楚感觉这段时间以来那种煎熬沉重的心境得到了舒缓,终于感受到了片刻轻松。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褚楚念道。
顾斋听后道:"原来你是知道的,害我同你解释这么多,那咱们就说定了下一个九九重阳,我当还邀你来此登高赏菊。"
"谁要和你再来……"褚楚心不在焉,他想即便是日后要从顾斋的书房里盗得兵符,那也是日后的事情,明日之事明日再想。
褚楚念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顾斋亦答。[5]
两人在这小山之巅共饮菊花酒,同赏这秋光大好。
顾斋道:"重阳节九九归一,古人都说这是最吉祥的日子,今日登高,这苦难啊,定会全消弭了。"
褚楚不解道:"你有何苦何难,战神将军风光无限,是圣上的倚仗,别人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
顾斋道:"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像我这样的人,若不是一场一场的从战场中厮杀出来哪能如此……你不懂。"
"我娘只是小小采莲女,她从未提起过我爹,从我懂事起,每逢重阳,娘亲就带我做这重阳糕拿到市集上去卖。"你今日吃的这些重阳糕便是我做的。
他接着说:"后来遇上了招兵,我就去了,仅仅是为了不成为娘亲的负担,我到了军营里就能混一口饭吃,娘亲就只用顾好自己,可惜我算来算去,还是算差了,军中有严令,是不能随意离开的,那些年我跟着南征北战很少回来,后来娘亲走了,我也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做到了大将军又如何。"
"想留的人留不住,不管我如何努力,永远都是落得个痛失所爱的下场。"
褚楚思索着如何去安慰顾斋,却如鲠在喉、难以开口,最后只是拿着那装有菊花酿的酒壶同他手中的碰了一碰。
人生下来便要经历诸般苦难,顾斋亦有他人生之苦、人生之痛,未知他人苦[6],不可妄言说。
顾斋寻了山顶树木较少之处,拿出了早已备好的纸鸢道:"除了登高以外,重阳还当放这个,这'双飞燕'可是我找了许久才买到的,要不要试试?"
他将纸鸢递到褚楚的手里,然后手把手教着褚楚将风筝放飞。
相传重阳天,天高云淡风清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纸鸢越飞越高,晦气也随离得越远,还有人特意将那牵引线弄断,让纸鸢消失于云天之外,飞得越好,福气越浓。[7]
褚楚将那鸢线猛的拽断,悄悄在心里道: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待我离开,你必乘风而起,直上这九天云外。
作者有话要说: [1]有关于重阳糕的部分参考网上有关于重阳糕百科上的解释。
[2]出自《都门杂咏·论糕》。
[3]费长房点拨学生的故事来源于网络,此处引用。
[4]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出自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
[6]网上有"未知他人苦,不言他人善。"说法,此处借用前一句。
[7]此说法也是引用自网上重阳习俗放纸鸢的说法。
[8]出自《逍遥游·北冥有鱼》。
☆、第70章
听说就在顾斋与褚楚一同登高的重阳那日,上京城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声名显赫的万花楼,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这事发生的毫无征兆,许多经常在万花楼买消息的人都不知道缘故,那万花楼仿佛凭空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般,突然就了无踪迹了。
众人都纷纷猜测万花楼到底发生了何事,各种流言蜚语四起,传得有模有样,要说这最多人相信的便是怀疑这上京城很快就要出大事了,说这万花楼的东家定是提前知晓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这是提前跑路逃命!
褚楚听旺喜同他讲这些民间八卦的时候,听了一耳朵,他自然是知道这是何缘故,正是他捎了信给钰川,命她找时机撤离,现在川陵两地并无征战,而且已成为了川国的属地,没有人会再怀疑,万花楼在此处继续留存危害性更大。若因此牵扯上麻烦,岂不更加糟心。
这日顾斋从醉仙居打包了许多吃食回来,一一端进褚楚的房间。
登高赏菊之后没有那么剑拔弩张了,褚楚掀开来那醉仙居的食盒,舍不得动筷,等到他回陵了,就吃不上这样的好东西了,好在他初来时便是寒冬,至这秋日便算是将这上京城四季的好吃食都尝过了一遍。
顾斋一边往褚楚碗里塞食,一边同他找话闲聊,便聊到了万花楼上。
顾斋道:"那万花楼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属实离奇,你没有提前听闻过什么吗?"
顾斋莫不是发现了什么端倪,来专程来试探他?
应当不至于,他与万花楼接触自始至终不多。
他有条不紊的答:"万花楼那么大的生意,突然就人去楼空了,说不定就是人家东家想金盆洗手了又或是想躲避一些仇家,反正也就是那些理由。"
顾斋笑:"我之前也想通过万花楼打听一些消息,不成想,如今万花楼却已不复存在了。"
褚楚有些好奇,"你有什么消息还需要经过万花楼打听,赫赫有名的战神将军手下竟然没有密探?"
褚楚当然知道他有,只是不能那么明白的指出来。
顾斋看着他求知若渴的样子,伸出手去想揉揉褚楚的脑袋,褚楚本能的就缩了缩,他并不习惯于同顾斋如此亲昵,索性保持着这不远不近的距离。
顾斋道:"我虽然是一国将军,手下自有暗卫密探,但有些事情却不能交由他们去做,有些秘密更不能由他们去打听,你可懂?"
褚楚点头,的确一些过于私密的消息即使是手下也不能透露的,那些较为隐晦、私密的消息绝不可暴露于人前,他很识时务的没有继续追问。
"你就不想知道我想从万花楼打听什么消息?"顾斋饶有兴致的问。
褚楚没有理会,如今川陵不再处于征战他对于这些没有兴趣,换做曾经那是他无论如何都要弄到手的绝密。
"我一直都想查找有关于陵国那位瓮舒将军的消息,实在是不解,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平白无故就这么暴毙而亡了,我认为这其中当由玄机。"
"你不是很倾慕瓮舒将军,你就未曾向万花楼打听过有关于他的事情?"顾斋问。
褚楚心中不免一惊,顾斋竟然还执着打听前世的他?明明他明面上已经埋入黄土、不存于世了,他为何还要追寻有关于陶姜的一切?
随即他更想到,他与陶姜之间那千丝万缕、不可思议的联系,隐隐担忧起来,看来早些离开上京是势在必行的了。
47/71 首页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