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够。
在持续的轰炸下,不仅城墙一片狼藉,厚重的城门也被轰得摇摇欲坠。
仿佛下一刻,城门就会大开。
若非城墙坚固,若非震天雷的效果远不及现代炸弹的威力,恐怕城墙早已轰塌。
“将军,庆军这是要将城墙轰塌吗?”副将惊恐问道。
韦兴:“……”
他也不知道庆军到底要干什么!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他们攻城,自己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桐州和京城的官道附近,程达依旧带兵潜伏着。
他们之前蹲到了一个桐军探子,那探子现在正和俘虏们待在一起呢。
经过几天的“教化”,京城的俘虏们已经丧失了斗志,见桐州探子都“羊入虎口”,更加激不起反抗之心了。
程达拍拍身上的草屑,跟温岐说:“时候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温岐回道,“我还没真正见识过震天雷的威力呢。”
就在桐州遭受无情轰炸时,吉州边军带着俘虏接近桐州。
越是接近,桐州城的轰雷声就越是震撼人心。
俘虏们不由问:“这、这是怎么回事?”
刘康嘿嘿一笑:“桐州逆天而行,老天爷在惩罚他们呗。”
有人听说过东安王的事迹,忙惊恐道:“天降罚雷?!”
“没错,”刘康点点头,赞许地看他一眼,“咱们王爷乃天命所归,老天爷想让他当皇帝,结果你们倒好,一个个地非要忤逆老天爷,真不知道你们是咋想的。”
俘虏们本就迷信,听到这话,再联系东安王曾经的事迹,不由信了大半。
“那、那咱们现在去桐州,会不会被雷劈啊?”
刘康道:“那得看你们想不想活着了。”
谁不想活着?
得知庆军已经在攻打桐州时,汤诚正和越军杀得不可开交。
在汤军的强势下,越军一退再退,直接退回了越州城。
还差几天就能攻破越州城,汤诚很不甘心。
军师劝道:“去往桐州的援军被俘,若非报信人机敏逃脱,恐怕这个消息传不过来。倘若继续在越州胶着,届时庆军攻下桐州,再取京城,岂非轻而易举?”
“桐州,哪有那么容易被攻破?”汤诚阴着脸道。
军师反问:“攻破桐州不易,攻破昆州就容易了?”
见汤诚神色更沉,他只好缓和了语气,建议道:“况且,东安王未雨绸缪,派兵阻截了京城援军,我更倾向于他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运筹帷幄?阻截了援军又如何?”汤诚冷睨着他,“朕突然发现,你一直都很推崇楼喻。”
他杀楼秉当日,楼秉就说他比不上楼喻。
连日作战,他的精神本就崩到极致,察觉到军师对楼喻隐约的推崇后,心中陡然蹿起暗火。
军师神色不变,问:“在陛下眼里,是桐州重要,还是越州重要?”
越王已经被他们打得元气大伤,不得不龟缩到越州城内,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再构成威胁。
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进军桐州,与桐州守军一同消灭庆军。
之前若非有越王牵制,他们应该早就与庆军交锋了。
汤诚不蠢,他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傻子。
“朕不希望再听到‘东安王’这三个字。”
楼秉已经死了,他封的并肩王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军师:“……遵令。”
五月廿一,汤诚率军离开越州,往桐州进发。
同一时间,程达等人押着一群俘虏,埋伏在桐州城不远处。
他们看不真切,但听得很清楚。
每隔一段时间,桐州城就被轰炸一次。
太可怕了吧!
俘虏心中戚戚然。
程达问:“要不要前去支援?”
俘虏们:“……”
去了就是找死啊!
要是桐州城外是蛮族的兵马,他们想也不想就会冲过去,根本顾不上性命。
可现在冲上去根本就没有意义。
攻打皇城的惨烈尚在眼前,他们不想再经历一次。
程达又说:“你们要是不去支援,桐州就要被炸死更多人了。”
有俘虏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要我们去支援?难道不是不支援对你们来说更有利吗?”
“我就问一句,你们想不想更多人白白牺牲?那里面也有很多你们西北的同袍吧?”程达问。
俘虏沉默不言。
轰炸声终于停了下来。
四野一片寂静。
桐州城内同样如此。
众人攒在一起,怔怔望着硝烟弥漫的城楼,忽然一人忍不住吼道:“老子受不了了!”
他眼眶通红,鼻翼翕动。
“弟兄们!咱们守着这座城到底是为什么!东安王为什么不攻城?东安王为什么一直只轰炸城墙?就是因为不想让更多的人死掉!可咱们的将军在做什么?咱们的将军还在不断让无辜的弟兄上去送死!老子不干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人心中本就憋着火,攒着气,听到这声呼吁,瞬间全都发泄出来。
“老子早他娘的受够了!”
“我也不干了!”
“咱们不如开城门迎接东安王吧!”
“开城门!”
“开城门!”
“开城门!”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他们纷纷丢掉手中的兵器,群情激愤,高声呐喊,连城内的老百姓也被惊动了。
“这是在干嘛?”
“好像是要开城门归顺东安王。”
“那敢情好!终于不用再打仗了!”
“快点开吧!我真的受不了了!”
桐州这几年经历过数次战争,老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眼见城内大乱,韦兴整个人都是懵的。
还没正式开打就吓得要投降?
这群怂货!
他头疼欲裂,正想办法平息骚乱,却听人汇报:“将军!京城方向来人了!”
“什么人?”
“不知道。”
韦兴登上西门城楼,居高眺望远方,确实看到几个人骑着马狂奔而来。
这几个人是程达特意挑出来的俘虏。
他们本身职位不低,与韦兴相识。
经过规劝,他们终于决定“拯救”桐州城。
尚未至城下,几人便嘶吼着道:“韦将军!大将军败了!大将军败了!大将军败了!”
他们声音洪亮,不仅传到韦兴耳中,还传到了城内离得近的百姓耳中。
“汤贼败了?!”
“汤贼败了!汤贼败了!汤贼败了!”
消息仿佛巨浪般层层叠加,往城内各个角落推进。
韦兴眼前一黑,差点晕倒。
他本来还想质问城外之人,可城内的欢呼声将他的声音彻底淹没。
韦兴嘶哑着问左右:“他们在高兴什么?”
副将立刻收敛脸上放松的神情,摆出一副紧绷的模样。
“回将军,他们在高兴……大将军败了。”
汤诚倒了,意味着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没有了。
他们不需要再听军令了!
难道韦兴还要继续苦守桐州城吗?
韦兴面目狰狞:“这是骗局!大将军怎么可能会败?楼综怎么可能有那么大能耐?!”
副将不想回答,他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就算韦兴识破了骗局,那又怎么样呢?
没有人愿意听了。
他们只愿意相信城外的报信人。
因为报信人是他们自己人,他们选择相信自己人,又有什么错呢?
众人再无心理负担。
一万杂牌军、大半西北军,全都丢下兵器,夹杂城内的百姓,蜂拥着挤向城门。
他们不想再打了。
韦兴看着城内的乱象不可置信。
他不禁喃喃道:“荒诞,太荒诞了,实在是太荒诞了……”
在西北云州时,他手下这些将士明明都是不怕死的,为什么到了这儿却轻易放弃了呢?
他不明白——
天下苦战久矣。
轰然一声,本就破败不堪的城门,在人群的汹涌下,竟硬生生被挤撞坍塌!
人群冲出城门。
城外,六万庆军威风凛凛,气凌霄汉。
第一百零二章
嘉熙二年五月廿一,桐州归降。
庆军彻底掌控京城以东的大部分州府。
楼喻封锁消息,在桐州陈师鞠旅,并关注汤军的动向。
得知汤诚已从越州启程,往桐州进发,楼喻立刻同霍延等人制定作战计划。
庆军悬旌万里,斩关夺隘,士气正值高涨,所有人都等待着最后一战。
五月廿四,楼喻率军前往桐州边界。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是汤军入桐的必经之路。
庆军在此安营扎寨,以逸待劳。
汤诚领兵一路打到越州,汤军定已疲惫不堪,再从越州赶往桐州,一路劳顿,更加雪上加霜。
以昂扬之军对阵一支疲师,再加上严密的作战计划,楼喻相信,汤军必败无疑。
五月廿六,庆军斥候探到汤军斥候踪迹,得知汤军就在二十里外,遂立刻分工,一部分斥候杀掉汤军斥候,一部分返回大营汇报军情。
霎那间,旗帜高扬,三军齐发。
斥候久久不回,汤诚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顿觉毛竖骨寒。
楼喻已经拿下桐州城了?
怎么会这么快!
但随之升起的,就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情绪。
楼喻已经做了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汤诚就算嘴上不承认,心中也不可避免地生出叹服。
这种叹服,比当年面对霍义将军的时候更甚。
庆军就在前方,大战一触即发。
汤诚立刻收敛心神,调整阵型,在心脏狂跳中,一步一步接近庆军。
天穹高远,平野辽阔。两军对垒,鼓角齐鸣。
此处为桐州边界,地名昌奎。
几万人的野战,并非说打就打。双方需要观察对方的阵型,及时做出调动。
这种情况下,两军先会进行一场骂战。
庆军派出的是杨继安。
他骑在马上,立在长盾兵后头,高声喊道:“堂堂西北军,竟自甘堕落,沦为反贼窃国的工具,我真是替你们感到悲哀啊!”
汤军同样出列一人,轻蔑道:“庆军是没人了吗?竟派出嘴上没长毛的娃娃出阵!”
“哈哈哈哈,小爷我确实比老伯你年轻,还能比你多活好些年呢!”
“竖子无礼!”
“哪里比得上老伯背叛朝廷,与窃贼同流合污?”杨继安语速极快,“汤贼一无仁德,二无能耐,跟史贼无异,你们给他卖命有什么用?有这闲工夫,不如回家种土豆去吧!”
对方怒不可遏,一时找不出话来反驳,只能逮着杨继安骂娘。
杨继安被骂也无动于衷,他心态极为平和,丝毫未受影响,依旧不疾不徐地说道:
“我是看你们可怜才善意提醒你们,跟着汤贼根本没有前途,他除了会杀人还会干什么?想想你们以前,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再想想现在,天下都说你们是叛党逆贼!”
“就因为汤贼,你们的亲人,你们的家园,你们的同袍,一个个因为战火失去生命。你们攻打皇城时死了多少人?攻打越王时又死了多少人?光是这么一想,就觉得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
“咱们东安王宽厚仁爱,云行雨施,你们只要愿意归降,王爷必定不会伤你们性命!”
言罢举刀大喊。
“缴械不杀!”
身后士卒皆齐声高呼。
“缴械不杀!”
“缴械不杀!”
“缴械不杀!”
千人声音传得很远,大多数汤军都听到了。
说句实在话,他们经历了皇城之战,又远征越王,早已满身疲惫、满心仓惶,根本不剩多少斗志。
他们面对的不是北蛮侵略者,而是精锐强悍的正义之师!
他们高牙大纛,他们巍然凛冽,仿佛一座永远也无法越过的高山。
这么一想,汤军士气更加低迷。
汤军将领不得不用金银财宝、高官厚禄稳定军心。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只要他们打败庆军,只要他们幸运地活下来,他们就能登上高位,获得财富,成为人上人!
动摇的军心再次稳定下来。
时机已到,杨继安退回中军。
“咚——”
庆军整齐跨出一步。
“咚——”
庆军继续前进一步。
“咚——咚——咚——”
在战鼓的激扬声中,六万大军步伐一致地向前逼近。
旌旗蔽日,战马嘶鸣。
汤诚由衷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他位于军阵中心,轻颤着手指挥军队前进。
三百步,弓兵搭箭。
二百步,弓兵张弦。
一百八十步,汤军继续前进,庆军鼓声顿歇,全军驻足,弓兵开射!
箭雨铺天盖地射入汤军阵中,痛叫声、哀嚎声此起彼伏。
186/230 首页 上一页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