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穿进男频搞基建(穿越重生)——封玖

时间:2021-06-19 09:54:32  作者:封玖
  楼喻心头一酸:这傻子,忘记拉窗帘了。
  他暗叹一声,未等霍延唤他,便推门入内。
  霍延点燃最后一支红烛,听闻身后动静,猛地转首。
  却见楼喻动手拉上了厚重的窗帘。
  霍延不由拍拍脑袋,他本来想给楼喻一个惊喜的,只是刚才太激动,竟忘了用窗帘隔绝视线。
  “阿喻,我……”
  楼喻缓缓走近,神色温柔。
  “我很喜欢。”
  屋内除了喜烛、红绸外,桌上还摆了红色的酒壶和杯盏,连地毯都红得夺目。
  这些都是霍延亲自布置的,没有一件假手于人。
  窗帘遮住外头的一切,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在这里,他们不受身份制约,他们可以像寻常新婚伴侣那般,饮下合卺酒,相约共白首。
  霍延脸上笑意愈深,牵住他的手,低柔道:“喜服在衣柜里,阿喻可愿换上?”
  “你连喜服都准备了?”
  楼喻转身拉开柜门,衣柜里确实挂着两套一模一样的朱红色喜服,只是大小略有差别。
  喜服做工精良,用的都是最上乘的布料,因是男子喜服,衣服上纹绣不多,倒是一些暗纹隐隐生光。
  楼喻由衷赞叹:“真好看。”
  霍延从后拥住他,亲他耳畔,哑声道:“阿喻肤白,穿上朱色一定很好看。”
  这样的场景,他已在脑中排演过成百上千次。
  而今终于成真了。
  楼喻察觉到他的激动与兴奋,心跳也不由加快几分。
  他微微侧首,在霍延脸上亲了一下,笑问:“怎么换?”
  霍延眸色蓦然幽深:“我替你换。”
  换套喜服,就足足耗费了两刻工夫。
  楼喻穿上大红色喜服,果然衬托得肤色愈加白皙。
  墨发鸦羽,一袭红裳,尽显风流蕴藉,清贵无双。
  楼喻眉目含笑,眼尾稍显绯红,也不知是喜服衬的,还是方才换衣服时弄出来的。
  “该你换了。”
  霍延连忙转头,不敢再看,唯恐自己一时忍不住。
  他迅速换上喜服。
  同楼喻的风流清贵相比,霍延一袭红衣,显得俊美而稳重。
  楼喻毫不吝啬自己的惊艳,问:“接下来要做什么?”
  “喝酒。”
  霍延说着,便要拉着楼喻去桌旁喝交杯酒。
  “等等。”
  楼喻拦下他,从换下的衣物里寻到一只香袋。
  这香袋出宫时便挂在楼喻腰间,霍延方才替他换衣服时,以为只是寻常香袋,并未留心。
  楼喻打开香袋,从香料中取出两枚白玉戒,笑道:“喝酒之前,请容我问一句。”
  “霍延,你可愿与我红尘作伴,白首不离?”
  霍延微微哽咽:“我愿意。”
  楼喻笑了笑,挑出大一圈的白玉戒。
  “此戒内圈刻着我的名字,你戴上它,就一辈子与我绑在一起。”
  “我戴!”
  霍延急切地表明态度,他就想跟楼喻一辈子在一起。
  楼喻用戒指将他套住。
  “这枚玉戒,上面刻着你的名字,但我如今身份不允,平日不能与你同戴,今夜倒是无妨,你替我戴上。”
  霍延并不知婚戒的意义,但他还是激动地双手颤抖,将玉戒套在楼喻的指上。
  红烛泪洒,白玉无瑕。
  此情共山河。
  昭庆八年秋,水师总督江波率兵清剿海盗数个海岛据点,并在海岛上插上大盛的旗帜。
  这些海盗都来自东洋和南洋的一些小国,他们常年劫掠过路船只。
  一开始只是渔民的小船,后来眼红大盛的商船,便决定跟这些商船收保护费。
  商队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用粮食和货物当做保护费。
  但贪婪的海盗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
  他们最终惹怒了大盛,惹怒了这头雄狮。
  当盛国巨大威风的战船冲入眼帘时,海盗们碎心裂胆,雉伏鼠窜。
  他们怕了,怂了,纷纷跪下求饶。
  可江波完全不跟他们客气,直接捣毁他们的匪窝,救出大盛百姓。
  获救百姓感恩戴德,泪洒衣襟。
  朝廷派兵来救他们了!朝廷没有放弃他们!
  这些残忍凶戾的海盗,被他们大盛的水师吓破了胆!
  他们为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而倍感骄傲。
  捷报传至朝廷,朝堂上下尽皆称颂楼喻高瞻远瞩。
  水师这些年的军费确实让一些人颇有微词。
  在他们看来,水师整日无所事事,却还花费那么多钱财,实在不值得!
  这次江波率战船扬眉吐气,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
  “陛下,臣以为,东部沿海的商路能否保持畅通,水师乃重中之重!”范玉笙掷地有声道。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大半官员都意识到水师的重要性。
  楼喻欣慰道:“此次水师狠狠打击了那些海盗,海盗短时间内应该不敢再犯。但咱们仅仅捣毁了他们的窝点,那些海盗都来自远洋小国,等风头过去,恐怕又会作乱。”
  “难道他们不怕咱们的坚船利刃?”
  楼喻摇首道:“这些人都是些亡命之徒,而且水师只抓获了据点的海盗,那些本土的匪寇只能知道据点被攻破,说不定恼怒之下,还要寻我大盛报仇呢。”
  “来了岂不更好?让他们有来无回!”
  楼喻笑道:“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朕要的是那些远洋小国畏我大盛威风,至少百年内不敢再犯!”
  范玉笙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陛下莫非是想降服那些小国?”
  “他们伤害我大盛子民,难道我大盛不该讨个说法吗?”
  远洋航行,一直都在楼喻的计划之中,正好趁此机会,将这个计划提上日程。
  朝臣还能说什么?干呗!
  陛下即位这些年,盛国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面对这样能干的陛下,诸臣时常自惭形秽,根本没有反驳的底气。
  这也导致楼喻的威势越来越强,朝堂上下无人胆敢忤逆。
  一位春秋鼎盛的皇帝,一位圣明昌和的英主,是社稷之幸。
  他们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除了紧紧跟上陛下的步伐,除了尽量不拖陛下的后腿,便只想着能有幸青史留名,一笔带过也好过查无此人。
  皇帝说要弘扬国威,朝堂上下全都高效运作起来。
  远洋航行的准备工作需要很长时间。
  转眼又到一年春闱。
  这次春闱与往年颇有些不同,参加会试的举人中,竟然出现了女子身影!
  楼喻在昭庆七年下过诏书,言女子可以通过科举入朝为官。
  当时民间反对浪潮不算大,不过更多的人是心存不屑。
  就算给了女子考科举的机会,又能如何?
  她们当真能比得上男人?
  所以,当第一位女举人出现在众人眼前时,他们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遭到了剧烈冲击。
  科考之难,所有经历过考试的人都深有感触。
  缘何圣令不过颁布三年,就有女举人出现了呢?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女举人从小便接受与男子一样的教育。
  虽然女举人依旧稀少,但还是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京城旬报》甚至还刊载了这位史上第一位女举人。
  除此之外,这次的春闱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南方举人高中进士的比例大大增长。
  其中以荣献为首。
  荣献出身南方陇州,三年前入京考入大学。大学深造期间,他就已经闻名于学院。
  别人最多选择一个专业,尽可能拿到学分就毕业,其余时间继续钻研科举。
  可他倒好,刚入学就询问教习能否选择多门专业。
  教习还没遇上过这样的问题,只好请示唐修,唐修拿不定主意,又请示楼喻。
  楼喻顿时就觉得这人有想法,遂同意他可以学习多门专业,但一段时间内只能专心一门课程,等拿满学分,才能继续下一门专业,到大学三年期满为止。
  荣献自然叩谢圣恩。
  旁人一开始都道他哗众取宠,竟用这种方式引起陛下注意。
  但眼见荣献拿满一门又一门学分,众人都傻眼了。
  这人是不是疯了?学那么多干什么?
  在这三年中,荣献如饥似渴地学习,终于一朝高中,被楼喻钦点为榜眼。
  南方那种偏远的地方也能出榜眼了?
  不是说以前都是一群山野村夫吗?
  楼喻特地在勤政殿召见了荣献。
  青年小麦肤色,形貌清正。
  “当年图书馆见了之后,朕便让人去查了你的身份,倒是让朕惊讶。”
  荣献恭敬道:“当时年少气盛,让陛下见笑了。”
  “哪里见笑?朕倒觉得罗逸将你教得很不错。”
  楼喻回忆往昔,目中露出淡淡的笑意。
  “夫子一直敬仰陛下,陛下所思所行皆为他教导学生的标准。”荣献满目真挚,毫不掺假。
  楼喻不由问:“他身体可还好?”
  “前些年不怎么好,族长给他找了各种药材养身体,这两年好些了。”
  楼喻笑道:“看来你们族长对你夫子还挺看重。”
  荣献噎了一下,心道,岂止是看重?
  老族长去世后,荣石少族长成为新族长,只要是学堂相关事情,全都听由夫子。
  正因为这样,夫子才能心无旁骛地传道授业,培养出一大批人才,闻名于南方三州。
  他们的学堂也从族学变成了面向三州招生的学院。
  这些人才不单单是指可以参加春闱的举人,还包括可以参与三州建设的各学科人才。
  荣献心中敬佩夫子,起了话头,便讲也讲不完。
  但他到底知晓分寸,没有说太久。
  楼喻神情略显遗憾:“你夫子算得上心性不凡,能有此成就,在朕意料之中。若非命运捉弄,他如今应当也在为朝廷办事。”
  “陛下,夫子说了,他为朝廷培养更多的学子,同样是在为朝廷尽力。”荣献不遗余力地说着好话。
  楼喻好笑地看他一眼,“那你就替朕带个信,让他继续为朝廷效力。”
  “微臣遵命!”
  “听说南方冬天不怎么冷,是不是?”
  皇帝突然聊到气候,荣献愣了一下,下意识答:“确实比北方暖和不少。”
  “以后若有机会,朕一定要去南方看一看。”
  楼喻心中想着退休后便同霍延去南方度假,彻底躲开这些政务,享受宁静无忧的生活。
  楼喻嘱咐荣献:“所以你让罗逸多保重,说不定朕去了南方,还能找他唠唠家常。”
  “夫子若得闻陛下这般关怀,定然高兴万分。”
  荣献回去后便传信给罗逸。
  有了高效的物流体系,信很快传到罗逸手中。
  看到荣献高中榜眼,罗逸唇角微微上扬。
  待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他倏然瞪大眼睛,手指轻颤,眸中竟涌起一层水雾。
  原来陛下还记得他这个罪人。
  这些年来,越是看到大盛的繁荣,他就越发自责当年的固执。
  同时也越发敬佩陛下。
  荣石眼尖,见他泪盈于睫,不由蹙眉道:“荣献那小子说什么了?”
  罗逸不答,他便自己瞧。
  瞧完之后,不由目露惊喜:“这不是好事吗!这小子真是出息了!陛下看这情况也原谅你了,太好了!”
  罗逸轻笑颔首,如释重负。
  是啊,真是太好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楼喻已经登基十年了。
  这十年间, 他励精图治,日理万机,让整个大盛焕然一新。
  天下皆称其为圣帝明王, 赞颂他的文章数不胜数。
  如此英明的君主, 唯一令人惋惜的是, 他到现在都没有立后纳妃,甚至连一个子嗣都没有。
  十年光阴, 人们渐渐忘了青鹤观主的批语。
  如今国富民安, 边境无扰, 大臣们没什么大烦恼, 便将目光对准皇帝的后宫。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他们是真的觉得陛下一个人太孤单了,而且这样的盛世当然需要一个正经的继任者。
  “陛下已至而立, 而今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陛下何不立后纳妃,绵延子嗣?”有人忍不住跳出来建议。
  杨广怀瞥他一眼:“当年青鹤观主的批语忘了吗?”
  青鹤观主已经仙去,但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不管怎么样,总会有人牢记这个批语。
  倘若皇帝真的立后纳妃,到时候大盛稍微有点灾难,估计老百姓都会怪到楼喻身上, 责任谁来承担?
  楼喻近年已经很少动怒,他温和笑道:“为了社稷着想, 朕可以一直献身政务,不立后,不纳妃。以后这件事就都别提了。”
  倒也不是不能说,只是每次一提, 他当晚都会受累。
  某人听不得这些话。
  当然,这些年也不是没有人给霍延做媒。只可惜,霍延根本不为所动。
  后来实在烦了,让紫云观的道士替他算了八字。
  最核心的批语为:命中克妻。
  这下没人敢送死了。
  但到底还是令人扼腕叹息。
  楼喻和霍延两个黄金单身汉,有权有势,品貌上佳,不能成亲真的是太可惜了。
  “陛下,昨日北疆传来军报,言去年十月、今年二月,互市交易所频频发生冲突事件,具体原因目前尚在调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