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诡凶手记(玄幻灵异)——高桥崆

时间:2021-06-30 11:56:53  作者:高桥崆
  “我怎么觉得阿婆对于凤黯肉的了解,要比修仙石和龙蛊胎深入得多呢,这难道是我的错觉吗?”萧飒沓对阿花婆口中以凤黯肉为食者所属的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您知道那个群体里的人的真实身份吗?”
  “小伙子,你听说过引灵社吗?”阿花婆突然说。
  “引……引灵社!”萧飒沓不禁暗暗叫苦,心说流年不利,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连忙问对方,“阿婆,您该不会也见过那些戴着面具的黑衣人吧?”
  “你果然特别,跟我所见过的其他年轻人都不一样。说句良心话,你比他们要强。”阿花婆审视地看着萧飒沓的脸说,“你阿婆做了三十几年生意,已经记不清这些年来跟引灵社交过多少回手了。虽说对于引灵社的后台有多硬、水有多深没什么概念,但那股力量究竟有多难缠我可清楚得很……”
  阿花婆眨巴眨巴眼睛说,“虽然跟引灵社打了好几十年交道,但基本都集中在用来交易的货品上,比如我最近如果想进点凤黯肉来卖,就很自然地会跟引灵社发生利益冲突,即使人家因为凤黯肉找我麻烦,那也没辙。至于你问对方到底是些什么人,背地里从事着什么活动,我只能告诉你,引灵社是滩浑水,而且是滩深不可测的黑水,想要从虎口里夺食,肯定要冒很大的风险,我也只能说这些年来全靠把脑袋拴在了裤腰带上,挣到手的都是用性命换来的血汗钱。不过话说回来,阿婆我跟引灵社的人撕磨久了,对付这些黑衣人还是很有一套的,单凭区区一群鸦头,就想把我怎么着可没那么容易。”
  “阿婆好本事,晚辈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萧飒沓毫不吝啬将各种溢美之词活用在阿花婆身上,“那这次周无疆他们叫您来这儿,难道又是为了凤黯肉?”
  “不是凤黯肉,而是可以被引灵社忽视的东西,”阿花婆答道,“就是我们刚才反复提到过的那个玩意儿,引灵社的黑衣人们所戴的鸦头面具。”
  “鸦头面具?”萧飒沓心里咯噔一下。
  “对。”阿花婆道,“戴上鸦头面具,就有可能躲过引灵社的耳目。其实之前还真倒手过一个,但他们是六个人,要我一下子去哪里找那么多货......当时还为难来着......”
  “你说周无疆他们正计划着去某个地方,而去那个地方又碰巧可能用得到鸦头面具?”萧飒沓似有所思。
  “据他们说,他们准备去的地方是一个叫做婴冢迷宫的地方。”阿花婆答道。
  “婴冢迷宫!”萧飒沓大惊,想起之前哪吒之友曾提到过,他的愿望就是要去这个叫做婴冢迷宫的地方。
  “对了,婴冢,婴儿的坟冢,婴冢迷宫,没错!”阿花婆说,“我看得很清楚,其中一个女人手里拿着的资料第一页上,就有这几个字。他们在交谈中,也好几次出现了这几个字眼。”
  “迷宫在哪里?”萧飒沓问。
  “不知道。出事那天,我上二楼找他们的时候,见所有人都围在窗户边上交头接耳,还不时伸手对着窗框两沿儿的墙体来回比划。等我凑近之后才看清,原来两处墙边上都画着类似简笔画的图案,左边比较简单,看上去像个斜着的箭头;右边构图相对复杂些,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像个斜着的三角形,三角形每个尖角上各有一个涂鸦,并且涂鸦形状都不相同。站在旁边听了一会,终于知道这些人似乎想去其中一个涂鸦所在的位置。”
 
  ☆、六个人必须先去锁龙井
 
  “阿婆,您知不知道墙上的图案是谁画的?”萧飒沓问。
  “不清楚,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那儿滔滔不绝聊上了,我从头到尾都只是一名忠实的听众,根本没机会主动问他们问题。”阿花婆有点不甘心地说。
  “您看是这两幅图吗?”萧飒沓从黑色旅行包里掏出手机,调出之前在二层窗边拍摄的图像让阿花婆确认,“我之前看出了个大概,两幅图整体的倾斜度都是西南向45度,我想应该是把左边的箭头与右边的三角形重合,至于这三个不同形状的涂鸦,日字加三角小帽那个代表我们现在所处的二层尖顶小楼,画得像饼干的东西会不会是附近哪家糕饼店,羊字少一横的位置有家银行也说不定。”
  “照你的说法,周无疆他们也许突然觉得肚子饿了,于是派人去银行取钱买点心吃?”阿花婆“扑哧”笑出声来,眼神轻蔑地望着萧飒沓说,“非也非也!我当时可是听得一清二楚,他们交流的内容跟银行啊、糕饼店什么的半毛钱关系没有。我还记得其中一个女的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先去锁龙井,是不是把箭头指示方向给标错了’,边上一个男的就接话说,‘那棵树周围也什么都没发现,害我白跑一趟,好奇怪的说’,我竖起耳朵听了半天,这些人直到最后也没提到有关‘那棵树’具体是指哪棵树的只字片语……”
  “锁龙井?树?”萧飒沓闻言犹如醍醐灌顶,心说原来圆圈里两横两竖加起来是个“井”字,整个饼干涂鸦就是一井盖儿,指的是北京地方志里颇为出名的锁龙井;那个“羊”字少一横类似人民币中“元”的符号,之前以为是银行的标识,经老太婆这么一提示,也再明白不过了:正确答案是棵树。想到这一层,萧飒沓下意识地用手捏了捏黑色旅行包里鲲鹏之素的轮廓,回忆起鲁老头在雕像鱼身上浮现出符号时引导自己思维的画面,他当时言之凿凿,分明也提到了这个“井”字,难道也在暗示锁龙井?看来这口锁龙井确有蹊跷,所幸离这儿不远,就在北新桥街道十字路口人行道边上,待会可以去周边考察考察,倒也不怎么费事。难办的是周无疆他们当时提到“那棵树”的时候,并没有指明是什么树。到时候跑过去一瞧,只有一棵树还好,如果那地界儿密密麻麻让人栽种成了小树林子,自己岂不还要一棵树接一棵树地人工甄别啊?
  “锁龙井的故事都被人传滥了就不消我多说,那棵树的情况我既然不了解就不能随口胡说,小伙子,事已至此,不管是该说的还是不该说的,但凡是阿婆我所知道的,已经全都告诉过你,如今再想聊点什么也是说无可说了。”阿花婆随手掸了掸身上的灰,“你说的鹏饵,我回去之后马上全力以赴帮你打听看看,你耐心等我消息就成,还有,得提前预备预备钞票,多多益善,谁也说不好,那东西没准还特别贵的呢。走吧,阿婆我能在这里把你给等来,算是对得起断送在楼上那六条人命了……”
  “六条人命?”萧飒沓脑子突然有点发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周无疆、钱运开、孟春喜和毕芬芳,难不成除了这四个人之外,那天在二楼化为焦炭的还有两个人?况且这多出来的两个人,又是什么路数?
  “多了还是少了?”阿花婆意在调侃地问。
  “并非单纯人数多少这么简单,”萧飒沓若有所思地摆摆脑袋,“我原以为只有周无疆他们四个人,但阿婆您刚才却告诉我这场大火夺走了六条人命,也就是说其中有两个人是我意料之外的存在。”
  “你既然有这样的疑虑,我倒不妨多讲两句。”阿花婆随之陷入沉思,“在这六个人当中,正如我之前所说,有四个是我认识的老主顾,另外两个的确是第一次见面,我还以为是这些老主顾特意推荐过来的新买家呢。”
  “您认识的这四个老主顾,除了托您捎信儿和手表给我的周无疆以外,”萧飒沓努力尝试向阿花婆依次描绘出钱运开、孟春喜和毕芬芳的主要外表特征,“是不是还有两男一女,一个头发半秃的矮个子大叔,一个跛脚大叔,外加一个烫卷花头戴眼镜的阿姨?”
  “完全正确!”阿花婆略微思索片刻后非常肯定地说,“半秃的矮个子应该姓钱,是个精于算计的抠门鬼,跟小伙子你有的一拼;脚有点跛的应该姓孟,人长得糙不说,脾气也不大好;卷花头那女的想不起来到底姓什么了,好像是姓“屁”吧,话说天底下有没有姓“屁”的人我不知道啊,我只觉得她跟你大学同学的打扮,相对那俩爷们儿要体面得多。剩下一对年轻男女,男的长得跟你一样,小鲜肉型,女的漂亮中带着一丝神秘,不清楚他们是什么来历。”
  “哦,这样子啊,想不到阿婆您记忆力强到这种程度,真是帮晚辈大忙了……”萧飒沓感叹道。根据阿花婆貌似靠谱的简短比对,周、钱、孟、毕四位书稿传递手葬身火海的传闻得到印证不说,多出来那两个身份不明者的性别和年龄情况也入脑入心,但若想获得比性别和年龄之类更进一步的信息,恐怕仍得抽空找地区探员帮忙弄情报才有可能。
  “可惜啊,随着你大学同学他们的死,一笔大生意好端端就泡汤了……”阿花婆百无聊赖地喘了口气道,“罢了,反正鸦头面具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货品,这样也省事,可以腾出精力做点相对容易的买卖了。”
  萧飒沓还想问点什么,却见对方突然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嘘……楼外头有人到了!”阿花婆嗓子里发出比蚊子嗡嗡声大不了多少的声音,与此同时迅速把油灯熄灭。
  “有人到了?是什么人?”萧飒沓把那块最后只咬了几口的苹果放到油灯旁边,紧跟着站起身子,刚想竖起耳朵聆听动静,嘴巴却忽然被阿花婆抬手给捂得那叫一个严实。对方过了约莫半分钟才把手松开,留下萧飒沓不住地因突如其来的短暂窒息而喘起了粗气。
  “老相识了,对阿婆我构不成多大威胁。”阿花婆胸有成竹地拍拍萧飒沓的腰身,笑着对他挥挥手说,“这些家伙是冲我来的,跟你没关系。我先到门外头把他们给引开,你过一会再出来就行了,免得连累你。小伙子,咱们后会有期啊!”
  萧飒沓刚想嘱咐“留心”“注意”之类暖心话,以回报阿花婆够义气的部署,不料对方身手的敏捷程度超乎想象。只见她优雅地舞动着跟本人岁数全然不符的灵动步伐,轻飘飘地直接蹦出了空洞的大门,随着小楼外几声“嗖嗖嗖”的响动,等到靠拢窗前向院子里的黑暗观望时,借着似有似无的灯光却什么都再没看到。
  阿花婆说的老相识,想必是指引灵社那些难缠的黑衣人吧。
  独自迈步离开二层小楼,越过院内用塑料条围成的警戒线,蓦然发觉只身笼罩在蒙蒙细雨中,不想在楼内呆了两个多钟头,夜雨毫无停息的征兆。
  重新走回自驾车中坐下,萧飒沓并不急于发动引擎,而是首先给负责北新桥舆情监控及情报收集的地区探员拨了个电话,委托人家提供林儿胡同那栋二层小楼的起火原因及罹难者详情等所需信息,然后打开车内音响边听歌边整理头绪。
  结合阿花婆的证言,萧飒沓在脑海里提纲挈领地过了一遍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出事那天深夜,周无疆等传递手及不明身份男女一行共六人,赶到位于北新桥地区林儿胡同深处的二层尖顶小楼,准备实施他们的出行计划。目的地尚有待查证,唯一的线索是锁龙井和“那棵树”这两处地标。聚会之前,相信这六人曾分头行事,已知的活动如考察锁龙井、找寻“那棵树”等,但似乎遇到了难以破解的疑团。这次他们在这栋小楼再聚首的主要任务,一是重新审视留在窗沿两侧墙体上的坐标图,以便尽快确定目的地方位;二是约来神通广大的道具商人阿花婆,希望从她手里搞到事关此次计划成败的鸦头面具;三是通过阿花婆传话,并把拿掉指针的手表交到自己手上。显然,前两项任务进展并不顺利,不仅无法有效锁定目的地,获得鸦头面具也绝非易事。更出人意料的是,阿花婆接受委托后刚下楼,立马冲进来一群神秘的黑衣人,这些不速之客个个心狠手辣,将留在楼上的六个人砍瓜切菜般杀戮殆尽后,放了一把火毁尸灭迹,连带把整栋楼都给点燃了。种种迹象表明,惨剧的背后似乎有官方力量介入。亏得这阿花婆机敏过人,先装睡后装傻地躲过一劫,独自住进小楼里履行承诺,这一等就过去俩月有余。
  接下来该干什么,不如趁着夜色先去锁龙井附近走一遭,看看能不能有意外发现!拿定主意后,萧飒沓驱车沿着来时的方向,径直往北新桥十字路口驶去。
  尽管下着雨,深夜的簋街依然车水马龙,灯火阑珊。
  无论是皇城脚下土著民还是五湖四海外来客,都能在这条象征着南北美食汇聚宝地的东直门内街,发掘出最能满足味蕾的店铺,然后畅快淋漓地纵享饕餮到三更半夜,气氛热烈时嬉闹到翌日凌晨时分的情形也是有的。
  相比簋街的喧嚣嘈杂,萧飒沓更加钟情于荷花市场的静谧幽深。
 
  ☆、锁龙井和偌大的菩提树
 
  好不容易在十字路口周边找到一个泊位,萧飒沓从车里走出来,冒着细如针尖般的雨线,四下打探锁龙井的具体方位,不久便在路口东北角的马路牙子半包起来的空地上,见着一块被腐蚀得不算太严重的青铜井盖。
  井盖边缘一米范围之内,象征性地围了一圈玄铁锁链,四四方方且低矮不堪。他轻轻抬腿跨过锁链,迈步走到井盖儿跟前,放眼四望,不曾看到任何文物保护告示或风景名胜简介之类的铭牌,于是蹲下身去,将全部注意力都投向井盖之上,开始用心细细观摩,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可惜井盖表面没有文字记载,根本分辨不出具体年代,只刻着一些极为粗糙的装饰性花纹。花纹采取轴对称样式,左右半圆各印着一条蜷曲成S型的龙身侧面,龙首彼此相照,张牙舞爪,由两棵不明种类的树木盘根错节将其从中隔开。
  看到这里,萧飒沓不免怅然若失。
  想起过去反复听人提起过有关锁龙井的传闻,目前比较流行的版本是:明朝初年,能人异士受成祖朱棣之命修建京城,为防范水患遍寻城内经由地下水脉与大海相通的“海眼”,以铸井方式锁定其中最为凶险的一处,投入粗铁链困住海中老龙,不让这水中精灵兴风作浪引发海水倒灌。据说这锁龙井里的那条粗铁链奇长无比,无论日占时期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都曾有好事者想要把铁链从井中连根拉出,但牵引过程触动井内机关,传出诡异声响,加之黑水汩汩往外冒个不停,众人惶惶不安,只得作罢。
  随着斗转星移,锁龙井又经历了井边修庙拆庙、绕井建设地铁雍和宫站等大变迁,其传奇故事也被快节奏的城市变迁所冲淡,逐渐在去妖魔化后无人问津了。
  至于堂而皇之出现在眼前这口井,究竟是不是如假包换的锁龙井,萧飒沓并不十分断定。他无非按照曾经指引过周无疆等人那幅墙上坐标图的示意,从林儿胡同的二层小楼径直赶到这里,期待发现关于葬身火海那六个人出行计划的蛛丝马迹,以及他们试图借助鸦头面具前往的那个神秘归宿地。失望归失望,仍不忘掏出手机拍下井盖上的花纹及井盖周边的地理地貌,带回方舟去,以备不时之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