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冒出这个想法之后,很快就摇了摇头。
既然张辽已经退了军,曹操的进攻想必很快也会停下。
这时,郭嘉走了过来。
高览于是连忙求解:“奉孝先生,甘将军为何不入城呢?”
郭嘉笑道:“想来是孔明交代他的。”
“这数千骑兵在城外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胜过入城。以曹操此刻的骑兵兵力,已经很难歼灭这支骑兵队。而曹军只要开始攻城,甘将军便可以在后方发起骚扰,无需取得多大的战果,乱其军心即可。”
“唯一的不足,在于缺少补给。但他们随身总能携带一些食物,只要水源充足,再保持一两日的战力并无问题。而到那个时候,兖州的大军,以及其余的援军,想必都已经抵达了。”
高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随后肃然起敬:“那位孔明先生得殿下看重,又在兖州立下功劳,果真也不是寻常之人哪。”
另一边。
曹操收到张辽的消息之后,已是面色难看。见到张辽带军返回,脸色更是雪上加霜。
终究还是个武人啊!
只记得计较士卒的得失,却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考虑。
对方骑兵来援,如果能够集中全力,快速地击败他们,那么士气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可如今不战而逃……曹操望了望张辽的身后,四万余人,此刻哪里还有还剩半分的战意。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曹操的一颗心也随之沉了下去。
他朝前望去,南城门仍旧难以攻克。夜里攻城乃是取死之路,今日注定不可能破开琅琊了。
有人开始提议道:“主公,不然……我们还是退军吧?”
“只要留得性命,日后总还有机会。”
曹操闻言狠狠地瞪了过去。
对方显然起了畏战避战之心。若非是在阵前,士气又十分低落,他必定要斩杀这个惑乱人心的家伙。
退军?
他心里十分清楚:此刻退军,自己便是输了个彻彻底底,再不可能有任何机会了。
那样一来,与战死在这里,又有什么分别?
曹操一番深思熟虑后,分析道:“那支来援的骑兵队越是气势汹汹,越说明底气不足,一定是在虚张声势。”
“他们没有归城,显然是为了后续的骚扰。这恰恰说明,更多的援军一时之间难以赶到。”
“只要我们今夜能够击溃这支骑兵,明日一早再行攻城,届时后方没有骚扰,必定能够破城!”
他已想好,等到破城杀了长沙王之后,便立刻率军逃去北方。
先前,他还以为自己攻破了琅琊之后,或许有一些可能凭借此城抵挡长沙王旧部的报复。
但如今只剩下不到八万的兵马,今夜和明日再分别折损一波,决不可能守住琅琊,甚至也不可能守住青州了。
到那个时候,便只能寄希望于,司马懿能劝得韩遂马腾闹出极大的动静,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去西方。
众人听得曹操这样说,自然不敢违抗。
实际上,走到这一步,他们心里也明白,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夜幕彻底降临。
典韦探查完回来禀报:“他们在西面的一处树林休息,距离城西河流只有十数丈的距离。视线昏暗,末将没能查明对方究竟有多少兵马,但想来不会超过四五千人。”
“好!”
曹操道:“他们两日就赶到了琅琊,必定是连夜赶路,此刻人困马乏,正是偷袭他们的最好时机。”
“张辽、于禁、曹洪。”
“末将在!”
“你们现在就带领所有的骑兵,天亮前务必要将这支骑兵队全数歼灭!”
三人领了命令,即刻出发。
曹操则在帐中躺下,闭上双目。
睡自然不可能睡得着,但闭目养神也可以恢复精力。
夜里袭杀,这并非是他的强项。再者,明日进攻琅琊,也还需要自己领军前往。
曹操忐忑地等候着消息。
他似乎隐隐可以听见远处的战马嘶鸣之声,士兵厮杀之声。
曹操暗暗分析着双方的形势。
如今,自己十八万大军已去了大半,只剩下八万兵马。
长沙王的损失虽然远远少于自己,然而,料想他城中的可战之兵,也就一万余人罢了。
假如长沙王各路援兵齐至,又能有多少兵马?
顶多也就十万人。
自己的士兵是疲兵,琅琊守军同样是疲兵,那日夜兼程赶来的援军,便不是疲兵了吗?
如果是在平地对战,如果能够振奋士气,即使长沙王的各路援军全都到了,自己也未必一定会输。
只是……
曹操不由又想起这两日对抗的琅琊守军。
那般坚决,那般英勇。
反观自己这边,已经跌至了谷底的士气,又岂是那么好振奋的?
攻打琅琊之前,他便让麾下的士兵明白这一战的意义有多么重大,这也是他们可以源源不断拼死攻城的原因。
如今接连遭受挫败,连自己的嫡亲手下都开始认为,擒获长沙王的可能性已经变得无限之低。更何况是普通士兵?
事实上,就算在自己看来,即使今夜真的成功,明日攻破琅琊的可能性,最多也只有一半,甚至还到不了一半。
如果今夜不能成功……他甚至不敢去想这个后果。
将近一万骑兵,袭杀三四千人,一定会成功!
这时,曹操隐隐又听到了厮杀之声。
且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
他心里一个激灵,猛地坐了起来。
这时,帐外传来焦急之声,是许褚的声音:“不好了,主公。夜袭!长沙王率军夜袭!”
曹操当即披上外袍。
夜袭?自己这里还有着近七万人,琅琊城内才有多少人,长沙王怎么敢冒这样的险?对方明明已经快要将胜利握在手中了,究竟是怎么想的?
然而,当他走出帐外之时,才发现自己错了,己方的情况比预想得还要糟糕。
或许,长沙王并不需要冒多少风险。
已是濒临四面楚歌之境,士兵们根本不知道对面来了多少援军,又将要有多少援军。见到敌人夜里袭来,他们还以为对方已是胜券在握,竟是直接溃散开来。
此种情形,在皇长子的亲自带领之下,琅琊城的一名普通士兵,都变成了一个十人敌,乃至百人敌。
借着星光与火光,曹操远远地望见了长沙王。
对方显然也发现了自己,又或许是从某个士兵那里问来的。他朝身边的一人说了句话,那人便一夹马腹,朝这里奔来。
“主公!那是赵子龙!”
典韦匆忙赶来,劝谏道:“此地危险,还主公撤离!”
许褚也急道:“主公,我二人拼死一定护送您离开。”
那头,赵云已经击杀数名敌将,不断靠近,距离此地仅剩数丈。
万军丛中取贼将首级,正是他的强项。
许褚猛地骑马上前:“我早便想会会这天下第一将了。我倒要看看,这个能够击杀吕布的家伙,究竟有多少能耐!”
典韦也道:“许兄,我来助你。”
到了这般境地,二人还如此忠心。
曹操不由苦笑一声:“若是长沙王身死,只要逃离此地,自然万事大吉。可如今,天下又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处?”
“难不成要我隐居山林终此一生?”
“吾亲率十八万大军来此,竟然败得如此彻底。”
曹操猛地拔剑,道:“典韦,许褚,你二人不必再抵抗,降了长沙王吧。”
曹操身旁的护卫顿感不妙,就要上前,却并没能来得及。
曹操面露戚色:“吾曹孟德决不会死于旁人之手。”
下一刻,血花飞溅。
曾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传奇人物,在这个无风无月、却有漫天星光的春夜,结束了他的一生。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开始正式收尾!下章感情线更进一步~
第134章
一个时辰前。
凌寒在郡守府商议完军事,正欲回府休息,忽然收到探子来报:曹操派出了一队骑兵,数量相当之多,不知是要做什么。
凌寒当即判断出了对方的意图。
“曹操必定是派人前去消灭甘宁将军所率的骑兵,我们须立刻出城救援。”
高览道:“殿下,没有城墙的依仗,正面对攻,咱们没有任何优势。甘将军不肯入城,目的便是骚扰他们。今夜任由曹军追捕甘将军,岂不正好消耗了曹军的体力,使他们明日上午难以攻城?”
凌寒摇头道:“同袍正在浴血奋战,我们岂可袖手旁观?”
高览正欲开口,凌寒又道:“本王并非不以大局为重。甘将军定是连日奔波来此,骑兵们的疲惫未必比我们少。如果坐视他们覆灭,明日的琅琊城同样危矣。”
“本王说的相助,也不是追在敌人的骑兵身后,而是施行围魏救赵之计。”
高览一愣,没大反应过来:“围魏救赵?”
凌寒道:“不错,本王打算进攻曹操大营。”
高览大惊,连呼不可:“殿下!那曹操手底下至少还有着五六万人呢!琅琊城内区区一万人,纵然全军出击,也完全不是敌手啊!”
这哪里是围魏救赵,分明是羊入虎口啊。
凌寒却不这样认为。
“曹操决不猜到我们有勇气主动出城袭营。见到我们,曹军也只会以为,琅琊有更多的援兵到来了。”
“那时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军心荡然无存的士兵。这样的军队,纵然人数再多,也毫无意义。”
他问向郭嘉:“奉孝如何看?”
“嘉以为此计可行。”
于是便这么定了。
事情比预想得还要顺利。
曹军见到他们星夜袭营,只知道慌忙逃窜,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凌寒拿下一名武将,成功问出了曹操大帐的位置,令赵云前去擒拿,以防对方逃走。
等到他率军杀到那里的时候,便只看见曹操脖间的那抹红了。
而最后护卫在曹操身边的两位将军,典韦与许褚,落败之后并不肯投降,选择殉主。
三人尽皆自刎,凌寒不由感到唏嘘。
尽管他们手上沾染了许多琅琊守军的鲜血,他还是命令士兵替两位将军找一块好点儿的地方安葬。
至于曹操……凌寒对他的态度十分复杂。
一方面,曹操作为敌人,不但是此战的罪魁祸首,并且很早之前就与自己存在着深仇大恨。
另一方面,在穿越到三国之前,凌寒本身是十分敬佩曹操的。
“将曹操的尸首好好收敛,给他更高一级的安葬规格。”
不会为他追谥什么,但会让他葬得更体面些,这便是凌寒最终的决定。
曹操身死,这一夜却还没有过去。
彻底混乱开来的营地,不是一时三刻能够掌控好的。当然,这些敌兵也不可能再掀起多大的风浪。
直到后半夜,凌寒才返回琅琊城。
下马之后,他是被搀扶进郡守府的——在方才的混战之中,他不幸被一支流矢射中了军靴。
并没有留多少血,在夜色中甚至看不见一丝血迹。
却十分疼痛,尤其是在行走之时。
方才在曹营,尽管十分痛苦,凌寒也得强忍着,不敢在面上显露出来,以防再出变故。
如今回到府里,终于不必再顾忌了。
好在府里就候着一位郎中。
见到殿下如此模样,琅琊郡守连忙将他喊了过来。
脱了鞋袜,郎中开始查探伤口。
片刻后,他道:“殿下伤得并不算严重,只是一直任由伤口不断流血,如今也算不得轻了。您接下来需要好好休养一些时日,方可正常行走。”
大局已定,之后躺在床上养伤倒也可以。
上药上到一半的时候,高览前来汇报军情。他入堂之后,见到一名郎中正低着头为殿下处理脚伤,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殿下竟然受伤了吗?
之前殿下交代自己统计降兵的时候,面上完全看不出受伤的痕迹啊。在那之后,战争便已停了,理当不可能再受伤了才对。
殿下正在治伤,自己还要汇报吗?
凌寒看见高览傻傻地站那儿不动,主动问道:“曹军的情况是否已经统计好了?”
高览抱拳道:“曹军大营中一共接近接近七万人,大约三分之一成为俘虏,另有三分之一死于先前的混战与互相践踏,余下的三分之一则分散逃亡各方。不过殿下不必担心,这些逃亡各方的人,并没有任何威胁。他们的体力很快就会在惊慌失措的逃窜之下损耗殆尽,陌生的琅琊又会使得他们无法分辨方向,找到人烟。最后,基本是死路一条。”
如果换作平时,凌寒会派人尽可能地寻找这些俘虏。
在他看来,这些士兵也只是遭受蛊惑。
既然已经战败,又不会再对己方造成威胁,那么令他们遭受一些刑罚,再回归平民的身份,远好过杀掉他们。
然而此时此刻,琅琊士兵辛苦了那么久,又与这些曹军之间存在着仇怨。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凌寒也不可能命令自己的手下去寻找这些人。
他点点头,又问道:“甘将军那边呢?”
高览答道:“甘将军率领的那支骑兵,起初因为一万骑兵的袭杀,伤亡较为惨重。不过在张辽等人确信曹操身死之后,也选择停止抵抗。此刻,甘将军正在收缴那支骑兵,详情要等甘将军回来才能知道。”
收缴降军这种事,对于高览和甘宁等人来说自然十分熟练。
凌寒道:“虽然大局已定,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本王看那些青州兵与西凉兵,似乎坚信自己会是死路一条,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给他们再兴起反抗的机会。”
104/109 首页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