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一半,刘琦忽然停住了。
他发现,有两名士兵正在向自己靠近。
刘琦更加不可置信,语气激昂道:“皇叔!你想做什么?”
士兵抓住了刘琦。
刘备伸出三根手指道:“我刘备对天起誓,绝不会加害贤侄。若有违背,必遭天谴。”
言辞之恳切,让刘琦稍稍感到安心。
刘备却又道:“只是——这几日,还请贤侄在我府上歇息几日,不要随意走动。待事情结束,我必将向贤侄负荆请罪。”
刘琦满脸疑惑地望着自己先前信任无比的皇叔,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刘备对士兵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将刘琦带回自己的府中。
随后淡淡转身,往军营的方向走去。
在他看来,长沙王之所以没有同意,最大的可能还是,长沙王过于自信,不清楚荆州的兵力。
如果自己能够向长沙王展示力量,让他意识到,强攻荆州究竟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情况或许就会变得不同。
荆州是自己保住二弟的最大筹码。
在这之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不能让刘琦动摇了荆州的军心。
作者有话要说: 唔,如果作者专栏收藏能达到170的话,作者就加更一次(还差7个,有可能达到嘛)
第119章
进攻荆州的首府所在之地,襄阳郡,大抵有两条路线。
一是径直往西,由庐江郡始发,先攻打江夏,再由江夏往西进攻襄阳。
二是往南,经豫章郡之后,从江东军所驻守的长沙郡,向北进攻襄阳。
凌寒选择的自然是第二条路线。
江夏郡是由刘表之子刘琦所驻守的,兵精粮足。
凌寒并不认为在这种关头,刘琦会铁了心地同刘备站在一处。
但想来,刘琦与刘备共处多日,颇有交情,也难以在此时对刘备举兵。
凌寒觉得,没必要拿这件事情来考验刘琦,让他陷入两难。
等到自己击败了刘备,对方自然会率江夏归顺。
大军行进的速度不比信使的单人单骑。
足足花了三日,凌寒才率军抵达长沙。
孙策携兵离去之后,将这里暂时交给了部下程普来镇守。
程普提前两日便收到了消息,知道殿下会率军经过长沙,在此地歇息一晚。
于是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并出城迎接。
身旁的赵云道:“有劳程将军了。”
程普抱拳笑了笑,在前面引路:“这本就是末将的份内之事。殿下,请安心在此地歇息一日,军队的住所,末将早已安排妥当。”
顿了顿,他又问道:“不知此次进攻襄阳,殿下对长沙可有安排?”
凌寒道:“长沙的驻军并不多,就不必出战了。本王先前已传令给孙将军,他若是想要出战,可携兵从南阳方向进攻。”
他知道,江东与荆州素有旧怨,孙坚之死虽是黄祖埋伏所为,可是与整个荆州也脱不了干系。
在收服荆州全境之前,让孙策出一出戾气,折一折刘表旧部的心气,也没什么不好。
程普拱手道:“是。”
终于进了城,凌寒打量着这座城里的景象。
不得不说,长沙在江东多年稳定的治理之下,虽不能比扬州相比,但各方面也都不错。
话说回来,凌寒一直感到十分奇怪。
按理说,有自己这么一位长沙王,长沙郡就应该改郡为国,成为自己的领土才是。
但事实是,他此前并没有任何封地,连名义上的也没有。
长沙二字,似乎仅仅是个虚名,不知道当初汉灵帝究竟是怎么想的。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程普为他安排好的居所。
程普抱拳道:“殿下若是无其他吩咐,末将便告退了。”
凌寒点点头,令他离去。
次日一早,凌寒再次收到了刘备传来的信件。
内容依然是老样子。其大意云云:“刘备依然愿意归顺殿下。襄阳有四万雄兵,如若殿下坚持要与荆州开战,不知会有多少无辜将士亡于此。二弟云长武艺高强,殿下何必为了他曾经的过错,让这么多的活人为此丧命。还请殿下看在荆扬两州所有将士与百姓的份上,三思而行。”
凌寒看完冷笑一声,找来纸笔回信。
“若是如此,荆州何不将关羽交出?本王保证,只杀关羽,绝不牵连。只要你肯交出关羽,日后必可富贵一生。”
随后,凌寒率军继续往襄阳进发。
襄阳。
刘备久久地盯着回信,最终道:“看来,与长沙王一战,是必不可免了。”
一旁,关羽沉默不语。
张飞则道:“大哥怕他作甚?”
刘备没有理会三弟的话,而是问:“元直呢?”
关羽回答道:“徐庶先生早前派了人过来,说是生了病,这几日卧床不得起身。”
张飞闻言骂道:“呸,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这个时候生病。我还真是错看了他!”
刘备没有说话,眼神幽深无比,又好似蒙了一层雾气,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时候,探子来报:“主公,长沙王的大军,距离襄阳已不足三十里了。”
刘备抬头道:“传我命令,全军出城迎战。”
下方的简雍惊道:“主公,襄阳城墙坚固,您为何要出城迎战?”
刘备解释道:“当年,九江郡的城墙比之襄阳只高不低,在长沙王面前却连片刻也没有撑住。”
“非但如此,城破之时,别说是九江的守军,便是那桥蕤,原本在袁术帐下也算是一等一的大将,却也呆立当场,以至于被长沙王瞬间拿下,这才导致整个九江郡毫无还手之力。”
“我不知道长沙王究竟是怎样做到的,但在他面前,高大的城墙显然不会是什么阻碍,反而会成为他的助力。”
“出城正面迎击,襄阳有四万大军,我们并不需要畏惧。一旦损失严重,长沙王或许就会退军。”
九江郡城被凌寒以“天雷”击破一事,天下皆知。
如孙策赵云这等当日身在现场,同时又兼具智慧之人,即使不能明白其中原理,也能根据施展的过程,找到方法破解。
可对于其他诸侯来说就难了。
当时,荀彧特地派人前往九江查探,却因距离太远,抵达时已过了数日,故而未得要领。
而对于刘备来说,那时他尚且寄人篱下,哪里有这等余力。
因此,刘备只知其事,至于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却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听完刘备的说法,下方众人恍然道:“主公英明!”
襄阳城外。
大军距离襄阳城还有十里地,已经可以望得见城外的荆州兵了。
赵云与太史慈一左一右跟在凌寒身侧。
太史慈道:“殿下,看来刘备是想要与我们正面对敌了。”
赵云道:“黑.火.药倒是用不上了。”
凌寒感慨道:“是啊。”
在看到荆州军的瞬间,他就明白了刘备的心思。
只可惜……刘备单单想到,一旦襄阳城墙被自己以“天雷”瞬间攻破,会对守军的士气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却忽略了另一点。
数年前,刘表亲自领军,与自己在岘山外对垒时,士气都会有明显的跌落。
时至今日,自己的声名比起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反观刘备,他此刻在荆州的威望,还比不上统领荆州多年的刘表。
此种情形之下,荆州兵对上扬州兵,若说没有避战畏战之心,那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凌寒率领五万兵马就敢进攻襄阳的底气。
一旦两军在平地对垒,无疑会加剧这一点。
那么,荆州兵的士气又还能剩下几分呢?
另一边,当刘备意识到这一点时,为时已晚。
敌军距离此地只剩下数里。这点距离,根本来不及让军队全部撤进城内。
刘备回过头。
尽管他此前已经在军营多次鼓舞士气,提前让他们知道,襄阳接下来要面对的人会是谁。
可当长沙王的旗帜出现在视野中时,身后的大军仍然止不住地开始窃窃私语。
刘备明白,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挽救士气。
二弟曾杀了长沙王的贴身护卫……念此,刘备一夹马腹,向前而行。
左右两侧,关羽与张飞紧紧相随。
凌寒远远地看见刘关张单独出列,显然是想要与自己对话,不由感到好笑。
他对身后道:“师兄,太史慈,且与我一道上前,听听刘玄德还想说些什么吧。”
“是!”
见到长沙王距离自己仅剩数丈,而自己的声音也可以传到对方的军队中。
刘备高声喊道:“长沙王殿下,您素来自诩仁义,善待士卒,心怀天下百姓。可是如今,刘备与荆州皆有意归降于殿下,殿下又何必为了一个已死之人,拒绝荆州的归顺,非要引起十万大军的厮杀呢!”
“为一人而兴十万之师,莫非这便是殿下的仁义吗?”
凌寒冷冷地看着刘备。
刘备若是个真正的正人君子,即使他们因为关羽与杨真之故,不得不成为敌人,他也会高看对方一眼。
事实上,这些天以来,尽管他出兵荆州,心中却仍然在想:事成之后,要如何劝说才能保下刘备的性命,使他不与关羽同年同月同日死。
可刘备眼下在两军阵前说这些话,打的究竟是什么目的,再明显不过了。
对于凌寒本人来说,让他非杀关羽不可的,的确是因为杨真。
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心,就执意进攻荆州。
刘备也不可能真的这样以为。
进攻荆州是扬州的整体意愿。
而使得扬州诸人非杀关羽不可的原因,是关羽曾经追杀过殿下,还几乎快要成功了。
这在他们看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宽赦的罪。
凌寒于是高声回敬道:“关云长昔日勾结曹操,于兖州边境追杀本王,几近致本王濒临死地。此等大罪,从古至今,断没有宽赦之理。”
“故今日兴兵襄阳城下,只为诛杀关羽。本王相信,此刻站在对面的四万荆州兵,绝不会有意与本王为敌,实是受奸人所迫。”
“诸位荆州将士,本王并不要求你们此刻倒戈,只希望你们能够保全自身。此战过后,所有活下来的士兵,本王会全数赦免。此诺,天地为证!”
凌寒的声音极大,几乎用尽了力气。
虽然仍不能使得对面的每一个士兵都听得见,但大部分荆州兵几乎都隐隐约约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些荆州兵第一次知道,原来长沙王亲率大军前来,只是为了诛杀关羽。
而没有听清听懂的那些人,自会询问身边的同伴。
于是,凌寒的这番话,瞬时间在刘备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刘备偷鸡不成蚀把米,一时间竟有些呆滞。
张飞焦急道:“大哥,不可再等下去了!再不开战,除了本部兵马,只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作战了!”
不远处,凌寒则是偏头道:“关羽的人头,便拜托给师兄了。”
赵云手持银枪,声音低沉有力:“必不负君所托。”
作者有话要说: 加更条件达成!今日还有一更,不过要晚一些,大概在12点左右的样子
第120章
战事比凌寒预想得还要顺利许多。
很久之前就追随刘关张的士兵,大多不会因凌寒的话而动摇,可这些人并不多。
而出身荆州的那些士兵,在看见凌寒旗帜时就有了避战畏战之心。
等到凌寒说出那番话以后,他们的抵抗之心几乎荡然无存。
反观扬州士兵,个个战意强烈,斗志昂扬。
他们的战斗力原本就高出荆州兵不少,此消彼长之下,战况几乎呈现出了一面倒的趋势。
而在将领之间的对抗方面。
赵云独战关羽与张飞,最终击败了他们。
太史慈则对上了刘备麾下的另一员猛将黄忠。双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得难分难解,后来却因黄忠年迈,体力略有不支,而渐渐落于下风。
凌寒与刘备,则分别坐阵中军,由始至终并未动弹。
刘备的眼神在双方开始对战之时,就已经略带灰暗。随着战况的进行,他眼中愈发没有神采,甚至带着几分空洞。
实际上,刘备从未想过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胜利。
他起初十分迷茫,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后来才逐渐有了坚定的念头:北方的曹操依然势大,西凉的马腾韩遂等人也仍在割据一方,且因地势难以进攻。只要等到双方损失消耗过多,长沙王从大局出发,就会不得不选择妥协,鸣金收兵,赦免二弟。
只可惜,事与愿违。
己方的大军早已成败退之势,荆州的士兵,因为长沙王战前的那番话,根本无心抵抗,只想着保全性命,他们甚至都不愿对敌军做出攻击。
任谁在这种情形之下,也无力回天。
此战究竟能对长沙王造成多少损失?
三千人?还是两千人?只怕都难以做到。
而二弟与三弟,合力攻击长沙王麾下的一名白袍将军,竟然有所不敌。
那位白袍将军,真真是当世无双,他便是长沙王亲封的天下第一人吗?
不知道为什么,刘备隐隐觉得,对方那飘逸俊秀的身影,本该是属于自己的人。
还真是奇怪又好笑的感觉啊。
当对方斩下二弟的头颅,又英勇无畏地杀到他的身前,并将他击落马下时,刘备心中竟然没有愤怒,而是生出一种强烈的疑问。
刘备问道:“你是何人?”
赵云居高临下,语气中一片冷漠:“长沙王麾下,常山赵子龙!”
战事不足一个时辰便宣告结束。
93/109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