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综历史]衣被天下(综历史同人)——洛娜215

时间:2021-07-31 09:08:25  作者:洛娜215
  夏元吉的目光落在自己的鞋面上,他的鞋子是入职后发下的皂靴,这种鞋子经过浆洗处理,面料挺括防水,不易起皱,但他的鞋子表面已经有了一层浮毛,这是洗太多次之后的结果。
  寻常官员并不会盯着一双鞋子穿,但夏元吉生于贫寒之家,读书求学一路走来都颇为不易,又是家中长男,即便大明官员俸禄加上各种补贴之后颇为可观,但于他而言,现如今的生活还是重新买双鞋子也需要考虑的程度。
  而他接下来的话说完,这样的生活可能也要没有了,但尽管如此,青年吸了口气,接着道:“纱户事小,但臣以为,此次也是商户的一次试探,若是购买全新机械的纱户铩羽而归,以后怕是没有商户敢进行设备的升级了,臣斗胆揣测,这应当并非朝廷愿意看到的场景,是以,臣请殿下出手相助。”
  他的话出口后,室内一片寂静,伺候的内侍和宫女们都眼观鼻,鼻观心,就连呼吸都静悄悄的,只是不由在心里悄悄感叹这个陌生的小官好生胆大,这话中可是带着不少威胁的意思。
  “唔……”片刻后,就在室内的气氛冷得要将夏元吉的心冻住之时,身着暗黄色常服的青年动了动,他将手里头的奏书翻了一页,淡然道:“接着说。”
  夏元吉的心力猛然一松,他将方才一直静静憋着的一口气吐出,强自定了定心神,“臣于商道不精,但臣觉得纱坊铺开的速度有些过于讯捷,此前,臣自户部调阅了大明书坊扩展速度做对比,大明的书坊在《三国》一书风靡之后大量开设,书坊的投资比之纱坊更低,但铺展速度不过其六成,所以臣斗胆猜测……”
  “你觉得背后有推手?”
  “是,臣愚钝。”
  木白笑了,他将手中的奏折合起,放到一边,又从桌上捡起一册,递给了内官:“你果然很敏锐,看看这个。”
  夏元吉接过,展开一看顿时心惊,这份奏书上清楚写着一份资金流向,其中关系可谓错综复杂,但若是将关键词提取出来,终究离不开布商、钱庄、纱坊、仅仅这三方。
  资金从布商流出,通过各种手段经过钱庄抵达纱坊。
  真是因为有了充足的资金,大明的纱坊主们才会大刀阔斧得进行了产业升级。
  这本不是一件坏事,若是一家两家布商资金有盈余,通过钱庄贷于纱坊,也算正常,但这上头的布商名讳密密麻麻,足有三四十家,要说是个别情况着实勉强。
  这分明是一场没有见血的厮杀和围剿。
  “你的猜测没错。”仿佛从他的表情中判断出了他心中猜测,木白点了点头:“纺织业一直都是江南地区的支柱龙头产业,在此前数年,无论是蚕丝还是棉布,布料的议价权有泰半都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但近些年来,随着海运、广粤一地近水楼台,能以更廉价的价格购得棉花,加上外贸更为方便,广粤一地开始派人大批量采购江浙一地的布匹,因发现其产量受江浙商户桎梏,便有意将棉花运入山区,利用当地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是以江南的议价权正在减弱。”
  似是为了方便他理解,木白这段话说的很慢,但他话语中的含义十分明白。
  正因为大明开了海贸,将棉花种植的优势从江南一带扒拉走,如今又有了纱坊日渐强势,这才有了察觉到危机的江南商户联合起来,凶性大发,意图通过如今的手段一口气咬死纱坊的情况发生。
  作为棉纺行业第一步的纺纱若是被遏制,那么就算有再多的棉花也对布价起不了多大影响。若是真被他们达成了目的,布料的价格或许当真有可能被他们操控。
  在如今的大明,布帛本身也是有价货物,能够握住定价权,某种程度来说和把持住粮价的效果差不多。
  想明白这一点的夏元吉顿时不寒而栗,先前只是出于同情被无辜牵连的民众,现在他才知道这里头原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
  “殿下……”他有些干涩得开口:“官府要去捉人吗?”
  “当然不行,”木白摇了摇头,目前事情的发展还是单纯的商业领域,而且对方的所作所为没有违反任何一道大明令……唔,或许非法集资算一个,但这个界限还是有些模糊,若是官方直接粗暴动手,也容易打击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面对这种情况,就要用魔法来对付魔法。
  “你找几个稳妥的人去联系纱坊,为他们彼此牵个线,认识一下也交流一下。”木白单手托腮撑在桌案上,指尖在脸颊上点了点,“他们能联合,纱坊自然也可以。积薄为厚,互帮互助,布坊能有定价权,他们自然也可以。这种事情官方不宜出面,你做得隐蔽些。”
  大家都定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番厮杀,但比起原本的单方面绞杀,如今也算是针尖对麦芒,作为供应链的上下游,总会谈出个彼此都认可的价钱。
  你好我好才能大家好嘛。
  其实如今这些布商跳得真是太早了,等到日后缝纫机普及开来,对于布料的需求上升,而棉纱的供应又充足,他们自然能回归之前的高地位。
  只是如今这么一闹,日后各行各业自会有样学样,长此以往价高可得的市场会被定价机制和产业保护取代,原本可以昂着脖子领头走的布商没有意外的话,在未来恐怕只会被推着走了。虽然都是领头的,但主动和被动的感觉想也知道差的可远。
  说不定一个不好,货量充足又有了改造经验的纱坊会绕过布商进行产业升级,在如今织布机倒也不算是很机密的物品,有钱有闲的人买几台回来琢磨一下怎么改进也不是不可能。
  唔,那时候那些江南商人的表情一定很好看。
  但这又和木小白有什么关系呢?他只不过是将缝纫机的投入稍稍压了压而已。
  压的原因也完全是要优先将铁料的供应留给火器生产,这理由可完全正当,毕竟大明在发展火器近三十年后,终于要专设独立一部,主精火器、火药的制造了。
  而这也意味着,大明的火药火器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台阶,无论是专业化还是标准化都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建文四年,收全国各州铸火器之权,专于应天兵仗局。
  同年,兵仗局交出了他们成立后的第一件产品——一口长身管、纺锤形的铜铁复合火炮。
  这口火炮一体成型,内有弹道外有准星,射程可达惊人的千步,而在八百步内,其准度可在一臂之间。
  它的出现,预兆着大明正式进入了枪炮世界,也昭示着这个国家自此走入了全新的征程。
  建文五年,大明第一艘搭载着舰炮的大型舰船“凯旋号”下海试航,由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领航,走上了第三次寻找南海那个满是矿物和牧草之岛的征程。
  这次也是周王的第一次出海,这位技能点全点在植物学上的大明藩王这次执意出行完全是为了寻找海外药草的。
  他此前听闻了海外有不少神奇的草药,还亲眼看到了不少被各方带回的植物,他早就想出去看看了,但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周王殿下是个体力上的弱鸡,若非这次出海的是他的同母兄长,他绝对上不了这艘船。
  在出行之前,朱橚搜集了如今大明医药方面的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各种有外在表象的疾病,尤以疫情为重,为了更精确得展现病情,他在此前特地请人使用透视画法将病状描在了纸上。
  所谓的透视画法正是出自佰画,如今的佰画已经随着身份户籍的登记走遍了大明南北,这种栩栩如生的绘画方法自其出现开始便吸引了一大批画师去学习和模仿,尤其是在宫廷画师们跟着学习了之后,更是有无数人试图破解它的奥秘。
  佰画说白了就是光和影的魔术,当意识到阴影存在的那刻,仪器就已经不再重要了。如今大明早已有一批人从小黑屋中走出,能够徒手画出和佰画相似的画作,朱橚也是其中的一员,不过术业有专攻,他在绘画植物上可谓栩栩如生,在别的方面就略逊一筹了。
  不过请人将病症画下来还是他大侄子提出的,太子殿下笑眯眯得表示,各地语言不同,形容病症的用词也有不同,光是在华夏隔了一条黄河长江就有不同的说法,但疾病就是疾病,文字上变化再多,表现还是没多大差异的,只要将其画下展示,就算语言不通应该也能让人明白他的意思。
  朱橚给自己的侄子点了个大大的赞,然后收集了一堆的疑难杂症,雄心勃勃得上了船。
  顺带一提,考虑到这艘船是往南边走的,而且他们的目的还是去寻找澳洲,太子殿下十分有先见之明得让人制作了一批纱帐和纱窗让他们带上。
  不管是朱棣还是朱橚都没有想到,当他们被海浪和暴风带偏了航向,在漫长的航行之后终于登上一座岛屿,并且和一群赤裸着身体插着羽毛的当地土著进行接触的时候,不是靠丝绸,也不是靠瓷器,而是因为这些蚊帐获得了最初的友善。
 
 
第173章 
  在后世的记载中,燕王兄弟的这次出行被定义为了“亚欧大陆和美洲板块命中注定的初次相见”。
  谁也不知道这艘搭载着大明最尖端火器的远洋船只究竟是怎么完好无损得跨越广袤的太平洋,又是怎么在纯风力的情况下抵达到位于中美洲的古墨西哥,他们只能根据文献记载推断,朱棣的船只是被秋季海洋上的飓风吹偏了航道,为了躲避□□的洋流,他们驶入了相对平缓的北赤道逆流区域,并且借由这股逆流的流速,以最近的直线距离传奇版抵达了中美洲,并成功登陆。
  为什么说传奇呢?因为比起大部成因是海上季风因素,故而拥有宽广过度带的各大洋流,赤道逆流的起因完全是因为它的两个邻居都是从东向西流动,以至于太平洋西边的水比东边高,所以产生了因水位差而形成的补偿流。
  这种补偿流的宽幅仅有2个纬度,也就是222公里宽,但这从南京出发能够直线抵达的直线距离放在海平面上着实不算什么。
  尤其是这条窄窄的逆流还夹在两条流速更快也更强的反方向洋流之间,大明的船队究竟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在没有雷达和卫星定位的情况下走向了正确的方向抵达美洲大陆这件事着实过于离奇,以至于让后人纷纷YY大明是不是发明了极高的牵星术,才能在海上判定位置。
  但事实上……他们只是跟着雨带在行走而已。
  大明的每艘船只在出行前都会根据船员数量、目的地远近尽可能得做好完全的准备,而“胜利号”上有两位亲王,前往的又是不知道在何方的陌生大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这艘名副其实的海上巨轮上,就连物资的储备也是最顶级的。
  这艘在十四世纪的海洋上当之无愧的海上巨轮上甚至有着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从种植到人畜排泄物的再利用都有相对应的处理手段,船上甚至有个小型的动植物养殖场,让船员即便在航行之中也能吃到新鲜食物。
  从食物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北方的麦粟还是南方的水稻都有配备、腌菜、风干炮制后可以食用很久的肉干都带了很多,为了船员的心情,船上甚至还配备了数量不少的甜渍产品,这样的配置下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粮食危机发生。
  而且如果实在有必要的话……船上还配备了各种渔具。
  但这些食物中最受欢迎的却是这些年新推出的罐头食品。
  在大明铁器冶炼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的时候,铁器铸造技术的出现令密封的罐头食品成为了可能,机智的大明工匠采用了两个罐头相互挤压叠加的方法完成封口,又用封闭效果极佳的食用油作为隔绝氧气的原材料,无论是鱼类还是肉类都能长时间保存,且开盖即食。
  而换上糖水为原材料后,还能储存新鲜的水果。
  唔,其实木白一直怀疑大明的王爷们往外走是不是为了领取这些罐头食品的缘故,受制于铁器的产量,这些罐头食品只供给了军需,而且主要还是北部军区,而如今大明四海升平,就算是诸多藩王都有镇守边关的职责,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反倒是出航时候,为了照顾船员的身体需要,每次都能领走一大批罐头食品。
  咳咳,扯远了。
  事实上在远洋航行中,最危险的反而不是食物,而是淡水。
  虽然在出航前船上装载了大量的水和酒液,但谁也不知道海上航行需要多少时间,就算可以使用煮海水的方法获取淡水,对于船上搭载的燃料也是一大考验。
  所以在发现自己迷失方向之后,已经有了丰富出海经验的朱棣在第一时间让船队有意识得向雨带靠近。
  恰巧,赤道逆流所在的范围正是这样一个高温多降雨的雨带。
  是的,事情的真相就是这么的不浪漫,至于木白为什么知道……
  因为这一过程就写在了失踪整整两年半,一不当心就千古留名的燕王殿下奏折上。
  两个弟弟一撒出去就放手没,担忧弟弟出事和闹心其余几个弟弟纷纷表示要去找四哥和五哥的烦躁让朱标在这两年内已经狂暴化好几次了,好不容易弟弟平安回来,当哥哥的还没来得及和弟弟们联络感情,就听闻几个弟弟们表示他们对那个有着各种奇怪物产还有充沛黄金的新国家很好奇想一起去探索,朱标顿时就怒了。
  作为家里说一不二的老大哥,在镇压闹心的弟弟的方面他也是专业的,朱标使用了大家长万能技能——写作业。
  嗯……如果让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弟弟们写详细的情况说明也算是作业的话。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打动兄长,朱棣和朱橚两兄弟将自己这两年的行程写得非常详细,奏折也是加页加页再加页,最后交上来了好几叠。
  其内容之丰富,前因后果和过程之激荡刺激堪比话本,事实上木白就是将这奏书当做小说来看的。
  两兄弟交上来的文本各有侧重,朱棣偏向于过程的刺激和利益交换的益弊,而朱橚交上来的则是一本百草全书。
  在大明时候就对各种草药和植物感兴趣的朱橚在抵达新大陆之后简直乐疯了,明明双方语言不通,沟通不畅,他却靠着自己强大的理解能力和意志力和原住民完成了心的交流,并且在离开时收获了一大堆对方真心实意送出的礼物,植物动物都有,在朱棣送出了代表大明友谊的几头肉猪之后,还换来了他们那儿的一种养在水里的猪。
  据说这种猪性格十分温顺,肉质也相当不错,而且雌性比雄性体型更大、更肥美,也没什么膻味,最重要的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各种草料,十分好养活,他五叔已经在奏折上建议在南方区域试着饲养其为肉食了。
  不过木白对这个倒是没多大兴趣,他在意的是在五叔游记中提到的一种粮食。
  长于地下,皮色朱红,心脆多汁……这个描述让他想到了一种很重要的粮食作物——番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