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母亲,圣上越是圣明,我顾氏越不可入宫,否则等待我们顾氏的非是登天之阶,而是杀身之祸啊!”
“我儿,为何这样——”
刘氏又惊又疑,但还没等她问完,就有婆子慌张惊喜地跑了来。
“夫人,夫人!圣上有旨,召我们姑娘入宫觐见!”
刘氏与顾雅交换了一个眼神,前者是惊喜与惊疑,后者却只剩下了忧虑。
顾雅随着宫人入了宫后,一直垂眉敛目,一步也不肯多迈,一眼也不肯多看,很快就来到了宣政殿前,被召入殿内。
顾雅心中惶然,不明白自己一介女子之身,为何竟能进宣政殿这样的地方接受召见,但她还是很快收敛了心思,规规矩矩地叩见了皇帝。
天子头戴冕旒,端坐殿上,哪怕顾雅没有抬头去看那张威严面容,却也被周围肃然的气氛镇住,屏息敛神,全心对待这次的召见。
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天子召见她并不是通过她打探顾氏的情况,也并未对她表露半点关于日后婚配的意向,反而问她擅长什么,平日里在做什么,对日后有什么打算。
顾雅被问得糊里糊涂,回答得也较为保守,只按照当下仕女的喜好与流行说着,不露半点锋芒与个性。
之后,天子问了两句后,很快就有些不耐烦了,直白道:“顾氏,朕如今政务繁忙,也不跟你兜这个圈子——如今永朝正是欣欣向荣、百废待兴之际,所以朕可以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不再是某某氏,不再是某人后院里的无名之人,不再是辛苦一生后进入他人祠堂接受供奉时却连全名都没有的人!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所有人,你是顾雅,是重振你顾氏门楣之人,让所有人谈到永朝顾氏,就避不开你顾雅。”
天子顿了顿:“这样的机会,你可愿意接受?”
这一刻,顾雅的心脏狂跳起来。
那些被她日复一日强行按捺下去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欲望,都被这短短的两句话点燃。
——权力是迷人的,自然如此。只要是尝过权力滋味的人,都不会将它让渡给旁人。
顾雅曾经一心想要进入后宫,是因为后宫是女人的名利场,只要服侍好天子,她就可以获得权力,得到比那些十年寒窗的学子更大的权力!
虽然这样的代价是令自己的姓名消磨在重重深宫,日后哪怕被人提起,也是“某某人的女儿”“某某人的母亲”,但这已是她能为自己谋划的最好的未来了。
可如今,天子却指给了她一条新的路——一条可以获得权力,还能获得荣光的路。
顾雅聪明极了,只这半点口风就明白了天子想要给她的机会,想要让她走的路、做的事。
顾雅心知,她要走的这条路前人从未走过,所以当她踏上时,或许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或许会满身骂名甚至被千夫所指……但这又如何?
若她不走,怎知她不能走?!
顾雅当机立断,深深叩首。
“愿为圣人马前卒,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
被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女人,没几个是傻子,而其中又属顾雅野心最盛,锋芒最强。
谢非言跟这顾雅通过气,确定她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接受她的任务后,便在朝堂上提出了新增审计主事一职,直接对接皇帝,负责对户部历年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独立审查,并且任命顾雅为第一个审计主事。
而顾雅何人?
礼部尚书顾大人之女!
这一刻,整个朝堂都轰动了,纷纷提出异议,而负责“礼”这一块的礼部尚书顾大人更是如遭雷亟,反对也不是,不反对也不是。
谢非言笑着将这些人的反应收入眼底,淡淡道:“英雄不问出处,朕用人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有能者居之!你们若觉得顾雅不堪用,或者觉得你们谁能胜过她,那便站出来,由众人出题,公平竞争,如何?”
这番话一出,还真有许多人站了出来,想要将那敢于挑战千百年来的潜规则的顾雅弹压下去。
谢非言也不以为忤,大手一挥便在殿内临时开设了一个考场,让户部各主事当场出题,再由挑战者和顾雅当场作答。
三个时辰后,成绩已出,顾雅拔得头筹。
于是在朝廷百官各异的目光下,从第二天开始,顾雅就是第一个以女子之身入朝为官的人了。
而他们也心知肚明,顾雅是被圣上丢出来的第一个卒子,她成功了,所以她是第一个入朝为官的女人。
但她却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因为圣意如渊,不可轻移。
朝堂百官们对此又惊又怒:圣上他究竟在打着什么主意?!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曾经的四皇子,如今的魏王爷,可以为众人含泪解答:
皇兄他没别的想法,他就是丧心病狂地想要让所有人都出来工作!
第16章 少年将军与狸猫太子16
曾经的四皇子,如今的魏王赵显,乃是一条生在皇家的天生咸鱼。
历朝历代,皇家的事儿都十分复杂,掺杂着难以言说的利益与勾连,所以但凡出生在这名利场中的人,最后无不是削尖了脑袋往上爬,就为了有一天能君临天下,万人之上,一语千金重,再无人能够对其掣肘……但赵显不同,他太聪明了。
他知道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也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更知道就算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更何况他一身劣势,没有半点竞争皇位的能力——他生得晚,与太子长兄差了八岁,当长兄被封为太子时,他甚至还没出生;他出身平平,母族普通,也有没什么能人要员,远比不上有贵妃母亲和将军舅舅的二皇兄;他口舌平平,没办法像三皇兄那样装乖讨巧,去讨父皇的欢心;他才能平平,不像五弟那样受文人墨客的欢迎;他甚至连六弟都比不上,六弟最为年幼,虽然脑袋好像不太好使,但却因是父皇老来子的缘故,很得父皇喜好。
因此,自认自身一切都如此平平无奇的赵显,早早掐了自己多余的心思,自幼便在母妃的要求下,在上书房里装疯卖傻,划水摸鱼。
嗐,还真别说,摸鱼这种事,不摸不知道,一摸吓一跳!
当赵显看到皇兄们上课他睡觉,皇兄们办公他睡觉,皇兄们熬夜他睡觉,皇兄们上朝他睡觉的时候,赵显心里快乐极了,一种浓郁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原来,摸鱼竟是这样快乐的事!
——原来,皇子的幸福也可以这样简单!
——诸君,我真的不想工作!
赵显大彻大悟,开开心心地当起了“没出息的皇家人”,一天天的混吃等死,就等自己年纪到了被老皇帝分封出去后,去自己领地继续当一个快乐的咸鱼王。而若老皇帝死得快一些,那他还能把自己亲娘从宫里接到封地上赡养,内务交给老娘和老婆管,外务交给幕僚门客管,日后有了儿子那就交给儿子管,而他则能当一辈子的快乐王爷!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幸福未来啊!
但赵显万万没想到,他的快乐生活终结在了太子赵晟登基的那一天。
新皇登基后,对旧制总会做出些改变的,所以当初这位皇兄传唤他去紫宸殿时,赵显并不太在意,十分淡定,只以为皇兄要跟他讨论他日后的封地问题,顺便敲打一下他,而他赵显则能趁此时机表忠心,顺便提出将自己母亲庄太妃接到封地上的事。
按照他以往的乖巧度和摸鱼度,赵显觉得这肯定不是问题。
可赵显没想到的是,他进了紫宸殿刚跟皇兄绕了两句客套话,就被皇兄接下来的话砸晕了。
“四弟,接下来我有很重要的一件事交给你,还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啥?“皇兄请说。”
“如今我永朝,敢结束战乱不到二十年,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之际,然而时不我待,中原大地上内有百姓积弱、前朝余孽作祟,外有匈奴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想要在这一片内忧外患中为我永朝,为我永朝的百姓谋得一片和平安乐之地,还需万众一心、需朝堂民间的共同努力,是也不是?”
“……是,是,是的。”
殿上的天子露出欣慰表情:“既然四弟你也如此做想,那朕便心安了。从明天起,你便是舆情部部长,负责引导民间舆情,以及为百姓解释刑法典和各重大条例的详情。关于舆情部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详细规整制度在这里,四弟你有十天时间挑选自己的手下,朕希望在第十一天看到你开始工作……”
赵显颤抖着手接过这份《舆情部规章管理与工作制度》,看着这一份长长的单子和工作内容,眼前一黑。
而上头的那位天子还在说着:“对于以上这些,四弟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赵显:“……”
有问题!有很大问题!
他根本就不想工作,更不想接下这种烫手山芋啊!!
赵显抬起头,想要卖个惨,但他对上天子那核善可亲的笑时,他倒吸一口气,吓得差点打了个嗝。
天子眉头微蹙,道:“四弟可对朕为你量身打造的这一部门有什么疑问?”顿了顿,天子继续道,“事实上,早在四弟还在上书房中念书时,朕便注意到了四弟的聪慧,知晓四弟有一腔报效国家的忠义之心,更有敢为百姓发言的正义之情,只不过碍于身份才不好做下更多,只能通过学习来麻木自己……”
听到这儿,赵显一愣,心中第一时间涌出的竟不是感动,而是茫然:原,原来我在皇兄眼中,竟是这么高尚的人吗??
天子又道:“那时候的朕便想,若有一天我能为帝,定要为众兄弟开拓出一片天空,让大家都能够毫无顾忌地大展拳脚,为永朝百姓谋求福祉。朕一直相信,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共同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从日升之处到日落之处,目光所及皆是我们永朝疆域,而永朝的人们也能安居乐业,人人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选贤与能,天下为公。”
赵显心脏怦怦直跳。
选贤与能,天下为公——这样的大同世界,谁没有想过呢?
若是可以,谁不想当个好人?谁不想生活在这样和平充满希望的世界里?谁不想缔造出这样的未来?!
天子又继续道:“朕知晓四弟你心中还有许多疑惑与顾虑,也知晓四弟你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但朕相信四弟你心中的忠义与正义,相信在我们兄弟几人中,唯有你最为体谅和怜悯百姓的苦难,所以朕便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与部门交给你,只盼你能深入百姓,为百姓谋求福祉的同时还能一展抱负……四弟,你可愿意为朕分忧?可愿意接下这个重担?”
这一刻,赵显热血上头,一口应下:“愿为皇兄效劳!”
赵显生出了难得的雄心壮志,兢兢业业地去选人、处理公务、监管与引导舆情、为百姓释难,同时,他也留了个心眼,观察天子是真的知行合一、想要缔造出先贤口中的那个完美世界,还是想要利用自己的兄弟们后再卸磨杀驴。
但随着赵显越是观察,他就越是迷惑,并未自己这位皇兄的一系列操作而心惊肉跳——
曾经的二皇子,如今的吴王赵旸,因有一个备受宠爱的贵妃母亲和手握实权的将军舅舅的缘故,向来受到太子党的忌惮,甚至就连“旸”这个名字,都代表着贵妃一族的不安分。
旸,日出也。二皇子非嫡非长,何德何能竟可被赐予“旸”这一字?!
为此,陈皇后在世时,便与贵妃处处作对,二人掐得和斗鸡似的。而至于太子一党也对二皇子一党忌惮颇深,两个党派都有一种抓住机会就要把对方按死的架势。
但这样的一切都在太子登基后烟消云散了——这样的烟消云散,并不是指太子党得势后抖了起来,把二皇子党统统打压下去,而是指如今的天子直接给二皇子封了个实权的大将军,还把曾经的二皇子党羽打包塞给了对方,让他去开拓东边的疆域,发展海军!
当时的赵显一听这消息,就感到眼前一黑:皇兄,皇兄你还好吗?你是被绑架了吗?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但很快,第二个消息又传来——曾经又小心眼又满肚子小心思还很能装的三皇子赵晃,如今的越王,竟被任命为正三品礼部侍郎,负责管理新修成的国家书院的莘莘学子。
国家书院有大儒为师,对外免费招收学生,不问出身,不谈年龄,只考学识。而在国家书院的另一侧则设有“大图书馆”,无数皇家藏书皆在其中,免费对人开放,若有人自带笔墨,更是能够免费抄写!
这样一个收拢天下学子之心的地方,竟然交给了三皇兄管理?!
天呐!皇兄你是怎么了?!你真的被绑架了对不对?!
而后来,当赵显听说醉心学问的五弟被塞进国家书院当老师、虎头虎脑的六弟被塞进国家书院当学生时,他则完全淡定了。
——皇兄不愧是皇兄,艺高人胆大,牛逼!
又后来,一样样的新事物出现,一个个的新消息传来,赵显了解得越多,对这位皇兄的佩服也就越深。
工部研究出来的水泥,听说就是皇兄找来的配方。最初时,赵显也好工部也好,众人只知晓这会是个好东西,却没想到它会这样好。
水泥不但可以铺路,令道路通畅迅捷,还可以建造房屋,修筑城墙。
虽然那些达官显贵看不上水泥房,认为这样的屋子有失风雅,但对于那些普通百姓和流浪乞儿来说,这种既能够遮风挡雨又不会轻易倒塌的房屋,实乃是上天的恩赐,每当提及时,都忍不住感谢天子。
而至于城墙,那就更厉害了,只要往上一浇筑,那城墙便是水泼不动,火烧不塌,令边关兵将们安全感倍增,就连日常损耗都少了不少。
与此同时,皇兄又提出了以工代赈,令百姓惧怕痛恨的劳役不再是服刑般痛苦,反而还给相当多的乞儿和无家可归者找到了自食其力的方法,令百姓感恩戴德。
不过以工代赈这样的事是非常耗费国库银子的,所以最初的时候户部的人如丧考妣,天天用哀怨的目光盯着皇兄,可皇兄实在是算无遗策,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提前就颁布了详细周密的条例来规整永朝的商业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恶性竞争,令商业蓬勃发展,也令无数的税收银子流水般的进了国库。
甚至皇兄还不知从哪儿找来了化肥除草剂新农具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大大减轻了农人的负担,还给了他们大丰收的希望。后来,当第一个丰收年到来时,城内城外民间朝堂都能听到歌功颂德声音——这曾经令赵显嗤之以鼻的“马屁声”,第一次显露出了情真意切,也第一次令赵显受到了近乎震撼的感动。
10/115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