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穿越重生)——肥皂有点滑

时间:2021-11-05 13:31:07  作者:肥皂有点滑
  气得人头顶烟都要冒出来。
  但又不得不承认,自从他们家的这些祖宗跟着莫少珩后,居然很少听说到处闹事了。
  甚至,回到家中,还能主动安排一些时间练武和练琴,看得他们都以为自家子辈是不是换了一个人。
  但也没高兴太早,因为听说在国子监依旧将先生气得吹鼻子瞪眼。
  莫少珩一行人到了庄子上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趁着傍晚太阳不晒人,莫少珩正好带着人去地里看看。
  地是好地,就是被隔离得太开了。
  老是有一些山脚拐弯将土地分开。
  莫少珩看了看,他或许知道为何产量一年不如一年了。
  问了一句庄子上跟随来的老管事,“每年的种子,用的都是这些地里的?”
  老管事赶紧点点头,“正是。”
  农家种地,都是自家留种,所有人都是这般。
  莫少珩心道,这就是最不妥的地方,初中的课程上就有说明原因。
  这种小范围种植,造成了小群体自授粉的情况,种子的品质会以十分快的速度退化。
  自然一年的产量差过一年。
  有人会问,古代没有优选的种子公司,没有基因技术,为何依旧能数百年数千年的耕种,不见种子退化得多厉害?
  其实这是因为大面积种植的原因,也就是形成了杂·交,一定程度上免去了亲近后代的产生。
  当然杂·交的结果是不定向的,有可能出现好种子也有可能出现更劣质的种子。古代的粮食为何产量低,和现代的产量完全没办法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定向培养。
  甚至像现在这样,小群体自授粉,种子一年比一年退化得厉害。
  莫少珩对十多个学生招了招手,“今天给你们讲一些常识……”
  “顺便,我们也定下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大课题,种子的定向培养。”
  或许这些学生,也有震惊世人的一天。
  这些东西,若是在课堂上讲,那是无聊透顶,但在田野上,迎着夕阳,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这些都是常识。”
  一群学生“哦”了一句,他们也觉得这是常识,他们之所以不知道,孤陋寡闻呗。
  时间很快过去。
  第二天,各回各家。
  赵景澄打着哈欠,他得回家补瞌睡,庄子上是好玩,就是晚上蚊虫太多了。
  路过大厅,仪王妃正在和管事嬷嬷说什么。
  “王妃,今年庄子上的收成怕是又要少了。”
  “说来也怪,一年比一年少,我们府上当初新耕地买太多了……”
  赵景澄刚走过门口,又倒着退了回来,眼睛直眨巴,“娘,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赵景澄走了进去,手上拿着一个线装本子。
  仪王妃不由得拿过来看了看,本子里面夹着一束粟,上面写着什么“单倍体”“双倍体”,愣是没有看懂。
  赵景澄见仪王妃在看他的笔记,居然有点害羞,“这是我昨天课上的时候,跟着做的标本。”
  “以前范慎老是说我是个憨憨,昨天看了我做的标本后,竟然夸了我一句,说我还有点文艺呢。”
 
 
第41章 染布
  “娘,我这个叫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还有这个,是标本,夹在书本里面,可文艺了。”
  “恩,文艺就是文化人,读书人的意思,南一告诉我们的。”
  仪王妃:“……”
  这孩子,最近怎么老说些稀奇古怪的词儿。
  听下人们说,老是被说得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赵景澄继续道,“娘,你们刚才在说什么?庄子上的庄稼收成不好?”
  说道这个,仪王妃就叹了一口气,“刚才庄子上的主事来了,说今年的收成可能比去年还差。”
  “想当初,我们可是卖了好些铺子才买的这些新开垦的耕地。”
  “谁知道这庄稼是越种越差。”
  “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儿。”
  声音一落,就见赵景澄一拍小胖腿,“娘,我知道原因啊。”
  “娘,我给你说,是种子的问题,因为新开垦的耕地都是一块块的,周围又有些山,阻碍在其他耕地之间,耕地的粮食就只能小群落自授粉……”
  “这样一年接一年,种子就退化了……”
  巴拉巴拉。
  “啧啧啧,我以前都不知道,花得互相授粉,才能结出种子。”
  “反正明年不要自己留种子了,去外面买,还要挑着买,专门去那些产量大的地方买。”
  仪王妃:“……”
  “娘,给你说,种子跟人一样的。”
  仪王妃:“……”
  赵景澄说得嘴巴都有些干渴了,喝了一口茶,“这些都是常识。”
  仪王妃张了张嘴,“我怎么不知道?”
  赵景澄鼻子一抬,“娘,你一天尽看那些话本,话本上当然没有了。”
  说完,见仪王妃举手欲打,赵景澄撒开腿就跑。
  边跑边道,“娘,庄子上的地给我一块。”
  “我们的新课题叫种子的定向培育,得有一块地做研究。”
  仪王妃:“……”
  其他十四个学生,也在家中要地。
  “做研究用的啦。”
  “就是我们选种自己种一块地,看看和其他人种的有什么不同。”
  此时,莫少珩已经回了镇北王府。
  药童正拿着个棍子戳树上的老鹰,性子恶劣到不行,戳得老鹰时不时从树上起飞,半天才重新落下来。
  见莫少珩回来,小人参赶紧跑了过来。
  莫少珩说道,“你不是要它给你看家?怎么老是去欺负它。”
  药童眨巴了一下眼睛,然后用棍子戳上肉条,去喂老鹰了。
  莫少珩:“……”
  没事戳别人,有事直接去舔,世界驰名双标不过如此。
  莫少珩没有限制药童在府内的行动,因为药童的隐匿本事那是宗师级别的。
  这时,南一提着一个篓子走了进来,“少师,刚才庄子上送了好些梨过来。”
  “听说太酸了。”
  眼睛一转,不行,他也得给少师尝尝,不能只酸他一个人。
  跑去洗了一盘子梨,切了切。
  然后去洗刀。
  此时药童爬到了切好的梨旁边,抱着就啃,结果酸得一屁股坐地上了。
  等南一洗完刀回来端梨的时候,不由得一愣,因为他切好的梨,上面怎么多了几个小缺口,就像是被什么小嘴巴咬过的一样。
  莫名其妙地抓了抓脑袋,将被啃过的移开,这才端去给莫少珩。
  莫少珩尝了一块:“……”
  难怪刚才药童气呼呼地跑过来告状,小腿一蹬就躺地上。
  这也太酸了一点。
  不过,莫少珩又仔细尝了尝,“正好可以用来做点果醋试试。。”
  现在他们有了黄豆酱,怎么能没有醋,酸有酸的好。
  这时,有老仆走了进来,原来是昨天买的盐全部送过来了。
  府里的人还在诧异,盐也买太多了,这得吃到什么时候。
  莫少珩心道,正好,他的泡菜也可以开始制作了。
  第二日,莫少珩又出了一趟城。
  他制作泡菜,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做酸菜鱼,开一个中高档的鱼楼,这样他乌衣巷除了平民商品,也能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消费场所。
  他要去的是最近的鱼塘。
  虽然说是最近,其实马车也得驶上半天。
  这鱼塘是凉京城外一个叫赵家村的村子拥有。
  听到凉京的贵族少爷来看他们养的鱼,村子里面的人还愣了好久。
  私下里没少偷偷议论。
  “凉京城里来的?”
  “这里离凉京城,怎么也得半天时间,鱼送到城内早臭了。”
  他们的鱼主要是卖给十里八乡,从来没有想过进城卖,城里人不吃死鱼,更别说发臭的鱼了。
  “估计是城里来的少爷吧,等他弄清楚情况也就走了。”
  大家也就看一个热闹而已,并没有上心。
  莫少珩去看了看鱼塘,居然不小。
  地理环境使然,他们村子在一座大山下面,下面刚好有好些连续不断的池子,平时哪怕有一点雨水,都从山上流到了池子中。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村子比其他村子可富裕多了。
  加上鱼池是他们整个村子的命根子,平时打理得还挺干净。
  莫少珩绕了一圈,又让人去将村长叫来问了问情况,大致问的就是出鱼数量这类问题。
  村长不敢怠慢,哪怕明知道对方仅仅是脑袋发热还是什么,但对于凉京的贵族,他们可得罪不起。
  莫少珩想了想,道,“不错。”
  “我派些人专门来你们村子收鱼,以后尽量先满足我这的需求,你觉得如何?”
  派人来收鱼,分两种情况,一,他得在村子附近建一个专门晒咸鱼的小作坊,收来的鱼主要是用来做咸鱼。
  二,就是收活鱼,运去他的鱼楼。
  村长都愣住了,然后赶紧说清楚情况,他可不想以后出了问题来说他坑人,“鱼和其他牲畜有些不同,出水即死,等运去凉京,早已经腐臭了……”
  话才落下,莫少珩就道,“这事你不用管,你只需要组织好你的族人,在我需要鱼的时候,将鱼打捞起来。”
  村长:“这,这……”
  莫少珩考察完毕,就带着人往回走。
  旁边的老兵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世子,其实刚才那老汉说得也没错,鱼是运不进凉京城的,不然凉京城的鱼也不会卖得那么贵,这还是冬天天气冷了,鱼勉强能进城的情况。”
  莫少珩一笑,“我自有办法。”
  收购鱼的事情开始安排上日程了。
  莫少珩让府里一老管事去弄那咸鱼小作坊,主要先租几间当地连在一起的房子,稍微改装一下,应该就可以使用了。
  反正他现在也就只打算开一家咸鱼铺子,小作坊不用太大,而且那个村子的鱼也仅能支撑起这么一个咸鱼铺子。
  要想扩产,只有等运河修好后,他自己拦河大量养鱼了。
  莫少珩自己去找了工匠余叔,咸鱼可以在那个村子晒干再送进城,活鱼就得当天送了。
  需要一些设备才行。
  “余叔,我想改造一辆专门用来运鱼的鱼车。”
  余叔:“……”
  他对莫少珩制作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已经免疫了。
  比如,那蒸包子的蒸笼,重叠得又高又好看,一次就能蒸好多包子出来。
  有了这蒸笼,包子铺才轻松了好多,不然一天光是给那些小货郎蒸包子都得忙死人,更别说卖包子了。
  还有那些奇怪的桌子凳子之类,虽然第一时间未必能接受,但仔细一看,都是最实用的。
  莫少珩虽然不会做这些,但他能将成品画出来。
  余叔结合莫少珩的画,和描述的功能,也能和其他匠师商量着将东西弄出来。
  莫少珩这次改装的鱼车,直接是用马车来改。
  也就是将马车上的棚子撤掉,换成一个装鱼的水箱。
  “因为是用来运鱼,水箱不能漏水。”
  莫少珩说着要求。
  “然后就是添加一个供氧装置。”
  鱼之所以用水运输也会死,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水里的氧气不够,溶氧率下降。
  余叔,“……”
  供氧装置?
  莫少珩开始解释了起来,水里有氧气这些理论恐怕是解释不清的,所以莫少珩换了一种解释方式。
  “也就是水箱的底部,放上能往水里吹气的管道。”
  “看看我这张图,马车在行进的时候,车轮会旋转,我们或许能让车轮带动一个吹气装置……”
  余叔虽然有些地方没有听懂,但莫少珩要一个什么东西,他确是明白了。
  “还挺有趣。”
  用转动的车轮来带动其他器械的运动。
  想了想,道,“我回去和他们研究研究,等有了结果,就让人来告知世子。”
  莫少珩点点头,将几张图纸交给余叔。
  然后就去改整他的咸鱼铺子了。
  虽然说咸鱼晒干后,味道小了很多,但靠得近了,还是能问到味道的。
  南一估计是最快乐的,他们真要有一家咸鱼铺子了啊。
  还有就是鱼楼,他们本来就有一座酒楼,这倒是不用改动什么。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等了大概两个星期。
  莫少珩又再次出城了。
  这一次,队伍的后面,跟了一辆十分奇怪的马车。
  城里的人还在奇怪,莫少珩这次又是在鼓弄什么新东西?
  还真有人偷偷跑来对镇北王府的人询问了几句。
  被问的人也没有隐瞒,世子说做生意自然传播得越广越好。
  答道,“我们出城运鱼回来,运咸鱼和活鱼。”
  咸鱼是什么?暂时还没人知道。
  但……
  “活鱼?”
  声音都提了起来。
  周围的人也是惊讶无比。
  莫少珩带着这么奇怪的一个马车出城,是为了去运活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