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赝君(古代架空)——麦客

时间:2021-11-17 15:28:29  作者:麦客
  “又去沈家?”
  崔季道:“你别管啦。”
  妻子皱眉,不赞同道:“他们走后,你才敢告诉我,来的竟然是……竟是那位!”
  崔季以为妻子要说“你怎么敢”,她说的却是:“你怎么对得起沈公子!”
  “你不要管啦!”崔季别过脸,匆匆出门。
  芙蓉巷门庭寥落,沈家与马家先后人去楼空,谢家也闭门自保,人才济济、处士交游已成旧日光景。看起来,倒是崔家尚能经营,挺过了阉党一手遮天的时期。
  沈育与梁珩不知要出门多久,崔季日日到巷口遛达观望。沈府门前一寸见方的土地,仿佛比他崔家冷上一季,日已入春,沈家却还藏在深冬。这日,他发现沈府门开了。
  难道回来了?
  正此时,沈育提着冒热气的食盒走进巷口。
  “崔兄?”
  “回来了?”
  沈育笑道:“昨夜里到家,厨房一粒米也不剩,集市也闭了,饿了好一夜,早上赶紧去买点现成吃食。崔兄吃过早饭了么?”
  崔季掏出怀中的东西,是两卷竹简,封泥系住绳编,乃是两封未被阅过的信件。
  “前几日驿使送来的,你家无人,愚兄冒昧代收了。现归还于你。”
  沈育颇为讶异,不知是谁给他写信——谁能猜到沈大人辞官后立刻就回了故乡呢?拆开一看,果然是宋均,他还在外地治粟,开春翻耕农事繁重,他又是新官,本就焦头烂额忙得脚不沾地,乍一听说沈育居然辞官不做,一夜之间不告而别,顿时焦急上火,恨不能插了翅膀飞到沈育跟前管他要说法。
  沈矜去后,宋均颇有点自发地将老师之子视作亲弟的意思,事事要替沈育操心管辖。沈育若是在官场上平步青云,自当告慰先生在天之灵,可他闷声不响回了早已没有一个亲人的老家,打算做什么?提前养老么?
  沈育收起师兄啰里八嗦的手信,抖开另一封,是邓飏寄来的。
  皇帝擅自禅让帝位,没有与任何内廷大臣商议,使得第一目击证人邓飏受了好大的惊吓,大冬天里出一身冷汗,翌日就伤风卧病不起。想起已经挂印离去的友人沈某,写信来问问他晓不晓得这件事,如果不晓得,欢迎他与自己一同接受这番惊吓,如果晓得,那么他还有另一件更吓人的事要告诉沈育。
  正月收假后上朝,丞相没有找到皇帝陛下,本该要宣读禅位诏书,迎奉川南王世子梁珠为帝。丞相的确宣了诏,却不是梁珩的诏书。
  而是先帝梁玹的遗诏。
  先皇制曰,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此天地伦常是也,故百岁后当传位于长子,四海至广,万几至众,一脉相承,社稷之福也。
  丞相宣毕,顿首泣曰:敢不如先皇遗诏。
  “诏书所言长子,而非太子,个中区别,为君所察乎?”邓飏写信时咬秃了两杆笔管,凌乱的字迹痛陈,“桂宫娘娘,太子少师,俱为之证明,少君尚在襁褓之时,阉党包藏祸心以暗街贱民之子,两厢替换,扶持赝君,企图以身世相威逼,挟天子以令诸侯。少君乃娘娘亲子,为人替换,母亲岂有不知?先皇乃与丞相暗中调查宫人,跟踪保阿,寻回少君。然太监阴谋暴露,先皇忧虑其狼子野心将祸害少君,因托付少君与丞相教养成人,待铲除朝中奸佞,再正位东宫……”
  “……以故年前金殿之变,实乃宦官手握把柄,而伪帝不堪为其所胁,斗个两败俱伤是矣。”
  “太子少师?”沈育喃喃,太子少师岂不是先帝陛下敕封父亲的官职?接着看见邓飏写道——“太子少师崔显先生”。
  他晃了两晃,崔季都没敢上前搀扶,沈育一手尚紧握着食盒,执信的一手扶墙,识海一阵电闪雷鸣,忽然领悟了:“先帝召集天下四师赴王城讲学,崔老先生是第一个去的,又第一个离开储宫,莫非是,转脚进了相国府,做了真正少君的老师?”
  崔季:“……”
  “难怪,”一窍通而百窍通,沈育什么都明白了,以豁然开朗的语气说道,“储宫赶走多少先生,先帝都不在乎,只要相国府的那位能得到崔师教诲,这才是他的目的。然而想不到家父意外得了储宫青睐,眼见学风日正,先帝惧怕‘太子’坐大,威胁了少君,才着急将我一家赶走……赶尽杀绝!”
  崔季面露痛苦。
  沈育十分平静,指出:“而你早就知道。”
  “我不知道!”崔季欲为自己辩解,话到嘴边,却成了无赖的借口,“先皇有旨,严禁我与父亲泄露天机,否则人头不保。我、我更不曾预料他会这样对待沈门啊!”
  沈矜得封太子少师时,曾经所有人都预言沈门将扶摇直上。而崔师犹深藏身与名,缄默度日。数年后一切际遇颠倒,原来早在最初就种下因果。
  相国府的少君是谁?
  不必崔季多说,沈育已猜到了。
  后院忽然有人呼救。沈育脸色大变,疾步赶去,他出门时梁珩还睡着,不知是出了什么事!
  还在拱门外,就听得摔几砸盆,呼喊连天,兜头一个黑影罩来,肋下刺出利刃,沈育手无寸铁,抡圆了食盒抽得来人倒翻出去。黑衣人被盒中热粥糊了满脸,还不待起身,已被沈育提脚碾住握剑的手腕,口中粗暴地塞入一卷竹简,发不出喊声,拳如雨下砸在侧额,黑衣人嘴角溢出血沫,昏死过去。
  “珩儿!”
  沈育冲进后寝,屋里两个人,茶几横翻在二人之间,黑衣刺客一柄利剑入木三分。这场面几乎令沈育目眦欲裂,他一掌将黑衣人劈出,血花爆散,却不是梁珩,而是黑衣人的血,他肚上开了个血窟窿,梁珩手握夹炭火的铁钳,抖如风中落叶。
  见到沈育,铁钳就哐啷落地,梁珩掩住口鼻,几欲干呕。
  “这是什么人?!”梁珩惊魂未定。若放在一天前,沈育或许还不能确定,眼下他利落地扒了黑衣人领口衣服,果见胸前刺有奔马图腾。
  门口有人摔倒。是崔季担心前来,见到死人,此书生两腿发软,站不起来了。
  “能走么?”沈育将梁珩从地上拉起来,因他表现得十分镇定,梁珩便有了主心骨,也不发抖了。
  “收拾东西,我们马上离开。”
  堂下崔季道:“贤贤贤、贤弟你你们要去哪里?”
  梁珩囫囵收拾起衣服,沈育捡了刺客掉落的剑,走到院中,将塞口的信卷抽出,将就在刺客身上擦干净,一剑将人捅死了。
  崔季眼睁睁看着,又发出一声怪叫,仿佛那剑直直捅在了自己身上。那时梁珩初在北寺狱见到死人,霍良就劝他去开点安神的药方,以免惊魂。活人看见死人,不免想到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沈育看到崔季,也很难不想到他爹在先帝与崔家的交易里付出的代价。
  沈育欲扔了剑,又思及自己没了二协,遇上追杀没有武器总是不便,便将那剑收着,对崔季道:“崔公子,你看到了,我们都是身份不便之人,生活中有许多危险。为免累及高邻,这就远走高飞了。”
  梁珩已收好两人的行囊,走到沈育身边。崔季与沈育从前仿佛是很好的关系,怎么一个趴在地上,一个冷眼旁观?沈育没有解释,他也没有问。
  “山高水远,有缘再会。”
  新绿尚未温暖芙蓉巷,沈家的马车再次起行。此处不是家,天涯之大,又有何处容身?
  车夫压着低矮的斗笠,露出半截下颌,唇角绷直如弦。
  梁珩缩在车舆内读邓飏的信,读毕闭眼靠着厢壁。
  “哭了吗?”外面问。
  梁珩摸摸脸颊,回答:“没有啊。”
  “挺好,”沈育似乎在笑,“否则我又要驾车,又想抱你,非得有个三头六臂不够使唤。”
  梁珩也笑了一笑。
  这下倒不必纠结于父亲的身世真相了,不管梁玹是否为真,梁珩都是假。债多不愁,他似乎一时也没觉得如何痛不欲生,只是奇怪得很,为何有人需要他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算的人。需要他来做什么?只是在仇致远发难之时,为相国府的少君挡剑么?
  他连一块盾牌都不如。盾牌尚且需要养护,梁玹与段后好像从来也没在乎过他是怎么想的。沈师从前教他写为孝十论,他想不出来写什么,同沈育说只好写孝乃无违。想不到是一语成谶了,梁玹果然只将他当作一枚无违的棋子。
  章仪宫的楼阁观宇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斑斓金碧,夜夜灯树盛放明澈如昼,如星河倒悬。风里落花谁是主,宫殿如星树如毫。
  曾经他想章仪宮不是他的,但母亲是他的,王位不是他的,但舅舅与表哥总是他的。结果,全都不是他的。
  想到段延陵也是知情人,梁珩才开始感到疼痛。
  “我们去哪里?”梁珩问。
  “去嶂山。”沈育回答他。
 
 
第102章 布罗网
  宫殿过于空旷,以致通风不畅,气流积郁成阴冷的氛围,令江枳不适。这让他想起上一位陛下,如今的废帝,所钟爱的天禄阁——中庭通高的采光,满架书卷,热茶与竹书墨香无一不令人惬意自在。
  人人都爱天禄阁,新帝却要搬来凤阙台,以彰显他与废帝的区别。灵帝留下的凤阙台,由他亲生儿子继承,岂非名正言顺。
  江枳偷眼打量新帝。那张年轻的面庞,唇形、眼形,的确与灵帝有几分相似,更兼他孔武有力,长手长脚,还十分肖似桓帝。若说皇室后人应该有个什么模样,似乎眼前这位就能说明一切。
  新帝即位前,江枳从没见过他,但听过一二传言。相府二公子很不得主母喜爱,上不得台面,常年被圈在家中。现在看起来,这是一种保护手段。
  金殿之变后,朝中就谣传灵帝非是正统,仇致远造成的影响殊难平息,江枳本想找机会劝梁珩着手肃清,想不到梁珩突如其来地禅位失踪,弄得自己做贼心虚一般。
  正想此事该如何解决,段博腴就搬出了灵帝遗诏,于是一切就顺其自然了——太监们说的不错,皇帝确然是假的,不过大家伙别担心,先帝对此早有布置,真龙天子就在我相国府。
  阉党搞这一出偷天换日,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掩饰己之罪行,竟敢借题发挥污蔑先帝,实在可气,非挫骨扬灰难泄心头之恨!既然已腰斩下葬,便挖出来曝尸三日,丢去荒郊喂狗!
  真是地动山摇,惊骇难言。
  段博腴手中遗诏,竟然有一方完整的传国金玺印。自从金玺失窃后,国之制书只钤皇帝私印,尽管梁珩失踪当日金玺又莫名其妙找回来了,但短短几日之内想必段博腴没有机会偷盖玺印。说明这份诏书,是在金玺失窃以前就写成,那时灵帝尚健在,恐怕非属作伪。
  纵使如此,江枳还是认为,有可疑之处。他本以为大多数官员与他想法一致,正等人提出质疑。想不到段博腴又搬出桂宫太后,太后是他亲妹,真要有心勾结也无话可说。接着又有汝阳崔显作证。
  崔显是何人?当年沈矜享有何等声望,他便也在文人处士之中拥有同样的清誉。在沈矜升任太子少师前,天下四师首推崔显。他更为年长,资历深厚,座下门生遍及朝野。
  崔显既然是先帝指给少君的先生,他认可了少君,他在朝中的学生也跟着追随新帝。
  江枳还待要疑,揭云私下找到他:“老兄,你聪明一世,怎么糊涂一时?莫非看不出来?三年前党锢之祸,表面上是阉党主使,实际怎么缺得了皇帝授意?阉党爪牙、沈氏门徒,俱被清剿殆尽,如今退潮一看,崔学却能全须全尾,仍然保有非同一般的话语权,这不是先帝的刻意安排,还能是什么?时势比人强啊!”
  江枳决定暂时闭上嘴。
  新帝对三朝老臣十分关心,时常召见他与揭云,体察几句,略行赏赐。今日入宫也无甚要务,陛下又想起他罢了。不过江枳有些吃不消了,他年事渐高,站久了腰酸腿麻,这不得不又令他想起天禄阁里,君臣同榻交心的亲切。
  段延祐不愧是段博腴教出来的,无时无刻脸上不挂着笑容。他懂得用微笑表达各类含义,却不懂得为江枳赐坐。
  新帝身边那位下巴长着痦子的寺人察觉了江枳的偷瞄,凶狠一瞪,江枳只好悻悻俯首帖耳。
  “卿所虑有理,朕会与丞相再行商议。”新帝从沉思中惊醒,敷衍了一句。
  江枳见话已说尽,再多嘴就烦了,只得告退。
  走下凤阙高台时他两腿都在打颤。迎面遇上段博腴与崔显。崔公其人,不如传闻中仙风道骨两袖清风,表面上看,也只是个直裾袍黑绶带的普通官员。
  两路人擦身而过,谁也不为谁停留。
  段博腴与崔显入凤阙大殿,待遇大不一样。
  “舅舅,老师,请入席。”
  段博腴笑道:“适才遇见江左监,陛下又召他入宫面壁么?”
  段延祐道:“江枳一天到晚,意见多得很。他认为处死北寺狱里那个太监,是罚不当罪,叫朕三思。哼,那太监是废帝身边的人,更是当年换婴的参与者、仇致远的心腹,处死已算便宜他。”
  “陛下初即位,还是应韬光养晦为主,”段博腴提点道,“江枳揭云都是废帝提拔的官员,年轻人里邓议郎与宋治粟也与废帝有旧,虽则大势已去,翻弄小水花却不在话下。”
  见段延祐不屑一顾,段博腴便另起一茬,提及崔显不愿入仕,并且乞请归乡继续教书。
  段延祐对崔显倒是很客气:“老师有何顾虑?沈矜这个废帝的老师能做郡守,朕的老师自然不会屈居其下。”
  崔显道:“臣已是耄耋之年,老眼昏花,不堪重任了。”
  崔显是他建业的功臣,段延祐再三挽留未果,只得做足姿态,将人恭恭敬敬送走。
  没了外人,段延祐脱下他的微笑假面,神色阴鸷地阅读案上一封文书。
  段博腴了然于胸,道:“派去汝阳的人没有抓到梁珩?”
  “不要叫这个名字!”段延祐勃然大怒。继而冷静下来,讥诮道:“好,随便叫吧,这是朕施舍他的,算作补偿也罢。”
  段延祐认祖归宗后,理应改名换姓,按照皇室的礼制取以王旁为名。但梁玹生前留下的名字,只有一个“珩”,除了梁玹亲自拟定的名,无论段博腴给出多少提案,段延祐都不满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