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么?”季思反问,“知晓我并非病重而是中了蛊?知晓那蛊是你从南甸寻来的?知晓我原想衷心拥护的君主日夜都巴不得我死?若我知晓此事,当初断然不会救你的。”
“不是的,我……”季大人张了张口,却突然不知说些什么。
不是什么?
明明都是事实。
季思并不在意这人未说完的话是什么,见他神色暗淡,只是耳边听见一声一声的呼喊,这声音像是祁然的,也像是初一的,甚至还好着夹杂着杜衡的。
他自顾自起了身,环顾着四周,想找寻声音的来源,入眼却是一幅幅充斥着悲伤和仇恨的画面,不过零丁夹着几点善意。
“季大人,”季思放轻了声音,“我得回去了。”
语毕,他朝着人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因果也好,天意也罢,我总归是占了你的身子,用的还算趁手,目前也没还的打算,估摸着以后也不打算还了,逢年过节定会焚香祈祷让你早登极乐,来世投个好人家不再受这些苦楚,至于你的仇我自会替你报了,往后我们便两不相欠了。”
意识消散前,季思看到季大人脸上神情骤然间变得慌张起来,嘴唇开合,但却未有一点声音传到他的耳中,只能模糊通过嘴型瞧出三个字:他会死。
像是睡了很久一般,身上明明意识已经清醒,可身体却好似被几座大山砸在墙面,动也不了,连轻微动了动手指都极其困难,只能用了浑身的力气才缓缓睁开眼。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漆黑,漆黑过后,四周的物什才逐渐清晰了起来,像是在他自己房中,他尝试起身,出了一身汗也没有半点变化。
此时房门发出咯吱一声从外被人推开,初一眼睛红红的端着药碗进来,待瞧见房中醒来的人后,瞳孔骤然放大,险些将手中药碗扔了出去。
季思冲人露出一抹浅笑,张了张嘴,还未出声便见初一如一阵风一般冲了出去,直把他吓愣住,不由得想:自个儿瞧起来没个人样吗?
幸而没多久,屋外再次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杜衡抬腿迈过门槛走了进来,初一也紧跟其后,他脸上神色万分担忧,语气更是难得多了几分紧张,“你总算醒了,你要是再不醒我都打算下去陪你了。”
“别,到时候外头指不定传成什么样,我可不想同你殉情。”季思同人打趣着。
他混不吝的一句话让那些个紧张和悲伤气氛,消散了七七八八,杜衡没好气的笑了笑,“都这模样了还同我嘴贫,快些让初一给你瞧瞧吧,省得再有什么好歹。”
初一红着眼眶站在床边,带着哭腔小声嘟囔,“都说让大人放宽心,总是不放在心上,待祁大人回来,我定让他好生说一说你。”
季思自知理亏,也不接话,只是在人搀扶下坐起身来,苍白的脸上挂着笑,好声哄着人,“岑大夫说得对,是我不好,是我错了,我下次一定记住了,这次就莫要告诉祁然了吧,你家大人也不是三岁孩童,每次都被他训得抬不起头,也实在丢面儿。”
奈何初一这次是真急坏了,生了心思要好好治一治季思这忧思过虑的坏毛病,由着什么软话入耳一律不应,直让季思有些无能为力,求饶似的朝着一旁吃茶的杜衡投过去一眼。
未曾想后者只是冷冷道:“该,你这性子也就祁子珩能治得了你。”
话说至此,季思有些窘迫的摸了摸鼻子,只好假借喝药的名义跳过这话题。
这药苦的他眉头一皱,险些没忍住给吐了出来,只好强忍着吞咽下去,眉眼皱成一块儿,哑着声道:“初一,你这药熬的越发苦了,别是故意的吧。”
“那可不,十多碗水熬出来的半碗药,能不苦吗?”初一幸灾乐祸的笑出声。
季思醒过来,杜衡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先前莫说初一了,他都被吓得不轻,好在有惊无险,也跟着笑了笑。
待口中药味散去,季思这才望向杜衡,出声问:“我睡了多久?”
“不久,一日而已,”杜衡答了句,随后又补充道:“我放心不下昨夜便宿在你这儿,托人去户部衙门替你告了假,府中一切安好,并未出什么事,那丫鬟派人看着呢,想着等你醒来再说。”
“有劳存孝,待我好些请你吃……”
“嗯哼?”初一在一旁冷森森的哼了一句。
不得已,季思摸着鼻子急忙改了口,“请你吃茶啊。”
“这茶就不吃了,反正你也是口头说说不作数的,次次说着请我吃茶,也未曾见你真请过一次。”
听完这番埋怨,某人并不觉得有何不好意思,反而乐了乐,“欠了这么多次,再多一次也不会如何。”
二人相视一笑。
小一会儿后,季思突然想到什么,急忙忙朝初一招了招手,吩咐了句,“快快快,你去我书房将那把扇子取来。”
“大人要扇子做甚?”
“自是有用了。”
听人语气急迫,初一知晓定不是什么小事,急匆匆便去了书房,没多会儿功夫便气喘吁吁将扇子拿了回来。
季思“唰”一声将扇子打开,盯着扇面看的极其认真,唇角缓缓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
杜衡这会儿也瞧出了不对劲,忙起身凑近了问:“这扇子可是有何问题?”
“喏,你自个儿瞧瞧。”季思并未回答,而是将扇子递了过去。
“斜日云端远山横,此景与共掩愁容,来日携马啸西风,纵月同舟水向东。”杜衡将扇面上那首诗念了出来,扇面上的诗与画虽是不错,却并非出自名师大家之手,也并未有何不妥,一时之间有些不解,抬眸望了过来,“并无什么问题。”
“起初我也没瞧出什么问题,可睡了一觉,好似做了一场梦,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是我将这事想的复杂了,本以为是个无关紧要的东西,未曾想这才是破局的关键。”
闻言,杜衡更是不明所以,皱了皱眉头,“此话怎讲?”
“你再瞧瞧这首诗。”
虽是困惑,杜衡却低下头端详扇面的诗词,耳边听见季思的提点,“你将这首诗拆开,将单字两两组合,便可明白。”
杜衡按着他所说将这诗重新读了一遍,随后脸色骤然一变,明白了藏在其中的秘密,猛地一下抬头,望向季思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暻明!”
“暻明。”
淑嫔出声将人唤住,李弘煜不得不停了下来,回身对身后这人从自个儿宫里出来感到不解,“母妃怎会在此?”
“听闻你父皇身子不好,熬了些参汤给他,”淑嫔小声地询问,“你……你瞧过你父皇了吗?”
“正准备回府了。”
“这样啊。”
母子俩又安静了下来,各自都不知说些什么好。
李弘炀皱了皱眉,有些烦躁,刚欲开口离开,却又听面前这个唯唯诺诺的女人出了声,“觅儿,身子可好些了?”
“不大好,孩子没了后一直神智不清,大夫让她好生在府中休养,待她身子好些再让她进宫陪母妃说说话。”
“无妨无妨,”淑嫔温声而言,“她是个好姑娘,还望你好生待她,可好?”
闻言,李弘炀在心里头冷笑了两声,心里头那些阴鸷阴暗争先恐后的涌了出来,一改往日里温文尔雅的模样,有些恶劣的开口,“母妃莫不是真不知晓?她于我而言不过是一颗棋子,谁会怜惜一颗棋子啊?”
话音落下,淑嫔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嘴唇翕动,话语间带着不自知的颤抖,“她……她是无辜的啊……”
“无辜?”李弘炀咧开嘴露出抹阴翳的笑,好似这句话说的无比可笑,“母妃在这宫里头这么多年,怎还如此天真,这人命数如何,同他无不无辜有何干系?不过母妃放心,我虽不喜她,只要她安分守己也断然不会对她如何。”
“暻明,”淑嫔有些急迫的拉着人衣袖,神色紧张道:“收手吧,不要再一错再错了,这是母妃和你舅舅的仇,不应该压在你身上,无论大晋往后如何,母妃只想要你好好的,娶妻生子,长命百岁。”
李弘煜低下了头,压低的语气充斥着几分势在必得的狠意,“母妃怕是多虑了,从不是因为舅舅,而是因为我想要将权势掌握在自己手中,母妃总让我莫要争枪,可我偏要争偏要抢,在宫里头我就明白了一件事,只有爬上那个位置才能不受欺辱,一味地退让换来的不过是别人的轻视,宛妃为了保护自个儿的儿子,宁愿玉石俱焚,而母妃你又做了什么?”
淑嫔整个人僵在原地,脸上脸上血色尽数褪去,看起来一片惨白。
将这人的种种神情收在眼中,李弘煜心中扬起几分畅快,双目通红,有种抑制不住的癫狂,他压低了声音道:“不仅大晋,这四国的天下,我全都要!”
说罢,他退后了几步又恢复了那副众人所熟知的模样,丝毫看不出刚刚待人剑拔弩张的气势,只是恭敬的行了个礼,温声而言,“儿臣还有些事,便不好多留,还望母妃多多保重身子,好让儿臣尽尽孝道,儿臣告退。”
直到脚步声走远,淑嫔都还未从那种恐慌和震惊醒来,她脑中思绪翻涌,整个人有些浑浑噩噩的。
孙海出来时瞧见的便是这副模样,有些疑惑的上前行了礼,“老奴见过淑嫔娘娘。”
淑嫔猛地惊醒过来。
她这反应大的孙海也跟着吓了一跳,忧心问,“娘娘怎么了?可是发生了何事?”
“无事,”淑嫔勉强扬起笑意,“来的路上被一只野猫吓住了。”
“是老奴之过,待会儿便让人管管这些小畜生,”孙海也同人笑了笑,“娘娘科室来看陛下的?凑巧陛下刚醒,娘娘稍等老奴去通传一声。”
他转身进了殿中没多会儿朝再次走了出来,恭敬的将人迎了进去。
看到龙榻上那个颧骨高高凸起,两颊凹陷,脸色满是病态的白,整个人被一股死气笼罩着,丝毫让人联想不到那个杀伐果断的君王,淑嫔心中感到万般震惊。
她并不受宠,除了早些年承德帝对她兴趣正浓的几次承欢外,同承德帝已有好些年未见了,宫里新人旧人太多,一个只有外表却极其无趣得女人,被这深宫遗忘也是迟早的事。
“陛下,淑嫔娘娘来了。”孙海立在榻边放轻了声音。
听见声响,床上的君王缓缓睁开眼,有些混浊泛红的双目扫向孙海,又迟缓的移动到不远处的淑嫔身上。
此时宫里那些争奇斗艳的女人来说,一身素雅宫裙的淑嫔,像是一朵立于淤泥中而不染世俗的莲花,虽脸上已有了岁月的痕迹,可却多添了一丝成熟的韵味,让人看上一眼便内心的躁动平静下来,久久再难移开。
于承德帝而言,宫里妃嫔众多,他其实已然忘记有这么一个人了,可看见这人时,脑海中又再次浮现多年前那个月夜,将眼前之人压在身下的种种,记得那些哭喊,记得她眼中的恐慌和害怕,记得入手滑腻的肌肤。
他骨子里的兽性,总是热衷于强取豪夺,不由心头一荡,哑着声问:“听孙海说,你替朕熬了参汤?有心了。”
“臣妾分内之事。”淑嫔从宫女手中接过还有些发烫的汤碗,本欲将碗递给孙海,却听承德帝道:“就由你喂我吧。”
孙海极其有眼力见的将碗递了回去,侧身站在一旁将位置让了出来。
淑嫔战战兢兢坐下,她其实是极怕这位大晋皇帝的,有时午夜梦回之际回想到当年噩梦般的一夜,还会从梦中惊醒,再难入睡。
可殊不知她这副怯弱无害的模样落在承德帝眼中,却更生怜惜之情,尤其那双茫然无措的眼睛,承德帝胸腔震动发出轻微的笑声,他许久未笑,这一笑好似也将那些死气驱散开来,“你很怕朕?”
“臣妾……”淑嫔颤抖着唇不知如何作答。
直到承德帝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吓得她手一抖,那碗冒着热气的参汤险些从手中滑落。
“这些年朕委屈你了,还好暻明回来了,往后让他多进宫同你说说话,也该尽尽孝心了。”
闻言,淑嫔更是慌张起来,犹豫再三还是小心翼翼探话,“陛下身子不好,暻明为臣为子,理应为陛下排忧解难,这曲定是边防要塞离不了人,暻明陪臣妾也有些日子了,也该让他回去了,无论如何还是公务重要。”
“他难得回来,才待上一年半载的,你便舍得让他回去吗?”
“这男儿便应志在四方,岂能因为臣妾舍不得便耽误了要事。”
二人各有打算,承德帝眯了眯眼睛,混浊的目光显得越发阴冷,好似随口一问道:“梁王远在关外,太子……”
承德帝停了下来,长长叹了口气,“朕身边只剩暻明和文祐了,自朕登基以来当真是明白孤家寡人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了,不知是否因为年岁大了,越发想要儿孙承欢膝下。”
若是旁人此时便各种讨喜的话出口,好博得宠爱,淑嫔只是低垂着眸听着,未出声也未做任何反应。
“经过这些事,朕也想明白了不少,”承德帝望向面前女子,有意试探,“你觉得暻明和文祐,谁做储君更为合适?”
话音未落,便见淑嫔跪倒在地,急慌慌开口,“承陛下抬爱,可是暻明天资愚笨怎能同瑞王相比,这储君兹事体大,关乎一国社稷,陛下也知晓暻明是何性子,这储君之位于他是万万不妥的,陛下还是让他回曲定吧。”
这番话落在承德帝耳中,让他扬起了一点笑意,只是笑意未达眼底,“你这不争不抢的性子,倒是未有改变,起来吧。”
“是。”
“就依你的意思吧,让他回曲定,”承德帝望着香炉中升起的缕缕青烟,想了想又补充句,“再过不了多久便是正旦节了,也不急这一日两日的,过了正旦节回去也不迟。”
淑嫔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安,可盘算了一下时间,更担心母子此次一别,再想相见怕是不易,万般不舍只好点头应下。
216/228 首页 上一页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