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煽动了扬州流言蜚语,如今有皇帝的保证嚣张不到几时。
陈司礼和易欢流落充军,也算报此大仇。
他的仇人只剩下一个祁睿。
皇帝不让动,他没有本事动。
温姝与祁宁所做的一切在皇帝眼中就像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皇帝今日言下之意即除非有一天山河易主,三皇子登基,否则他奈何不了祁睿。
冬日的冷风卷起玄色的长袍,温姝手脚冰冷如尸体。
桑柔死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天气。
翠微背叛了他。
长公主站在陛下的一边。
温姝来到人间十七年,拼尽全力一无所有。
四处是惊雷骤雨,温姝的发稍湿透了,水迹淌进了眼睛,像乌沉沉的泪。
他在朦胧的雨幕中能看到过去的自己鲜血淋漓从砧钉中狼狈走来,狰狞质问,“这就是你踩着砧钉用命博得的未来吗?”
少年在雨帘中一步步行走,像被断了翅膀的孤雁没有发出哀声。
他的心中也下起了大雨,大雨熄灭了熹微的火种。
温姝走了很久,直到雨停青阶,雾绕楼台,远处的寺庙梵音渐起,庙中佛像虽宝相庄严庇护世人,却也害怕大雨断送他的香火。
温家的下人得到了风声四散而逃,空荡荡的只剩下了祠堂中的三尊牌位和一个被捆住的温喆。
温姝立在温家的大门前,这一年的官场生涯被困囿其中,一把锁便锁住了惊心动魄的种种。
温姝推开了门,他狼狈的像一个乞丐,眼中却困藏着一条蛰伏已久的蛇。
这世上谁会相信,毒蛇也有眼泪?
珠娘生他的时候尚未告知他人世诸多疾苦,若早知如此,当初他应该不会愿意出生。
昏黄的铜镜中倒映着温姝面目全非的脸。
温姝手指落在镜中的自己冰冷的面颊上,嗤笑出声。
似在笑轻信他人的自己,又似在笑着可怜可憎的世道。
兴平十二年八月,温姝因参与构害太子一案将被剥夺了官身,贬入公主府为奴。
御赐的宅第被收回,府中仆人散尽。
温姝将温喆送到了在京城富贵人家府中为妾的长姐温苑的身边,也算是对温喆仁至义尽。
易家安插温喆本意为盯着温姝一举一动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心思被温姝识破温喆成了废棋,可即便温姝也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除了温喆竟还有一个翠微,这才导致了他满盘皆输。
索幸皇帝陛下留着他还有些用处,给了他一个翻身的机会。
长公主府中的秘密一一
不知道是什么?
温姝漆黑的眼中已看不出少年人白纸般的心思。
倒是更像被浓墨浸透了,从里到外散着蛊惑人心的墨香。
外头疯传是长公主求了情温姝才能保住性命。
这世上还有人两度折腰为人面首,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此与被供上神坛的林奉儒相比,温姝彻底成为士林中为人不耻的存在。
他二人便是正负两极,云泥之别。
至于温姝手中握着的一道暗旨,除了温姝本人并没有任何人知道。
一切看似尘埃落定,实则随着蜀中王两位世子入京而显得扑朔迷离起来。
第七十九章
长公主府中,锦珠在旁为隆裕揽发。
隆裕的发保养的漆黑乌亮,眼波流转间尽是矜贵之气。
她的手指落在甜糕上浅尝一口,宫侍端着糕盘躬身退下。绣着仙鹤的毯上跪立一青衣少女,肤色白皙,杏眼含泪,正是被温姝赶出宅邸的翠微。
“殿下!翠微今日来府中只是为公子求情。”
隆裕站了起来,宽大的冕服下雪白的亵衣若隐若现,长发高盘起,鬓边的钗环如同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
她走到翠微身边抬起少女的下巴,“求情?你有什么资格替他求情?”
翠微泣道,“公子受尽苦楚,如今再次回长公主府中必定会受人非议折辱,翠微求公主善待公子!”
隆裕涂着红色丹蔻的指甲几乎划破了少女的面颊,“你还是不懂,他是本宫的人,本宫自然会护着,你既然已背叛他,又何必再做无用之功,以为他会感激不成?长公主府养你数年,倒不如一个萍水相逢的少年了?”
翠微一头磕在地上,“殿下的恩情翠微已还尽,如今欠公子良多,实在无法安心远去,只能来跪求公主。”
隆裕神情冷淡下来,“你不过是为了求自己内心的安宁罢了。温姝要走了你的身契,你早已不是我的奴仆,今日便放你离去,终身不可再回京城。”
翠微的亲人都在公主府中做事,她即便心向温姝也不敢违背长公主的命令。如今自觉无言面对温姝,手中温姝留给她的银票地契便如烫手的山芋。
少女头上磕的青青紫紫,垂泪离开公主府中,此后一别多年,再度与温姝相见时候已经物是人非。
翠微离开后,隆裕瞧着她的背影叹息,“他回府了?”
锦珠知道隆裕指的人是谁,“还在絮云斋。”
隆裕瞧着絮云斋的方向看过去,那曾经逃离公主府的风筝终于还是抵挡不住风雨,再度坠入自己的手心。
锦珠垂睫道,“殿下将公子与二皇子所谋之事捅出去,只怕公子会怨憎于您。”
隆裕面颊露出些许怅惘来,“他本不该掺进储位之争。”
储位之争的凶险隆裕比这世上任何人都清楚。
她死去的三位皇兄就是最好的写照。
锦珠叹息,“殿下与蜀中王相交多年,到底还是没有料到他为了一个薛妃竟然在将死之际轻而易举交代出国玺。如今蜀中王已死,国玺落入陛下的手中,陛下再无掣肘,只怕蜀中王府太平不起来了。”
隆裕看了锦珠一眼,“本宫确实高估了蜀中王的寿命,也低估了蜀中王对薛妃的深情。”
而蜀中王低估的是薛妃的野心。
薛妃手握国玺如此巨大的诱惑如何会如蜀中王所愿只是用来自保?
连隆裕都能想到这个愚蠢的女人定会用此争夺太子之位,而蜀中王被情障迷眼,当局者迷。生生把国玺送到了陛下的手中,没了国玺就是把蜀中王府放在炭火上烤了。
而蜀中王府若是保不住,自己掩盖多年的秘密也要暴露于人前。
有些筹谋已久的事情需要尽快进行了。
隆裕道,“明日让蜀中王的两位世子来见本宫吧。”
锦珠点头应是。
她跟着隆裕太久,知道公主准备与蜀中王府的两位世子商议什么。
蜀中有精兵众万,平日散落乡野。
那是先帝留下的兵。
先帝调兵的诏牌在公主手中,这是最后一张底牌长公主本不欲动用,如今形势逼人,不动则危如累卵,粉身碎骨。
当年那一场宫变死了多少人,害的多少人不人不鬼的活着,而罪魁祸首高居庙堂,皇权在握,是否有失公道?
锦珠道,“殿下无论做什么,锦珠都跟着殿下。”
隆裕笑了声,“你是个好姑娘,不过现在,跟着本宫去趟絮云斋吧。外头风言风语,只怕没什么好话入他的耳中。”
第八十章
温姝在絮云斋中等了很久,才听到了外头喧嚷的人声。
凤驾停在絮云斋的门前,晋国美艳的公主殿下下了轿撵,即便在深夜仍旧施着脂粉。
隆裕的目光落在床榻间衣衫不整的少年身上,依稀回忆起他刚被送到公主府中的模样。
他的名字是她给的。
就理应是她的人。
隆裕摆手让锦珠等随行退下,珠帘晃动,人声尽去,絮云斋便只剩下她二人。
隆裕盯着温姝的面颊笑了,”你怎么又回来了?“
似惋似叹,却无讥讽之意。
温姝垂下眉睫,手攥紧了纱帐,微微躬身道,“温姝候着殿下多时了。”
隆裕靠近温姝,身上迭荡的香气将温姝包裹了起来,像罗织一张细密又柔软的网。
他门都在网中央。
”你想知道什么?“
温姝睫毛一抖,”想知道殿下什么时候知道我与祁宁的谋划,想知道殿下为了保住太子将祁宁告发的时候可有对温姝动过恻隐之心?“
床榻上的少年穿着第一次见时候青色的罗裳,雪白的脸色看起来有些可怜。
他此时的情状看起来更像是达官显贵家的玩物,细弱的胸膛微微起伏,勾的人想用利爪撕碎,在脖颈上系上镣铐,永不出生天。
隆裕手落在温姝的发上,神情柔软的像在看着一个不知世事的孩子。
宫中什么时候少过鲜血和屠杀?
隆裕知道玉玺已经入了祁宁手中时候晚了,祁宁已将玉玺交给温姝并且意图栽赃陷害太子。
国玺既已保不住了,长公主府便必然要在两位皇子中择一保住。
她选择了太子。
祁凛州为人极度自负,三十六岁的帝王认为自己的几个兄弟死的死疯的疯,没有一个能威胁到他,于是他提防的对象便成了自己的儿子们。祁睿知道伪作纨绔,祁宁光芒正盛,这两位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自以为算计了一切,却不知道自己一言一行都落在了他们父亲的利眼中,可惜这两位谁都没想到,认为自己尚算年轻的祁凛州打的是培养祁清的主意。
这一切都是基于隆裕对祁凛州极为了解的前提之下所作的揣度。
她的皇兄若是属意三皇子,必要去其母族,祁睿若是留作挡箭牌之用,莫说是陷害,即便真的做了这样的事,一时半会没有人动的了。
既然如此她顺水推舟将消息送进宫中一来为皇帝处做个人情,二来也有借口保住温姝。
三来一一
借着她皇兄的心意,等到芳庭宫与易家都被皇帝亲手除去,势单力薄的三皇子登基,对她与蜀中王两位世子所筹谋的大事有百利而无一害。
到时候她掩藏多年的秘密也该昭著天下了。
”本宫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将你与祁宁所谋告知宫中,这就是本宫的恻隐之心。“
即便真的成功陷害太子,温姝与祁宁坏了陛下的筹谋,又如何认为自己有好果子吃?
温姝想起了皇帝在宫中对他说的话,自然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位殿下面前还能说什么。
他的仕途由公主府始,于公主府终,命运牵引着他一次次来到晋国最尊贵的女人面前,迫使他总是以匍匐的姿态出现在她华丽的裙角下。
”倘若你不背叛本宫,往后你就是公主府唯一的男主人。“
隆裕对着匍匐在她裙角边的猎物如此说。
隆裕最恨背叛者。
她的一生中遭遇过许多人的背叛,这些背叛者中活着的只剩下一个人。
隆裕像毒蛇一般蛰伏多年,就为了有朝一日咬碎那背叛者的喉咙。
古人说的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到最后,谁知道自己是螳螂还是黄雀。
第八十一章
温姝这次入长公主府中,身上带着皇帝下的暗旨。
他已知道自己一脚踏入了漩涡中抽身不能。
长公主府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温姝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蜀中王两位世子进京以来长公主与之来往甚密,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
温姝重新成为了长公主的面首,待遇一如从前,旁人的风言风语他已百毒不侵。
祁睿身为太子被栽赃陷害,所幸这一次有陛下保驾护航才得以保全,心中对祁宁与温姝恨到了极致,祁宁被发守皇陵生不如死,薛妃被打入冷宫,祁睿心中仍旧憋着火气,悄悄命人在狱中给了薛家人难堪,不日薛妃兄长横尸牢狱,曾风光无两的薛家就此没落。
唯独一个温姝,从皇帝的手中再度辗转回到了长公主府中,他干了掀翻天的大事,倒是在长公主府中过的逍遥自在。
若等他登基,温姝再度落进了他的手中一一
祁睿年轻英俊的面颊上泛起狰狞之色。
祁康知道他的七哥对温姝已经到了几乎魔障的地步。
连祁康都有些佩服温姝,祁睿这么多年玩弄诡计顺风顺水,竟当真一时差点栽在了一个色字上。听闻当初易钊往温家送了一个孩子,那孩子是温姝的亲妹妹,温姝竟也不为所动,反而给了易家假的消息,若非他自己身边的丫头翠微出了问题,祁睿这一遭当真难逃。
连易钊都在温姝身上栽了跟头,谈起温姝的时候除了咬牙切齿, 似乎也多了些别的什么。
温姝与陛下暧昧不清的传言经温姝在凤止楼一事于陈易两家家传开,是以即便温姝如今落魄至长公主府中,也没有什么人来寻他的麻烦,一者尽数被隆裕挡却,二者都在观望情形。
直到顾家忽然在温姝入长公主府不久后被抄,满门沦为庶民,便无人再敢妄动温姝。
当初参奏温姝最厉害的折子,皆出自顾家。
一个门阀的没落意味着另一门户的冉冉升起。
户部尚书一职再度空缺,刑部尚书任期已到,林奉儒此后一人兼两部尚书,父亲如今还替了薛家的尚书令一职,六部俨然是林家天下,林家有今日,全然是陛下提携之故,朝野上下诸云,林家,陛下耳目也。
顾翊自然也听闻了温姝回来的消息。
他没有想到自己处心积虑除掉温姝的时候没有得手,反而是温姝自己上了祁宁这艘沉没的船只,最后又落进公主府中。
顾翊知道顾家没了。
或许是因为陛下与温姝特殊的关系,是以顾家撞在了枪口上尤不自知,还不断地往上递着问罪温姝的折子。
当然陛下早就有了动顾家的心思而借着温姝的事情发作也不无可能。
顾翊的黑猫死了。
顾绪也死了。
顾家没了。
顾翊一边弹琴一边笑的像个疯子。他争权夺利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让顾家不得超生,而今顾家没了,他摆脱了身为棋子的命运,竟也不觉得开心。
他将这一切算在了温姝的头上。
既然回来了一一
22/65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