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萧鸾知道, 萧涅也知道, 两人乔装商贾,坐了艘寻常的船, 船上皆是侍从乔装打扮, 却也似模似样的。他们两人坐在船头,顺水而下,四周山色城镇一晃而过。萧涅少有见到这样的场景, 虽然舟船让他头昏脑涨,但习惯过后, 周围的景色又让少年激动不已。
“阿兄, 这样浩大的工程, 也是流芳百世的功绩,为何却不能天下归心呢?”萧涅见不宽的河面上舟船来往,热闹非凡,可以想见四海的繁荣景色。萧涅心中既惊讶又惊叹,忍不住转头问道。
萧鸾不如萧涅那样激动, 她低着头看下属飞鸽来的信件,以推测朝中大事,也要及时安插自己的人手去补上太子的漏洞。她从只字片语之间察觉到萧韶的异动,正自沉思间,就听到了萧涅的话。萧鸾不紧不慢的收起手上的纸张,又从脑海里翻出萧涅的问话,这才答道:“大概是过犹不及吧。”
萧涅睁着一双眼,目露不解,萧鸾见状,按着萧涅的肩膀,让他看着外面的场景。眼下正是好时节,外面农田青绿喜人。萧鸾指着外面说道:“你看这些农田,都需要人力去耕种施肥。而十万征夫,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呢?帝王在位,虽然拥有天下无人可及的权势,却也要知道量力而行。只是我们常年长在宫中,所以先祖设置游历,就是期望我们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知道民生之苦,知道天下之大。”
萧鸾说的也是实话,这确实是三年游历的来源。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皇子们出行反而会造成周边负担加重,让官员们费心讨好,劳民伤财。萧鸾知道萧涅身上承担着所有人的期望,因此这一路她循循善诱,也期望能让萧涅多知晓一些。
所幸萧涅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认真的点点头,说道:“我知晓了,多谢阿兄教诲。”
萧鸾拍拍萧涅的头,笑笑,她看着轻舟掠过千帆,自己的一颗心也仿佛要跟着飞了起来。她眨眨眼,对萧涅说道:“到了四海,九郎与我见一个人可好?”
萧涅不解,他歪着头想了会儿,便露出了笑容来,说道:“是齐姐姐对不对?我也好多好多年未见她了。”
“小鬼头。”萧鸾也笑,这笑容着实不像是萧涅记忆中自己阿兄的笑,带着几分雀跃期待,又带着几分担忧害怕,只是那眸光之中始终是柔柔软软,温柔动人。萧涅看着这样的萧鸾,又觉得自家的兄长幸好是长得高,眉眼之中有英气,否则的话,哪像是个儿郎,倒似一个怀春的小女子了。
不过这样的话,萧涅可不敢对萧鸾说。萧涅听说在阵前曾有人因萧鸾的容貌像女子,因此死无全尸的事情。虽然萧涅知道萧鸾并不会这样对自己,但并不妨碍萧涅对这个兄长又敬又爱。随着他渐渐长大,萧涅也在接触朝臣,渐渐发现兄长的说一不二。而每逢家宴,萧鸾也会带着王妃过来。萧涅喜欢看上去温柔和气的皇嫂,只是他也看得出,萧鸾和李安歌之间相敬如宾的氛围。
齐霁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能让他那威严越来越重的兄长露出这样的表情,萧涅有些好奇。
这一路十分的顺遂。如今国富民强,天下太平,偶有几次饥荒,都因为调粮和新粮食的推广而缓解。而在这样的时代里,风调雨顺,人人有饭吃,就已经是太平世道,若是还能攒上几个银钱,偶尔能看上一场戏,那就是盛世风光,载入史册了。
民生之多艰,这绝不一句文人感慨。
随着小船渐渐靠近四海,萧鸾也在有些焦躁不安起来,为了平复这样的焦虑,她整日待在船舱中,看着京中的那些文件。太子已废,寒门学子群龙无首,王皇后被废,圣上又暂时没有立后的迹象。这一下子,皇子们仿佛都有了机会。一部分人转而支持萧明,萧明也并不遮掩自己的企图,显得雄心勃勃。一部分人则受萧鸾自身的才干以及李安歌之父李正清多年的清誉,投向萧鸾处。
当然,还有一部分,被陈瑾所笼络着,借住着萧韶的手往上爬。这部分人里,或许有一部分会寻求萧明与萧鸾,但恩情就是恩情,他们对待似乎并没有争夺帝位的萧韶时,也会露出善意。
萧鸾在思考这些事的时候,心情就渐渐平静下来。但是随着行程,空气中的水汽一日比一日丰盈,气候也从舒适宜人,开始变得躁动起来,就好像是萧鸾的心情。萧鸾会在闲暇的时间里跟萧涅说说话,但说着说着,她的思绪就会飘远,心口鼓动着又是欢喜,又带着点哀怨的情绪。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江面日渐宽大起来,千帆来往,珍稀堆积,两岸城镇延绵,仿佛没有尽头。那些挑担的,骑驴的在河堤两岸来往穿梭,各式招牌迎风招摇,吆喝声,各种食物或是烟尘气味盖满鼻尖耳间。目光也散了,耳朵也乱了,只觉得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仿佛去往一个花花世界,画中仙境。
少年郎惊讶的张大嘴,左右四顾,说道:“真是想不到,竟有比京城还要繁华的地方。”
“少年郎是从京城来的呀,要不要买点莲子呀。”有小舟从一旁轻盈划过,少女操着软糯的声音张口说道。南方人的声音柔软,高低起伏就如同音律,听在耳中,仿佛瘙痒一般。萧涅听不太懂,只是听到那声音,就先脸红了。
小少年的样子,惹得少女咯咯娇笑。萧鸾见萧涅头都快跌到胸前了,也好心情的笑笑,说道:“烦劳了,给我们一些莲子吧。”
渔家女笑嘻嘻的应了一声,用荷叶包了莲子,朝萧鸾的船上扔过来。萧鸾看看启星,启星就急忙掏出银钱也扔了过去。那渔家女一点也不似京中贵女那样扭捏,大大方方的一招手接过来,朝萧鸾行了礼,就拿起竹竿轻轻一点,朝下一家去了。萧涅看着那个动人的身影如风而去,耳边响起少女带着南方绵软的哼唱,他顿时脸红耳赤,不知所措。
“我们家九郎也长大了啊。”萧鸾感慨一声说道。
萧涅急忙摇头,连说不是不是,但具体不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楚。萧鸾也笑,说道:“少年慕艾,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萧涅还想要说什么,前面跑来一个侍从,躬身道:“两位少爷,我们快要入港了。”
“是么?”萧鸾双眼一下子亮堂起来,她转头看向启星。启星憋住笑,说道:“我的爷,早两日前,书信就从驿站寄往齐知府那处了。”
“好。”萧鸾顿了顿,她用力地压了压自己的唇角,但是笑容还是忍不住从她的双眸和唇角那处泄露出来,让其他人都看得呆了去,急忙低头避开,免得自己失了礼仪。
而后萧鸾便坐立不安起来,她在舱内待不住,过不了片刻就起来来回踱步,只把萧涅看得眼睛都花了。最后萧鸾干脆立在船头,看着港口越来越近,萧涅从后面看着萧鸾的背影,摇摇头,轻声道:“像个望夫石。”
启星听了个真切,他捂住嘴巴,想笑又不敢笑,只好生生的憋着。
而后船缓缓靠岸,艄公跳下来,搭上木板,还未搭稳,萧鸾就啊了一声,纵身一跳。侍从和萧涅急忙喊了一声,冲到前去,只见萧鸾顾不得双脚湿透,提着下摆就往前冲去。萧涅何时见过自家兄长这般模样,愣在那处,只看到萧鸾冲到一个人面前数十步远时,又缓缓停下脚步来。她们离得有些远了,萧涅只看见那人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襦裙,显然是盛装打扮过,却又看不真切容貌。
“这又怎的不往前走了?”萧涅悄声问启星。
启星便也压低了声音回道:“奴婢也不知,只是近乡情怯,这近人,怕也差不多。”
萧鸾压住自己的心绪,朝面前的齐霁真张嘴露出了一个略带傻气的笑容。萧鸾生得好看,如今戴着白玉冠,眉眼英挺,面若冠玉,就算是笑得傻了些,也让齐霁真一旁的小丫鬟哇了一声。
“怎的这么急?”齐霁真走上来,她看着萧鸾,她也是带着笑,只是递过手绢的手也在微微颤抖着。
萧鸾接过了手绢,随意的擦了擦手,轻轻的笑了笑,没有答话。急是因为心之所向,而如今,却又不能让别人看穿两人之间的关系。齐霁真就算没有穿上官服,她也是一方的父母官,自然有的是人眼耳目盯着。萧鸾小心的把手绢放在怀中,和齐霁真并肩一起往回看,静静的等着其他人。
过了一会儿,齐霁真听到一声压低的声音:“真好。”
真好,又能见到你。
真好,终于可以见到你。
作者有话要说: 我家六郎简直苏得没边!!!!写的时候老夫的少女心都化了!!!
恨君不似江楼月,大家都知道的吧?出自宋代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我写的时候,觉得超级符合萧鸾对齐霁真的心思
=====
第六十三章 四海承平
待到舟船停靠, 船上的人急忙下来, 来到齐霁真和萧鸾面前。萧涅眼珠转动, 瞅着齐霁真, 笑眯眯的说道:“齐姐姐还记得我么?我是小九。”
“自然记得。九……”齐霁真微微一顿。
“叫他阿九或者九郎吧。”萧鸾适时接上话,又扫了偷笑的萧涅一眼, 又扫了眼面前的一众人,目色一沉。
启星随侍在萧鸾身边, 见萧鸾的模样就知道她心中对众人无视齐霁真不满, 于是急忙上前作揖, 说道:“见过齐大人,齐大人万福金安。”
“人多嘴杂, 你……”齐霁真眉头微皱, 她见萧鸾萧涅这一身打扮,显然并不想将自己的身份宣扬出去,因此一时之间倒也有些犹豫起来。此前她与萧鸾同吃同住, 启星伺候她如同主子,而今两人身份有别, 又在外人面前, 就不好说了。
启星急忙笑道:“齐大人叫奴才启星就好。”
齐霁真朝启星点点头, 算是承了他帮忙圆话的情。她扭头对萧鸾道:“先回去吧,我已经吩咐人备好车马了。”
萧鸾刚想答应下来,萧涅却道:“坐了一路的车马舟船,腻也腻死了。我们不如便走回去吧。”萧涅说着,露出一脸的兴奋, 又对萧鸾撒娇道:“阿兄,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市集呢。”
萧鸾摇摇头,又看向齐霁真,目光之中隐有问询之意。齐霁真点点头,萧涅见状立时就开心起来,走到萧鸾身边。萧鸾原本和齐霁真并肩而行,见萧涅插了进来,便狠狠的瞪了萧涅一眼。萧涅却笑嘻嘻的,全不当一回事。
萧鸾也只好颓唐下来,三人一路往前,其余人则护卫旁边,小丫鬟紧跟着齐霁真,而启星也跟着萧鸾,两人时不时就会撞到一块。小丫鬟对启星怒目而视,这般真性情,可不像是被□□好的奴才,启星瞧得有趣,就朝小丫头笑笑。四海人话音听着软,但是可不是好相处的,她立时便嘀咕起来。
而这一头,萧涅的眼睛也要花了。身材高大,穿着迥异的异族人来回,他们金发碧眼,已经习惯旁人打量的目光,还时不时借机吆喝。萧鸾此前也在北狄交界看过异族人和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是这海上来物,又与其他不同,珊瑚珍珠,奇珍与异兽。因为此前齐霁真献地瓜有功,因此也多了许多的植物来。零零种种,不计其数。
而道路两旁,酒店商号更是多如牛毛,沿路还能看到各种行馆会所。萧涅抬眼望去,指着某一处道:“这江北会馆是什么?”
齐霁真抬眼看过去,还未说话,小丫头就骄傲的说道:“这都不晓得么?这是江北人的聚会地,江北人经营扇子等杂货,便聚集起来。有什么行业纠纷,又或是创新新规,都经由行会会馆颁发决定。”
“小舟。”齐霁真皱眉喝止了小丫头,朝萧涅道歉道:“我治下无方,九郎莫要在意。”
“不在意不在意。”萧涅连连摆手,回道,“想不到齐姐姐身边一个小丫头都知道这么多,实在是让人惊讶。”
小丫头闻言,简直要飞天一般,就要搭话,只是她看到齐霁真的眼神,急忙收敛下来,垂头不敢再说话。而这一头,萧鸾则道:“京中还未出现这些,如今四海就有这样的事物了么?”
“如今四海日新月异,需要行老们立下规矩。而且城中赚钱快,外乡人涌入,自然需要抱团。他们大多同乡经营的都是一个行当,说是同乡会,也可叫做行会。比如晋北人,就专经票号。”齐霁真轻声说道,她看着萧鸾颇有兴致的目光,又是一笑,说道,“莫要看这些行业低下。凡司县到任,要体察奸细,盗贼阴私谋害不明公事。则密问三姑六婆,茶坊、妓馆、食店、柜坊、马牙、解库、银铺、旅店,各立行老,察知物色名目,多必得情,密切告报,无所不知。”
萧鸾看着齐霁真一一道来,她的双眼仿佛都要发出光亮来。萧鸾的眼睛也渐渐的柔和起来,既觉得让齐霁真出来并没有做错,正因为她给了齐霁真一片天地,才能看到她这样意气风发的模样。但一时的,萧鸾又有些嫉妒,嫉妒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东西来分去齐霁真的心思。
小丫鬟看看萧鸾,又皱皱眉,又看看齐霁真,皱皱鼻子,低声道:“怎么觉得……哪里怪怪的啊。”
启星则老神在在的说:“习惯就好了习惯就好了。”
“你们家公子与我们家大人有什么关系啊?”小丫鬟悄悄地问。
启星则悄悄地回:“这可是打小相处的关系。”
两个在悄悄的嘀咕着,而萧鸾则认真听着齐霁真说着这些年里的经验。萧涅却有些无所事事,齐霁真见状,急忙说道:“瞧我,继续走吧。”
自齐霁真升任知府以来,四海越发繁荣,路上也多了许多的妇人来往,并不如京中那般街道少有妇女,就算有贵女出入也是带着锥帽。萧涅看见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茶楼里传来说书的声音,转头间又有三弦琵琶响动,间或里传来咿咿呀呀的小曲儿声音,看客掌声如雷,爆出喝彩。
再一转头,左右成衣铺子,绸缎店人来人往,又有绣房立着,门口大多是些女客,手里拿着花样或是其他在那处比划。萧鸾看了齐霁真一眼,齐霁真便抿嘴笑道:“此前海,北狄打仗,征调许多民夫,青壮死了不少,许多家里只余孤儿寡妇,无以为继,因此就想了点办法,能让她们有口饭吃。”
萧鸾看着那成衣铺,也有些兴致,便道:“既然如此,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成衣铺说是成衣,也提供定制,有许多的海外商人会定做衣服带回去贩卖,海外衣服对于大夏人来说算是奇装异服了,但萧鸾仔细看来,觉得那些衣物虽然古怪,却也行动便利,很是有趣。而另一边则是四海产的衣物和丝绸,四海的双面绣天下闻名,只作为装饰,也是让人赏心悦目至极。
115/175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