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些人没有见过章老先生,又看不惯大家吹捧黎明德和白志文,就私下悄悄地说酸话,什么秀才、举人,也不看看这些年他们这一片的村子多久没有出一个秀才了,别白日做梦了。
不管是好听的话还是难听的话,黎家人和白志文他们都当做没听到,笑一笑就过去了,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反正他们这边没什么人家,串门的也少,清净。
每天早上,黎明德就跟着他爹和娘还有隔房姑姑一起去县城,等到半下午他又同黎成志他们一起回来。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村里就有人有了疑惑,不是说白家小子和黎家小子都拜了县城一位老先生为师,怎么就黎家小子天天去县城,白家小子没动静呢。
不用黎明德和白志文站出来解释,白村长就把那些自以为是在替白志文“打抱不平”的村里人给骂了一通,白志文还得给他爹守孝,他如何能天天往外跑,不怕人家小白秀才晚上来找你们聊天。
白村长这话说得村里人不敢再多嘴,生怕真的小白秀才心生不满晚上去找他们。
其实白志文虽然没有天天都往章老先生那边跑,但是黎明德每天都会把章老先生给他安排的功课和布置的题目拿回来,他读书遇到的问题、写出来的文章,章老先生都会一一回答、点评,加上他差不多每十天就会去一趟县城,其实接受的指导也不算少。
两个读书郎拜师的事大家讨论了两天之后就渐渐在村里平静了下来,读书是读书,考科举是考科举,只要一天没有考上对大家而言就没有什么不同。
时间在平淡中一天天过去,在十一月底的时候,黎成志找上黎成力,哥俩悄悄说了一番话。
现在彻底到了农闲十分,村里人除了伺弄一些冬天的蔬菜自家吃或者拿去集市上换个几文钱,其他时候就没有什么事了。
当然,勤快的人是会自己找事情做的,毕竟事情是做不完的,只要有心。
男人有一把子力气,出门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可以,修补自家屋顶、墙壁、鸡棚、猪圈等等也行,年前把家里的事安置好,明年开春了就能安心春耕。
而女人或者夫郎、哥儿,力气小也不适合抛头露面,就在家拾缀家里的锅碗瓢盆、衣裳鞋袜、铺笼被罩、熏肉粮食,筹划一下怎么让一家子人过个好年,过了年之后又要怎么安排生活。
临近过年的时候,但凡手上有几个钱,人就总会想着抽空出一趟门,到镇上、县里、庙会瞧一瞧看一看,今年有没有新出什么东西,买不起瞧个热闹也好。
每年米线生意最好的十二月要来了,黎成志琢磨着地里没有什么活,不如把他二弟给叫上,在米线摊位上帮忙干活。
熬制各种口味的汤底是黎成志和白秀荷两人压箱底的挣钱本事,也正是靠着白秀荷调出来的汤底口味吸引了众多客人来他们的摊位吃米线,所以黎成力到米线摊位帮忙只能像黎草叶一样每天拿工钱。
说起工钱,就不得不提一下黎草叶现在的情况,在黎二爷家没有分家之前,黎成志他们给黎草叶开的二十文一天工钱,当时对外宣称的是黎草叶的工钱是十文,就这样,她还要上交部分给黎二奶管着,自己手上只能捏着几文钱。
后来黎二爷分家,黎二爷和黎二奶跟着黎草叶过,黎二奶就让黎草叶自己留着出去干活的钱,黎老太也找了个机会让黎成志给黎草叶“提高”了工钱,对外说是二十文。
随着米线摊位的生意平稳中越变越好,又陆续添加了凉拌米线、干拌米线和酸萝卜老鸭汤米线三种口味的米线,黎草叶的一天的工钱也已经提到了四十文一天,还包午饭,都快赶上年轻汉子在外面干一天零工的工钱了。
由于她这个不是零工,是每天都固定跟着黎成志他们去米线摊位帮忙,所以算下来她一个月能够挣一两银子又二百文,比绝大多数村里的汉子都厉害了。
事情果然如同黎成志当初预料的那样,黎成地媳妇和黎成粮媳妇在知道了她们大姐一个人一个月就能挣这么多银钱后,非常的不满,找上黎成地和黎成粮两人闹腾,话里话外的意思听过的人都明白,无非就是想要降低当初承诺的给两位老人的孝敬。
黎草叶在外面忙了一上午外加一个中午,回到家总听着隔壁两个弟弟家一唱一和地说着酸话,她一度想着要不为了家里的安宁让爹娘同意弟妹们的意思,反正今年秋收粮食打得不少,够他们一家子吃,她还能出去挣钱,家里不缺弟弟们的孝敬。
黎二奶的性子软、耳根子也软,是个没主见的,之前黎二爷不表态她也就不说什么,反正已经分家了,两个儿媳妇她不好管,听着她们的话心里难受悄悄摸两把眼泪就过了,不拿这些事去烦闺女。
黎二爷却是不同意的,当初分家的时候他想着两个儿子有妻有子,他们要是没有水田日子太难过下去了,才会一人给一亩水田,那时候他就觉得委屈了闺女。
这才分家多久,两个小子就不想给他们老两口粮食了,这样下去还得了,黎二爷说他现在年轻还能动还能种地,不要那两小子粮食无所谓,等到他老了种不动了,就真的全靠女儿养着?
黎二奶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天天同黎草叶一起生活的她也心疼闺女,知道闺女的钱可不是那么好挣的,她两个儿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如果是冬天,黎草叶早上起床时天不见亮不说,还冷得很,风直往脖子里钻,人缩成一团都还是觉得漏风,客人吃过的碗得勤着洗,冬天洗东西就算用的是温水,手上还是生了不少冻疮。
到了夏天虽然起床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但是夏天热,尤其是在砂锅跟前杵着时,砂锅下面还有炭火在烧着,汗水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同样难受。
因为一直是两个儿媳在旁边念叨,黎二爷不方便出面,他就让黎二奶去说她们。
黎二奶是个软和性子,骂人的话说不出口,她想着她就站在黎成地和黎成粮的门口说两个儿媳几句,没想到连人都见不到。
分家以前黎成地媳妇和黎成粮媳妇对上婆母还有些怕,分家了之后过惯了自己当家的日子,她们两对上黎二奶就没有之前那么害怕了,黎二奶过去她们就躲在屋子里装不在家。
这样多两次后,黎二爷看不下去了,他拉过黎二奶让她直接去找两个儿子,听说他们两今天要回村,让她当着村里人的面问问两个不孝子是不是不想给他们老两口粮食,如果他们不回答,就拉着他们狠狠骂几句。
不说提别的,就说这两个小子要是还想要在上河村过下去,就不可能不在乎村里人对他们的看法,之前分家已经闹得不少人看他们时神情有异,背后悄悄嘀咕了,如果再传出去他们分家后不孝敬爹娘,村里人一人说一句就能把他们给羞得不好意思出门。
黎二奶听了黎二爷的话,想了想等会儿要怎么说,才拎着篮子出门去在到村中心大槐树下一边干活,一边等着两个出去做零工的儿子回来。
村里人出去做零工一般喜欢选择在外面连着做几天的那种,主家那边的事忙活得差不多了,就会提前结算工钱让他们这些住的远的先走,省得他们到家的时候太晚了不安全,出了事找他们这些顾工的人家扯。
这一次黎成地和黎成粮两人遇到的主家是个大方的,五天给了他们一人三百文,他们正高兴着计划把三百文用在年夜饭上。
结果,刚跨进村里,他么兄弟两人就看到他们娘冲他们跑过来,问他们以后每个月的孝敬粮食是不是不给了。
黎成地和黎成粮之前是听家里婆娘念叨过,什么大姐在外面干活很挣钱,他们要不然就少送一些粮食给二老,毕竟他们见自家有儿有女的要养一大家子人,相信爹娘能理解。
这兄弟两人当场就把他们各自的媳妇给骂了一通,家里的粮食不是不够吃,每个月给爹娘的粮食又不多,再减少怎么行,传出去他们还做不做人了。
所以,这一刻面对老娘的质问,黎成地和黎成粮立马否认,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不给二老粮食。
说完,黎成地还从怀里肉痛地掏出来了一串铜板,也就是一百文,递给黎二奶,一脸孝心地说他们兄弟两人出去做零工挣了些钱,这一百文是他们孝敬二老的。
黎成地掏了钱,他看着还傻站着的黎成粮,推了他一把让他赶紧说话。
黎成粮不是傻的,他立马就接着哥哥的话说这钱是他们孝敬的,让黎二奶把钱收好,还保证说粮食肯定会每个月都送过去。
两兄弟的真实想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没有人知道,不过看着他们当场就拿了一百文出来孝敬爹娘,上河村众人总算对他们两兄弟的评价好了那么一点点,良心没有坏透。
等着离开了村中心大槐树下大家的视线范围,黎成地立马踢了一脚他弟弟的屁股,让黎成粮还他五十文。
黎成粮很想说他根本没想过要拿钱给爹娘,是二哥自作主张给了娘一百文,怎么转头就要让他出一半,他才不愿意。
看着黎成地满脸不爽的样子,黎成粮还是解开了串钱的绳子,数了五十文过去,做弟弟这么多年,他不太敢违背他二哥的话。
回到家后,黎成地和黎成粮兄弟两不约而同地把家里的婆娘给收拾了一通,要不是她们闹来闹去,不乐意给粮食还把爹娘给惹了,他们今天就不用出钱安抚娘。
黎成地媳妇和黎成粮媳妇两被收拾了之后就安分了下来,每到该送粮食的时间还会主动提出,免得自家男人忘了,也不敢再惦记黎草叶的工钱。
黎二爷家的矛盾黎老太一直关注这,这一次她没有再出手管,让黎二爷他们自己解决,听常常过去玩的黎明瑾汇报,这次矛盾解决得还算不错,没有让两个没良心的崽子真的少给粮食。
给黎草叶一个女人的工钱是四十文一天,当黎成志找上黎成力时,考虑到黎成力对摊位上的活不熟悉,除了前三天是二十文一天,等到后面也是暂时定四十文一天,具体情况到时候再定。
让黎成志没想到的是,黎成力拒绝了这个的邀请,原因是他要留在家里管着黎明才。
黎成力的拒绝在意料之外,打乱了黎成志的计划,但是也让他看到了弟弟的成长和担当,这让他很是欣慰,他也就没有强求,重新想摊位的安排。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09章 摊位着火
十二月开始,米线摊位的生意果然更加忙碌了,过来吃米线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
因为黎成志他们人手有限,在客人越来越的情况下,黎成志只好忍痛把干拌米线也给停了下来,现在天冷凉得快,客人吃到后面米线凉了口味就没有那么好了。
至于说凉拌米线,从十月初大幅度降温了之后黎成志就已经停了,天热的时候吃凉拌的东西是享受,天冷再吃味道得大打折扣,不如吊着那些喜欢凉拌米线的客人的胃口,等到明年天气暖和了再继续卖。
因为还是只有两辆手推车,所以三种米线的汤底一天就只能挑选两种卖,根据客人们的口味,黎成志决定每天都卖高汤米线,隔天卖鱼汤米线和酸萝卜老鸭汤米线。
高汤的味道不像鱼汤和酸萝卜老鸭汤那么有特色,让人吃一次就很容易记住,但是高汤米线的口感醇厚且中正,客人接受度更高,百吃不厌。
定下来了怎么售卖米线后,黎成志就不再多想,计划着把眼前的生意维持下来,让客人们尽量满意,让黎家米线的名声在昌平县更响亮。
但是就在黎成力刚同自家二弟聊了没几天后一个晚上,黎明瑾做梦了。
黎明瑾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做梦了,这一回他看到自己身处乌蒙蒙的县城,懵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还好县城他经常来,这会儿宵禁也已经解除,城门和街道上已经有人了,不然他可能还会有些害怕,尽管这就是在他自己的梦中。
站在原地有些无聊,附近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黎明瑾只能一会儿看看城墙,一会儿看看守城的士兵,一会儿看看迷迷煳煳准备出城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做了不少预知梦后,黎明瑾已经摸清了不少预知梦的套路,就拿他现在这样的情况来说,他得站在原地等着,等着他自己或者认识的人出现,才能接着进行下一步,看看梦里发生了什么。
因为他梦见的事都是同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关系,只有当梦里出现认识的人之后,他才能够跟着认识的人一起经历即将发生的事。
等了一小会儿,黎明瑾终于等到了他认识的——大伯、大伯娘和堂姑以级大哥。
他们四人推着手推车通过了守城士兵的盘问,顺利进城,大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衣裳赶着去往章老先生处,大伯他们则留下来把米线摊位给支起来。
刚把手推车上的砂锅给摆好,桌椅板凳放好,就迎来了几个准备吃了早饭出城的客人,白秀荷和黎草叶赶紧着手煮米线,黎成志继续摆放摊位上剩下的东西。
黎明瑾看着大伯他们忙活,第一次得知大伯他们挣钱很不容易。
因为是在梦里所以黎明瑾是感觉不到冷的,但是从行人缩着脖子和手脚急匆匆赶路的样子,以及阵阵吹过的寒风可以看出冬日清晨的寒冷。
在这种时候,大伯他们要一路推着手推车从村里走到县城,然后在县城摆摊,一口气都歇不了就忙活起来。
大伯娘和堂姑负责煮米线给客人吃,等客人吃过了要收拾桌子、洗碗筷,大伯主要是出去挑水、倒水,抽空帮忙做其他的。
一个小小的米线摊,烧着两口砂锅,来来往往的不停有客人,三个人像陀螺一样忙到半中午才能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等着中午那一波客人。
在梦里这一段过得挺快的,黎明瑾认真地看着,没一会儿就差不多到了快吃午饭的时间,米线摊位又开始忙活起来,不过说几句话的时间客人就坐满了他们准备的小凳子,等着吃米线。
意外就是在忙碌中发生的,黎明瑾一直都紧张地盯着米线摊位的每个角落,他知道在梦里,米线摊位多半会出事。
这时候,白秀荷把砂锅下面即将燃烧尽的炭火夹出来,塞进去了新的炭火继续烧砂锅。
被白秀荷夹出来的炭火还有点红,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再烧一会儿的,但是她想着等会儿会很忙更没有时间换炭,就提前换了出来。
取出来的炭火被放在了一旁的罐子里,这个罐子靠着木质的手推车,距离米线摊位周围那一圈布不算远。
在自家摊位周围立一圈布是白秀荷的主意,目的是挡风,冬天冷,客人过来吃米线的时候寒风吹个几轮,热乎乎的米线就没有刚出锅那会儿那么趁口了。
她这个主意确实还不错,没有了风从中穿过,在米线摊位里面坐着都要暖和不少,客人们坐着等米线的时候心情也会跟着好很多,稍微多等一会儿不会抱怨。
可黎明瑾梦里出问题的就是这个围在米线摊位周围一圈的布,可能是布的一角在风吹之下飘进了罐子里,由于罐子里装着还没有燃尽的炭,布就这样被点燃了,在天干物燥的冬天迅速烧了起来。
123/262 首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