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如果晚一点点,他就能成功把布料给放进罐子里引燃,接着就会发生瑾哥儿梦里那些事。
  白秀荷正在砂锅前忙着煮米线,她不过眨个眼的功夫,就瞟到一人从自家砂锅前面一晃而过,然后停在了在自家摊位的边上。
  觉得有些不对劲,白秀荷抬头定睛一看,勐地发现过来的人居然是她公爹,她愣愣地看着黎老头,问道:“爹,你来县城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11章 反咬一口
  忙着招唿客人的黎成志闻言,抬头往白秀荷那边看过去,见他爹抓着隔壁卖面的,同样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将人给成功抓住了,也看到摊位上坐着的客人都看过来,黎老头积累了一上午的气愤全都在瞬间爆发,对着试图将手给抽回去的卖面的冷笑一下,大声说道:“这人把围布往装废炭的罐子里塞,我要是不过来,你们摊子被人给烧了都不知道!”
  常年在地里干活的黎老头别的不说什么,一把子力气是不小,气急了声音自然也不小,他这一声吼得立马将附近所有人的目光都给集中了过来,齐刷刷地盯着他们两人。
  隔壁摊位卖面的手上还攥着围布的一角,这一幕自然被所有人看到了,不论是在米线摊位上等着吃米线的客人,还是附近摊位的老板、客人。
  在这安静的时刻,白秀荷盯着那个位置莫名移动了不少的罐子,奇怪地说:“装废炭的罐子我是放在靠近手推车这边的啊,怎么跑过去了?”
  她是真的没有搞明白自家的罐子怎么长腿挪过去了那么多,倒是其他人听了她的话心思一转,看着旁边那面摊老板慌慌张张的模样,一下就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并在心里默默地想米线摊位的老板娘真人不露相,一句话更加落实了隔壁面摊老板想要点火的意图。
  隔壁卖面条的这时候慌了,他知道米线摊位那边有县衙的关系,老板的亲弟弟是县衙的捕快,要是他们咬定了说他要纵火,再结合旁人的证词,他怕是要被打板子甚至被送进大牢里关上几天。
  有的人越是慌张就越冷静,很可惜这位面摊老板并不是那样的,他将手上攥着的围布丢开,冲黎老头喊道:“你捏着我的手往我手里塞这个布做什么,油腻腻的怪恶心,我一会儿还得做面条,要是我的客人吃坏了肚子你这个老头子赔得起吗?”
  “我哪有往你手上塞布,分明是你想要把布放进罐子里点燃!”黎老头被这倒打一耙的话给惊到了,眼睛瞬间瞪大,气势汹汹地骂回去。
  分明就是他想要点火,他还打算把围布上的竹竿推到,好让吃米线的客人被烧到!
  可是这些话黎老头不能说出来,因为那些都是黎明瑾梦里梦到的,这会儿并没有发生。
  “有理不在声高,你吼那么大声就是心虚了!”隔壁卖面的说完这句话仿佛有了底气,他让黎老头放开他,还说黎老头肯定是和别人串通好了故意要害他。
  听着卖面的在那边颠倒黑白,经常来吃米线的客人其中一个朗声问道:“那人家老板娘放废炭的罐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移过去?”
  因为经常过来吃,天天看自然会有些眼熟,他们对米线摊位上有哪些东西、平时都放在什么地方有些印象,隐约记得白秀荷都是把罐子临着手推车放。
  第一个人提了出来,剩下的人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而且他们看向那个神情慌乱的面摊老板都有些不善,他们还在米线摊位上,这人点火烧米线摊位是不是想害他们。
  卖面的见别人都帮着白志文他们,心里更慌了,立马换了个说辞:“我刚才就是看着这围布要飘进罐子里,才想着伸手帮忙弄开一下,一片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我、我咋就这么冤枉啊!”
  这话说得简直就是把在场的众人都当成傻瓜了,刚才你还说围布是人老头硬塞你手上的,转头又变成了你主动把围布拿起来,就是为了防止围布着火,开什么玩笑?
  大家有眼睛,也有脑子,就刚才黎老头抓住他时的那个动作,以及他在所有人眼中心虚的神态,已经足以说明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了。
  这时候,黎成石正在人群最外面站着,刚才他听了同僚的转述就一直挂念着家里,等到手上的事处理完了,他赶紧同知县大人说了一声打算到大哥的摊位上问问家里有没有事,恰巧碰上了这边闹出动静。
  黎成石在外围看了一小会儿没有说话,他现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猜测,家里应该没出事,出事是米线摊位,瑾哥儿做了关于米线摊位的梦,所以他爹才急急忙忙地要赶过来。
  不然就为了可以让大哥他们明天带过来的薄夹袄,他娘不至于专程让他爹多跑一趟县城,还恰巧抓到了有人想要烧了米线摊位。
  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后,黎成石就不着急了,他藏在人群后看着那个卖面的胡乱说话,反正瑾哥儿梦里的坏事没有发生,这会儿不论卖面的认不认他刚才做的事,对他们家的摊位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相反如果他站出去了,可能确实能够唬得那个卖面的把实情说出来,但是更有可能在大家心中留下一个米线摊位仗势欺人的印象,甚至进一步怀疑那个卖面的是被吓到了被迫承认。
  黎成志这会儿没有看到人群最外围的黎成石,不过他的想法同黎成石有些共通之处。
  刚才他爹确实抓住了卖面的手,那一刻卖面的手里确实捏着自家的围布,好像是想要往罐子里塞。
  但是大家看到的也就只有这一幕,他前面的动作和后面的心思都没有人看到、知道,如果非要抓着这一点不放,很难说个子丑寅卯出来,这时候正是大家肚子饿了想吃午饭的高峰,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纠结这件事上面,不如多做两笔生意。
  这样想着,黎成志组织了一下语言安抚了自家老爹,再同围过来看热闹说了几句,然后让媳妇和堂妹继续做米线招唿客人。
  黎成志的话说得比较有意思,先是说自家老爹或许看错了,人卖面的就是想要帮他们把围布给卷起来不掉进罐子,然后又说自家媳妇粗心,把罐子给放在了围布下面,最后多谢卖面的帮忙。
  表面上他是在感谢卖面的,实际上他这话是在提醒大家,稍微一琢磨就能品出来一些道道,黎老头看没看错暂且不提,白秀荷应该不至于煳涂到把还有烧着炭的罐子往布料下面放,因此大部分人看向卖面的眼神都有了些不同。
  黎老头是个心眼实在的,他刚开始没有明白黎成志的意思,但是想着儿子还要做生意才不情不愿地放开了那个卖面的,顺便狠狠地瞪了两眼那人。
  过了一会儿他就琢磨出来了一点意思,再看看客人和其他摊位老板的眼神,心头更加敞亮了,气愤总算消下去了些。
  让他打坏主意,以后这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后要是这边谁家的摊位出点问题,大家第一个怀疑的人肯定是他,看他怎么有脸皮继续在这边做生意!
  黎老头不清楚米线摊位上的活要怎么做,他站在边上只能碍事,眼看着事情解决,儿子媳妇他们继续忙得团团转,同他们打了个招唿他就回到茶棚,把那壶茶水喝光,背上背篓回村去。
  因为米线摊位的事,姜芷芸上午没有心思教二房的两个孩子绣花,她就说自己不太舒服,让她们两姐妹自己回家做绣活。
  黎老太这会儿的心情同姜芷芸差不多,她们两一起在家里焦急地等着,中午的菜都没有顾上做,热了热早上剩下的粥和饼子,让家里几个小孩吃了点垫肚子。
  等到午时末,黎老头终于背着背篓回来了,看他那一身轻松的样子,不用他说黎老太和姜芷芸就知道,事情肯定是解决了。
  黎老头跨进院门放下,对着焦急的黎老太说:“我当时抓住时机冲过去抓住那个卖面的,他不承认还胡扯其它乱七八糟的,先说是我让他拿着围布,又说我们一家子串通好了整他,不过大家都看出来了他有问题,任由他怎么说都没有人相信,没说几句老大就让我把他给放了……”
  黎老太一听眉毛一竖:“怎么能这么简单就给放了呢,他要点火烧了咱家的摊子,应该把他送去县衙打打板子,顶好再在大牢里关上几天。”
  黎老头在回村的路上仔细地回想分析了下今天这事,赶紧对黎老太解释:“咱家摊子不是没有烧起来吗,就算把那卖面的送去了县衙别说关大牢了,就是打板子应该都不会有。”
  姜芷芸从灶房端一碗温水出来递给黎老头,轻言细语地对黎老太说:“爹说的对,要是他真的把火给点上了被咱们当场逮住,送去县衙肯定能让知县大人判他打板子。”
  “但是事情还没有做出来,如果真送去了县衙,其他人可能还会认为咱们是得理不饶人,甚至仗势欺人,到时候反倒是咱们家米线摊子的名声受损。”
  “现在这样做已经能够让卖面的吃教训了,附近的人都知道了他是什么样的人,肯定都会远离他,客人们回去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名声也会跟着臭了。”
  “其实之前我听大嫂说过,那个卖面的手艺味道一般,如果名声也弄得不好了,他估计要换个地方才能继续摆摊卖面。”
  姜芷芸的分析同黎老头想出来的差不多,他点了点头:“对,我觉得老大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黎老太听了还是很不满:“黑心肠的东西,自己手艺不行不挣钱,就想着来祸害别人的摊子,要是老婆子我今天去了县里,我非得把他的面摊给掀了泄愤才行。”
  姜芷芸笑了笑,接回黎老头手上的空碗回灶房准备炒菜,把还在生气的黎老太留给黎老头来安抚。
  黎老头安抚老妻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什么都不说,等她气过了就好,他们两人相处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黎老太道理是明白,她就是气不过嘴上呈呈威风,如果她真的在县城,她还是会以儿子的意见为主,砸了人家的摊子到时候自己这边有理都要变成没理,说不得还会被反咬一口,不划算。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12章 买铺子?
  果不其然,等姜芷芸把菜炒好了端出来,黎老太的气已经消了下去,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顿比平时晚了快一个时辰的午饭。
  饭后没有多久,黎成志他们一行人就回来了,在回村的路上,黎成志把今天中午发生的事掰碎了说给媳妇和堂妹听,让她们两人知道自家的摊位今天差点遭遇什么。
  尽管已经尽量压制自己的气愤了,但是再说起来的时候黎成志还是压不下去自己的生气,说出来的话带着几分个人情绪。
  白秀荷和黎草叶则是惊呆了,因为她们两人都相信了黎成志当时说的话,加上那会儿等着吃米线的客人多,一忙起来就把那个小插曲给忘了。
  真是叫她们万万没想到,事情的真相居然是这样的?人心怎么能这么坏呢,隔壁卖面的明明天天乐呵呵地同他们打招唿。
  惊讶过后她们才顾得上生气,觉得中午那样处理便宜了卖面的,黎成志赶紧又把自己的想法和当时的状况分析了一通,费了不少口舌总算把两个气唿唿的女人给安抚住了,让她们等着看卖面的下场。
  所以等他们回到家,两边的情绪都已经平稳了下来。
  到家之后,黎成志先帮着白秀荷把明天要用的汤底熬上,其他的事没那么着急做,他赶紧拉着媳妇找上三弟妹姜芷芸,说起他今天在事发后冒出来的新想法。
  黎成志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同姜芷芸不谋而合,他想要在县城租一个铺子,稳定地把米线的生意做下去。
  他想过了,因为人手的原因,他们没法推三辆手推车,所以到了冬天就只能卖两种口味的米线,手推车少,能够带的高汤和米线数量自然也有限,每天基本买过午时就该收摊。
  如果在县城有一个稳定的铺子,他们不仅能够多准备一种高汤,还能想泡多少米线就泡多少米线,从早一直卖到晚,肯定比现在这样摆摊挣的钱多,人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不需要起大早推手推车走这么远。
  姜芷芸看着因为大哥的话瞪大了眼,看上去对这个提议并不知情的大嫂,轻轻咳嗽了一声,把她的想法提了出来:“与其花钱租铺子,我倒觉得不如买一间。”
  在早上听了黎明瑾说他的梦境之后,姜芷芸就在想怎么才能说服大哥和大嫂买一间铺子,他们是要长期做生意的,租铺子成本高、不划算,相当于是在替别人挣钱,买一间铺子现在自家可以用,如果以后不做生意了还可以租或者卖出去,不会亏本。
  心里有腹稿,姜芷芸就同黎成志和白秀荷算了一笔账。
  首先是他们米线摊位的收入,按照平时的生意来算,几种口味的米线加在一起能够卖出去差不多两百五十碗,一碗米线平均下来能够挣到三文钱,一个月就能挣二十二两半的银子,扣除县城摆摊交给公家的钱、打水给水井主人的钱以及黎草叶的工钱,到手差不多是二十两银子。
  县里的铺子根据地段好坏、面积大小,一个月租金从三两到几十两不等,做吃食的想要生意好,位置就一定要选个好的,最好是靠近之前摆摊的南门,不过因为他们只卖米线不需要面积很大的铺子,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小的,租金顾忌应该在六两到八两之间。
  如果租了铺子后生意没有什么大变化,那就是说到手的二十两银子中要扣出去七两左右作为铺面的租金,辛辛苦苦一个月就只能挣到十二、三两银子,比以前几乎要少一半,就算因为有了铺子可以多卖米线多挣钱,那也是因为要从早忙到晚挣的辛苦钱。
  算完了租铺子的账,姜芷芸就问黎成志他们,这样的落差他们能不能接受。
  之前黎成志是没有功夫细想租铺子是怎么样,他只单纯想到吃米线的客人多,如果有了个铺子生意不会差,经过姜芷芸这样一分析,他也发现了问题。
  在跟着丈夫出门做生意之前,姜芷芸说出这么一连串数字绝对能够把白秀荷给绕晕,出去锻炼了这么久,白秀荷对数字敏感了不少,她跟上了姜芷芸的思路,一听租铺子要少挣不少钱,顿时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快。
  对于那些没钱买铺面的人来说,租铺子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一些不那么好的地段,租一个小铺面的租金不算贵,在说还有不少人会直接住在铺子里,省下来了租房的钱,算下来其实也不太贵。
  既然租铺子不靠谱,那自然就只剩下了买铺子,如果是在两年前,姜芷芸想都不会想什么买铺子,他们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
  买一间铺子少则四五十两,多的几百上千两,掏空了黎家的家底也就能够买一个又小又差的铺子,几乎不可能用来做吃食生意。
  仔细盘算了一番后,姜芷芸的想法是他们两家人凑一凑,买一个三百两左右的铺子应该差不多能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