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如果说仅仅是布被点燃就算了,关键问题是当布烧起来的时候,用来固定布的一排竹竿突然倒向了摊位里面。
  事发突然,从布着火,到火烧大,再到竹竿倒下来压住了正在吃米线的客人,整个过程非常之迅速,让人措手不及,根本没法阻止。
  竹竿并不重,客人没有竹竿打着,只是布一下子倒在他身上,但是坏就坏在那布已经烧了起来,火跟着就烧到了客人的衣服上,要不是周围的人反应快赶紧把他给拉出来打灭了火,很有可能会火会烧到头发,接着把人给烧坏。
  好在除了围着米线摊位的布,其他东西没有什么可以烧的东西,竹竿、桌椅那些虽然是木质的的,但是都不那么容易烧起来,众人三两下就把这一场火给扑灭了。
  但是看着一片狼藉的米线摊位,过来吃米线的客人也没有了胃口,经常过来的客人还好,安慰了黎成志他们两句才离开,不是常客的那些暗骂两声晦气就赶紧走了。
  唯有那个被烧了后背衣服的客人留了下来,他留下来不是为了吃米线,而是找黎成志他们赔偿,嚷嚷着他被烧着了、被吓着了,要去看大夫,要重新买衣裳。
  一番闹腾后,黎成志给了五百文才总算把这个无辜被烧的客人送走。
  然后,黎成志他们赶紧收拾乱糟糟的桌椅板凳那些,希望早点把米线摊位的生意恢复了,他们还剩下不少米线没有卖掉。
  但是就算他们再怎么收拾,过来的客人还是能够看出来一些不对劲,多问两句就知道了这个摊位刚着火了,坐下来了的人都纷纷起身离开,不乐意留下来吃米线。
  一直到黎明德从章老先生那边回来,剩下的米线都还有不少,和平时完全不一样。
  黎明瑾作为唯一一个旁观全场的人,不像其他人在布着火的时候有不同的事做,他亲眼看到了这一场火不是意外。
  是米线摊位旁边摊位的人用一根棍子,把装着没燃尽炭火的那个罐子往布边挪上了挪,然后趁着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将布的一角塞进了罐子里,等到布烧起来了后,也是他在后面推了一把,导致明明固定得挺好的竹竿倒下来。
  这一切都是在角落里发生的,那人的动作很小心谨慎,在布烧起来了之后他是第一个去拉那个客人的,因此不知情的黎成志他们还一个劲地感谢他。
  黎明瑾注意到,等大伯他们把摊位收拾好了之后再有客人上门,不管有没有问起这边的事,那个人总会状似无意地提起米线摊位刚刚烧了起来,一脸担心后怕,好像特别替黎成志他们着急的样子。
  黎成志他们听着旁边的人故意那样说有些不舒服,但是当着自己这边客人的面不好说什么,只能忍着。
  就是在这时候黎明瑾醒了过来,他醒来的时候死死地握着拳头,整个人都气唿唿的,距离那个人使坏还早,他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就找他娘说自己的梦。
  姜芷芸听了黎明瑾说了他的梦同样很是气愤,虽然是大嫂换炭的时候没注意让别人钻了空子,但是这是米线摊位第二次被人找麻烦,气愤之余她也在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以后要怎么避免,这次的事件要怎么解决。
  如果是黎成志在这里,他应该很快就能想明白隔壁摊位的人为什么这样做——嫉妒和不满。
  今天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南边水田的收成不错,北边旱地的小麦产量也高,粮食的数量正在慢慢恢复,旱灾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弱,可是后续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老百姓攒点钱不容易,因为旱灾很多人手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花了出去,这种时候不把粮食的价格控制下来,国家容易乱起来,所以在朝廷有意无意的插手下,不论是粮食还是肉的价格都渐渐恢复到了旱灾之前的样子。
  因此,粮食加工出来的吃食诸如米线的价格也降了下来,黎成志就按照当初他对客人们的承诺,把一碗米线的价格重新下调到九文一碗。
  其他同样做吃食的摊位没办法,也跟着或多或少地调整了一些他们的价格,搞得不少人心里暗骂黎成志脑子有问题。
  黎成志知道其他人因为自己调整价格的事不满,但是他当初承诺了要调整价格,所以他坚持这样做了。
  至于说嫉妒就更容易想到了,自家米线的生意好,这样就显得附近的摊位生意萧条。
  大家都是做吃食的,面上嘴上可能不说什么,心里肯定是有想法的,嫉妒的种子在无声无息间萌发,在年底这段时间越长越大,看着白秀荷将还有些红的炭火放在一旁,坏主意就这样生成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10章 抓人
  这个时间黎老太他们早就起床了,姜芷芸把自己的衣裳整理了一下,去找黎老太拿主意。
  黎老太听了姜芷芸的话气坏了,怎么会有那么黑心肠的人,他以为他们家米线摊位的生意坏了,客人们就会去隔壁吃他那个一点都不好吃的面条了吗?别丢人了好吧!外面还有那么多的吃食呢。
  “黎老太琢磨着黎明瑾的梦境,说道:老三家的,千万不能让咱们家米线摊位的围布烧起来,只要有了这一出,以后那些个摊位的就能抓着这个不放,说咱们的坏话,声誉肯定会受影响。”
  姜芷芸点点头:“我也是这般想的,要不这一次还是让相公出面,在那个人准备把布放进罐子的时候当场把他给逮着,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打坏主意。”
  不过姜芷芸觉得这一次的问题倒是好解决,主要是以后要怎么办,有了一次就会有二次,这一次使坏没成功,那买面条的心里肯定还会惦记着第二回 。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他们是有瑾哥儿做梦提醒,但是万一哪一次瑾哥儿没有梦到,那岂不是就要让那些黑心肝的如愿。
  想了想,姜芷芸有了一个别的想法:“娘,咱们家米线的生意好,只摆摊的话不够稳定,遇到下雨就没法出摊,我在想等大哥他们今天回来同他们商量一下要不在县城里买一个铺面,在铺子里卖米线生意肯定会更好。”
  “弄一个铺面?”黎老太皱起眉头,铺子可不便宜,家里恐怕没有那么多钱买,如果换成租那就是一大笔开销,她觉得不太划算。
  “铺子的事等大哥他们下午回来再说,当务之急是赶紧去县城阻止火烧起来。”姜芷芸看着黎老太不太同意的样子,转了个话题。
  姜芷芸觉得大哥是个有主见有魄力的,同娘说不如等大哥他们回来了同大哥和大嫂直接谈,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说起等会儿会烧起来的火,黎老太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她想到了上次老三回来说的他这段时间会有些忙。
  因为临近年底了,手上没钱的小瘪三、混混们会开始想办法挣点钱花,他们县衙的人最近都要忙着县城的秩序维护,还有不少返乡的人要记录在册,黎老太觉得为了家里摊位的事去找老三,万一耽误了公事可不好。
  黎老太把她的顾虑同姜芷芸说了之后,姜芷芸也想起来相公说过的他最近会有些忙,米线摊位的事确实没有必要非要让相公去。
  想了一番之后,黎老太决定就让自家老头子去一趟县城,就在那附近等着,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盯紧了自家摊位,等着抓那个卖面的。
  婆媳两人达成一致,姜芷芸去到灶房忙活早饭,黎老太则拉着黎老头将刚才姜芷芸过来找她说的事说出来,重点是让黎老头等会儿出门去县城里,在一旁等着把那个准备使坏的卖面的给抓住。
  黎老头听了这件事之后比黎老太更生气,这是因为在对待孙子读书的问题上,黎老头和黎老太两人的想法稍微有一点不同。
  刚开始是黎老太提出的送两个孙子去读书,她只是想让孩子们识字长见识,有能耐考童生、秀才就去考,家里支持,没有能耐学差不多了就留在县城里,在某个铺子做学徒谋生。
  后来黎明德和黎明礼两人都考上了童生,黎老太觉得挺好的很满意,当黎明礼提出他不读书了要去书店做学徒,她没有反对,对黎明德的期望也没有因此变高。
  黎老头一开始也是抱着和黎老太差不多的想法送两个孙子去县城学堂的,但是当两个孙子都考中了童生后,他就对两个孙子的期待高了起来。
  当黎明礼说出他不愿意读书后,黎老头失落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把希望都放在了黎明德身上,希望黎明德能够好好读书,让老黎家有机会改换门庭、光宗耀祖。
  黎老头对黎明德的期望源于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女人家通常只会计划、考虑一家人的日子,能够和和美美地过下去、手上有田有房有钱她们就满意了,而男人们会想要有更高的成就。
  种地是为了填饱肚子,在黎老头看来是最重要的事,而老大一家出去卖米线挣钱是他们家重要的银钱来源,有了钱才能送大孙子去读书靠科举,这是另一件对他而言同样重要的事。
  如果没有了米线摊位,他们这些泥腿子想要供一个读书郎一路靠科举很难,不说每次去考试的路费,就是每场考试要交给朝廷的银子都很难凑出来。
  所以当黎老头听说有人想要破坏他们米线摊位的生意,他恨不得立马就去县城,把那个使坏的人给揪出来。
  黎老太把他给拦下来:“这会儿时间还早,都说了是快中午才出的事,你去早了没用,等吃了早饭再出门,正好我收拾一些东西你背去县城给老三和明礼,天这么冷,他们两在外面得多注意。”
  在着急的心情中匆忙吃了一顿早饭,黎老头就迫不及待地背上黎老太给他收拾出来的一背篓东西出门了。
  这个背篓里的东西有两样,两件新棉花做的薄夹袄和四双厚鞋垫,黎成石和黎明礼一人一半。
  黎成石在县衙做事要穿县衙发的统一衣裳,黎老太如果给他做厚厚的夹袄,不管是套在当差的衣服里面还是外面都不合适,她只好同姜芷芸一起用今年的新棉花做了一件足够暖和的薄夹袄,让黎成石穿在当差的衣服里面,好歹不会把人给冻了。
  而黎明礼是在书店做事,迎来送往的都是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他自然也要穿得文雅一些,不能像乡下小子一样乱七八糟地穿几层衣服像个球一样,他的夹袄也是用新棉花做成的,薄薄的比又厚又板的老棉花更暖和不说,看着还更轻巧。
  不仅黎成石和黎明礼两人有新夹袄,黎明德和黎老头、黎老太也都有新棉花夹袄。
  黎明德是薄款的,同黎明礼差不多,因为他基本天天都要去章老先生那边读书,家里没有穷得做不起看着更体面一些的衣裳,自然要给他做一份。
  黎老头和黎老太两人的夹袄更厚,他们是家中老人,所有的小辈都应该孝敬他们,做新衣服自然要给他们二老一份,他们穿着儿子、儿媳们孝敬的衣裳心里也慰贴。
  其实这两年黎家人手上的钱渐渐多起来,给家里所有人都用新棉花做新夹袄不是不可以,但是经过商议后姜芷芸和黎老太只做了那么几件。
  像黎成志他们要出去卖米线,做了新的夹袄他们舍不得穿出去,弄脏了会很心疼不说,他们天天守在砂锅旁边烧着炭特暖和得很,也没必要做新的。
  姜芷芸则是因为她的夹袄向来保存得比较好,加上她不怎么出门,前两年做的夹袄今年穿着还暖和,也没有必要做新的。
  这样一来就还剩下了黎明瑾、黎明月和黎明康三个小家伙,小孩子身上有火,冷得热不得,姜芷芸把以前的旧夹袄拆了后重新给他们三个的加工了一番,已经足够暖和了。
  虽然新棉花的夹袄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厚鞋垫就是人人都有一份了,老话都说寒从脚上起,只要脚是暖和的身子也能暖和起来。
  考虑到脚出汗后鞋垫会湿,所以家里人的厚鞋垫是一人两双,换着穿更暖和。
  背着背篓出门的黎老头在路上走得飞快,看不出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正是因为走得快,当他到县城的时候早上那一轮的客人都还没有吃完。
  距离自家米线摊位远远的,黎老头抬头看了看天色,决定先去把给儿子和孙子的东西送了,然后抓紧时间回来等着抓人。
  黎老头先去的书局,不是休沐十分书局就几乎不会有什么客人,黎老头过去就见到了黎明礼,把带给他的那一份东西拿出来之后转身就打算走,没有多话。
  在黎家,黎老头的话是除了黎成力之外最少的,他过来送东西没有同自己说话黎明礼不觉得奇怪,不过他前两天看着街上有人在卖一种新奇的糖块他买了点,赶紧让他爷等一下,他有东西让他带回家。
  黎明礼在书局做学徒是没有工钱的,他的钱是抄书换的或者别人给的赏钱,大部分是抄书来的,为了买这个新糖果,他把自己攒了几个月的钱一次性用光了。
  黎老头心里念着事,等黎明礼把东西给他之后,没有打开看也没有问,只叮嘱了黎明礼两句让他好好干。
  见他爷好像说话都很匆忙的样子,黎明礼才突然觉得有点奇怪,怀疑家里是不是出事了,想着要不过两天找掌柜请个假回家去看一看。
  黎老头确实着急,他担心回去晚了米线摊位那边出问题,所以给黎成石送东西他干脆连人都不见,直接请在门口守着的差役把东西转给黎成石就行,说是不打扰他们做正事。
  黎老头不是第一回 到县衙来,差役们都知道他是黎成石的爹,所以那人把东西转交黎成石的时候提了一嘴,就说他爹过来这趟挺匆忙的。
  黎成石也有同黎明礼一样的疑惑,以前爹到县衙给他送东西,不管急不急都会等着他过来说两句的,没有给了东西就直接走的先例。
  黎老头把该送的东西送出去后赶紧回到米线摊位那边,这会儿早上的客人已经彻底走了,黎成志他们几人抓住时间坐在凳子上说说话,休息一会儿。
  想了想,黎老头没有过去,他在一旁卖茶水的摊位坐下,点了一壶热茶,一直盯着那边。
  在旁边一直盯着看,黎老头很快就注意到了卖面的那人,卖面的挨着他们家的米线摊位,他一会儿站起来摸摸米线摊位外面那一圈围布,一会儿看看手推车、砂锅那边,显然已经开始酝酿一会儿坏事。
  黎老头的心提了起来,眼睛更是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人,随时准备冲过去将他给抓住。
  短暂的休息时间很快过去,一大早就出城,要赶在中午十分回城的人陆陆续续进城了,在这种寒冷的天气在外面奔波了一上午,最想要的就是吃一份热气腾腾的东西,在城门口不远处的米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米线摊位开始忙碌起来。
  注意到白秀荷将炭给换了下来,黎老头就开始坐不住了,屁股已经离开凳子,俨然随时都能冲过去的样子。
  一切的准备都是有用的,等到卖面的悄悄把装废炭的罐子移动过去,黎老头就立马跑向米线摊位。
  黎老头的动作非常快,跑过去快、狠、准,一把就抓住了卖面的人的手,这一刻卖面人的手上正抓着布料的一角往罐子里塞。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