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天边已经隐隐开始发亮,兴奋、担忧了一晚上的黎家众人心神放松下来,都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见状,黎老太把妞妞从白晨手上抱走,送到了产房也就是黎明春未来一个月做月子的房间中,让她们母子两人都休息休息。
黎明春这会儿吃饱喝足,看着睡得香甜的女儿,困意和高兴压过了身上的各种痛,勾起嘴角也进入了梦乡。
除了还兴奋着的白晨之外其他人在妞妞被送进产房后就散了,各自简单洗了把手和脸,回屋去眯一会儿。
之前他不被允许进入产房,现在孩子已经生了出来,就不存在什么顾忌了,白晨轻手轻脚地熘到了产房里面,看着熟睡的妻女,裂开嘴无声地傻笑。
白秀荷和黎成志两口子回屋之后没有睡觉,因为他们两人等会儿要去县里开店,担心一会儿睡过了头,就突然想到翻出来他们这些年来攒的银子看看。
在屋里轻手轻脚地翻找了一番后,找出来的现银加在一起居然快有七百两,这还不包含他们在县城的宅子、铺子和后来购买的田地,如果算上那些,他们两口子的积蓄加资产至少应该有个一千三四百两。
数了钱之后就应该盘算接下来哪些地方要用钱,首先是两个儿子成亲办酒席要用钱,如果就在村里开席的话不会用很多钱。
其次是小儿子的聘礼和女儿的嫁妆,黎成志决定明礼的聘礼和明德一样,差不多价值三十两银子左右,对他们这种人家而言三十两银子挺高的了,不过给女儿的嫁妆白秀荷想准备丰盛一些,差不多四十两银子,因为嫁妆代表的是女儿家的脸面和婆家的能耐。
然后是明德赶考和读书的花费,不知道他以后继续读书会不会像姜家的姜齐明一样去府城,其实现在黎明德读书读得这么好,他们夫妻两人忍不住想着明德会不会有机会进京赶考,这样一来不确定要花多少钱,黎成志估计至少要二百两,这笔钱一定不能动。
让他们夫妻两人比较纠结的是黎明礼以后,他们想黎明礼以后怕是得在州城娶妻生子了,这样的话就应该给他在州城买个一进小院,不管大小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在州城买一进的小宅子恐怕得花三百两,这笔钱一样不能动。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70章 书局曲家
找出来了钱又盘算了一通后,黎成志和白秀荷夫妻两人发现他们攒下来的七百两银子说不准还有些不太够用,对视一眼只觉身上有点压力。
黎成志打破沉默:“没事,他们成亲还早,咱们这一年好好地挣钱,以前咱们就种地日子也过了下去,没道理现在钱多了日子反而难过了起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白秀荷点点头:“嗯。”
黎成志和白秀荷夫妻两人除了担心钱不够用,还担心黎明礼的亲事,因为黎明礼回来一趟不容易,他们两人倒是趁着有空看了些待嫁的姑娘,但是黎明礼不在,他们不可能就此定下来。
谁知道,黎明礼那边根本不用他们操心那么多,因为黎明礼在九月初的时候请了趟假回来,将自己终身大事有着落的事告诉了家里长辈。
黎明礼今年十八岁,岁数不小,他已经去了州城快两年,想要将女儿许配给黎明礼的人正是他在州城书局的掌柜。
说起掌柜,就不得不说一下明心书局背后的东家——曲家。
曲家在整个原汉省都颇为有名气,因为他们家的人前几代曾经出过大官,之后那些年虽然没有那么风光,但是后代中读书人中还是出了几个还不错的,其中一个考中了进士,勉强将祖宗留下的人脉维护着,并且想法子在府城开了个书局。
等到了之前那一代,曲家人读书的灵气可能用光了再没有人读出头,不过经过几代人积累曲家已经有了财富和人脉,大家就齐心协力经营明心书局,成功将明心书局开遍了全省,开去了京城和其他省的府城。
管着洪云州那家明心书局的掌柜就是曲家的旁系,他读书读得不怎么样,考了几年秀才都考不上,发现之前管着洪云州的曲家长辈老了想回家修养,曲掌柜就给自己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带着妻儿到了洪云州。
在府城在曲家,曲掌柜就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当他到了洪云州的明心书局后立马不一样了,他是州城书局的掌柜,隶属于洪云州的县城书局都归他管,他一跃成了自家书局地位最高的那个人。
同时他还是府城曲家的人,州城的官员和豪绅基本都要给曲家一个面子,不仅不会为难他,他有什么想要做的事,大家还都会积极地帮。
在洪云州打理书局曲掌柜做得很好,也很舒心,已经不打算回府城,等老了就在洪云州养老。
曲掌柜名下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当地一个豪绅的嫡次子,小女儿今年十六,曲掌柜看中了在自己手下做了两年副掌柜的黎明礼。
黎明礼一开始被孙掌柜推荐到洪云州的时候说的什么让他做副掌柜,实际上他一个还没成年的小屁孩哪里有资格做副掌柜,到了州城之后他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店员。
不过黎明礼的能力确实出众,在州城书局做了几个月后他得了曲掌柜的青眼,开始将黎明礼带在身边培养,名分没变做的事却不一样了。
黎明礼自身本事不错,曲掌柜欣赏他,但是因为黎明瑾仅仅是从下面县城出来的孩子,曲掌柜一开始没有想过将黎明礼同自己的女儿配一起。
谁知道,有一次曲家二小姐曲静姝到书局给她爹送饭,自己相中了黎明礼,回去之后拐弯抹角地让他爹娘去打听一下黎家的事。
拗不过女儿,曲掌柜开始调查黎家的情况,了解到黎家已经分家,黎明礼是大房的次子,上面有一个尚在读书的大哥,有一个年龄还小的妹妹,他爹娘在县城开了个小铺子卖米线,两个叔叔一个是弄出来了再生稻受到皇帝嘉奖的大功臣,另一个在县衙当差。
在曲掌柜看来,现在黎家最有名望的人要数黎明礼的二叔,可惜这人就是个过于老实的乡下人,得了皇帝的嘉奖后还是勤勤恳恳埋头在乡下种地,没借着机会做其他的。
以黎明礼家的情况来看,其实在县城还算挺不错的,但是这个不错是指的在普通人眼中,在他们这些有钱人家的眼里那就差远了。
不过黎家这样也有好处,黎明礼是次子没有养老的担子,以后可以一直在州城住着,女儿如果嫁过去了不用考虑侍奉公婆。
而且老话虽然是高嫁女低娶媳,但是高嫁了的女儿,在婆家多少要吃点亏,曲掌柜的大女儿嫁去的家族就是那样,人多是非多,她过得并不是很开心,知道了大女儿的生活状态后,曲掌柜和妻子就商量过给二女儿选婆家选普通一些的,重点是要女儿过得开心快乐。
但是黎家的条件着实让曲掌柜看不上,他需要再想一想怎么给女儿说,要不要选黎明礼。
倒是曲掌柜的妻子在了解了黎家的情况后还挺满意的,她单纯从女人家的角度来说,嫁人后不用操心公婆和妯娌,心情和身体都会好上很多,比如她在跟着相公到洪云州了之后就很少犯头痛、心慌这些病。
在她看来黎家没钱无所谓,他们让女儿带多一些嫁妆嫁过去,再让他们小两口以后继续住州城里,女儿有什么事她直接就能过去搭把手,日子不会过得难。
正好那时碰上了当年的秀才试,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结伴到洪云州参加府试,黎明礼就在州城,他们两人既然来了肯定要去见一面黎明礼,曲掌柜暗中试探了黎明德一番,觉得黎明礼这个哥哥谈吐不凡。
等到洪云州的府试放榜后,得知黎明德位列第二,曲掌柜对黎家的最后一点迟疑消失,他觉得黎明德人品和学识都可以,黎家有黎明德在迟早有一天日子能够过好,不用担心单纯没算计心的女儿嫁过去了之后不停地用嫁妆补贴婆家人。
是的,曲掌柜担心的是黎家有个读书人,女儿嫁过去之后万一婆家人让她补贴读书的大哥应该怎么办,在见到了黎明礼后他的顾虑被打消了,去掌柜决定找个机会同黎明礼提一提婚事。
秀才试的榜单出来是五月,曲掌柜先找机会让自家二女儿多跑了几趟书局发现黎明礼会悄悄地看二女儿后,终于在八月的时候同黎明礼隐晦地说了。
黎明礼感觉是惊喜砸中了自己,他对活泼俏丽的曲家二小姐本就有些好感,只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将这份好感压了下去。
花了几天时间自己消化掉这个好消息后,黎明瑾在九月初找曲掌柜请了假,说是要回家去同爹娘商议,尽快返回,曲掌柜自然非常顺利地就给黎明礼批了假期,还让他回家了就多待两天陪陪爹娘。
黎明礼在州城书局做事,能够同州城书局掌柜的女儿结亲,是他高攀了曲家,就好像他们黎家把黎明月嫁给了家里穷得聘礼都拿不出来的人家一样。
因此,黎成志有些迟疑,他担心其中会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问题,担心黎明礼被骗。
等到黎明德晚上回家知道了弟弟说的事后,他释然一笑,想明白了自己在书局见弟弟时那个掌柜为什么故意找他说的那些话了。
等黎明礼出去后,黎明德再找上黎成志:“爹,如果三弟也喜欢那位曲小姐,他们这门亲事我看倒是可以。”
“这话怎么说?”黎成志迷惑,明德是不是知道什么。
黎明德解释:“四月我和志文去府城参加府试的时候同曲掌柜见过一面,当时曲掌柜故意找我说了不少话,问家里的情况,问我和弟弟的亲事,还隐晦地问了家里的银钱够不够我读书赶考。”
“那时候我没想这么多,只以为是曲掌柜关心弟弟,认为我们两是亲兄弟,却只有我读书,弟弟小小年纪就外出做事,是不是家里爹娘偏心老大一类的。”
“现在想来,曲掌柜找我问那些恐怕一是想知道咱们家有没有给弟弟定亲,二来想看看我这个读书的大哥是不是拖累,了解一下家里的长辈煳不煳涂。”
农家要供一个读书郎不容易,更遑论有些读书人还不知道节俭,想着自己读书就高人一等什么都要用更好的,吸干一家人的血最后也没能读出什么名头来。
如果黎明德是那种人,黎家的长辈又是拎不清的,曲掌柜说什么都不可能把女儿嫁到这种火坑里。
黎成志的心思转得快,明白了大儿子说这番话的意思:“这么看来,曲掌柜之前就看中了你弟弟,这桩婚事没有问题?”
黎明德点点头:“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爹你知道的,我计划的是明年的院试过了再成亲,不知道曲家那边愿不愿意等。”
长幼有序,通常来说一个家,老大定了亲,老二才能定亲,老大成了亲,老二才能成亲,好在男子和女子分开算,所以黎明春才能先嫁给白晨。
成亲的时间要等久一些不是大问题,黎成志放下担忧:“得让你弟弟去问问,他们如果愿意的话,我和你娘再找个时间亲自去曲家提亲。”
同爹娘沟通好了之后,黎明礼返回州城,将家里的意思告诉了曲掌柜。
今年黎明礼十七岁,曲静姝十六岁,两人的年龄都不算很大,顺利的话在年前定了亲,好好筹备一番明年底成亲,时间恰好安排得过来。
而且,曲掌柜还在想如果明年黎明礼的哥哥黎明德考中了秀才,等到女儿和黎明礼成亲的时候请自家的长辈参加婚宴,会让女儿的婚宴面上更有光一些。
长辈们都同意了,黎明礼和曲静姝两人更是不会有意见了,黎成志收到黎明礼的书信后开始着手给二儿子准备聘礼。
一开始,白秀荷想着二儿子娶的是曲家的小姐,要不要把聘礼准备得更好一些,让曲家人感觉到他们家对曲家小姐的重视。
但是黎成志想了一晚上之后决定就按照他们最初的安排来,明德是长子,明礼是次子,他们做爹娘的给两兄弟的东西不能差异太大。
而且以曲家的家底,就算他们准备得再多说不准曲家那边还是会觉得少了,既然这样那就一碗水端平,如果曲家接受不了,当初就不会主动提出把女儿嫁给明礼。
除了当初和黎明德差不多的三十两银子的聘礼,黎成志取出来了三张面值一百两的银票,用油纸将银票小心地包好贴身放着。
他们两人还找白姚氏了解了一下州城官媒的位置和定亲的规矩,然后带着东西去了州城,正式向曲家提亲。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71章 明夏X郑山
虽然聘礼准备得不多,但是黎家的态度很端正,明显就是很重视这门婚事的意思,因此黎成志夫妻两到了州城后,曲家不仅没有为难他们,还热情地接待他们,至少提亲这几天时间,两家人相处还算愉快。
定亲完成后,黎成志将三百两银子郑重地交到二儿子手上:“明礼,爹娘都知道三十两银子的聘礼委屈了曲小姐,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多的咱们拿不出来,与其打肿脸充胖子,不如把钱给你在州城买个宅子。”
“这里是三百两银票,应该够在州城买一个小一些的一进小院,你自己拿着钱抽空去找伢人看看房,明年年底之前买一个,这样你和曲小姐成亲了之后有房子住,别人也不会说你吃软饭靠媳妇娘家。”
黎明礼惊讶地看着手上三张一百两的银票:“爹、娘,家里的银子不能都给我啊,你们做买卖要钱,大哥读书赶考也都要钱,何况大哥明年在我前面成亲,他那边……”
黎成志打断他说道:“家里和你大哥的事情你不用操心,爹娘手上还有些银子,你大哥那边我们同样是打算给三百两,就是不知道他考完了秀才是去府城还是继续留在咱们县,留在县里就住咱家的宅子,去府城三百两买不下来小院,他可以像姜家小子一样带着媳妇租房子住。”
在还没分家之前,一碗水端平,两个儿子聘礼、成婚和补贴的银子都一样多,等以后分家了他们两口子跟着大儿子过,肯定就要偏心大儿子一些了,不过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还早得很。
捏着手上的银票,黎明礼感动得不行,他是次子,但是爹娘从来对他和大哥都一样,以后他成亲了要劝着媳妇也对爹娘好才行。
九月份黎明礼定了亲,十月份黎明夏那边也传来了定亲的消息,同黎明夏定亲的人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居然是村里郑猎户的儿子郑山。
郑猎户一家在村里人眼里是不好惹的一家,因为郑猎户和他的儿子郑山长得又高又壮,加之他们经常进山捕猎,他们父子两人身上有不少伤口,有时候看着他们两人身上带着血迹从山上下来,村里人都会下意识躲远一点,有些害怕他们。
当然,这一家人在村里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主要是因为他们一家人除了必要的生活,其他时候都不会到外面来。
而且郑家人少,或许是因为打猎太多身上会有血腥气,他们家的子嗣不丰,郑猎户没有兄弟姐妹,郑山也是,他的阿姆就生了他一个孩子。
165/262 首页 上一页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