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福运小夫郎(近代现代)——四夕夕

时间:2021-12-29 11:46:04  作者:四夕夕
  于是,姜芷芸找了个晚上,同黎成石提了这件事,问问看他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黎成石虽然是乡下泥腿子出身,年轻的时候没什么见识,但是他去过边境,见过的人和事不少,在县衙当差之后,也接触过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家,听姜芷芸这样一说,他倒是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教养嬷嬷。
  几乎所有大户人家的小姐、哥儿稍微大一些后,身边就会跟着一位教养嬷嬷。
  教养嬷嬷和普通的嬷嬷不同,她们不负责照顾小姐、哥儿们的饮食起居,而是教给小姐、哥儿们规矩,让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他们的身份。
  听说,通常是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会被京城大户人家抢走,京城出来的教养嬷嬷会被各个省府城的大户人家抢走,府城出来的教养嬷嬷到了各个州县则是非常抢手。
  总归就像是官员等级一样,这些教养嬷嬷也是一层一层地往下走,像昌平县这样的小县城,能够请到一位来自府城的教养嬷嬷就已经很好了。
  然而请教养嬷嬷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得要人脉,僧多粥少,一嬷难求,没有人引荐连去哪里找教养嬷嬷都不知道。
  如果还是以前赵承泽做知县的时候,黎成石如果厚着脸皮去找知县大人帮忙找一个教养嬷嬷应该能够找到,可是现如今赵承泽早就被赵大人运作回京城了,哪里还能找得到他。
  而现在的知县大人的出身不大好,他也是寒门子弟,一直在地方上做芝麻小官,没有门路找教养嬷嬷。
  夫妻两人思来想去,一时半会还真是找不到教养嬷嬷,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放下,等到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反正距离黎明瑾出嫁还有一年,仔细留意或许能有机会。
  实在不行,等到白志文考中了举人之后,让白志文那边看看能不能托人找到教养嬷嬷,以举人的身份应该更好办事。
  黎明瑾不知道,自己差点就要迎来一位严厉的教养嬷嬷管教,距离婚期还有一年,他开始着手做自己的嫁衣,以及陪嫁的被褥等物件。
  嫁衣得他全程自己动手,陪嫁的东西有些是姜芷芸已经做了大半的,只要黎明瑾处理最后的收尾即可,天天忙了起来,倒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就在距离过年还有十来天的时候,在州城的黎明礼托人送了一封信回来,说是曲静姝生产了,给老黎家生了个大胖小子。
  腊月十八生的孩子,曲静姝自然得留在州城坐月子过年了,不能回黎家。
  就在大家以为黎明礼也不会回来的时候,黎明礼在腊月二十二这天回到了上河村,他这一次回来要待三天,等不及过年就走,书局的事多不说,他也不放心在州城坐月子的媳妇和儿子。
  他这一趟回来除了看看家里人,主要是打算要把刚出生的儿子信息加在户籍档案上,他给儿子取名黎广正,希望儿子以后做一个心胸广阔、心思清正的人。
  在县衙办户籍相关事宜的时候,黎明礼同黎成石随意聊了几句。
  黎明礼这时候是有子万事足,说起他那刚出生的儿子他能够不间歇地说很久。
  除了说说儿子,黎明礼还提到了曲静姝在曲家生孩子、做月子,当时曲静姝生产了之后他想要进产房去看看,结果被曲家的嬷嬷给坚定地拦在了外面,说是得等到三天过了之后他才能进去看曲静姝。
  黎明礼要是早知道他媳妇生了他都没法进产房看看她,就想当初还不如就在自家院子里生,他想去看媳妇就能去。
  奈何曲静姝这是头胎,她又把身子养得有些好,曲夫人担心她生产困难就提议让她回娘家待产。
  那时候黎明礼想自己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一定能把娇俏的媳妇照顾好,也就同意了,收拾东西跟着媳妇回了媳妇娘家住,等着孩子生出来。
  生产之前还好,等曲静姝发作了生孩子,黎明礼就被曲家的嬷嬷们拦着不让他见曲静姝了,说是产房有晦气,会冲撞。
  黎明礼心里头知道,这时候不让他见曲静姝,还不就是因为女人生产之后的样子不大好,曲家人或许是担心他看到媳妇那样有别的心思。
  可实际上,乡下小子出身的黎明礼哪里会像有些大户人家的男人那样,嫌弃给自己生儿育女的妻子生了孩子丑,他对曲静姝的感情只会更加深。
  所以,他表面上答应了不见曲静姝,等到夜深了就悄悄地熘进屋,牵着曲静姝的手互诉衷肠,好生说了一大通。
  心里的话还没说完,黎明礼就被严厉的嬷嬷们给发现了,接下来两天更加严格地看管着这对小夫妻,等到曲静姝看上去好很多了,她们才允许黎明礼再见她。
  别看黎明礼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抱怨的语气,可他的表情不是那么回事,他是感激曲家的,因为曲家的照顾,曲静姝坐月子才能恢复得这般好,孩子也养得壮实、白胖。
  听着侄子的话,黎成石突然想到了黎明礼的岳家曲家是来自府城的大家族,虽说他们那一支只是旁支,但好歹是从曲家出来的,不知道通过曲掌柜找到一个教养嬷嬷,不求多好的,只要能教教瑾哥儿规矩,让他不至于走出去言行被人笑话就行。
  “我听静姝说过教养嬷嬷。”黎明礼见黎成石询问教养嬷嬷,想到曲静姝同自己闲聊时说起小时候的事,“静姝和她姐姐小时候回过一趟曲家主宅,跟着本家的小姐们一起学过一段时间的规矩,静姝说她那时候还小,有些受不住嬷嬷们的严厉,没学多久她就被爹娘接回家了,只剩下静姝她大姐继续在主宅学了一段时间。”
  也是因为她们两姐妹那时候一个学过规矩,另一个几乎没有学,后来曲夫人给孩子们选择婆家的时候,才会给曲静姝的姐姐选择了州城的大户人家,没想到是把女儿推进了一个火坑。
  等曲静姝到了要相看的年龄,她就不乐意给女儿也选择高门大户了,曲静姝比她姐姐更单纯,规矩又没有那么好,更容易被婆母挑刺。
  “曲家有自己的教养嬷嬷?”黎成石问道。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三叔,你怎么会突然打听教养嬷嬷?”黎明礼不解,他们家的情况谁用得上什么教养嬷嬷么?
  福至心灵,黎明礼一下就想到了三叔家的瑾哥儿,瑾哥儿已经和白志文定亲了,看大哥和白志文的样子明年很大把握能够考中举人,三叔找教养嬷嬷是不是就为了瑾哥儿以后。
  不出黎明礼所料,黎成石说了他要请教养嬷嬷的原因。
  “这样吧三叔,我回去问问静姝和爹娘,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门路请来教养嬷嬷。”三叔开口,黎明礼不好拒绝,当然他也没想过拒绝。
  不仅三叔这边的瑾哥儿要找个教养嬷嬷,黎明礼想着大哥大嫂那边有没有必要,他到时候回去了就写信问问大哥,或者大哥和白志文他们在府城,或许他们会有不同的门路。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33章 资产的变化
  黎明礼把儿子的户籍事情办理好了之后,没有在昌平县多待,同黎老太他们告别了之后就回了州城,说是等到明年开年后天气暖和了,他再带着妻儿回来看望老人家,到时候他们多住一段时间。
  距离过年不剩下多少天了,在府城的黎明德也托人带了他的年礼和信回来。
  在黎明德的信中提到,今年过年他和白婷也不回家,孩子还小,过年正是最冷的时节,还得在船上颠簸折腾,他担心孩子受不住,就在府城过年了。
  黎明德的说法和黎明礼一样,都是说等到开年了之后,他再带着妻儿回家。
  因为白秀荷在白婷出了月子没多久之后就回了昌平县,所以今年年底的蹴鞠大赛黎明德就没有参加,他上午在书院听了课之后下午要回家,一边读书,一边偶尔帮着白婷照看下孩子。
  白志文没有家人在县城,他一个人没什么事要做,依旧参加了洪云州的蹴鞠队。
  今年,洪云州的蹴鞠队运气比去年好,没有一开始就遇到实力强劲的扶乐州队伍,踢了两场之后才遇到扶乐州队伍和万荣潼。
  在比赛场上,万荣潼丝毫没有因为他同白志文的私交手下留情,反而因为知道了白志文的实力,对白志文特别不客气,防范得更加紧,让白志文无可奈何。
  白婷那边生了孩子没有精力招待家里人过来,加上黎明德没有参加蹴鞠大赛,今年黎家人也就没有到府城来游玩,白志文自然没能带着黎明瑾去看他新买下来的宅子。
  只能拿着画好的图纸回到昌平县过年时再同黎明瑾说,反正距离他们成亲还有十个月,房子的事不是那么着急。
  黎明瑾这时候已经跟着放年假的黎成石,同娘和弟弟包袱款款地回到了上河村,欢欢喜喜地等着今年过年。
  去年,黎家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多热闹,今年突然一下少了好几个,黎明德和黎明礼两兄弟不在,黎明夏出嫁了不像黎明春那样挨着娘家,过年守夜不会回来,黎家院子好像因此安静了很多。
  黎明瑾回去就感觉到了家里的不同,赶紧叫上黎明月和黎明康两个在家里说说笑笑,总算把气氛给缓和了一些,让黎老头和黎老太脸上露出了笑意。
  第二天,黎明瑾找了个机会就同他娘说起家里的二老:“娘,我看要不让爷和奶搬去县城住吧?”
  黎成志和白秀荷天天都要顾着米线铺子,早出晚归的一天到晚没多少时间在家陪着老人,只有黎明月和带着孩子的黎明春时不时过来找老太太说会儿话。
  以前黎明春还住在黎成力那边的时候,有还没出嫁的黎明夏帮忙,虽然家里人多但是更有空些。
  现如今黎明春和白晨单独搬出去住了人虽然少,可是她那边有了两个更小的双胞胎要照顾,比起以前更忙了,又不好单独让女儿白兰心过去陪太爷和太奶,省得别人说她故意把孩子给老人照顾云云。
  因此,大多数时候都只有黎明月陪在黎老太身边。
  “嗯,我也考虑过,你爷奶的年龄大了,身子骨没有以前那么好,哪能还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下地劳作。”姜芷芸也早就在想这个问题了。
  虽说家里的田地大多数早就租给了村里人种,但是每次到了地里要忙活的时候,黎老头就忍不住扛着锄头下地,让他在家里待着他心痒痒,和别人一起把粮食给收上来,他才心情舒畅。
  让两位老人去县城居住,最大的阻碍在黎老头上,黎老太去县城小住的时候挺适应的,闲着的黎老头难受。
  姜芷芸打算趁着过年大家都在家,一起劝劝这个倔强的老头,让他们二老平时就跟着大哥和大嫂在县城住着,每个月石哥休沐的时候,他们可以接着二老一起回村住个一两天。
  说起来,黎成志他们当初在县城买的宅子比较大,要是黎老头到了县城还是想要种地,就让他把后院的地开垦出来种上一些蔬菜未尝不可,总归让他找点事情做。
  至于说黎老太,这位也是一个喜欢忙活不喜欢闲下来的,别看她年龄大了,但是脑子依旧灵活身子骨也还行,要是她在县城长期住着也闲不住,就可以去米线铺子。
  让黎老太研究怎么做更好吃的米线或许不行,但是让她和铜板打交道她的脑子转得那叫一个快,不识字不会算数都不影响,只要数额不是特别大,她眼珠子一转就能知道应该是多少。
  这种能力不止黎老太一个人有,到了她们那个年龄脑子没煳涂的老太太们都差不多,大家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对钱看重得很,出去买东西生怕多给出去一个铜板,有她们自己的一套算钱法子。
  姜芷芸想,不做灶台上的活,也不用打扫桌椅洗碗那些,就让老太太穿得干净精神接待客人和收钱。
  黎明瑾没有姜芷芸想的那么细致,他就是觉得爷奶年龄大了他们做小辈的应该多孝顺,自从他们一家搬去了县城后,村里的家就冷清了。
  黎明月悄悄地对黎明瑾说过,每次他们一家子从县城回来住的时候奶就会特别高兴,让黎明瑾听了有些心酸。
  虽然没有考虑得那么细致,不过黎明瑾的想法和姜芷芸有些相似:“娘,咱们家不是在县城外面不远的地方买了几亩地吗,你说这两年租了咱们家地的那几户人家给咱们的粮食越来越少了,爷和奶到了县城不再种地,我看到时候不如就让爷和奶帮咱们看着那些租了咱们家地的人家,爷是种地的老把式,有他老人家在,咱们绝对不会被煳弄。”
  黎明瑾口中的地,是姜芷芸后来添置的,说起来经过这些年的变化,他们三房的资产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手上的钱多了起来后,钱是可以生钱的,只要不败家好好地经营着,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在姜芷芸的精打细算下,现在她手上已经有了三十亩良田,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光是这些地租出去后租户给的粮食就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一年,还能有剩余的粮食拿到粮店卖钱。
  除了良田,姜芷芸又买了一间县城的小铺子和一间稍微大一些的中等铺子,她没有买宅子,她觉得他们一家人住这个一进的院子已经够了,没必要换大的。
  别看铺子比宅子贵,但是铺子的租金更高、更好租出去,想卖的话卖得也更快,比买宅子更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黎家米线铺子也有了变化。
  今年开春的时候,黎成志他们总算把米线铺子隔壁的那个铺子买下来了,在黎成志多买了一间铺子卖米线后,姜芷芸就找上黎成石商量,说是以后不再要米线铺子的份子了。
  当初是姜芷芸提议让黎成志和白秀荷买干米线回来在县城卖米线,后来姜芷芸又靠着她读书多给米线铺子提了些不错的建议,让米线铺子成为昌平县的特色老店。
  这些年来她什么活都没做,动了动脑子和嘴皮子就从米线铺子那边分了不少钱,她觉得早就已经够了,大哥和大嫂没道理无休止地给他们家分份子。
  黎成石以前没怎么管家里的琐事,听了姜芷芸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他觉得既然米线铺子的份子不要了,那干脆他们把当初买铺子的钱也从大房那边拿回来,以后米线生意就同他们三房再没有关系。
  夫妻两人商量好了之后,黎成石主动找黎成志说明,米线铺子的钱不再分给他们。
  黎成志是个通透的人,他没有假意推诿,虽说让他一直给弟弟一家份子他没意见,可是弟弟这样做能让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更和睦,他直接拿出来了二百两银子给黎成石,两人到县衙把铺子的房契给改了。
  当初买这个小铺子的时候用了三百一十两多点,经过这么多年变化,这个铺子涨了些,能值三百五十的样子,纯粹按照铺子的价值分的话黎成石他们只能拿到一百七、八十两,黎成志多给的银子是那个月的份子,还有他对弟弟、弟妹的感谢。
  当初要是没有弟弟和弟妹的帮忙,他和白秀荷哪里有能耐卖米线挣钱,供明德继续读书考科举,给明礼银钱在州城置办宅子。
  至此,米线铺子全权归了黎家大房,姜芷芸在这笔钱的基础上再添了些后,在其他地方另买了铺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