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三房如今的家底,县城一进小院一座,铺子两间,水田十亩,旱地二十亩,村里的宅子一座,还有手上的现银,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少说都有一千五百两。
这其中,姜芷芸打算将那间小的铺子给黎明瑾做陪嫁,还有五亩水田和十亩旱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能够钱生钱的资产,瑾哥儿成亲了之后靠着这些嫁妆就能把日子过下去。
不管黎明瑾嫁得好还是坏,这是做爹娘的给孩子的保障,也是在告诉黎明瑾他的身后有家人的支持,遇到事情不用怕。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34章 跟着守夜
黎明瑾同姜芷芸嘀咕了一阵黎家二老以后的安排,姜芷芸拍了拍黎明瑾的脑袋:“行了,娘心里有数,晚点同你大伯、二伯他们商量好,等到守岁的时候让你爹提出来,大家一起劝一劝,兴许你爷和奶就同意过年后搬去县里住了。”
姜芷芸在大房和三房刚在县城买院子的时候让黎成石同黎老头和黎老太提过这个问题,当时他们两都不大乐意,而且他们那时候也要年轻一些,最后尊重他们的意思,继续留在村里。
到现在这么些年过去了,大家的想法、见识、身子都有了变化,估计再劝一次二老应该不会再那么坚定。
黎家这边的儿子媳妇们商量着把两位老人给接去县城长住的时候,白志文乘船回到了昌平县,他这一次回来同样带着一大牛车的年礼,回来之后的前几日过得和去年差不多。
有可能因为过了年就要到下一轮乡试了,县城的文人圈子比去年对白志文更热情了些,拉着白志文不停地说话,打听府城那边的情况,希望能从白志文嘴里知道一星半点明年乡试的消息。
事实上,白志文确实知道一点消息,比如说有哪些翰林官员有可能派到原汉省来主持乡试,这些官员喜好的文章类型等等。
这些消息当然不可能是白志文从学院那边得到的,是他和黎明德的老师章安浩在来信中隐晦提及了些。
别看这两年章安浩回京去了,可他对两个弟子的管教可是一点都没放松,通过来往信件布置题目,让弟子写了文章送到京城。
虽说这样的指导比之前见面更慢,但是也是有效果的,因为两弟子考中了秀才之后章安浩教他们的不再是怎么写文章,而是写文章的基调。
章安浩的格局比晋台书院的教谕高得多,在他的指导下,白志文和黎明德的进步很明显,在月试中屡屡出彩,从丙等评级稳步上升到了甲等。
通常来说,晋台书院的甲等秀才在乡试中只要没意外,那就是铁板钉钉的新晋举人,白志文和黎明德如今挺受书院教谕们重视的,学政都关心过他们的情况。
虽然老师说的同乡试有关的消息白志文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不过书院的同窗们整理收集的乡试消息就无所谓了,这些都是学政和教谕们默许了的。
这些昌平县的秀才们一个个听了白志文说的乡试信息后如获至宝,恨不得当场拿笔记录下来,生怕漏了哪个字让他们参加乡试的时候比别人差。
实际上,这些留在昌平县读书或者只去了州城读书,没有去府城晋台书院的秀才大都是天资不怎么样的,不然谁愿意放着夫子更好、消息更灵通的府城书院不去。
举人和秀才在身份上天差地别,要不然怎么会有穷秀才、富举人的说法,只要不是实在没希望的,基本都想着参加乡试搏一搏。
尽管他们考中举人的概率很低,却年年都参加乡试,是盼望着哪一次乡试的考官阅卷时手抖给他们通过了。
所以,当白志文无私地告诉了他们乡试的消息时,这些秀才们自然是感激不尽,总觉得自己通过乡试的可能好像提高了一点点。
白志文挺不喜欢这些秀才的,他们一个个不好生读书,想着靠走大运、歪门邪道通过科考,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就算通过了他们这样的也几乎不会为老百姓做事。
再说如今的科考经过多次变革,已经非常严苛了,不像前朝时那般混乱。
一位参加乡试的学子的答卷首先得要有两位副考官阅卷,只有两位副考官都觉得这个考生的答卷可以通过乡试,这份试卷才有可能到达主考官手上,由主考官最终判定能否通过。
想要期待着一共三位考官们阅卷的时候都看花眼给通过,可能性几乎没有,有这功夫不如好好钻研学问,或者好好想想怎么养家煳口,用自己的秀才身份让自己和家里人过得更好。
当然,这些话白志文就是心里想想,他在同县城的文人交流时脸上一直挂着和煦的笑容,看上去很平易近人。
文人圈子就这么大点,他一年也就只会回来一次,要是不同这群人说上几句,不知道这群人会在背后怎么说自己,到时牵连了娘、弟弟和瑾哥儿他们黎家就不好了。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没必要同这些人闹得不愉快,按照老师的说法,等他们以后步入官场,还有更多妖魔鬼怪要接触。
终于把县城的文人们给打发了之后,已经到年三十这天,白志文回到家帮着白姚氏收拾家里,现如今家里就他一个男人,有些活他用了一整天才做好,实在没有抽出空去找黎明瑾。
就算这时候心里想黎明瑾想得不行,白志文还是忍住了,拿出在府城买的宅子的图纸同白姚氏说起房子的事。
白姚氏捏着新宅子的图纸没看,忧心忡忡地问:“志文,之前你人在府城,有些话娘不好写在信里问你,你仔细同娘说说你的银钱是怎么来的。”
府城二进的院子要两千多两银子,白志文做的什么营生,短短一年就挣到了这么多,白姚氏担心他该不会是为了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吧。
白志文以后是要继续考科举做官的,身上万万不能有污点,他现在做的事以后查出来了对他有影响怎么办。
“娘你放心,钱财的来路没问题。”之前信里白志文不好细说,这会儿坐在家里没有什么顾虑的,他直接就说了怎么回事。
为了让白姚氏放心,白志文拿出来他回来时就带着的碎宝石装饰,是他早就给家里人准备好了的。
“就是这些东西吗?”白姚氏拿起一条交领,嘴里喃喃,“那怪那些大户人家会喜欢。”
看着那精美细致的纹路,点缀在其中闪亮的碎宝石,脑子里忍不住开始选择搭配这条交领的各种衣服。
得知儿子的银钱来路没问题,白姚氏总算把这个记挂在心里多时的问题给放开了,听白志文说以后不能再靠着这个挣大钱,她也不觉得可惜。
对她这样性子的女子而言,一夜暴富总是让她心惊胆战,还是脚踏实地、细水长流的方式更适合她。
白志文拿出来的碎宝石装饰不仅有白姚氏的,还有弟弟白子怡的,怡哥儿现在也快到要说亲的年龄,开始在乎起自己的打扮来。
至于说黎明瑾的那部分,白志文是单独放着的,等到见面的时候亲自给他送去,想必瑾哥儿会喜欢……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是早早就准备好了的,不管是黎家还是白家。
吃过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之后,再过了一会儿,就到了黎家把孩子们给叫回去睡觉的时间了。
黎明瑾精神头十足,一点都不想回屋睡觉,他还等着听爹娘他们劝服爷和奶去县城长住呢。
“瑾哥儿?”姜芷芸皱着眉头看迟迟不愿意离开的黎明瑾,眼神示意他听话。
黎明瑾挪了挪屁股下的条凳更靠近姜芷芸,可怜巴巴地看着姜芷芸:“娘,我跨过年就十八了,可以留下来了吧。”
然后,他附在姜芷芸的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娘,明年我就要出嫁了,出嫁之后不能回娘家守夜,能不能就让我今年留下来陪着大家一起守夜?”
姜芷芸愣住了,她有些动摇,是啊,瑾哥儿明年初冬就要出嫁了,明年的这时候他会在白家守夜,以后再没有机会同黎家众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聚在一起。
黎老太刚才出去拿炭火了,转身回来发现黎明瑾还留在屋里,看了恍惚的姜芷芸一眼,淡淡地问:“瑾哥儿怎么了?”
年岁越大,黎老太的脾气好了很多,小辈们做事不合她的意思,她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逮着就骂一顿解气。
姜芷芸回过神,主动提及:“娘,要不今晚把瑾哥儿留下守夜吧。”
黎老太闻言没有说话,她的眼神从姜芷芸那边略过,落到黎明瑾身上。
黎明瑾乖巧地说:“奶,我跨过年就该十八了,今年就让我跟着大家一起守夜,好不好?”
他这乖巧的样子让黎老太心情颇好,见着黎明瑾和姜芷芸都期待地看着她,想到今年守夜的人里暂时少了两个孙子,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同意了。
黎明瑾得偿所愿,长到这么大头一回跟着长辈们一起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守夜,兴奋得他总是忍不住用烧火棍捅捅火堆,竖着耳朵听大家在说什么,有种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的感觉。
一大家子人闲聊了一会儿后,黎家的几个儿子互相看了几眼,对了对暗号,由老三黎成石开口:“爹娘,我有件事想同你们商量一下。”
“老三,啥事?”黎老太漫不经心地问,烤着火她有点犯困了,正强撑着眼皮。
黎成石接着说:“我是想着,要不等过了年之后爹娘你们和大哥大嫂住到县里去。”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35章 一起劝说
黎成石这话一说出口,满屋子的人动作都一顿。
黎老头和黎老太愣了下,其他人则是在小心翼翼地观察起二老的神态,猜测他们的意思。
当年,一提出长住县里,黎老头是立马就反对不带一丝犹豫的,他不会像黎老太那样张口就开骂,他只沉着脸说了一句:“你们爹我身子骨好得很,用不着去县里享福。”
在黎家,小事都是黎老太做主,大事一般是他们老两口商量好了之后由黎老太出面说出来,黎老头开口的时候很少,一旦他开口了,就是黎老太都不会反驳。
所以,黎成石再一次提出这个事,大家心里都打着鼓,连黎老太都悄不作声地用余光看了眼老头子是个什么态度。
让大家意外的事,黎老头没有说话,他皱着眉头喝了口温水。
一年年过去,黎老头明显感觉得到自己的体力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以前到了农忙的时候,他忙活个好几天浑身都还是有劲,这两年遇到农忙他只要头一天做多了,就浑身酸痛,后面几天提不起精神。
别看黎老头在家闷着不说话,他的性子还挺犟的,发现了自己身子骨没有以前那么好后,他不服输,依旧扛着锄头下地。
好在家里田地多,有的租了出去,有的雇人种,他下地的时候干的活比以前少没有人会说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些小细节儿子们心大没留意到,儿媳妇都不在身边,只有作为黎老头枕边人的黎老太早就发现了,她想着老头子也没有真的往死里干活累着,她也就没提,只是悄悄地把饭菜做得更丰盛了些,也找了几个理由晚上给他按按,松松筋骨。
今年过年,儿子们要是不提,她都想同老头子商量下,要不以后长住县里,或者他离不开庄稼就留在村里,不下地看着别人种。
黎老头这一刻没有说话,给了几个儿子一种他正在考虑妥协的意思,黎成石刚才已经开了头,接着黎成志继续劝。
“爹,你也知道的,我们米线铺子现在扩大了,生意比以前更好,我和秀荷天天都早出晚归的村里和县里来回跑,铁打的人也受不住啊,要不咱们就去县里住着,咱们离得近,有啥事喊一声就知道了。”
“还有,我那宅子没人住,上次我去看的时候房顶都要长杂草了,要是再没人去住,我担心房子会荒了。”
作为大儿子,黎成志说话没有小心翼翼,接着就说起宅子荒了要修复的话哪些地方要花钱,得花多少银钱,他说得头头是道,显然是提前打听过的。
这话黎老头听着没觉得有多触动,他赌气地想着如今几个儿子手上的银钱都不少,重新修缮一下宅子虽然花钱,却也不是多么吓人,他们黎家出得起。
黎老太却是急了起来,她知道房子长期没有人住会荒,但是不知道县里的宅子修起来那么费钱,可是老头子不表态,她不好说什么。
见修房子费银钱没有打动爹,黎成志接着说起后院那一大片地,上一任屋主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布置得挺雅致的,没有人打理之后没多久就被杂草给占满了,如果能够整理出来,可以种不少东西呢。
黎老头听着后院的变化嘴唇抖了抖,他去黎成志县城的宅子住过,知道后院有一大片地。
当时黎明德和黎明礼两兄弟住着,他们两时不时照料一下,虽然没有之前那一任房主照料得好,也还算可以,黎老头觉得没种粮食浪费却也不说什么。
如果后院的花花草草都废了,地不就荒了,不管的话土质会越来越差,以后再种别的都很难活。
话说到了黎老头的心坎上,一旁的黎明瑾都看出来了他爷动摇了,赶紧戳了戳他爹,还有没有劝的话,赶紧再加一把火。
黎成志说完了之后该轮到黎成力,前些年黎成力拿着皇帝奖励的银子,想要到外面买一个田地多的庄子,可这种庄子都捏在有权势的大户人家手上,他没有门路买不到。
他考虑了一阵后,听大哥和三弟的话,留下来了闺女的嫁妆和儿子的聘礼后,拿出来了大部分银子在县城置办了铺子。
他和黎老头一样是个热爱种地的人,他不打算割舍种了一辈子的土地,就没有在县城买宅子,以后老了也住村里。
这会儿要劝黎老头去县里长住,黎成力绞尽脑汁想了个理由:“爹,听三弟说咱们县里如今外来的货物越来越多,外地的种子也有不少,我在村里住着都不知道天天来了哪些新种子,你要是去县城住着了,就能经常去粮铺逛逛看有没有新种子,多好。”
黎明瑾听着二伯的话捂着嘴差点笑出来,二伯还是一如既往的憨直,他的话爷听了之后眼皮子都没动一下。
黎成力说了这一番话后,他就稍微往后坐了点,将自己的存在感降低,自己不是这块料,他还是不要给大哥和三弟添乱了,让他们来劝爹娘吧。
黎成志瞧着二老的神态,想着虽说让二老搬去县里爹那一关更难过,但也不能放过娘这个助力,要是能够把娘给说得心动,让娘私下再劝劝爹,说不定这事就能成了。
劝说黎老太当然就不能用和黎老头一样的方式,黎成志说起了米线铺子的生意多好,他又要招唿客人又要收钱,遇到客人多得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好几回都忘了收钱,要是铺子能够再多一个人帮着收下钱,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207/262 首页 上一页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