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芷芸说在了点子上,姜王氏认同:“就是,清妍是个心直口快的,我担心她到了童家被人说忍不住脾气,也不想孩子受这份委屈。”
“大嫂你别急,现在清妍还小,可以再等个两三年定亲。”姜芷芸劝,道“再有你想想,女孩子出嫁前全看娘家,出嫁了之后既要看婆家还要看娘家。”
“若是这几年,齐明考中了举人,那她就是举人妹子,有这一层身份在,走出去不容易再遇到不长眼的。”
“若是齐明没有考中举人,那就到时候再说,说不定那时有了别的人选,大哥不看童家的孩子了呢。”
这会儿姜喻之教的是丙班,基本是十一岁到十三、四岁的学子,再等个几年是什么样谁知道。
姜芷芸的话稍微安抚了姜王氏,她的神情放松了些。
作者闲话: 夕夕突然发现忘了写姜家的几年,在这里补上哈,黎家的事安排差不多了就该瑾哥儿出嫁啦,即将二人世界,嘿嘿
第339章 年后
黎明瑾在一旁听着,感慨不已,清妍表妹才十三岁,大舅和大舅母就开始给她相看了,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被教导过的黎明瑾在姜家什么话都没说,等到离开下河村回上河村的路上,他才悄悄地问姜芷芸:“娘,大舅和大舅母有没有说过什么时候给清妍表妹定亲,打算什么时候让她嫁人啊?”
“你刚才听到我和你大舅母的话了?”姜芷芸没有回答,她刚才在姜家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黎明瑾在偷听,这孩子马上要出嫁了,让他知道一些事不是不可以,可是偷听的习惯可不行。
“就你们说的时候听了一耳朵,谁叫我坐得离你们近呢。”黎明瑾知道自己悄悄听大人谈话肯定要被说赶紧解释,他娘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对他越发严厉。
“你以为你故意挪凳子我没看到?”姜芷芸伸手在他胳膊上掐了下。
冬天穿的袄子厚实,被掐一下没什么感觉,黎明瑾却做出一副痛惨了的样子,装得敢怒不敢言。
他的表情过于假,姜芷芸看了只觉得好笑,倒是没有再对这个问题揪着不放,只是往前走不理会黎明瑾。
黎明瑾的疑惑还没有得到解决,他想要知道表妹的事,就又问了一遍:“娘,表妹还小,我觉得她可以像我一样,等到十六岁了定亲,十八再出嫁。”
看着姜芷芸又要发火的样子,黎明瑾赶紧多加了一句:“我记得你之前说过,女孩子或者哥儿太早生孩子对身子不好,十八岁以后最为合适吗不是?”
这句话说得没错,姜芷芸看着面露困惑的黎明瑾,不知想到了什么,气愤换成了笑意:“瑾哥儿,十三岁也不小了,当年我就是在你十三岁的时候开始给你相看的。”
“呵?”黎明瑾神色一凝,惊讶地问,“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姜芷芸点了点黎明瑾的脑袋:“十三岁只是开始相看,两家都看着合适了才会放出风声,等到了年龄男方请媒人上门提亲,要是真的等十五、六岁再开始相看,好人家都已经被订光了,没法选。”
“这种事都是双方私下了解的,不确定之前谁都不会说出来,没得坏了各自的名声。”
“那时候我也是悄悄地帮你相看,一直没有看到合适的,心里愁得很,直到后来才知道志文早早地就瞧中了你。”
“再说,那会儿要是让你知道还得了,你一点嫁人的心思都没有,什么都拿不出手,还傻愣愣地,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日子。”
姜芷芸这一番话,终于让黎明瑾知道他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觉得娘奇奇怪怪的是怎么一回事了。
感情当时就是在给他相看啊,还好那时候他娘没有看中哪家的小子,他在县城这么多年,就没有觉得听过、见过的同龄人中有能看过眼的。
“所以啊,你大舅和大舅母现在就开始给清妍相看差不多,结亲不仅仅是两个年轻人的是,也连接了两个家族。”
“要找到合适的人,看他的人品是不是经得起考验,还得看对方同族的人里有没有作奸犯科的,婆母妯娌的性子怎么样,这些都是要花时间的,不提前打听好,等到十五六岁定了下来,就不好再改了。”
黎明瑾出嫁了之后会有自己的孩子,姜芷芸提到这事就掰碎了说给他听。
姜芷芸的说教黎明瑾听了些进耳朵,等他看着姜芷芸说差不多了,才接着问:“那大舅看中的那个小子是个什么情况,我刚才听你们说了猪?”
有些话姜王氏把声音压得很低,黎明瑾没听清,他一脸好奇地看着他娘,心想自己作为清妍的表哥,可得为清妍了解清楚怎么回事。
再说了,黎明瑾觉得按理大舅觉得可以的人大舅母应该不会反对,怎么这次大舅母就会有意见。
姜芷芸看着黎明瑾的神情心头一动,她依旧不打算告诉黎明瑾更具体的事,在她看来还没出嫁的哥儿就别过问太多别人的婚事。
不过,姜芷芸打算私下打听一下童家孩子的情况,万一大哥一叶障目,只看到了那个童家孩子的好,没有看到他其它方面呢。
虽然姜王氏没有说清楚是童家的哪个孩子,姜芷芸已经知道是姜喻之教的丙班的学生,读书还不错,这些信息就够了,到时候可以让相公帮忙问问。
如今的知县大人挺重视县城学堂的孩子们,治下的读书人多也是政绩,他经常去看那些孩子,黎成石哪次跟着过去就行。
于是,给姜芷芸提供了思路的黎明瑾被无情地拒绝了,努力了一路都打听不到更具体的消息,他只好放弃。
过年休息的时间过得很快,几天一晃就过去了,黎成石他们提前了一天回县城,这一次不仅是他们一家,还捎带了黎老头、黎老太和黎明月。
早在初二黎成志他们就开始了米线铺子新一年的忙活,从那天起,他们每天去县城都会捎带一些家里的物品,顺便简单整理一些县城的宅子。
等到了二老要去县城长住时,要用上的东西带走得差不多了,然而临走之前黎老太还是收拾了一牛车的物件出来,黎成石只好喊了两辆牛车,一辆装东西,一辆载人。
大房在县城的宅子闲置了不短的时日,要重新搬进去住很多地方要打扫,黎成志他们夫妻两人实在很难抽出空来,老两口剩下的两个儿子和孙子辈的孩子就有了用武之地。
人多力量大,屋顶少了几片瓦从其他地方找来补齐,墙角、屋顶有蜘蛛网就用长扫帚给扫了,后院那一地干枯了的杂草被黎成力和黎成石割了,绑成一捆一捆的柴火扔在柴房以后烧火用。
一天时间,后院、灶房、柴房、堂屋和要住人的房间都打扫了出来,只剩下些小细节黎老太一个人就能慢慢收拾。
二老这算是彻底搬到了县城来,姜芷芸担心他们不习惯,前面几天总带着黎明瑾和还没开课的黎明康到这边来看他们。
等到天气渐渐回暖,黎老头就有事忙活了起来,后院的地被他仔仔细细地翻了几遍,种上了好几种蔬菜。
他忙活完了自己的“地”之后,就像当初黎老太说的那样,跑去城外看姜芷芸他们置办的田产,防止那些租农不好好对田地,不认真种粮食。
不仅三儿子一家的田产他操心,老大一家置办的田产他也操心,如此一来倒是比在村里还忙,没有了回去住的心思。
黎老太也像当初她自己规划的那样,早上和中午到米线铺子帮帮忙,其他时候带着孙女出门卖菜,给一大家子人做饭。
他们二老还住在村里的时候,黎成志和白秀荷两人的午饭吃的时间不稳定不说,还简陋,有时候一碗米线就对付过去了。
二老带着黎明月住在县城后,他们夫妻两人的午饭肉眼可见地丰盛了起来,时间也稳定在了中午那一轮客人走了之后。
一段时日下来,脸色都比之前红润了些。
黎老太看着,觉得把老头子劝到县城住是正确的决定。
开春了之后就是春耕,村里的人都忙活起地里的活,这也就代表着距离黎明瑾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姜芷芸还念着给黎明瑾找个教养嬷嬷的事。
正想着这事,州城的黎明礼那边就来了一封信,上面写了曲家那边的教养嬷嬷是个什么情况。
曲家如今算是没落了,没有利害的读书人出来撑场面,后人便做起书本的买卖,开了书局向商人靠拢,官场的人脉渐渐减少。
所以,也就曲家的主家那边能够寻到比较好的教养嬷嬷,他们这些分支没有能耐,只能在听说主家那边给嫡出小姐们请了教养嬷嬷的时候,把自家的女儿塞过去学学规矩。
当初曲静姝和她大姐就是这样,想要请曲掌柜帮忙找教养嬷嬷不太容易,他没有门路,就算请来了估计也不是什么厉害的,乱教规矩还不如不要教。
姜芷芸放下信,只能暂时将这事放在一旁想想看有没有别的法子,当时想着找曲家确实有些欠考虑,那是明礼的岳家,隔着一层又一层不好麻烦别人。
要不然,还是等着白志文、黎明德考中举人后,让他们两个有功名在身的人帮忙。
这时,黎明瑾正在想法子将白志文过年送给他的加了碎宝石编成的装饰添在他的嫁衣上。
那天和白志文见面之后他回去就打开看了布包中的东西,是腰带、交领一类可以缝制在衣服上做装饰的物件,颜色都是正红色,用细细的线编成,看着就像是绣的一样,又比绣出来的多一种不同的味道。
这样的物件、这样的颜色,如果说白志文给他不是让他加在嫁衣上,黎明瑾都不相信。
可之前交领和腰带的位置黎明瑾设计了别的花样,他得要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改得好看,还不费事,不然他每天就要多花时间在针线活上,他可不乐意。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40章 郑家熏兔
春耕过去,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黎明瑾做了一个梦,和黎明夏有关系,和她养的兔子有关。
去年冬,有黎明瑾的提醒,黎明夏在郑家养的兔子顺利过冬,只是冬天太冷,母兔子们几乎没有怀崽子。
但是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山上的草多起来后,这群憋了一个冬天的母兔子们开始一只接着一只怀上。
到了二、三月,怀崽子的母兔子下小兔子,兔子的数量突然就多了起来。
郑家人已经有了养兔子的经验,应对数量增加的小兔子没有手忙脚乱,他们来不及去山上割兔草,就雇佣了村里人帮忙,一斤草一文,不少人争着做。
因着养兔子,郑家人倒是同上河村的村民逐渐熟悉起来,郑猎户和郑山很久没有打猎后满身是血地走在村里,又有黎明夏给他们做的合身的衣裳,让大家对他们的恐惧减了不少。
石夫郎脸上有疤一直不大愿意见人,黎明夏嫁到郑家后,给他做了个不挡视线又能遮住大部分伤疤的面纱,让他出门的时候心理上好受了很多。
郑家的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问题出在五月份,春天生的那一批小兔子差不多这个时间长大了,数量太多又集中,郑山拿着兔肉和兔皮去县里卖被人压价。
压价还好,就是少挣一些钱,致命的打击是饭馆的客人吃兔肉吃出了毛病。
五月的天气,已经比较热了,肉类禁不住放容易坏,郑家给的兔肉又多,饭馆前一天买多了放在店里,第二天再做成菜拿给客人吃,就出了事。
那些吃了兔肉的客人可能是听了饭馆的某些言论,非说郑家卖给饭馆的兔子肉是死兔肉,不然为什么兔子肉那么便宜,害他们吃坏了肚子。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虽然郑家人不是秀才,那些饭馆的客人也不是兵,但是他们就是认准了郑家的兔子有问题,要赔偿。
不管赔不赔,郑家的名声坏了。
黎明瑾在那些吃兔肉病了的客人找过来要钱的时候醒了,算起来这件事可不好解决,因为问题出在饭馆,不是郑家。
肉到了夏天是真的容易坏,除非吊在井里冰着,那个饭馆估计是没有井,才把肉放在外面,就这样坏了。
黎明瑾起床后想了半天,想到了法子——既然饭馆那边出了问题,那就不多卖鲜肉给饭馆,将兔子肉熏干。
担心自己想的不周全,黎明瑾把这事同他娘说了,也提了自己的看法。
“瑾哥儿,你的主意不错,夏丫头从你大伯娘那里学了熏肉的手法,如果熏兔肉味道好能做出特色,不如以后就不卖鲜兔肉,专卖熏兔。”姜芷芸持家有道,脑子一转就把黎明瑾的想法完善了,“我记得石夫郎做熏肉也有一手。”
“专卖熏兔……”黎明瑾拿着这个词多念了一遍。
卖鲜兔肉也就是十几文一斤,熏肉的话最少都得三十文,味道好的甚至能够买上四十。
这道理就和刚从山上采到的新鲜药草,没有经过了炮制的药材值钱是一个道理。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炮制药材,也不是所有人的都能把熏肉做得好吃,何况现在没有大量家养兔子。
之前黎明瑾担心过其他人家看着养兔子挣钱,也抓了兔子养,这样一来四姐他们的兔子就不好卖出去了,如果他们把挣钱的方式从养兔子变成做熏兔肉,就不用担心别人养兔子同他们抢生意了。
再有一点,他们昌平县有码头,熏兔肉是能够久放的吃食,多多地做出来熏兔肉还能通过来往的商船运到其他地方卖,一点都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不仅仅兔肉做成了熏兔肉之后可以运到外地去卖,还能把兔皮也送去外地,尤其是冬天更冷的北方,可以用暖和的兔皮做成披风、围脖、帽子、手套、鞋子等物,便宜又实用。
越想越是兴奋,黎明瑾恨不得立马就回村里去,把这些想到的东西告诉黎明夏。
然而姜芷芸一瓢冷水泼在他头上:“瑾哥儿,现在才三月中,刚生出来的小兔子只有巴掌大,这么小能够做什么,等你爹月底休沐时我们再回去。”
这时候,早一些生的小兔子有巴掌大了,后一些生的说不准刚睁开眼,黎明瑾急急忙忙地回去了什么都做不了。
黎明瑾在家耐心地等待了小半个月,终于到了月底,催着他爹早点散衙,好早些回去。
奈何黎成石可以早些散衙回来,黎老头和黎老太那边动作没这么快,等到他们回村的时候天都擦黑了,只好在二伯黎成力那边吃了个简单的晚饭,回家洗漱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黎明瑾早早地爬起来,吃过了早饭就跑出门去。
210/262 首页 上一页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