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芷芸拘了他十几天,这都回村了就没有再说他什么,只提醒他中午早些回来,不要留在别人那吃午饭。
已经到了出嫁年龄的小哥儿,去姐姐的婆家吃饭不像话,虽然郑家不是那种会计较的人家,还是注意着为好。
黎明瑾一肚子的话憋久了像是憋成了习惯,到了郑家看着这些半大的小兔子后,他没有了之前的心急。
黎明夏在今年刚扩建的兔棚里陪着黎明瑾,感慨道:“瑾哥儿,养兔子比养猪快多了,一只母兔一年能生好几胎,一胎有十来只,两三个月就能养大,以前怎么就没有人养兔子呢。”
不仅养起来快,还比猪挣钱,因为有带毛的兔皮。
“那是,不看看是谁提出的养兔子。”黎明瑾与有荣焉,多亏了他呢。
他不仅想到了养兔子,还提醒了四姐一回,让兔子们平安度过秋冬,这一次他还要再说说靠兔子挣钱的新法子。
大功臣是得多夸夸,黎明夏附和:“对对对,瑾哥儿从小就聪明伶俐,最厉害了。”
说着,黎明夏想到小时候黎明瑾同她上山去抓野鸡、捡野鸡蛋,把糕点、糖果分给自己吃的事,从小瑾哥儿就一直挺照顾她的。
两人虽然不是亲姐弟,但是在黎明夏心里,黎明瑾就是她的亲弟弟。
聊了一会儿题外话,黎明瑾终于把话题又转到了兔子身上:“四姐,这一轮兔子生了这么多,到时候全长大了一次性卖出去吗?”
黎明夏有考虑过:“一次性卖估计不好卖,到时候我和你姐夫商量一下要不分成几批卖。”
“今年没经验才一次性生了这么多,明年我们打算将母兔子和公兔子分开关着,每次只让一部分母兔子怀崽。”
她不仅想了今年,还吸取教训想着明年要怎么办。
“嗯,是应该这样,兔子们太能生了,要限制它们。”黎明瑾点头认可,“但是还有个问题,等到这一批兔子长大了得五月,到时候天气暖和兔肉不好放,我觉得你们卖鲜兔肉给酒楼饭馆,不如做成熏肉,卖给干货铺和船商。”
“熏肉?”黎明夏听了黎明瑾的话若有所思,这倒是个好主意。
黎明夏做熏肉学的是大伯娘白秀荷,用了几种调料腌肉后熏制,吃起来唇齿留香。
且她的婆姆石氏也有一手熏肉的本事,石氏是因为嫁的猎户,家里肉多、做得多,自己摸索出来了一套,他做的熏肉靠带着特殊香味的木材,没有多余的香料味,吃进嘴是肉本身的香和木头的特殊香。
味道虽不同,但都很好吃,如果把两种熏肉的法子结合在一起,想必做出来的熏肉会更好!
黎明夏看着一只只嘴巴不停嚼动的小兔子,眼睛都在冒光,黎明瑾在里面好像看到了一个个银锭。
“瑾哥儿,我这就让你姐夫杀兔子熏起来,做好了送给你尝尝味道,如果能行姐姐送一箱子的熏兔给你添妆!”
添妆?一箱子的熏兔肉?黎明瑾瞪大了眼,他能拒绝吗?他不想自己的嫁妆全是熏肉味。
黎明夏也是个想到就去做的,她见黎明瑾站在兔笼前面不动没有管他,找了两只养得差不多大的提出兔笼就去找郑山。
站在原地好一会儿,终于说服自己接受一箱熏兔肉嫁妆的黎明瑾艰难地一步步往回走去。
黎明夏的行动很快,一个月后,她做的第一批熏兔肉就好了,她和石氏费了老大一番功夫,弄出来了好几个不同的味道,每种味道的配方又因为比例不同细分下去,再加上熏肉的木头不同,最终做出来了十几只不同口味的熏兔。
为了挑选出味道更好的熏兔,黎明夏将每只都切成小块,给黎家众人尝了尝。
最后,听做饭最好吃的白秀荷的意见,留下来了三种大家都喜欢的。
接着,黎明夏和石氏就全心扑在了熏兔肉上,养兔子的活交给了郑家父子。
黎明夏是个精明的,熏兔肉能放,她和石氏做好了熏兔肉后没有拿出去卖,一直等到快中秋了,她才将熏兔肉一次性拿出来,学着黎家米线的样子弄了个郑家熏兔的名头,趁着中秋节买了个高价,还打出了名气。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41章 乡试
郑家的熏兔卖得起价格是因为味道真的好,大抵是家养的兔子和山上的野兔有所不同。
家养的兔子光吃草不动弹,肉养得肥肥的还嫩,做成了熏肉后吃起来一点都不柴。
喜欢喝酒的男人们最爱将肉撕成细丝下酒,一点点就能让他们慢慢悠悠地喝一大碗酒,省了不少的下酒菜,当家的妇人们也高兴。
如果觉得直接吃太干也能用蒸笼蒸了之后吃,肉质就松软很多,适合老人和孩子。
还能用熏兔烧菜,熏兔有一股特殊的风味,同配菜一起烧制之后,配菜的味道比普通肉烧出来的更香。
因着熏兔肉确实好,白秀荷想法子在高汤米线中细分了个熏兔高汤米线,高汤还是那个高汤,就是在碗底加些熏兔肉,待熏兔肉在米线里稍微泡一会儿,汤和米线就多了一种风味。
这个做法既让米线铺子的客人们多了一个选择,又帮着宣传了一下郑家熏兔,一箭双雕。
当郑家熏兔开始大量做、大量卖时,黎秋生的头胎生了。
黎秋生是去年五月成的亲,成亲半年一直没动静。
都说医者不自医,他怀孕初期没有孕吐的反应,就是比往年爱睡,有时候集中注意力久了会头晕,只当是冬天到了身子有变化,不管是他还是略通医术的向易宇都没有发现。
一直到十二月底孩子都两个月了,黎秋生像往常一样跟着邢郎中出诊,被邢郎中看出来了不同,一把脉发现他有了身孕。
至此,向易宇照顾黎秋生更加仔细了,他们夫夫两人都懂医术,这个孩子也是个懂事的不磨人,黎秋生的状态一直都很好。
等到生产他也比普通哥儿更顺利,生完孩子身子几乎没有受损,这让姜芷芸和白姚氏两个家中有哥儿的母亲眼前一亮,把黎秋生怀孕、生产、坐月子的各项事宜都仔细问了记在心里。
这个孩子是个小哥儿,按照当初向易宇和黎家的约定,让孩子跟着黎家姓,取名黎空青。
空青一种可以入药的矿石,有凉肝清热、明目去翳、活血利窍的功效,黎秋生要生之前,正在把玩一块向易宇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空青石。
他觉得这个矿石的名字的好听,就用来做为孩子的名,希望他和向易宇的孩子以后也是个喜欢摆弄药物、研究医术的孩子。
黎明瑾以前没有见过哥儿怀孕,一直都对黎秋生的情况关注着,等孩子快生的时候,正好他的嫁衣也做得差不多了,就求着姜芷芸让他在村里待了一段时间。
黎秋生是个哥儿,黎明瑾也是哥儿,在黎秋生生产的时候,黎明瑾经常去陪他,看着他成亲、生子后越发幸福的样子,对自己的和白志文的婚事多了一分期待。
上河村的黎秋生月子刚开始坐,府城那边就传来了一股紧张的氛围,今年的乡试跟着开始了。
对众多苦读多年的秀才而言,到了他们拼前程的时候,势必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写文章,让考官们从一众试卷中一眼就挑中自己。
不管黎明德和白志文在府城心情怎么样,至少留在昌平县的白家和黎家众人都紧张了起来,提前大半个月,黎成志代表两家人去往府城照顾两位秀才郎。
黎成志去的时候,带上了八只熏兔,熏兔能放,吃起来还算方便,如果黎明德他们吃得习惯,就让他们带进考场吃,熏兔味道好,比干吃馒头饼子强多了。
乡试一共有三场,每场考三天,在这三天里吃喝拉撒都憋屈在小小的考棚中,带的吃食最好是方便吃、又能填饱肚子的,味道其次。
在尝过了熏兔之后,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在参加第一场考试的时候各自带上了一只熏兔,还有黎成志给他们准备的耐放饼子,满满一篮子够他们这样的年轻后生吃三天。
往年也有秀才带肉进考场的,他们的家人准备的通常是腊肉、肉干一类,要么吃起来味道不好,要么做起来麻烦。
前一届乡试就出过一个秀才在蒸腊肉时过于认真答题,结果火烧起来把考棚给烧了的事,连累了坐在他两边的秀才,几人的成绩都作废,让众多考生在做吃食的时候都更加小心。
送人走进了考场,黎成志心情更加紧张了。
这一次到府城来只有他一个男人,便没有同黎明德和白婷合住,因为黎明德进考场后家里就只剩下白婷一人,他担心和儿媳妇住一个屋檐下,会让白婷尴尬。
所以,他住在白志文买的宅子中,在白木根隔壁找了个房间。
白木根对白志文信心满满:“黎大伯,你别担心,只要黎大哥和大哥两人在考场好好答题,等这一届乡试考完,咱们村就能多两个举人老爷了。”
乡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黎成志没那么容易放松下来:“不成,我总想他们在考场就总担心,不如你小子给我说说明德和志文两人平时在书院都做些什么吧。”
外面的人担心到夜里睡不着觉,里面答题的人反而更放松些。
前两天,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集中精神解题,饿了就着温水吃饼子,啃兔肉,和寻常考生一样。
等到第三天,两人都率先完成答卷,心思放松,不约而同地把剩下的兔肉架在烧水的锅子上蒸软了再吃。
熏兔的味道一蒸很快就出来了,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的位置一东一西,风来回吹几下,香味就从考场这头传到那头,把还没做完题目心慌慌的考生们馋得更心慌了。
到了第二场,部分考生也带了熏肉到考场,他们中有些人第一天就开始蒸肉,弄得整个考场都是香味,似乎是想要报复上一场最后半天的折磨。
然而,等到了第二场的第三天下午,那股比寻常熏肉香更勾人的香味再度飘在考场之中。
第三场也是如此。
待这一次乡试三场考完,这个味道被所有的考生记住了。
考完几天后,万荣潼约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出来吃茶,他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找出来在考棚中吃熏肉的人,每次都在最后半天吃,害得他誊抄文章的时候差点手抖写错!
在万荣潼气急之时,黎明德默默地从身后拿出来了一只熏兔。
当初开考之前,黎成志给他们做了一只熏兔吃,两人都很喜欢这味道。
然而,在三场考试中他们连着吃了三只后,短期内看着熏兔就想到考场、考棚,顿时没了胃口。
所以,他们就决定把剩下的一只熏兔送给帮了大忙的万荣潼。
万荣潼第一喜欢蹴鞠,第二喜欢好茶,第三喜欢美食。
他的鼻子灵,尽管这肉没有蒸味道没有全部出来,但他闻到了熟悉的香味,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惊讶片刻后瞪向黎明德和白志文:“原来竟是你们!”
眼神愤恨又幽怨,还带着点心酸的意味。
看得黎明德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尖:“荣潼兄,这熏兔子是我堂妹夫家做的,你要是喜欢我下回写信回去让他们再送些过来。”
在考场上活生生受了三次香味折磨的万荣潼毫不客气地点头:“好!多送一些来!”
这兔子闻着就很香,想必送回去给父亲母亲和祖父祖母,他们也会很高兴。
得了兔子,万荣潼当场就让跟着他的小厮拿去茶楼的后厨,砍了一半的兔子当场蒸,满足他的心愿,吃到嘴里时觉得这兔子着实美味。
剩下的半只兔子,万荣潼拿回去的时候不小心被其他人看到了,他没能守住,被一群同窗瓜分。
很快,乡试考场上飘香熏肉的源头就被众多学子发现了,大家给娶了个名——乡试熏兔。
当大家知道这熏兔原本叫“郑家熏兔”后,嫌弃“郑家”二字不够文雅,便改成了——郑氏乡试熏兔,读起来虽拗口,但加上了乡试两字好像一只普通的熏兔就变得高雅了起来。
再后来,万荣潼要的那一批熏兔运到了府城,他还没有来得及把熏兔钱给黎明德,这些熏兔就被听到了消息的同窗们抢先一步给钱带走了。
因为书院凡是参加本次乡试的学子,大多对郑氏乡试熏兔有执念,非得要尝上一口才行!
如此这般,郑氏乡试熏兔的名头就随着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子们传了出去,名声大臊。
那时,黎明德和白志文已经成为了举人,有他们两的名头庇护,其他打主意的人都不敢伸手到上河村,也不敢随便盗用兔名。
多年之后,这时在书院读书的秀才们早已考中了举人甚至进士,到不同的地方任官,吃过了山珍海味、炊金馔玉,他们却依旧记着郑氏乡试熏兔的味道。
他们记住的不单单是熏肉的香味,还有他们自己在书院读书时的意气风发。
现在,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们还在紧张忐忑地等着本届乡试的考官阅卷,在家待嫁的黎明瑾意外地迎来了一个让他们一家都意料不到的人。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42章 邱嬷嬷
送人过来的是白志文这两年的得力小弟,或者说小管家——白木根。
白志文去年靠着碎宝石做的饰品大赚一笔,今年他拿了部分钱给白木根,让白木根去外面跟着商船跑几趟。
白木根是个机灵的,在府城跟着白志文学了算数,又了解了一些做生意的事情之后,拿着白志文给的钱跟着商船每到一个地方便买当地的货物,然后拉到下一个地方卖,一趟就把当初白志文给他的钱翻了一番。
他连跑了几趟之后,最大的收获不是每一次卖货物挣到的钱,而是了解了沿岸的城里出产什么需要什么。
在白志文的指点下,白木根同当地的商户谈好东西和价格后,直接从府城买了东西,让商船运到相应的地方去,在家足不出户就能挣钱。
只是这样一来便要多费一些心思,得找靠谱的商船和镖师,还有能长期合作的商户。
虽说白木根可以就这样当个甩手掌柜,但他依旧时不时的还是会跟着商船出去一趟了解情况。
他跑得最多的便是昌平县这条水路,毕竟他就是昌平县的人,时不时回来看看族亲,帮白志文带东西给白姚氏、白子怡和黎明瑾他们。
当初跟着白志文离开时,白木根还是个傻不愣登的半大小子,短短两年不到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看得白族的其他人眼红得不行。
这时,白木根正客气地领着一位神情严肃,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年嬷嬷站在黎家门外。
211/262 首页 上一页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