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你们要是有兴趣,我再教你们做些其他的,这一笼百香油糕咱们自己吃,给老先生送去的下一笼做。”邱嬷嬷说道。
虽然这一笼百香油糕没有大问题,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做的,当时邱嬷嬷担心有问题打算留着他们这边吃,就放了比较多的果干,口感偏酸甜口一些适合女子和哥儿吃,拿去给章老先生就不大好了,得重新再做一笼。
“好啊。”白婷和黎明瑾都没意见,他们正想尝尝自己做的糕点是什么味道。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拿起盘子里某一块早就看中的百香油糕吃了起来。
以前只吃过什么糯米糕、红豆糕、绿豆糕、桂花糕、桃花糕一类常见糕点的黎明瑾吃着百香油糕,他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味道,就是觉得好吃。
快速吃完了一块之后,他又拿起来一块,细嚼慢咽地一点点品尝具体是什么味道。
等到黎明瑾打算拿起第三块的时候,邱嬷嬷阻止了他:“百香油糕不宜多食,一个下午最多吃两块。”
做百香油糕用的是细糯米粉,还放了很多的糖,以及油,吃多了不容易克化,而且很容易长胖,千万不能多吃。
一旁的白婷一开始就吃得更慢一些,她刚开始吃第二块的时候,就看到邱嬷嬷将黎明瑾的手按下去,然后黎明瑾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吃,弄得她有些不好意思,加快了吃的速度。
三人一起做的,第一笼大概做出来了两盘的分量,剩下的百香油糕要被邱嬷嬷送出去,她找了个篮子,在篮子下面铺了一层厚实干净的白纱布,将百香油糕摆在篮子里,让白婷和黎明瑾送去隔壁万家。
万家那边有白志文他们,还有三个小厮,男的饿得快也不用担心长胖,这么多百香油糕交给他们吃正好。
上午万家给他们送了些筷碗瓢盆,下午黎明瑾他们回糕点,两家人有来有往,这样关系才能更加紧密。
邱嬷嬷在家等着黎明瑾他们回来了之后,再带着他们做第二笼,这一回就少放了一些果干,多放一些干果碎,糖也相对应地减少了一些,让果干更符合男子的口味。
做第一遍生疏,做第二遍就熟练很多了,黎明瑾一边搅拌着糯米饭,一边问邱嬷嬷:“嬷嬷,你是不是会很多糕点啊?你说我们能不能考虑在京城开一家糕点铺子。”
“想都别想。”邱嬷嬷一瓢冷水在黎明瑾脑袋上直接倒下。
白婷在一旁搭话:“瑾哥儿,你今天和我们一起出去买的材料,你还记得价格吗?”
“价格……”黎明瑾回忆了一下,开始掰着手指头数他们买了些什么东西,分别是多少钱。
“细糯米粉是三十文一斤,细白面是二十五文一斤,细糖是六十文一斤,饴糖是四十文一斤,蜂蜜是一斤三十五文,还有干芝麻是五十三文一斤,瓜子是三十八文一斤,核桃是五十二文一斤,杏仁干是五十四文一斤,松子是七十九文一斤,花生是二十五文一斤,红枣干是三十一文一斤,葡萄干是四十三文一斤,梅子干有两种,一种是三十五文一斤,另一种是四十七文一斤……”
说着说着,黎明瑾大概明白白婷的意思了,做百香油糕的东西太贵了。
它们的价格贵不仅仅在于这些东西本就是精贵数量少,更是因为这里是京城,京城买东西就是要比其他府城的贵一成。
黎明瑾不服气,他觉得不仅是他们买东西贵,开铺子的人买不也贵吗,其他糕点铺子的人能够把生意做下去,为什么他们就不行呢。
眼珠子转了一圈,黎明瑾有了个想法:“价钱的问题我们可以去找买干货的铺子商量,要是我们长期买的话,价格应该就能便宜些,至于说用量比较多的细糯米粉和细白面粉,我们可以去京城附近的村子里收,找村民收比在粮铺买便宜。”
邱嬷嬷听了黎明瑾的话,笑了笑说道:“瑾哥儿,黎夫人,你们都想岔了,以为我觉得开不下去指的是做糕点的原料贵,不是的,做糕点的原料虽贵,但你可以将做出来的糕点相应卖得贵些,京城这边不管是什么都要贵几分,价钱不是重点。”
“我的意思是京城不是县城,不能想开什么铺子就开什么铺子的,这京城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哪个铺子后面没有靠山,等你家志文在殿试上成为了状元,说不定你到时候能开一家糕点铺子,打出状元夫郎的名头,应该能够开得起来。”
没有背景,别说铺子开起来了之后会不会被人找事,就是你想要找到一间空置的铺子,都难上加难,没有人介绍是没有门路的。
黎明瑾不服气,他接着说:“那我们不用铺子,直接做好了糕点沿街叫卖呢。”
“你是京城本地人吗,你会说京城本地的话吗?”邱嬷嬷心平气和地继续说。
糕点不像别的东西,是要入口的,不是本地人,没有本地口音,你沿街叫卖别人根本就不相信你,担心吃了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会生病闹肚子。
能够在京城定居的人,就算是普通人那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不是人人都能行,所以大家都很谨慎。
黎明瑾的想法被邱嬷嬷再三否定,嘟着嘴蔫嗒嗒地做事,他不开心了。
之前在县城的时候,黎明瑾给四姐出主意养兔子、卖兔子,不是做得挺好的吗,为什么到京城了就不行。
邱嬷嬷一开始没有理会黎明瑾,等他们把第二笼的糕皮和馅料都蒸上之后,她才问:“瑾哥儿,你为什么想要做生意?”
“我觉得到了京城之后不管买什么都很贵,之前看过一个话本说在京城挣钱特别容易,说得京城遍地都是黄金一样,我就想试试。”黎明瑾说道。
内心深处,他其实是觉得在这边陪着大哥和白志文准备会试有些无聊,他想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所以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京城的有钱人多,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钱生钱当然快了,像咱们这样没权没势的,并不容易。”邱嬷嬷安慰他。
以邱嬷嬷人精的程度,她一眼就看出来了黎明瑾内心的想法,对他说道:“瑾哥儿你要明白,现在正是黎少爷和志文两人马上要去参加会试的关键时期,我们跟着他们过来的目的是照顾他们,不是找事情做,你要是闲着无聊,不如想想怎么把饭菜做得更加好吃,我以后每天都教导你做饭菜。”
黎明瑾惊讶地眨了眨眼,他不太喜欢灶上的活,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做的饭菜不是很好吃,邱嬷嬷是知道的。
邱嬷嬷当然知道,所以她接着说:“不愿意做饭?那就继续学规矩,练小楷吧。”
黎明瑾学规矩已经将他坐立行走这些体态的问题改善了,邱嬷嬷就改成了教了他有钱人家的吃穿用度与普通人家有何不同。
之前在昌平县的时候,邱嬷嬷是想着她不会教黎明瑾很久,就只是给他说了些贵重的东西有什么类别,背后的典故、小故事,希望黎明瑾在未来遇到了这些贵重物品能够认出。
现在她有了足够的时间,她想她可以把这些东西讲解得更加细致,还能时不时问问黎明瑾之前教了他一些什么东西,如果黎明瑾答不出来,那就奖励他多写一篇小楷。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71章 上了贼船
之前在赶路的时候,不管是船上还是做马车,邱嬷嬷都没有让黎明瑾写小楷,如果要再度开始学规矩,黎明瑾估计自己每天十几二十篇小楷是跑不掉的。
所以,黎明瑾挣扎了一小会儿,就做出了决定,要不他去试试灶上的活呢,这么好看又好吃的糕点他都做出来了,说不准有邱嬷嬷在一旁指导,他能够做出来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呢。
因为一个突发奇想的主意,黎明瑾把自己未来的空闲日子卖了,答应了邱嬷嬷做饭时接受她的指导。
第二笼百香油糕蒸好了后,看着邱嬷嬷将糕皮和馅料组合在一起切时,黎明瑾突然觉得不对劲,自己刚才为什么就只从邱嬷嬷给的两个选择里选,他明明可以选其他的!
然而这时候意识到已经晚了,因为他已经答应了邱嬷嬷,上了贼船。
等到白志文和黎明德从万宅那边回来,看到的就是一个浑身都在说着后悔两字的黎明瑾,他困惑地看了一眼在旁边的白婷和邱嬷嬷。
白婷不清楚黎明瑾同邱嬷嬷具体说了什么,她向白志文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于是白志文就看向邱嬷嬷,邱嬷嬷冲他点了下头,表示黎明瑾的异常确实和自己有关系,不过她没有解释,而是指了指装糕点的篮子。
将篮子递给邱嬷嬷,白志文把黎明瑾拉到他们的房间,先说起今天下午在万家的事:“阿瑾,你们今天做的百香油糕味道真不错,当时刚巧我和师兄刚把老师的身份告诉了荣潼兄,你们送来的百香油糕香甜软糯,刚好安慰到了他受到惊吓的心情,他就一个劲地吃百香油糕,大半篮子的油糕都被他吃了,我和师兄加起来只吃到了四块,感觉都没尝到什么,家里还有吗?”
“哦,好吃就行,家里还有,是明天给老先生送去的。”黎明瑾提不起劲,他还是想到自己刚才被坑。
见自己说没吃到百香油糕黎明瑾都不在意,白志文才问:“阿瑾,你怎么了?下午做糕点累到了?”
“做百香油糕不累。”黎明瑾摇摇头,“是其他的。”
黎明瑾只觉得自己手这会儿还是软的,他们在做好了给章老先生的百香油糕之后,邱嬷嬷就开始监督着他练习刀工。
今晚吃的土豆丝,全是他一刀一刀切出来的,他一共切了四颗土豆,却像是切了十颗一样。
因为邱嬷嬷让他不能像以前随便切切,大小粗细都不用刻意在意,她今天要求黎明瑾就算速度慢了些,也要首先保证土豆丝的粗细是一致的。
这样炒出来的土豆丝味道才会一致,不会因为有的细、有的粗导致口感不同,甚至有的已经熟了,有点还是夹生。
好在黎明瑾以前在黎家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大少爷,他经常跟着姜芷芸做灶房的活,用刀没问题,没有把手给切到,就是有些累了。
“你怎么答应了邱嬷嬷学做饭。”白志文听完黎明瑾说,看着他右手因为握了挺长一段时间的刀留下的红痕,心疼极了。
他在想要不然去外面找一个厨娘专程做饭,不能让自己的夫郎累着。
白志文有这个想法,只是他刚一提出就被黎明瑾给打断了:“我不,我就要跟着邱嬷嬷好好地学,我还不信我学不好了。”
在切土豆丝的时候,邱嬷嬷挑了黎明瑾的各种毛病,他现在不服气得很,心里憋着一股气一定要表现得好,让邱嬷嬷夸夸他。
邱嬷嬷在黎明瑾切土豆丝的时候是故意挑毛病的,她想让黎明瑾知难而退,改成学规矩,没想到起了反作用,让不喜欢做饭的黎明瑾卯足了劲头想要学做饭。
第二天,白志文和黎明德提着百果油糕,带着一个神情恍惚、脚步虚浮的万荣潼再次前往章家。
一篮子的百果油糕数量不少,章安浩留了些自己吃,剩下的就交给儿媳,叮嘱儿媳送一些去在城卫军当差的孙子。
从这一天起,黎明瑾被邱嬷嬷指点灶上活的时候,他们也会每天都做一种新点心,百果松糕、百果方糕、红枣赤豆糕、状元糕、鸳鸯发糕、转盘糕、茉莉糖油糕、千层糕、莲蓉枣泥糕、金钩银丝糕、燕尾糕、八宝年糕、八蒸糕……
有邱嬷嬷在,就算只能用蒸这一个法子,也能做到一个月的糕点不带重样的。
在连着送了一个月之后,就到了腊月二十四,章老先生对白志文他们说:“明德、志文,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夫妻、夫夫到时候来我这边守岁。”
京城这边过年守岁,讲究的是要有老人家在,才能压住场子,今年他两个弟子上京赶考,家里没有长辈在,章安浩就喊他们来章宅过年,好让他们来年顺顺利利,无病无灾。
白志文和黎明德自然是高兴地答应:“多谢老师厚爱。”
其实章安浩让他们两对年轻人来章宅过年,除了想着他们那边没有长辈,另外还想让他的两个弟子同自己的孙子认识认识。
章家的长孙章鸿林如今在京城的城卫军中当差,一年到头休假的时间不稳定,前两年他过年甚至都在军中轮守没回家,今年刚巧要回来,正是个好机会。
如今章安浩已经致仕,他的儿子章修远虽然职位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终究都是老一辈的,再过个几年就该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施展抱负的时候。
章家前两代人从文,第三代人从武,和他两个科举入仕的弟子搭配在一起正好互相帮衬,独木难支,官场上就是这样。
黎明德和白志文回去之后就将大年那天要一起去老师家的事情告诉了黎明瑾和白婷,陡然得知这个消息的黎明瑾和白婷有些惊讶,要去章宅过年?
去那边过年是章老先生的好意,他们当然不能拒绝了,可是他们去章宅的时候穿什么?黎明瑾和白婷都没有准备冬日里的正式衣裳。
他们出发的时候,家里只来得及给他们两准备两套正式的衣裳,都是比较厚实一些的春衫,想的是如果白志文和黎明德这一次都顺利通过会试,到时候要见报喜的官差,不能穿得太差了,考虑到那时候已经到了四月在京城穿春衫合适。
这就导致了去章宅过年,黎明瑾和白婷没有合适的衣裳可以穿,他们现在穿的衣裳就是寻常百姓穿的,如果穿着这样的衣裳去了章宅,恐怕会被衬得像是下人。
白志文看着回屋了之后一直翻看装衣服箱笼的黎明瑾,安慰他道:“要不然你们先去外面的成衣店买一身合适的?”
黎明瑾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不成不成,外面成衣店买的不那么合身,穿在身上看着更奇怪,你别打扰我,我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
因为黎明瑾以前的衣裳大多是姜芷芸给他做的,比外面成衣店买的穿在身上更贴身好看,所以黎明瑾就养成了第一时间不会想到在外面成衣店买衣裳的习惯。
另一间屋子的白婷要比黎明瑾好一些,心想要是带来的衣裳穿去章宅都不合适,那她就和黎明瑾一起去成衣店里挑选做工好、也比较合身的单件,搭配在一起穿。
到了第二天早上,黎明瑾苦着脸找上邱嬷嬷说能不能加紧做一套合适的,白婷问要不然出去买合身的。
邱嬷嬷两边的话都没听,她仔细地问了问黎明瑾和白婷家里都给他们准备了些什么衣物,如果方便的话她跟着他们看一看。
黎明瑾那边有两套,一套是浅橘色的料子打底,上面用个红色和深橘色、浅橘色的绣线在衣摆绣了大朵的茶花,衣领绣了花瓣,另一套是蓝色的布料打底,上面绣了很多祥云和水波纹,配上了一个展翅欲飞的仙鹤。
229/262 首页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