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劲,白志文在一旁帮着铺床,他觉得瑾哥儿从下了马车就有些怪怪的,非要让他穿上娘给他们准备的室内穿的厚棉袄不说,进到寺里了还主动找小沙弥打听消息,这可不太像是他会做的事。
准确来说,瑾哥儿的奇怪是他上午在马车上睡了一小觉后开始的,白志文把最近发生的事过了一遍,依旧没有想明白瑾哥儿是怎么了。
铺好了床铺之后,他们的马车也进到了院子里,黎明瑾过去把他们晚上会用到的东西拿过来。
白志文打算跟着过去,刚走出门就被邱嬷嬷喊住了:“嬷嬷有何事?”
走到一角,邱嬷嬷仔细观察着白志文的神情开口:“白少爷,我今天中午时问了瑾哥儿,他上午那会儿做了个梦,梦到有京城的权贵之女看中了你,要求你休妻再娶,所以他今天才那般。”
见白志文先是惊讶,然后转变成心疼,邱嬷嬷暗自点头继续说:“我已经劝过他一次了,可我劝他效果甚微,到了全然陌生的地方他心中不安,你们夫夫才是最亲密的人,你是他的依靠,要不你等会儿同瑾哥儿说说,开解一下他,或许能让他好受些。”
被晾了大半天的白志文终于知道了黎明瑾今天异常的缘由,居然是因为一个梦。
作者闲话: 感谢看文的亲们对夕夕的支持,昨天的365章夕夕不小心发重复了,今天上午已经请编辑打回替换成了新的内容,订阅过的亲亲请刷新之后再看,不需要重复订阅的哈,犯这样的错很抱歉,大家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欢迎留言给夕夕说,感谢大家。
第367章 排队进城
知道了原因,白志文没有因黎明瑾为一个梦想得多,就以为黎明瑾心思重,而是像邱嬷嬷说的那样,也认为黎明瑾做这样的梦是因为不安,他陪着自己离开家乡远赴京城,自己这个做相公的应该在他有心事的时候开解,让他不用忧心过多才好。
邱嬷嬷和白志文两人在这方面达成了共识,把开解黎明瑾的任务交给白志文后,邱嬷嬷才去到她住的禅房收拾。
白志文等着黎明瑾把东西收拾好了,拉过黎明瑾在小方桌前坐下:“阿瑾,邱嬷嬷刚才同我说你上午做了一个梦,我以前听人梦境和现实并不相同,如果你梦到了什么不好的事,这件事不一定会发生。”
黎明瑾刚才有注意到白志文同邱嬷嬷在角落里单独说着什么,他猜到白志文这会儿会听邱嬷嬷的过来劝自己。
所以,等着白志文说完了后,黎明瑾问出他心底的问题:“阿文,如果真的有人以权压人,要你休妻再娶呢?”
今天是柳家的夫郎,说不定明天就是刘家的小姐,后天是丁家的夫人,京城是权贵最多的地方,有句话说的是从天上掉下一块石头,都有可能砸死一个背景深厚的人。
白志文摇头:“我自是不会答应,身为男子立于世间,奋力读书考取功名,除了报效君上,更应该护着家人,如果连自己的夫郎都护不住,我读书还有何用。”
“何况天子脚下,如何能放任这种恶事发生,若是他们以权压人,那我就击鼓鸣冤,京兆府尹不管,我就去找督查院,督查院没人,我就去宫门前告御状,这世间总有一片清明。”
黎明瑾在知道了那哥儿是国舅家的人后想了不少,听着白志文的话,他心里的彷徨和憋屈渐渐少了下去。
他想到当时在梦里,他听了柳夫郎的话后就气醒了,没有看到后面发生了什么,一头钻进了权贵以权势压人的牛角尖中。
忘了自己的相公已经是举人,日后一定还会是进士,不是真正无权无势,任人摆布的平头老百姓,他们是可以反抗的。
或许如果按照梦中那样发展,白志文定然是断然拒绝,他被柳夫郎记恨在心,使手段让白志文的会试、殿试出岔子,或者白志文自请外放时他动手脚,可能这些后面发生的事才是自己做那个梦的缘由。
黎明瑾看着白志文一脸正气,心结渐渐打开,没有再提梦境,转而说了句无关的话:“阿文,你以后如果步入官场,不管在哪里做事,都要多想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做实事,不能行鱼肉百姓、仗势欺人之事。”
说这句话时,黎明瑾依稀记得他还小的时候,他娘好像对他爹说过差不多的话,不知道当时娘说这番话时是发生了什么。
“这是自然。”见黎明瑾听了自己的话后不再多想,还想到了以后他去做官要怎么做,白志文松了口气。
看来他选对了劝说方向,瑾哥儿今天做梦不高兴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被不知道谁看中了,还有那些权贵仗势欺人的行为让他不舒服。
不知道为何,白志文突然想到了今天小沙弥同瑾哥儿提到柳夫郎时,瑾哥儿的眼神有细微变化,这柳夫郎有什么问题吗?
据白志文了解,柳国舅是左丞相,在朝中可以说是文官之首,门生遍布朝野,几乎可以说是除了当今圣上之外权利最大的人,柳夫郎这般嚣张定然是依仗着柳国舅,他有个大胆的猜想,瑾哥儿是不是把他上午梦里的人同柳夫郎混为一谈了?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立马就被白志文给否定了,瑾哥儿又不知道柳家人是什么样,何况柳夫郎一听这称唿就是嫁进了柳家的哥儿,瑾哥儿应该不会这样想吧。
有时候真相往往就是大家认为不太可能的那个选项,白志文把黎明瑾劝住了后,便放下了心,趁着天色还亮再看会儿书。
马上就要到京城了,这近一个月因为赶路的缘故他看的书比较少,等两日就要到老师那里去,如果考教学问的时候答不出来肯定要挨训。
黎明瑾见白志文开始看书,他在一旁待着没事做,转身去到隔壁禅房找邱嬷嬷,缠着邱嬷嬷说说京城以前有哪些大家族。
邱嬷嬷见黎明瑾终于从上午那个梦里走出来了,便依着他,从她最为了解的宫中嫔妃们的家族说起,首当其冲的便是柳家,黎明瑾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
过了十年,那时候柳家有些什么人物邱嬷嬷知道,现在有什么变化她说不准,不过算算柳家年轻一代的年龄,应该差不多已经入仕,老一辈的有柳国舅在前面护着,也应该早就升迁了,站在了朝廷更重要的位置。
听着邱嬷嬷说柳家的权势风光,黎明瑾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既然柳家这般厉害,他们能允许自己娶进门的夫郎嚷嚷着要嫁别人?还是说那个哥儿有更高的身份?
能够让柳家顾忌的应该就只有皇家了吧,可邱嬷嬷说,当今圣上虽然后宫中有几位哥儿出身的妃嫔,可是他们都没有子嗣,所以柳夫郎不可能是天家哥儿,那他的身份是什么呢?
邱嬷嬷见黎明瑾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以为他对自己说的东西不感兴趣,她敲了敲黎明瑾的脑袋,不再继续说,让黎明瑾去问问寺里的小师父斋饭是不是快开了。
避开了会让他们现在或者以后出事的柳夫郎,这天借宿寒台寺没有出事,静安公主就像小沙弥说的那样基本不出门,斋饭都是由她的侍女端进去吃。
第二天一大早,同负责安排禅房的大师父说了一声后,黎明瑾他们离开了寒台寺,出发前往京城。
因为走得早,当他们到达京城的时候,才下午未时,过了进城的最高峰,排队进城的人不算多,三辆马车慢腾腾地过去排在了队伍最末端。
还记得两年前黎明瑾第一次到府城的时候,他被府城厚重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所震撼。
这一次一路走来,黎明瑾他们一共路过了两个省,第一个南辽省的府城同晋台城差不多,都是城墙加护城河。
第二个省松宁省的府城附近没有河流,那个府城就没有挖护城河,而是修建了更高的城墙,黎明瑾当时看着也觉得特别雄伟。
如今站在京城脚下,抬头看着高耸的城墙,他才发现之前看到的府城城墙与京城的城墙相比,就像是个壮年人与小童一般,相去甚远。
京城的这道城墙不是大虞朝修建的,黎明瑾从游记中得知这道城墙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历经了几轮王朝更替,它被破坏过,但是从没有被彻底摧毁。
站在城墙之下,看着墙身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黎明瑾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心里有种异样的澎湃,这是在那几个府城的城墙上感受不到的东西。
不只是黎明瑾有这样的感慨,他身旁的白志文同样感受到了城墙上承载的波澜壮阔:“原来京城是这样,果真百闻不如一见。”
和其他人的惊叹不同,邱嬷嬷看着十年过去了几乎没有变化的城墙,复杂的情绪从她眼底闪过。
就在他们这一行人默默地排着队,感叹着京城的非同一般时,一辆马车从他们一旁飞快跑过。
这个马车华丽非凡,因为跑动马车顶棚垂下来的流苏吹了起来,露出顶棚上镶嵌着的大颗宝石,马车的窗户是木质的,其中隐藏着一些金丝一样的条纹,宝石和金丝让马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马车前方就是城门口,有不少人正在等着检查路引或者户籍证明进城,如果马车依旧以这样的速度冲过去,肯定会撞到那边的人。
赶车之人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反而扬着手上的鞭子抽打着马儿,破空之声都传到了黎明瑾这一辆马车之中:“你们这些下贱之人立马让开,敢挡在柳府马车前面,死了伤了活该。”
不用那赶车的人开口,听到了身后动静的老百姓早都惊恐地自发往城门两边挤去,这种敢在京城纵马的都是他们惹不起的大人物,他们生怕自己躲得慢了惹马车上的人不快。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动作都足够快,有一个老妇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闪躲不及时。
赶马车的人手上鞭子一扬就要往那老妇人身上抽去,黎明瑾撩开窗帘刚好就看到这一幕,心都揪了起来。
还好这时守城的士兵出手拉了老妇人一把,虽然把她拉得踉跄了下差点摔倒,但好歹免了这位老妇人被鞭子抽到。
马车没有了阻拦唿啸而去,城门口寂静了片刻后重新变得热闹,失散了的人喊着同伴的名字寻找对方,有的关心身边的人刚才有没有伤到,还有的人已经趁乱跑到前面排队,想着早点进城。
除了那个在角落靠着休息的老妇人脸色煞白之外,其他的人好似根本没有经历刚才的事一般。
作者闲话:感谢੭ ᐕ)੭*⁾⁾对我的支持)
第368章 租院子住下
这一幕让黎明瑾他们这个马车的人都沉默了,大家不知道说什么,刚才发生的事他们也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邱嬷嬷眉头皱起,她记得十年前京城的进出管得很严格,就算是王公贵族要离开或者进城,虽然不用排队,那也得接受简单的检查,不可能直接架着马车就冲过去,守城的士兵完全不拦着。
观一叶而知秋,从柳家马车进城就能看出柳家人如今在京城气焰有多高,不知道为什么皇上会容忍这样的事,也不知道同皇后不对付的贵妃如今怎么样了。
等到黎明瑾他们排到了城门口接受检查进城时,那个老妇人已经离开了,看着那个空荡荡的角落,黎明瑾抿了抿嘴角没说话。
由于他们一行人中有三个人的路引是上京赶考的举子,城门的士兵对他们的态度都温和了几分,没有强制要求他们把行李箱笼都打开,只看了眼马车里没有藏着人就放行了。
因为刚才那件事,进城后黎明瑾没有多少心思看京城的繁华富庶,他靠在马车壁上想着事。
走到了一处不碍人的过道巷子中,几辆马车都停了下来,大家在这里等着万家的小厮去打听住处,如果找到了合适的今天就租院子,如果没有租到院子一会儿他们再去找客栈。
坐了一天的马车,黎明德和白婷下车走走透透气,邱嬷嬷看着黎明瑾蔫耷耷的样子,看了白志文一眼也下车去。
马车里没有了旁人,白志文借着宽大袖袍的遮掩握住黎明瑾的手,轻声问他:“瑾哥儿,还难受呢?”
昌平县最近几任知县都不是鱼肉百姓的贪官,所以对县城的治理抓得比较严,很少会有大户人家欺霸平民的事发生。
再加上黎成石就在县衙当差,外人不会也不敢随意对他们一家怎么样,黎明瑾基本没有受过欺负。
尽管他以前在话本中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情节,知道世上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但这是他第一次亲眼所见,受到的冲击不小。
“我觉得自己好没用。”黎明瑾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刚才那个柳家马车招摇过市的时候,他想做什么,可是他什么都做不了。
大概明白了黎明瑾在纠结什么,白志文叹口气:“瑾哥儿,先贤曾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现在能够做的是独善其身,等到以后有了机会和能力了,再兼济天下。”
黎明瑾看了他一眼:“我不是兼济天下的意思,我刚才本想看一看那个老阿婆,结果我们排队排到了城门口,老阿婆自己走了。”
把黎明瑾关注的问题想错了,白志文赶紧换了一番说辞:“瑾哥儿,我刚才有注意看,老阿婆没有受伤,就是受到了一些惊吓,她休息好了才走的。”
有人陪着说了几句,黎明瑾的心情好了些,等到黎明德他们回到马车上的时候,黎明瑾已经拿出了话本开始看了起来。
他看的这话本不是情情爱爱的故事,是精怪类的话本,里面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落魄的书生看到一位老人家被人欺负,上前解救了老人家,给老人家上药。
等到老人家的伤养好后,老人家送给落魄书生一笔赶考的银子,书生用的这一笔赶考银子离开了家乡县城,去到了府城参加科举。
之前书生每次考试都很倒霉,这一回有了不同,他在考场上顺利将文章作答完成,交卷离开,而后榜上有名。
这个老人家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精怪,为了报答书生他给书生的银子不是普通银子,能够护着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倒霉。
黎明瑾看着话本,想着老一辈的人总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真的有各种精怪存在能够让那些做坏事的人遭到报应,做好事的人有好报,那这世上不公平的事是不是就要少很多了。
可惜那只是一个故事,是人想像出来的,并不存在。
黎明瑾看过了两个小故事,万家的小厮就回来了,他们打听到京城南边出租的院子比较多,他们已经联系了伢行的人,带着少爷他们去看看。
白志文和黎明德对京城的布局还算了解,京城南边是普通人住的地方,没有达官贵人,生活方便,就是找房子的时候要仔细一些,怕遇到那种老旧的房子。
之前白志文和黎明德就商量过,他们到了京城可以考虑住南边,但是有万荣潼一起出发,白志文不知道万荣潼他们会不会想要去到西边住。
西边是稍微有钱一些的人家居住的地方,院子的租金更贵,周围买东西也要更贵几分,白志文他们同样住得起,所以他们就没有在一开始提出来去南边。
227/262 首页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