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平生好财,当官定是贪官,又好吃,时常吃人嘴短,也好记录野史逸闻,八卦绯闻,当不了好官……所以尊上明鉴还是赏微臣些银子,放逐天地间的好。”
“呵呵,你也算直白。那朕就赏你一支御笔,让你奉旨写野史,做第一稗官。”
“尊上……那银子?”
“这个么,倘若写不出,便按以往的月钱发,倘若写的多,便多写多得,如何?”
如你个头,我看着龙椅上那个笑的春风化雨的男人,十分后悔替他挨了一剑,这种昏君,真不如死了算了。
“爱卿当真了?”龙椅上的人调笑道,随即招招手,宫人端出一摞银票,我感觉自己如在云端……
出了宫门,长安城积雪未消,茫茫大地一片干净。
只有我和余元夫妇三个闲人在路上印下一道脚印,走出了这片是非之地。
周府上下只有他二人幸免于难,免受牢狱之灾。而周小姐还在家破人亡的伤心事中没回过神来,只知道紧紧地牵着身旁人的手,余元也将她护在怀中,寸步不离。
“余大人有何打算?”
“我现在只是一介草民啦。”
但他却很开心似的。
“余大人不喜欢当官?”那之前还贪得那么狠。
“我虽然从小长在钟鸣鼎食之家,但见多了熙熙攘攘为利来往,勾心斗角相互算计,早就累了。贪污受贿,不过是受岳父所托,忠人之事而已。”
“我曾在廷尉府看过案卷,余大人似乎的确没什么私产。可是你二人日后要如何谋生?”
“为宫中置办各项所需时我走遍大江南北,认识了许多朋友,虽说今非昔比,但也依旧有那么几个靠得住的,想必也不至于过的太辛苦。”
“余大人果然还是有所打算的。不过话说回来,你不帮你岳父谋反,反而帮着尊上,也是一大怪事了。”
“岳父大人年事已高,嫡出的只有一个女儿,庶出的都是不成材的,不瞒您说,甚至还有不是亲生的,即便得了天下,也只不过又是一个乱世罢了。”
别人都说余元是个米虫,想不到竟是个大智若愚的。
“余大人,看不出你年纪轻轻竟然如此旷达有远见,陛下错失良臣了。”
“说什么旷达,也不过是糊涂活了一世才有此生修行的心境,你若是也活得够久,走一遭鬼门关,也就看得开了。良不良臣的,至少目前不缺我,我便只是闲人。”
“听余大人这话,我更有些云里雾里了。我可能还要长你几岁,却不甚明了。”
“有感而发罢了,萧大人当我忘了喝孟婆汤便是。”
“哦?天下还有这等事?”我的好奇心反而被勾了起来,想要追问。
“时候不早了,我们要准备准备去东都投奔朋友,路上还得赶路,萧大人要是想听故事,日后来东都找我吧。”
“可是余大人,东都那么大,我去了怎么找你?”
我还在追问他们二人已经登上了来接的马车,余元在车里探出一个脑袋对我说:“以后别叫我余大人了,叫我归一就好,到了东都找到归一自然能找到我……萧兄,保重……”
我站在白茫茫的天地间,雪又开始下了起来,马车慢慢消失在了我的视野中,然后整个长安也变得模糊起来,我躺倒在雪中,看着雪垂直的落下来。
一场瑞雪。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部分完结了~!撒花~接下来开始写南都的故事
第15章《序卷·长安》
这卷其实只是简单的通过一个阴谋引出了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在“北禅”这个系列的设定中并不时第一篇故事,但在很适合放在开头。
如果看过不太明白剧情或者不想看序卷想直接看后面内容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
这卷是以“我”的视角从夜里查抄姜府开始的。
廷尉府小吏萧良是雨林卫队长满风指腹为婚的夫君,但满风喜欢的人是七公主珞璃殿下。七公主的驸马郑权芝是萧良和满风的顶头上司廷尉大人,他从来没有喜欢过公主,所以也不甚在意自己的至交好友满风和公主在一起。
郑权芝早年落魄时结识了满风,满风那时也只是个刚死了父亲的少女。郑权芝那时就喜欢着京令尹的女儿宋羽安,本想在自己飞黄腾达金榜题名的时候上门提亲,但却被先皇白马帝一纸诏书许给了七公主。
全天下都知道七公主喜欢的是女人,他和公主的结合只是因为先皇的固执。
现在的尊上怀风帝珞玥刚刚即位没几年,先皇在世时二皇子曾经叛乱,伤了北禅很大元气。
那场叛乱后,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都死了。
三皇子珞琳后来被封了英王,是游山玩水的性子,从来不愿意被案牍劳形。
民间传闻八公主珞玚,与当朝太后有染。
民间还传闻先帝的九皇子珞瑚是尊上与秦楚衣的孩子。
尊上这几年其实根本控制不住这天下,朝中往往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大臣们一个不让一个的跳腾,尊上又不敢轻易动了谁。
终于,廷尉府整理陈年积案的时候翻出了前朝京令尹的案子,发现这案子有冤情。
原来以为是京令尹贪腐的案子,细看之下才发现抄家时搜出的财物根本不足,如此便只有两种情况了:赃物还未找到,或者根本没有赃物,京令尹是冤枉的。
尊上正好有意于贪腐案,于是朝中便开始了彻查贪腐。
不查不要紧,一查才发现京令尹是因为女儿宋羽安而被周德玉陷害的。
尊上密令七公主和驸马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借机扳倒周德玉,防止他一切准备妥当的时候一旦谋反就无法掌控。
郎中令韩迪,典客姚沁,宗正李旦夕因此入伙。
想要扳倒周德玉,就得逼他没准备好的时候狗急跳墙,先从肃清其党羽下手。
比如姜大贼,比如周德玉嫡女的丈夫少府余元。
于是一切都从姜府开始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下来开始
初卷·南都
欢迎继续关注。
====================
#初卷·南都
====================
第16章【路遇古刹】
早春二月时节,莺飞草长,我按照廷尉大人的吩咐,交接好了工作,不想再为案牍劳形,便辞去职务,打算去往南都游历一番,见识见识大好河山,顺带着探望满风。
一路上江南春色已被游览大半,说不上千篇一律,但看多了终究已经疲乏。
快到金陵府时,繁华景象也算初现,光是寺庙就已经明显的多了起来。
但是有一座庙,却有格外多的人前去烧香。人云亦云,我也管不住□□的老马了,任由它往那里走去。
拴好马,我也往庙门走去。
这庙无名无姓也没有牌匾,很是奇怪。庙门也窄的可以,顶多容得下两个人并排通过。庙中也是又小又破的,只有两个小沙弥和一个弥勒佛似的老和尚,像是住持的样子,阔耳大肚,慈眉善目,坐在一个小小的亭子里,兀自喝着小酒。
这种庙这种和尚,还能有这么多香客,真是咄咄怪事。
我拉住一个香客问道:“小兄弟,这庙里怎么这么多人啊?还有,那个老和尚怎么不守戒律呢?”
“你是外乡人吧?”他露出一脸鄙夷的神情。
“……”
“我告诉你啊,你别看这个小庙破破烂烂的,求姻缘很灵的!那边那个老住持,虽然是个酒肉和尚,但却是真真正正的得道高僧!曾去过羌地与人辩经,番民都对其五体投地,所谓佛法高深,是不分地域的。还有啊……”
“啊……可以了可以了,谢谢啊……既然是来求姻缘怎么不见你的情人?”我不愿意再听他啰嗦,打断了他。
“啊,对啊!你不说我都忘了还在村口等我的赵大哥了!”
说罢,他就一溜烟跑了个没影儿,到底是年轻啊。唉?不对,赵……大哥??
我疑惑的抬头看了看四周,思忖着这“大哥”二字,却惊奇的发现庙里的这些男男女女都有些怪怪的,他们都是男男、女女走在一起,那岂不是说……果然,七殿下已经将自己的气场影响到了整个南都啊!
我摇摇头,哀叹几声,却发现老住持正在看着我,还有几丝不明所以的笑,我看见他看我,腿脚竟然不听使唤的往他那里走去。
“阿弥陀佛,施主是从哪里来?一身风尘,路上辛苦了。”
“啊……阿弥陀佛,我是打长安去往南都见朋友的,途经这里,见香火繁盛,便进来看看,但看了之后却很是奇怪。”
“施主是在为目之所见奇怪吗?”
“住持是见怪不怪了?”
“目之所及皆是虚像,世人只是愿意相信自己看见的表象罢了。出家人看透红尘种种,所以不为其所累。而世俗中的人不但为其所累,还要制定繁文缛节,条条框框,劳心费神,害人害己而已。”
“……我不太懂住持所言。”
“人生在世一场修行,最后都是要归于一处的,所以今生富贵潦倒、困苦安乐都是一场镜花水月,今生爱慕红男绿女、色相众生也不过只是一场心境。既然都是梦幻泡影,执拗于男女间的人反而是顽固迂腐了。”
“大师这般说辞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新鲜是新鲜,但未免惊世骇俗了些。”
“呵呵,小施主这么说,莫非是对尊上有所不满?七殿下的婚事不也是惊世骇俗?”
“这……”
“施主,一国一朝如果有意成为万邦之邦,就势必要包容宇内、兼容天下啊,老僧听闻海外之国仍有以民为隶的,也有众民决议天下大事的,还有女子当朝,男子主内的,都不稀奇。所以尊上此举乃是开各国先例,破历代旧礼的创举呢。”
“六祖慧能就是为佛法注入清新之气之人,礼佛不过是皮毛,天下大同才是佛家真谛嘛,呵呵。”
我看这老头笑得奸诈,丝毫没有通常佛门中人的架子,好感倍增。
忽然,天空中乌云密布,团团黑云中竟迅速落下大雨来,且完全不像过雨的样子。庙中的善男信女们都双双对对蹦蹦跳跳的跑开了,我在廊下,只听见老马在外面叫,手头却连把伞都没有。
老住持看出我心急,也听到了马嘶鸣,便吩咐小沙弥去把马牵到后院,让另一个备些酒馔到房中。
“今夜雨大,周遭也没有客栈可投宿,不如施主在这里住上一宿吧。”
“好!”我正愁吃了饭去往何处,没想到住持竟然主动收留了我,心下大喜过望,更加喜欢这个老头子了。
酒过三巡,我也有点迷糊,吃菜也没了味道。天虽然很黑了,也只是因为雨的缘故,实际上还远没到睡觉的点数。
早春的天气到了夜里还是有些乍暖还寒的,两个小沙弥在一边冻得哆哆嗦嗦,我也跟着打颤,老和尚看了不忍心,道:“庙中寒酸,只有一间小屋有炉子,冬天我们师徒三人都是在那个屋里过冬的,您要是不嫌弃,就一起来取取暖吧。”
炉火熊熊的烧着,一壶水也很快烧开了,老和尚泡了些好茶,我们四人便围坐在火炉边喝茶,他问起我为何背井离乡到了南方,我便一股脑的将之前的事情都讲了出来,听的他们三人目瞪口呆。
尤其是两个小沙弥,不停的追问细节,我的虚荣心倒是得到了很大满足。
“早就听说先帝的两个公主都是……可是没想到啊八殿下居然和太后有一腿!”
“皇亲国戚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咳……这,有些话可不能乱说啊。毕竟七殿下的事儿是大白于天下名正言顺的,八殿下和太后……就有点不好说了,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啊。”我心虚的阻止了他们俩的谈话,毕竟这些小道消息我也只是有所耳闻而已,不像满风和七殿下,耳闻目睹,这有的没得如果传了出去,被人告到官府,治我个大不敬之罪,我可就得不偿失了,得吃不了兜着走,谁也救不了我了啊。
“呵呵,天下的人只要是两情相悦,彼此惺惺相惜的,旁人就不能对其说什么。”老住持倒是很豁达的开解道。
“大师既然对人世间的事情看得如此通透,又与一般的佛门弟子不甚相同,为何会出家呢?”我倒好奇起这老和尚的身世来,总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一件小事,但却硬生生的想不起来。
“这个嘛……呵呵,老衲觉得自己是在红尘中走了一遭,经历过了自己想经历的,所以才会不甚在意了吧。人世间的事,不都讲究一个过程吗?”
“虽说不必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但……”
“人之所得是定数,强求不得。长夜漫漫,不如,我说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太在意内容提要,逼格更有逼格而已……故事都是独立成卷的,说好的短篇嚯嚯嚯,想必都猜到写的啥了,之前提过的小故事~
打滚求收藏。
还有谁能告诉我h怎么放啊
第17章【无为县令】
谢柳绵不是中原人,先帝西征的时候她和家人在战乱中失散了。
打起仗来的时候,不管谁输谁赢,谁是正义之师,两国百姓都是无辜的,也是最苦的。
谢家是边陲商镇全城的大户,两国开战时都借故到谢家打秋风,天长地久,再大的家业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终于,谢老爷决定顺着一大波灾民,举家迁徙,往南去,继续做茶叶生意。
6/25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