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等官府的救助,村长家天天挤满了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跑到村长那儿,就算什么也做不了,能和别人互相诉诉苦也是挺好的。
终于晾了两天的桐油布彻底干透, 第三天一早,程允便带着杨鸿进,两人背上准备好的全部材料,来回几趟把要用的东西转移到田地上。
雨势并不大,但夹杂着冷风吹过来,有种寒风刺骨的感觉,程允给杨鸿进叠了好几件衣裳,怕他不小心冻着了,然而那呆子却不肯穿,直言会有碍劳动。
话虽这么说,可当程允穿衣时,杨鸿进却不停地给他添衣,意图将他包成一只粽子。
程允见他还想给自己套衣服,没好气道:“够了够了,再穿我要动不了了,你看我的手。”他弯了弯手肘,穿了四件衣裳的手臂只弯曲到直角就无法再弯曲下去了。
“媳妇儿会冷。”杨鸿进往衣箱看了两眼,最后拿出了一件无袖的外衫,虽然觉得有点薄,但聊胜于无,转头就给程允套上。
程允拿他没办法,他可算看出来了,这人就是一个双标精,对他和对自己的要求完全就是两套标准。
两人冒着寒风来回了两次,才将所有东西拿到地里。
此时正值上午,阳光算是最充足的时候,地里的人比其他时候多,大家看到程允和杨鸿进来回走了两趟,手上还拿着不少东西,纷纷好奇起来。
自从程允搭上悦琼楼这艘快船后,已经很少见他们两口子到田地上了,寻常都是杨鸿财帮忙打理,偶尔程川也会来帮忙除下草,突然见到他们,许多人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程允的动作很快,在家里等东西烘干的这两天他也没闲着,一直在想着要怎么布置怎么安排,因此一到地方,马上就动手干起来。
他和杨鸿进一人负责一边,在定好的几个点先插上竹竿,再用绳子固定好,每一个点会插上三根竹竿,以求达到最稳固的效果,防止风一大就被吹走。
两人埋头笃笃笃地敲个不停,过了一会儿,一些和程允打过交道,关系还算不错的就前来八卦了。
羽。
溪。
独。
家。
“程哥儿,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程允头也不回,手上动作不断,回道:“搭个棚子,看看能不能把冻雨给挡住。”
这些时间他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多了,大家无外乎一听见就嗤笑他痴人说梦话,觉得他毫无常识,妄想把冻雨遮住了作物就能不受伤害,因此程允也懒得解释得太清楚,东西做出来,有确切的成效之前,他懒得管别人怎么想。
果不其然,那人听了之后摇头叹气道:“只把冻雨挡住那可不行呀。”
那人和程允关系还算不错,不至于对他冷嘲热讽,只是有点失望,又不希望程允做白工,好声好气劝道:“程哥儿你别瞎忙活了,这天还这么冷呢,遮那点雨水根本不顶用,赶紧回家休息去吧。”
“没事,我先试试,”程允转头对说话的人笑了笑,“谢谢你啊康婶,天气冷,你别站在这里吹风了,我忙活完就回家了。”
被唤作康婶的摇了摇头,出于好心又劝了几句,然而程允犟得像头牛似的,不管她说什么就是埋头继续干,于是康婶也劝不下去了,叹了一声气一边喃喃自语走了。
等她回去以后,其他那些好奇的人都纷纷凑上前问——
“怎么样了?程哥儿是在做什么事情?他有好的法子吗?”
“是啊是啊,我看他们那阵仗可大了,搬了好多东西来,连他们家那傻子也一起来了,敲敲打打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原本康婶也和他们一样充满期待,但了解过后只剩下失望,“什么都没有,他说就是搭个篷子把雨水遮一下罢了。”
“呿!我还以为是什么呢。”闻言有人不屑地撇嘴道:“他是不知道冻雨最厉害的是能冻伤作物吧,要是只挡个雨,咱们还能愁成这样?没事瞎折腾。”
“是啊,只把冻雨挡住可没用,康婶你没和程哥儿说?他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了几句,原本还以为程允想到什么好法子了,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
“也不能这么说,程哥儿的脑子可好使了,”有人替程允打抱不平,“悦琼楼那个酸菜坛子听说就是他想出来的,还有最近那个新悦琼楼不也是吗,好多人看到他和柳老板在城里的店里聊得可欢了,要不是个聪明人,怎么能和那种上等人关系处得这么好呢。”
“我还听说城里的悦琼楼,程哥儿还掺了一脚呢,就是不知道柳文给他分了多少钱,看他那么多奇思妙想,指不定那个什么火锅的,就是他想出来的。”
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毕竟悦琼楼开了那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过那些个新鲜玩意儿,也就是在程允和柳文搭上关系后,一个个新点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但有人赞扬,也就有人持相反意见——
“也就你们才那么相信他,反正我是不看好的,谁知道他靠什么才和别人走那么近,家里还有个傻子,平时随便糊弄糊弄,说什么都行。”
说这话的人正是之前在背后说程允坏话,被程允拒之门外的其中一员。他话一说完,其他人看他的眼神就变了。
大家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他,有看不过眼的,甚至还出言训斥道:“你说你一个哥儿怎么嘴巴这么脏呢,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我估摸着程哥儿也没怎么样你,不就是之前自己说人坏话被人拒绝了你的菜吗,还学不会教训现在还敢来说人坏话了?”
“我说什么了,我有说错吗,我就不信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那人涨红着脸又羞又恼。
“不知恬耻。”不知道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其余人纷纷低声细语,看那人的眼神就像看什么脏东西,虽然大家都不看好程允做的事情,可没有一个人会去这样说他。
程允并不知道这些,他埋头努力干活,两只手腾不出来打伞,只能穿着下雨用的蓑衣,两手裸.露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就冷得麻木了。
好不容易固定好一个点,放眼过去还有十来个点还未完成,他看向杨鸿进那边,只见他速度很快已经弄好三个点了。
自己的手都冷成这样了,杨鸿进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程允想了想,与其让他慢吞吞地这样做,何不两人一起合力完成,他还能替杨鸿进扶一下杆子撑个伞,说不定效率还更快。
于是他扔下手头上的东西,打算回家拿把伞过来,结果他这边一站起,那边杨鸿进就眼巴巴地看过来,见他拔腿就跑,杨鸿进也不干了,把东西一甩,亦步亦趋跟着跑上去。
程允脚程慢,没跑几步就被杨鸿进从身后抱住,那冲力害他脚步踉跄了一下,稳了稳身体才站好。
“媳妇儿要去哪儿?”身后传来杨鸿进浑厚的声音,仔细听还带着点着急。
程允顿了顿,心道这人又“发病”了,于是刚腾起的那股怨气被生生压了下去,拍了拍环绕在自己腰部的手,安抚道:“我回去那把雨伞,等会儿咱们一起做,不分开做了。你干活速度快,先在这里忙着,我很快回来。”
得知媳妇儿不是要抛下他跑掉,杨鸿进心里放轻松不少,听到程允说等会儿两人一起做,杨鸿进这回大方地松开手,还拍了拍程允的屁股催促他快去快回。
程允过去从未被杨鸿进如此对待过,一时间涨红了脸,回头瞪了他一眼,才逃也似的往回家的方向跑。
他拿了伞以后,很快就回到了田地上,就他一来一回的时间,杨鸿进又弄好了一个点。
后面两人配合着,一个打伞递工具,另一个埋头加固底部,效率比起刚才要快多了。
好不容易忙活了近两个时辰,十几个固定点总算全部加固完毕,接下来就要开始铺布了。
布块的面积巨大,两人只能合力去做,一个人抬起一个人挂到竹竿上,看起来工作虽简单,但在雨天中做这种事情,做起来比看着要难不少。
“往前再多挪一点,布料得碰到地面才行。”杨鸿进一边在前面弄,程允一边在后面指挥。
四个角加上四个边上共十几个固定点,等他们将布块全部挂上去时,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一个巨大的大棚凭空出现,看着自己的杰作,程允内心还有点激动。
“媳妇儿,快进来。”杨鸿进站在棚内,掀开一个口,朝程允挥了挥手。
程允抹了下脸上的水珠,收拾好心情跟着走了进去。
远在其他地方的人一直以看好戏的心情远远观望着,如今乍眼一看,这个棚子明显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第74章
不少人聚在一起,对那大棚子又开始好奇起来。
“程哥儿做的棚子,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啊!”
“我以为他说的挡雨,就像撑伞那般,但现在这个看起来又不一样了。”
“我就说程哥儿的脑子特别好使,这次的冻雨,怕是能被解决了。”
“看着多少能起点作用吧,可是没有光照,作物也长不起来啊。”
“里面要是点些蜡烛呢?不知道有没有作用。”
“那得花多少钱啊!不过我看他做的那布还挺透的,都能看见他们两口子在里面走动了,要是能把雨遮住,熬过这些天也不是不行。”
“哪能啊,我就没见过有什么布是能挡住雨水的,你们等着吧,再过一会儿他们里面就得滴水了,做了和没做一样!”
……
大家众说纷纭,有的人叹服于程允做出来的大雨棚,有的人持观望态度,但也小部分人并不看好,觉得这都是个噱头罢了,长期以来被冻雨折磨却一直没办法解决的恐惧萦绕在他们心头,让他们无法轻易相信能这么容易解决问题。
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对程允做的事情兴起了一点期待,不再似之前那样空有惆怅却看不见前路在哪。
说到底农家人都是看天吃饭,老天爷不赏脸,他们除了求神拜佛,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但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改变些什么,毕竟自古至今这么长时间下来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们无论做什么还是无法改变命运。
可程允并不这样想。
他从现代流落到古代,当初什么都不懂,家里还有一个仰赖他的呆子,如果只会怨天尤人等待命运接济,那他们俩也只能抱在一起等着饿死得了。
他站在棚子内部,白色的纱帐即便涂了一层桐油,在里面往外看仍然是白蒙蒙一片,看着倒是有点像后世的大棚温室了。
他带着杨鸿进走到其中一个角落,蹲下给他示范道:“咱们搬些重一点的石头来,像这样把多出来的布往里折一下,再用石头压着,记住千万别把布放到土里,不然雨水落下来会顺着滴落到田地里。”
杨鸿进看了一会儿把要点都记在心里,转身披上蓑衣往外找石头去了,刚才一进来他就把蓑衣给脱了。
“等一下。”程允喊住他,走过去把他双手交叠握在手中,低头对着呼气,边呼边揉搓他的手给他取暖,“外面太冷了,你的手小心别冻伤了,待会儿搬石头的时候小心别找些尖锐的,别划伤了手知道吗?”
杨鸿进心里甜滋滋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安静地等媳妇儿给他暖手。
他知道这里的工作一直不做完,他们俩就一直不能回家,虽然现在棚子搭起来了,躲在里面没有外面那么冷,但终归还是不如家里温暖。
只要他速度快一点,程允就能早一点做完回家,所以等程允一放他出去,他就快速地跑去后山搬石头。
尽管他心里急切,可还是牢牢记住程允吩咐的话,不搬那些有棱有角的石头,虽然受伤了媳妇儿会心疼,但他也怕那些石头会害媳妇儿也受伤。
来回了五六趟,搬回了十来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把好几个角落都各放了一些,勉强算是把棚子给压住了。
“可以了,先这样吧。”杨鸿进还想继续去搬,程允拦住了他,“先看看效果,要是温度能保持住不扩散出去的话,赶明儿我去镇上拉些铁块回来压住,石头到底只能暂时用着。”
他环视一圈,大体上来说没什么问题了,站在里面这么久,外面的雨水没有渗透进来,风也能很好地挡在棚外,如今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等明天早上再来看看,要是没问题就能保存下来,每天来浇点水就可以了。
两人收拾了一下东西,程允把一些用剩下的材料和工具抱在怀里,杨鸿进一手撑着伞,另一只手抱住程允的肩,两人挤一把伞一道回家了。
回到家里,陈沇早早就在那儿等着了,一见他们回来,赶紧给两人递上干的汗巾,在他们卸下身上的东西时,进厨房舀了两碗姜汤出来,“来来,赶紧趁热喝了驱驱寒,这个是我按照程哥儿上回的做法做的,我试喝过没什么问题。”
程允有点讶异,笑着谢过他,喝了一口感觉味道还行,毫不吝啬地给出了赞美。
陈沇感觉自己难得发挥了点作用,心里高兴得很,边帮他们收拾东西边问:“那个大棚子的事情怎么样了?都做好了吗,有效吗?”
“还得看看今晚的效果怎么样,明天还要到镇上一趟买点东西。”他拉着陈沇不让他干活,“你还怀着宝宝,别干重活儿了,过来坐着。”
陈沇鼓了鼓脸,倒是没说什么,乖乖地跟着走过去。
他又问了一点关于大棚的事情,对这个程允新折腾出来的大棚实在好奇得紧,听程宝儿说了那么多冻雨的祸害,以及大家对之束手无策的表现,连官府大老爷们都无法解决的事情,程哥儿却想到了办法,这不得不让他好奇万分。
然而因为最近一直下雨,外面天湿路滑,程允坚持不让他跑到外面去,怕一不小心滑倒了伤到了肚子里的宝宝,是以陈沇只能从他们口中探听一点进度,在脑海里描绘出那个大棚的样子。
程允坐下休息了一会儿,把姜汤一口气喝完,舒服地叹了口气,才慢慢地回答陈沇的问题。
“那就是明天如果光能透过布层,棚子就算成功了吗?”陈沇双手紧紧抓着杯子,双眼闪闪发光。
“也不一定。”程允挠了挠头不知道怎么解释,“光线强度要透过布层是一方面,还有光照是否充足也是另一方面,虽然有些植物是喜阴的植物,一点点光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具体是哪一种我也不确定。”
45/65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