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福表示:“同志,你不要害怕,我们可是市里来的。咱们都是工人阶级,都是城里来的,只要我们能帮的,肯定帮你。”
周游低着头踢着脚下的石头:“可我是省城的,你们是市里的。”
黄国福想了一会儿,说道:“那这样,我们帮你找来省城的同志,那个时记者就是省城来的。”你时记者不是要采访吗?来吧,有料大家一起挖。
吕达声去通知时泰林,说有个知青有很大的难言之隐,要揭露关于韩李村的真面目,请他一起来见证。
时泰林也吃了一惊,他赶紧询问秦肃,秦肃一听说是周游要爆料,不由得微微一笑,又加了一把火:“一个人揭发力度不够大,你再多叫几个人来,最好开个知青座谈会,大家好好说说。”
时泰林惊讶道:“你不是跟韩兑同志是好朋友吗?”
秦肃面不改色:“我这人你是知道的,一向公事公办。别说是好朋友,就是我亲弟弟,为了真理和公正,我照样大义灭亲。你是记者,一向以客观公正著称,我尊敬你的为人,绝不能砸了你的招牌。再说了,咱们发现问题,也能帮助韩同志进步。”
时泰林先是诧异,再就是不好意思:“秦肃同志,对不起,我以前误会你了,我还以为你对我有看法。你果然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以前总觉得秦肃看不上自己,觉得他脑子不好使,现在看来,纯粹是他想多了。他要是看不上自己,又怎么会想到找他?对了,秦同志还给他带了特产。
时泰林感动于秦肃的同学情谊,同时想起自己的使命,便慨然赴约。
他联络了秦直、赵永进、江云飞、关山月、谈歌红等知青代表,召开了知青座谈会。
黄国福、吕达声和几名工作人员都来了。陈晨也被叫来了。
会议由吕达声负责主持:“各位知青朋友们,我代表工作组对你们表示亲切地慰问,你们受苦了。”
周游眼里闪着隐隐的泪花,带头鼓掌。
吕达声心里十分高兴,小年轻就是小年轻,随便几句话就能感动到。
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绝对能掏出这帮知青的心里话。
吕达声继续说道:“我们虽然不是知青办的,但我们与市知青们的工作人员经常见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们反应,我们能处理的就地处理,不能处理的,会帮你们把问题反映给相关人员。请大家务必放心。”
众人再次热烈鼓掌,个个满脸激动。
在两人的鼓动下,大家似乎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
吕达声点名周游:“周知青是吧?来来,你先说。”看他的神情,感觉这小子问题最大。
周游走上台,开始了他的表演。
“各位知青朋友们,工作组的同志,我赋诗一首,以表达我的心情:
知识青年前来学习,见到队长满心惭愧。
十五圆月满天的星,比不上队长房中灯。
起早贪黑从不喊累,心里装着整个八队。
贫下中农斗志如钢,广大知青迎头赶上。
工人农民手挽着手,革命路上从不回头。
奋勇追赶伟大时代,赶英超美绝不停歇。
我们的队长是人才,人民的代表人民爱。
我劝工作组重抖擞,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第121章 人生如戏,全村飚戏
周游一首诗念毕, 台下掌声如雷。
工作组成员面面相觑,说好的诉苦大会呢,说好的满腹心事呢?
吕达声忍无可忍地说道:“周知青, 请你不要粉饰太平, 你要大胆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我们看见你时,你正满脸忧愁,满腹心事,为何现在这样大念颂诗?”
周游漫不经心地说道:“哦, 我那会儿正在构思新诗呢。你们肯定没写过诗吧?写作时谁不是眉头紧皱,心事重重?”
吕达声:“……”
大家偷偷地发笑,秦直也忍不住笑。
黄国福心中大怒但又不好当场发火, 只好假笑道:“周知青, 你先下去吧。”
吕达声请其他知青继续发言, 大家你推我我推我, 谁也不想上台。他们不发言不为别的, 就是周游这家伙调子起得太高了, 这么一首诗下来, 让他们还怎么发言?
最后赵永进被推了上去, 他跟韩兑一起混这么久,怎么着也能学点。
赵永进走上台, 朗声说道:“我的题目是《一个知青眼中的生产队长》。”
大家掌声鼓励。
吕达声预感到不妙,这不会又跟周游一样, 是专门上来歌颂韩兑的吧?
赵永进声音清朗好听:
“肩膀抖落下晨星, 衣襟里飘着晚风。
穿行田间不停脚, 挥汗如雨在车间。”
……
秦直小声评价道:“周游, 永进的写作水平比你高。”
周游轻嗤一声:“那是我故意调低了文笔, 写得深了, 怕他们看不懂。”秦直轻笑。
赵永进之后是江云飞:
“大寨红花处处开,工厂机器轰隆响。
满山青松化作笔,写不尽知青万般情。”
秦直再次发表评论:“云飞的文学水准也还行,也比你的好。”
周游白了他一眼,问道:“大评论家,你倒是自己写一首啊。”
秦直摇头:“写不出来,实在太难为情。”在表演这一方面,他是自愧不如。
这些知青们一个个地上台,吕达声的脸色越来越黑,现在黑得已经像锅底了。黄国福起初脸上还挂着假笑,现在越来越僵硬。
陈晨倒是听得兴致勃勃,一双明亮锐利的眼睛在人群中扫来扫去。
在场的最兴奋最忙碌的要数时泰林,他一直在不停地记录。韩兑再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这帮知青都是人才啊。
秦直见时记者记录太辛苦,还随手帮了忙,把自己的笔记拿给他,并且在每首诗下面写了点评。
周游那首诗的评语是文字粗糙,不太押韵,建议大幅修改。
知青们倾情演绎了一出别样的座谈会节目。工作组十分不满意,但他们不满意也没用。
调查工作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工作组来韩李村的事,大队和公社的人自然也知道了,华队长和贺书记还派人来过。
华队长担心韩兑顶不住压力,还托人暗暗嘱咐他。韩兑不用点就透,向那人委婉保证:自己的锅自己背,绝不连累领导。
华正茂这才微微放了心。
秦肃得知情况后,对华正茂十分看不上:“这种人不行,一点责任都不敢承担。”
韩兑笑道:“没事,我早有思想准备。这世上最可靠的人是自己。”
秦肃:“是吗?你再想想,就没有别的人了?”
韩兑一看秦肃那傲娇的神态,话锋一转,补充一句:“当然,还有你,你是我最可靠的朋友。”
秦肃这下才略略满意。
秦肃也不可能一直都住在韩李村,他还要回县城工作,但他来得很勤,隔三差五地就来韩李村一趟。
秦直就算是再迟钝也看出来了,他哥不是来看他的。他俩感情没那么好。
他是为了谁而来的,不言而喻。
秦直等秦肃再来村里时,找了个机会提醒他:“哥,韩兑已经拒绝过咱们了,我劝你要慢慢走出来,可别真陷进去了。”
秦肃看着秦直,问道:“这么说,你已经彻底走出来了?”
秦直沉默一会儿,才斟酌着答道:“怎么说呢,刚开始是很难受,但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就淡了,再加上我很忙,一忙起来也能冲淡很多感情。”反正,现在他又能跟韩兑轻松愉快地做朋友了。
秦肃心情不错,甚至对秦直笑了一下:“看到你已经走出来了,我就放心了。”以后省得韩兑为难。
秦直反问道:“哥,我没事了,可是你呢?你最近来我们村有点勤啊。”
秦肃漫不经心地道:“我就是来看看你和时泰林。”
秦直张口就杠:“不可能,你对我没有那么多耐心。你跟时泰林也就是一般的同学,我记得以前,他老爱跟在你身后,你都嫌烦,你还说他脑子不好使,你喜欢跟聪明点的人交朋友。”
秦肃:“……”
他微微咬牙:“你的记性可真好啊。”
秦直一脸小得意,爱抬杠的人谁的记性不好?
秦肃懒得理会这个弟弟,他转身去找时泰林。
时记者收到材料后,回房后挑灯夜战,连写了三篇文章用挂号信寄回报社。
之后,他继续驻扎在韩李村,等待新的消息和新闻。他每天搜集材料,深入采访,忙得不亦乐乎。
秦肃来看他,他既高兴又意外:“秦肃,你又来看我了?真是不好意思,让你一趟又一趟地跑。”
秦肃面带微笑:“你来到这里,我就应该尽尽地主之谊。这几天过得怎样?习惯吗?”
时泰林连声说:“习惯习惯。这韩李村的生活水准跟省城差不了多少。你看这宾馆多先进,房间干净宽敞,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宾馆解决。这里的老乡也热情,经常有人请我到他们家吃饭。”
秦肃又问:“韩兑请你吃饭了吗?”
时泰林摇头,秦肃面露不满:“这人不够朋友,你是我的同学怎么能不好好招待呢?”
时泰林心中愈发欢喜,赶紧替韩兑说话:“你别怪他,他也有苦衷,他现在被停职调查。要是请我吃饭,工作组肯定又拿此事找茬。他还专门让他朋友给我送吃的,并说,很抱歉不能好好招待我。”
秦肃点头:“算了,你们认识的不是时候。”
时泰林叹息道:“谁说不是呢,我真的很同情韩同志。这么好的一个干部,结果落到这种下场。”
聊完工作上的事,秦肃贴心地建议道:“泰林,你刚进报社,扎根不深,不要浮光掠影地去采访,你要抓住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主题,深挖下去,以后让大家一想起某类题材就不自觉地想起你。”
时泰林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钦佩地说道:“秦肃,你果然是家学渊源,看事情就是比一般人看得远看得深。”
时泰林已经下定决心,要深挖韩李村这个大题材,这个题材包含得太多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时代性话题有,“无私奉献好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还有知青下乡等等,可供挖掘的材料很多。
时泰林白天出门找素材,晚上回来挑灯夜战。宾馆的服务员看他辛苦,还特地给他送夜宵。时泰林再次感叹,韩李村的社员真是淳朴热情又可爱。
几天后,天下起了雨。春雨贵如油,大家开始准备春耕,以往都是韩兑亲自调度人手,安排春耕工作,这次他被停了工作,大家十分不习惯。韩兑让张会计李满堂他们安排工作,就算他不在队里,也能保证不出乱子。
至于他本人,虽然精神受到重大打击,还是坚持冒雨去视察农田。
这一幕刚好被时泰林看到,刚好拍了一幅韩兑在雨中的侧影。
韩李村的村民们,要么忙着春耕播种,要么忙着上班,晚上还要学习,从早到晚,日程排得满满的。
全村最闲的是工作组成员们,黄国福和吕达声没能从社员和知青那里挖到想要的东西,考虑一番,决定从韩兑的家人入手。
他们早就打听到了,韩兑的父母没怎么上过学,大哥脑子不好使,嫂子发烧发傻了。
这些人应该很容易套出话来,说不定能挖出大料猛料,毕竟,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嘛。
两人先找到韩刚,吕达声一看韩刚这模样,就感觉找对人了。这人一看脑子就不好使,又傻又愣。
吕达声上前搭话,还给了韩刚一支好烟,韩刚摆手拒绝:“我不抽烟,我弟说了,抽烟有害健康,对女人孩子都不好。”
吕达声只好收起烟,问道:“韩刚同志,韩兑是你弟弟是吧?他觉得他是一个好弟弟吗?”
韩刚斜愣着吕达声,说道:“那还用问,世上再也没有比他更好的弟弟了。”
吕达声不相信:“真的?”
韩刚没忍住,白了他一眼:“一看你就没有好弟弟。”
吕达声:“……”
韩刚反过来问吕达声:“你不信是吧?那我问你,你有媳妇吗?有房子吗?”
吕达声只好答道:“我有媳妇,也有房子。”
韩刚接着问:“你媳妇是你弟弟帮忙找的吗?你的房子是你弟弟盖的吗?”
吕达声:“……不是。”
韩刚:“那不就得了,我的媳妇是我弟弟帮忙找的。我的房子也是我弟弟帮着盖的,三层小楼,全村第一栋。”
吕达声沉默了一会儿,便换了个问题继续问:“韩刚同志,你弟弟这么优秀,从小有人拿你们俩作比较吗?”他就不信了,兄弟之间相差这么大,韩刚会不妒忌韩兑?
韩刚再次翻白眼:“我跟小锐有啥可比的?我哪哪都不如他,还用得着别人比,我自己能不知道吗?”
吕达声突然不知道接什么话好。
他还是不死心,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他做为干部,有没有为你特意做过什么事?”徇私之类的。
韩刚想了一下答道:“特意做过?有吧,他这人最无私,唯独在我这儿带了一点私心。”
吕达声心中一喜,脸上强作淡定地问道:“什么私心?”
“让全村的几对要结婚的年轻人陪着我一起结婚,好家伙,那场面老热闹了,十里八村谁个不夸?”
吕达声再次沉默了。
看来他来找韩刚就是个错误。
与此同时,黄国福也在跟陈月香攀谈。他想着陈月香这种乡下妇女没文化见识少,什么话都爱往外说,说不定能掏点出什么。
黄国福嘴甜,先把陈月香夸了一通,把她夸得警惕心都没了,顺便问韩兑的事。
114/127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