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有些撑不住时,祭祀终于接近尾声,太子淮完成所有祭拜,沿土阶走下祭台。
象首和祭鼎留在原处,任由风吹日晒鸟兽啄食。
待到九场祭祀完毕,人王下葬,骨头和象牙将随祭鼎一同封入陵墓,和其余八尊祭鼎一起作为随葬品,伴人王长眠地底。
祭祀结束,篝火不能马上熄灭,需派专人看守,直至牺牲焚烧殆尽。
看守者多为王族子弟,同人王血脉相近。在太子淮登基后,他们将全部入朝。即使才具不佳,凭忠心也会得到重用,被视为新王股肱。
完成首场祭祀,太子淮驾车返回城内。
从祭祀开始到结束,太子淮表现得可圈可点,一言一行练达老成,似胸有成竹,十足为人称道。
事实上,自驾车出城,太子淮就绷紧震惊,掌心捏了一把汗,唯恐祭祀中途出现问题,或是哪个环节不够周到,以至于行事不妥当众出丑。
好在一切顺利,他担心的事都没有发生。
登上马车,背对众人,太子淮长出一口气。
这一关过去,接下来还有八场祭祀,一场比一场重要,他不能有任何疏忽。既要确保中间不出差错,也要提防有人心怀叵测。直至人王入陵,整场葬礼结束,他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有丝毫放松。
因没有正式继位,太子淮的仪仗从宫门前绕过,停留片刻后,直奔太子府。
各国国君和氏族返回大营,依照出城时的位次,队伍排成长龙,整齐有序。
甲士卒伍手持火把,护卫在道路两旁。
队伍进城时,沿途为火光笼罩,加上灯火通明的大营,半座雄城亮如白昼。
郅玄的战车最先归营。
因长时间站立,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双腿难免发麻。在车上稍事休息,僵硬和酸麻感未能缓解,反而有所加剧。
郅玄下车时,破天荒需侍人搀扶。即便如此,脚步仍有些踉跄昂,短短一小段路,速度比平时慢了一倍不止。
好在夜色已深,营内都是自己人,郅玄不需要刻意掩饰,也不会为外人所知。
回到大帐内,侍人早已准备好热水。
郅玄试了试水温,挥退侍人,利落解开腰带,除去衣袍。扯下额上玉饰,身体浸入热水中,郅玄闭上双眼,长长呼出一口气。
温热的水流缓解疲惫,郅玄捧水浇在脸上,顿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还有八场。”
想到接下来的八场祭祀,郅玄捏了捏额角,不免感到头疼。
亲身参与王族祭祀,方知过程冗繁。与之相比,诸侯国的祭祀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郅玄看来,渣爹的葬礼已经足够隆重,和人王相比仍是不值得一提。
葬礼祭祀冗繁,代表着诸侯停留时间愈长。
对郅玄而言,此乃天赐良机,绝不容错过。趁祭祀间隙联络各国国君,远比归国后递送国书更加便利。
大家坐到一起当面谈,各自是什么心思,是赞同还是反对,全是一目了然。
有赵颢鼎力支持,北安侯持赞成态度,东梁侯识时务,必然不会唱反调。
四大诸侯拧成一股绳,附庸国自当跟随。再加上主动靠拢的国君,郅玄有把握,会盟之事一旦提出,超过一半的诸侯国将表态支持。剩下的诸侯国,即使不支持也不会明面反对,更大可能是左右摇摆。
如此一来,事情就很好调控和把握。
想到这里,郅玄心中突生一股急切。或许不用多等,明日就派人送信,邀众位国君前来共商。
想到就做。
郅玄打定主意,疲惫一扫而空。抓起放在一旁的布巾和长袍,准备连夜提笔,明天天一亮就派人过营。
不等他走出屏风,帐帘忽然从外部掀起,一阵脚步声传来,在帐内稍作停顿,其后直向他所在的位置走来。
能够不经通禀直入大帐,除了赵颢不做他想。
事实正如预料,郅玄拿起布巾拭发,修长的身影已绕过屏风,立定在他面前。一捧青丝落于肩上,身上犹带着几许水汽,显然刚刚沐浴过。
郅玄挑了下眉,正准备开口,手中的布巾忽然被夺走。下一刻,整个人腾空而起,被带出屏风,直向床榻走去。
不对劲。
郅玄环住赵颢脖颈,对上那双漆黑的眸子,捕捉到刹那掀起的暗潮,本能察觉情况有异。
赵颢没有出声,也没给郅玄开口的机会。
行到榻前,赵颢弯腰,将郅玄放在榻上,单手按住郅玄的肩膀,气息瞬间抵近。
“君侯,”低沉的声音在帐中流淌,烛光映亮漆黑的眉眼,浓墨重彩,似妖魅惑世人,“我有一事不明,需君侯解惑。”
郅玄不解地看向赵颢,指腹擦过赵颢的下巴,目光透出疑惑。
“何事?”
“闻东梁侯私见君侯,独处帐中,言词甚密,可有此事?”
赵颢一边说一边俯身,眸光牢牢锁定郅玄,手指随之收紧。气息笼罩之下,不留半分空隙,似要将郅玄锁住藏匿,再不许世人窥见半分。
郅玄愣住,视线迎上赵颢,见他眼尾泛红,嘴角掀起一抹弧度,格外诱人,却又无比危险。
刹那间,凉意如电流蹿过脊背。
想起美人的隐藏属性,郅玄顿时头皮发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麻烦大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翌日,侍人在帐外唤起,帐内却迟迟没有声音。如是再三,才听到一阵响动。紧接着有声音传来,却非郅玄,而是赵颢。
侍人曾有类似经历,心下不慌,准备好热水和洗漱用具,得到允许后入帐,准备伺候两位君侯起身。
大帐内,珍珠玉饰散落遍地,随便一件都是珍品。在郅玄和赵颢身边却十分常见,随意丢在地上也不足为奇。
侍人鱼贯入帐,对帐内的凌乱视而不见。捧着热水和洗漱用具行至榻前,垂目低首,连呼吸都放得极轻。若非还有体温,简直和木雕泥塑一般无二。
赵颢已经起身,正坐在榻旁。身上衣带整齐,唯独长发未束,如瀑披在肩后。
郅玄打着哈欠,双眼半睁半闭,懒洋洋不想起身。
见状,赵颢弯下腰,附在郅玄耳边低语。声音极低,流淌过耳畔,仿佛带着钩子。又像是羽毛,一下下擦过,引得郅玄阵阵心痒。
“君侯,该起身了。”
祭祀隔日进行,今天诸侯不出营,正方便郅玄行事。
知晓郅玄的计划,赵颢才会夜间过营。醋味的确不小,更多是为了避人耳目,和郅玄共商会盟安排。
两人秉烛夜谈,直到天明方才歇息。
两人都习惯晚睡,遇到政务军务紧急甚至能两三日不合眼。奈何今时不同往日,刚刚经历一场祭祀,赵颢不觉如何,依旧体力充沛,郅玄却有些撑不住了。
侍人在帐外唤起,声音传入耳中,郅玄能听清每一个字,偏偏无法睁开双眼,遑论是和赵颢同时起身。
他的意识是清醒的,理智也告诉他今天是难得的机会,越早联络诸侯越能顺利行事。无奈身体的状况不允许,现实的发展和设想背道而驰。
郅玄想要坐起身,手脚却不听使唤。赵颢只能将他拉起来,任由他靠在肩上,直至完全清醒,能自己离开床榻。
整个过程中,侍人眼观鼻鼻观心,权当什么都看不到。
然而沉默归沉默,七八个大活人站在帐篷里,郅玄想忽略都难。
在赵颢面前,郅玄可以任性,偶尔还会不顾氏族规矩,怎么舒服怎么来。当着这些侍人他却不能这样做。
总而言之,国君的颜面很重要。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赖床,实在不像话。
哪怕侍人守口如瓶,嘴巴紧得堪比蚌壳,郅玄依旧过不去心中那道坎。别看他动辄叫嚣要为昏君,真正事到临头,压根迈不出半步,轻易不会踩到界限。
“水。”
郅玄强迫自己起身,神智逐渐清醒,头却开始疼。像是被包裹着绸布的木头敲击,一阵接着一阵,除了难熬更觉心烦。
靠在赵颢肩上,郅玄用力捏了捏额角。片刻后,痛感稍有减轻,他才缓慢抬起头,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
“君侯不适?”
白皙的手指覆上郅玄额角,轻轻按压。指尖的凉意划过皮肤,心中的烦躁似被冻结,瞬间一扫而空。头疼也短暂消失,出人意料地有效。
郅玄长出一口气,表情开始放松。对上一双漆黑的眸子,能清晰捕捉到眼底的担忧。
“无碍,夜间睡得迟,略有些头疼,很快会好。”郅玄覆上赵颢手背,轻轻握住落在额上的手指。随着他的动作,长袍袖摆滑落,堆在手肘处,现出一截稍显清瘦的腕子。腕子内侧有两枚红印,是赵颢昨夜所留。
商讨正事要紧,该有的安抚不能少。
为让美人不醋,郅玄付出极大代价。道是以身饲虎有些夸张,但就激烈程度而言,实在不差多少。
郅玄的话没有真正安慰赵颢,反而让后者更加担心。若非了解郅玄的性格,深知他决心已下,非到万不得已不会改变,赵颢甚至想劝郅玄暂缓计划。
祭祀还有八场,各国国君尚要在中都城停留一段时间,何必急在一时。
“君侯……”
“放心,我真的无碍。”
赵颢了解郅玄,郅玄也同样熟悉赵颢。在对方的话没说完之前,郅玄就出声拦住,同时摇了摇头,表明自己身体无恙,不需要太过担忧。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天下诸侯为人王葬礼齐聚,看似时间充裕,郅玄却不敢有半点疏忽。
谁能保证中途不出差错,不会横生枝节,遇到突发事件。
郅玄习惯未雨绸缪,既然定下计划,必然要严格执行。又不是真正生病起不了身,仅仅是疲惫头疼,忍一忍就好了。
见无法说服郅玄,赵颢也不再浪费口舌,但他坚持留在郅玄营内,并言一旦情况加重,郅玄必须休息。
“好。”美人一番好意,郅玄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起得有些晚,郅玄不想再拖延,用最快的速度洗漱更衣,命人送来早膳。
人王葬礼期间,各国国君身在中都城,每日膳食有严格规定,必须遵照礼制。食物的种类不提,烹饪方法都有严格要求,由宫内送来具体条目。
郅玄习惯熟食,对生食提不起任何兴趣。受他影响,赵颢也开始摒弃生食。桌上的几碗生酱和腌肉,两人一筷也没有动,用肉汤搭配粟饭填饱肚子了事。
郅玄和赵颢不满意膳食,厨同样不满。
十八般武艺在身,却样样不得发挥,要给国君送生酱和生腌肉!
不提味道如何,生水不能饮,生肉尽量少食,在西原国老小皆知。如今碍于礼制,偏要摆上国君餐桌,如何不令人愤懑。
厨越想越气,越想越怒,看到原封不动的生酱和生腌肉,认定国君受到委屈,菜刀舞得虎虎生风,猛然剁下,险些劈碎案板。看到宫内送来的膳食条目,更是连连运气,仿佛有深仇大恨。
餐桌上突然多起生食,郅玄和赵颢不喜,厨很是火光,西原国众人也很不习惯,对着生酱不愿下筷,宁肯搭配酱菜扒饭,也不吃一块生肉。
相邻营地中,北安国众人了解西原国作风,不觉得有任何奇怪。换成是他们,每日热腾腾的饭菜换成生食,同样也会不适应。
赵颢带来中都城的多为旧部。营内上下同郅玄麾下接触频繁,有些人还曾驻扎草原,饮食习惯也向对方靠拢。这就导致了生酱和生肉送上桌,他们一样不愿意动筷,甚至有些嫌弃。
东梁国众人知晓情况,心中感到费解,不由得面面相觑。
由于国土近海,近岁又屡征东夷,拿下大片海边土地,东梁国人习惯食鱼,鱼脍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看到西原国人对生食的拒绝,他们很不理解。不解就会发出疑问,得到的答案委实令人脸绿。
“果真?”
“果真。”
郅玄屡次下旨,在国内三令五申,要求国人吃熟食,不能饮生水。军中上下牢记在心,任何时候都不敢疏忽大意。
此外,巫医和桑医配制的药十分有效,服药后的场景过于震撼,每每想要偷懒应付,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三番五次,再懒的人也不敢投机取巧,实在是不想记忆重现。
遇到东梁国人提问,西原国人很是大方,甲士卒伍没有半分保留,前因后果巨细靡遗,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
其后果就是大家一同脸绿。搭配东梁国军队的服色,倒也十分相称,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
东梁国人大受震撼,认为不能独享刺激,遇到别国刺探,绿着一张面孔重复答案,使得消息迅速向外扩散。
能让百战之士脸绿的画面,刺激和震撼可想而知。
东梁国人体会到扭曲的快感,以至于旁人不想听,他们还会主动送上门,抓住对方说个不停,不让目标崩溃誓不罢休。
在东梁国人的努力下,生食生水的危害风传各国大营,上自国君氏族,下至甲士卒伍,乃至于役夫和奴隶都是闻生肉而色变,见生酱而脸绿。
有国君具备探索精神,主动从西原侯手中换来药丸。验证的过程无需赘述,其结果,营内摒弃全部生食。敢食生肉饮生水,通通打板子,绝不留情!
求证的人越来越多,摒弃生食的风潮随之掀起。
想到事情的源头,国君们纷纷感谢西原侯,盛赞西原侯仁厚。
提到中都城,诸侯们开始阴谋论,在礼仪中倡导生食,还专门定下食谱,用意何为?
大锅从天而降,中都城负屈含冤,却又百口莫辩。
诸侯们一致认定有阴谋,这锅中都城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怎一个委屈了得!
这种情况下,郅玄发出邀请,国君们无一推辞,都欣然赴会。
大小诸侯齐聚营内,不等郅玄开口,先一步开口表态,此番恩义他们牢记在心,如有差遣必不推辞。
众人感谢郅玄,对王族制定的餐食礼制极大不满。脾气暴躁一些,难免会言辞激烈。
面对眼前场景,郅玄搓了搓下巴,心头一动,这就是无心插柳,意外之喜?
赵颢和北安侯对视一眼,虽说过程出人预料,结果却和设想中一致,甚至是更好。
东梁侯不发一言,不是不赞同郅玄,而是被赵颢的目光压得一动不敢动。
今时今日,他切身体会到赵颢为何被称为杀神。这刀子一样的目光,还专往脸上刮,他实在有些扛不住。
169/206 首页 上一页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