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流年照锦(GL百合)——钓鱼养猫

时间:2022-04-02 09:25:42  作者:钓鱼养猫
  “原来是小郡主。”谢锦明白了小姑娘的身份,自然不敢抱她。
  但姜晗看起来很喜欢她,见自己伸手没有得到回应,委屈巴巴地扁起嘴来。
  姜照哄她:“晗儿自己开口说话。”
  姜晗哼唧了几声,盯着姜照看,见她的确没有要帮自己说话的意思,就不大情愿地张开了口,慢吞吞地说:“抱……姐姐抱。”
  她长得白嫩可人,嗓音软绵绵的,让谢锦格外心软,忍不住问道:“郡主是要奴婢抱?”
  姜晗听懂了她的问话,点了点头,又眯着眼睛笑起来。
  谢锦没和这样大的孩子接触过,只是想起父亲信里谈及,兄嫂在三年前诞下一子,想来是和姜晗年纪相仿,不由得就生出几分想要接触的好奇来。
  她看向姜照,姜照挑了挑眉,把孩子往她面前送了送,谢锦学着她的姿势,把姜晗接到了自己的怀里,大气儿也不敢喘一下。
  姜照笑道:“她又不是易碎的瓷器,你不必如此紧张,小丫头有些胖,你若是抱不动了,就把她放下来走一走,没有那么娇气。”
  谢锦果然放松了一些,稍微调整了一下姿势,不满地瞋了她一眼,道:“郡主虽年幼,到底是个姑娘家,陛下怎么能胡乱编排她?”
  说完,也不管怀里的人能不能听懂,还哄了一句:“小郡主一点儿也不胖。”
  姜照哭笑不得,只能附和着点头,又道:“皇叔还在等朕,有要事相谈,朕就先把晗儿交给锦娘了,你若是嫌她缠人,就还送到姑姑那里去。”
  说完也不等谢锦应允,就折返了回去,留下谢锦和姜晗四目相对。
  谢锦可不会带孩子,更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么小年纪的孩子交流,她仿佛抱了个烫手山芋,丢又丢不下,只能硬着头皮抱着,只想着赶紧送到青时那里去。
  刚走了两步,姜晗搂着她的脖子,晃了晃,小脸微红,似乎是有话要说,但就是不见开口。
  谢锦问她:“郡主想要什么?”
  姜晗有些扭捏,动了动身子,哼唧两声,还是没有开口。
  谢锦耐心十足,温声笑道:“郡主想要什么,尽管告诉奴婢,猜可是猜不出来的。”
  她也不知道姜晗能不能听懂她说的话,正苦恼该如何与小孩子沟通,姜晗突然贴近她耳边,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
  谢锦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有些忍俊不禁。
  小郡主想要小解,却不好意思说出口,谢锦见她小小年纪便知道害羞,便强压下笑意,怕惹得她脸红,便也没有出言调侃,直接将人带去解决了一下。
  从恭房出来后谢锦就把姜晗带去了青时姑姑那里,青时正在窗下绣花,见她抱了个孩子来,很是新奇,谢锦自然又是一番解释。
  青时放下绣品来逗孩子,盯着姜晗看了一会儿,笑道:“血脉亲缘,果真奇特,安乐郡主和陛下幼时有几分相似呢。”
  “姑姑所言当真?”谢锦闻言,又看向姜晗。
  她和姜照初遇时,姜照已经有十来岁,虽然稚气未脱,但也算是个小大人了。
  而姜晗还不到三岁,正是温软可爱的时候,谢锦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青时言语影响,再看姜晗,果真看出了几分与姜照的相似之处。
  青时拿了几粒果脯饴糖给小郡主,见她伸手抓了往嘴里塞,眼睛圆圆的,两腮也圆圆的鼓起,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头上总角,脸上满是慈爱。
  “模样是有些像的。”青时笑道:“但性子可不像,陛下儿时调皮,常让娘娘与我十分头痛,小郡主却乖巧极了。”
  姜晗许是听懂了有人夸她,抬起眼来冲青时姑姑咧嘴一笑。
  青时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年轻的时候侍奉太后,如今又侍奉姜照,一生未能嫁人,无儿无女,姜照长大之后她也没哄过别的孩子,如今见了姜晗,既是怜爱又是疼惜。
  但姜晗虽然年幼,毕竟是主子,青时也不敢对她太过放肆,只能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她,又和谢锦说起了一些姜照小时候的事情。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姜晗似乎是累了,打了几个小呵欠,被谢锦抱着睡着了。
  青时让谢锦把孩子放在床上,但谢锦但凡一撒手,姜晗就立马睁开了眼睛,伸长了胳膊哼哼唧唧地要抱抱。
  小孩子的眼睛黑白分明,噙着一些惊醒的眼泪花子,看得人格外心软。
  谢锦没办法,只能抱着她睡,胳膊酸软了也不敢松开。
  好在姜照与康王那边总算是谈完了话,姜照进门来,就见谢锦与青时相对而坐,谢锦怀里抱着睡熟了的姜晗,还给她身上盖了件厚衣服。
  “睡着了?”姜照凑近了去看。
  谢锦白了她一眼,压低嗓音道:“小点儿声,小孩子睡眠浅。”
  姜照捂了下嘴巴,学着她压着嗓子说话:“你就这么抱着她睡,累不累啊?”
  谢锦摇了摇头,青时姑姑在一边道:“小郡主看起来乖巧,没想到和陛下儿时一样难伺候,只要人撒开手,立马就醒了,锦娘抱了好一会儿,怎么会不累?”
  说完又拿下巴点点姜照,毫不客气道:“陛下自己抱一会儿试试就知道了。”
  姜照扁了下嘴,小声道:“姑姑说她就说她,怎么还要带上朕?
  还有这个小丫头,醒了就醒了,想来是不够困倦,何必这么惯着她?”
  孩子虽小,但也有些重量,何况这么一动不动的抱着,想也知道有多累人。
  姜照不心疼姜晗,她只心疼谢锦,伸出手从她怀里接过了孩子,动作有些大,惹得谢锦和青时姑姑都瞪向她。
  “皇叔在外面,朕把孩子给他送过去。”姜照假装看不到她们二人的怒视。
  康王父女是晚膳后过来的,这会儿天色已经黑严实了,姜照把孩子还给了康王,又回来喊上谢锦,一起离开了青时的住处。
  作者有话要说:
  不会刻意去写养娃剧情,只是为以后做个准备,先埋个线。
 
 
第34章 雨天
  从青时住处出来,已是月上梢头。
  姜照送谢锦回偏殿,有意挑起话题,开口问道:“去过宫正司了?”
  谢锦低眉看路,听她问了话,便回道:“还未谢过陛下恩典,是回了宫正司一趟,将糕点送给了柳大人和徐司正,她们亦让奴婢代谢陛下天恩。”
  言辞之间,犹是放低姿态,有疏离恭谨之意。
  姜照止了步子,谢锦一直远半步跟着她,自然随之停了下来,有些疑惑地看向她。
  姜照转过身来,贴近到她面前,谢锦下意识地退了半步,姜照又跟上去,如此重复几次,谢锦终于放弃与她保持距离,无奈唤道:“陛下。”
  “不要叫我陛下。”姜照伸出一指点在她的唇上,认真道:“你不是说,你不怪我吗?以后没有外人在的时候,我们还像从前一样相处,好不好?”
  谢锦眼睫微颤,偏头躲过她的手指,沉声道:“这里是皇宫,而我是个戴罪宫女,有些事情,陛下可以任性,但我不可以。”
  见姜照凝眉不解,谢锦又道:“陛下应允我,年关之前便能出宫,我只希望在那之前能安安稳稳地度过这段时日,不想再横生枝节。”
  姜照听懂了她的话,垂下手去,有气无力道:“朕知道了。”
  她负手转身,虽然不大高兴,但还是把谢锦送回了偏殿住处,因生了些小性子出来,把人送到了地方便转身要走,招呼也不打一声。
  还是谢锦出声把她叫住了。
  “陛下这么喜欢这个荷包?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谢锦垂眸看向姜照腰间,素面锦缎的袍子,刺金绣银的腰带,却偏偏挂着一个刺眼的蓝色荷包。
  或许做工还算精致,但料子粗糙,更与她通身的锦绣富贵格格不入。
  顺着她的目光,姜照也垂眸看了一眼,板着脸道:“我就喜欢这个,谁敢笑我?”
  其实她平时也并不佩戴那个荷包,就是怕宫里人爱多嘴,又传出什么流言蜚语来给谢锦惹了麻烦。
  但今日出宫用上了,回来更衣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随手就拴在了腰带上,若不是谢锦开口,姜照也想不起来这荷包会带来的影响。
  看出她的嘴硬,谢锦也没多说什么,让她在原地稍等,转身进了殿门。
  姜照虽然自己生闷气,但还是很听她的话,就站在殿门口一动不动,直到谢锦出来,伸手摸到她腰带上,才迅速抬手捂住荷包,扭着身子躲开了她的触碰。
  “送出去的东西哪还有收回去的道理?大不了我以后不戴了就是。”
  姜照眉头紧蹙,有些提防地看着谢锦,生怕她又动手来抢自己的荷包。
  谢锦看着她如临大敌的模样,唇角一动,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把掌心摊开送到了她面前。
  姜照定睛一看,她掌心上放着一个香囊,雪青色面料,上绣祥云仙鹤,底缀流苏,无论是料子还是绣工都是极好的,便是与御用之物相比也不落下风。
  她看得眼睛有些发直,抬头望谢锦,不确定道:“这是,给我的?”
  见谢锦点了头,姜照眼睛一亮,从她掌心把香囊取下,左右翻看了几下,又拿到鼻尖轻嗅,里面不知道装的什么香料,味道淡而清新,还有些提神功效。
  姜照那些扭扭捏捏生出的闷气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也不用谢锦动手,自己解下腰间的荷包换上新得的香囊,越看越欢喜。
  她挺胸抬头,绕着谢锦转了几圈,眼巴巴地问她:“好看吗?”
  谢锦假装听不懂她的话,点头道:“陛下天姿国色,风采出众,自然是好看的。”
  姜照知道她是故意的,也不与她计较,心情大好的把蓝色荷包里的金豆子全倒了出来,塞进了谢锦手里,喜滋滋道:“虽然得了香囊,但我可不是什么喜新厌旧的人,这荷包我还是要收回去的,毕竟也是你亲手所绣。”
  见她有些得意忘形了,谢锦无奈地摇摇头,开口催促道:“陛下该回去了。”
  姜照被一个香囊哄得很开心,便也没有蓄意缠着她的意思,点了点头,便要转身离去。
  刚走了两步,她想起什么来,又回身嘱咐谢锦:“我明早要去御书房处理奏折,你身为御前执笔,需得与我同行。”
  谢锦疑惑道:“陛下千秋,不是可以休沐三日?这才是第二日呢。”
  姜照不以为然,同她解释道:“只是三日不用上朝,政事还是要处理的,要不然御书房该堆满了,又没旁人能帮我批阅。”
  说到这儿,她撇了撇嘴,显然有些怨念。
  但身为一国之君,受万民供养,她推脱不了半分,只能尽职尽责,日理万机。
  与谢锦道过别,姜照就回了寝殿,元祥候了多时,见她眉开眼笑心情不错,便也跟着笑起来,唤来宫女们伺候姜照洗漱更衣。
  夜间下起了雨,一直下到天亮。
  姜照不喜下雨天,从小觉得雨天无聊,被母亲勒令不准出门,又觉得到处潮湿阴冷,站着坐着都不自在。
  前两年太后病逝,也是在一个阴寒阵阵的下雨天,更是让姜照心烦。
  醒来后听见雨打屋檐的动静,姜照在床上又躺了好一会儿,才磨磨蹭蹭地起了身,由宫人伺候着更衣洗漱,脸上的表情和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
  高盛安端着早膳进殿,见她斜身倚坐在椅子上发呆,便马上摆出一张笑脸来,凑近了请她用膳。
  姜照恍惚着回神,瞥了他一眼,道:“你身子不适,就多歇几日,朕身边又不缺人使唤,你不必事事尽心,操劳过度可不好。”
  高盛安笑眯眯道:“奴才谢陛下关心,但奴才是天生的劳碌命,就该为陛下鞠躬尽瘁,如果哪一日您真用不上奴才了,那奴才才是要浑身难受呢。”
  他端着的盘案上面有一碗素面,两样小菜,姜照看了一眼,觉得没什么胃口。
  高盛安看出她的不情愿,一边把面碗和装小菜的碟子往桌上摆,一边故意提高了嗓音道:“陛下快来尝尝,这可是谢姑娘一早在小厨房为您亲手煮的面。”
  果然“谢姑娘”三个字一出,姜照的表情就变了,好似是忽然来了食欲一般。
  高盛安低头偷笑,将简单的早膳摆好,便后退了几步守在一边,看着陛下乖乖坐到桌前,将那碗普普通通的素面吃了个精光,连汤都喝完了。
  “看来陛下胃口不错。”高盛安笑着说了一句。
  姜照睨了他一眼,起身走两步消食,没有搭理他,而是高声唤了元祥。
  元祥从殿外进来行礼,姜照吩咐道:“让韩宣去御书房见朕,带着谈源生与方崇。”
  “奴才遵旨。”元祥领了圣谕,又匆匆离去。
  高盛安凑上去问:“奴才这个小徒弟,陛下可用的顺心顺手?”
  姜照点点头,夸赞道:“小元子头脑机灵,处事也灵活,宫里宫外都忙活得很好,公公教的不错,这是要来讨赏?”
  高盛安笑道:“讨赏就不必了,能为陛下做事,是奴才们的荣幸。
  只是奴才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徒弟,如今奴才还能动弹,尚可与他分担一二,只是奴才毕竟年龄大了,怕哪一日真就一病不起,留他一个人,怕是顾应不来。”
  “那公公的意思是?”
  “奴才想再挑两个机灵的教导,以后也好给小元子分担分担。”
  “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你看着办就行。”
  姜照看向低眉顺眼的高盛安,眸子里多了些深思,口中却还是轻描淡写道:“你是朕的内廷大总管,自己能决定的事情,无需向朕请示。”
  高盛安喜上眉梢,躬身道:“谢陛下恩准,您对奴才信赖有加,奴才也不会让您失望。”
  姜照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又在寝宫待了一会儿,雨势渐弱,却还是淅淅沥沥,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姜照等的心烦,就决定冒雨去御书房。
  御辇在熙和宫门口等候,姜照扭头看向独自撑伞的谢锦,又看了一眼为自己撑伞的高盛安,冲他招了招手。
  高盛安会意,附耳过去听她说话。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这实在不成体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