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晗道:“当皇帝有什么难的?第一就是要学会明知故问。”
见姜照听的认真,也并没有反驳她的言论,姜晗又继续道:“韩相经常来找皇姐商讨政事,但您极少吩咐他去做什么,更不会关心他要如何做。
您总是爱反问他的意见,若是可行,便允之,若不可行,便再问,直到问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来。”
姜照呷了一口茶道:“继续说。”
姜晗道:“第二就是要借刀杀人。您常对我说朝局如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且落子无悔,不可后退。
但棋子是黑白分明的,人心却不是,做为一个执政者,懂得知人善用比自己聪明要强上百倍,作壁上观,也远比亲历亲为更容易得到效果。”
“这话说的也中听。”姜照笑意愈深,忍不住重新打量起面前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小人儿。
姜晗幼时被养得精细,吃得滚圆,长大后开始抽条儿,已经初具少女窈窕之姿。
她与姜照是堂姐妹关系,本来面容上就有肖似之处,这些年跟在她身边,举手投足也好,斟酌其词也罢,更少不了姜照的影子,更像是活脱的亲姐妹了。
该是有所庆幸,姜晗儿时虽有些碍于口齿,但也很快纠正过来,更没有遗传到康王病殃殃的身子,从她进宫开始,姜照月月安排人来给她请平安脉,更甚关心自己的身体。
到如今,小丫头已初长成了,身体康健,冰雪聪明,识大体,懂仁义,正是个在姜照心里再为满意不过的皇位继承人。
但自己带出来的孩子,姜照也知道她的小毛病,是有些爱得意忘形的。
谢锦平时待她有些溺爱,对于她的成长过程总是赞不绝口的,让姜晗总是有些飘飘然。
姜照不忍斥责谢锦,只能把唱黑脸的活儿揽到自己身上,无论心下对姜晗有多少满意,面上还是要作作威风,施以打压政策。
这会儿对于姜晗的说辞,也只是评了个中听,又正色问她:“那你觉得难在何处呢?”
“难在万事了然于心,手中握有多少权力,就要负起多少责任。”
姜晗跑到姜照身后,抬手给她揉捏着肩膀,歪着脑袋道:“小时候看皇姐,指点江山,前呼后拥,金口玉言,总觉得做皇帝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长大后才明白,系天下万民于己身,不可姑息,不可犯错,又岂是一句励精图治能概括的难处?”
她将下巴放在姜照肩膀上,贴着她的脸黏糊糊地撒娇,问道:“我登基以后,皇姐打算带师父去哪儿?还会回京都,还会回宫吗?”
“去江南,去塞北,去她家人流放过的边关。”姜照嗓音温和,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天下之大,有极尽繁华,也有萧萧落叶,我都想带她去看一看。”
她抬手捏了捏姜晗的小脸,“至于宫里肯定还是要回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她有多疼你,即便朕能放心,她也不能放心,所以你也别想着偷懒,朕回来是要检查功课的。”
姜晗扁扁嘴,闷声道:“我既想早日为皇姐分忧,让您可以带师父好好出去走走,又不想孤家寡人的坐在那个位置,高处不胜寒,皇姐最懂了。”
“不过还好。”
没等姜照出言安慰,姜晗自己就想通了,又嘻嘻笑道:“皇姐把路给我铺得平坦,又有几位先生忠心辅政,我今后要走的路,是比皇姐曾经容易多了。”
姜照道:“你父王身体不好,这些年来避嫌也避够了,你登基之后就将父母接过来照料吧,至于他们是住在宫里还是住在宫外,到时还是凭他们自己做决定。
假如是要住在宫外,你就多出去走走看看,顺便体恤民情,不要做只从折子里看天下的君王。”
“晗儿记下了。”姜晗温声应道。
姜照摸摸她的脑袋,道:“朕再给你一年时间,好好准备准备。”
姜晗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嘉平十四年春,姜照正式下发了立姜晗为储的旨意,布告天下,敬祀宗庙。
这一年姜照三十岁,姜晗十三岁。
禅位之前,姜照盯着姜晗监国三月,确认无误之后,于嘉平十四年七月正式宣告退位,皇妹姜晗,温良恭俭,人品贵重,可继皇帝位,布告宇内,咸使闻达。
此诏一出,满朝皆惊。
虽然姜晗为储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绝大部分人也没想到,姜照居然会在壮年退位,让一个还未及笄的小姑娘登临天下。
这岂不是胡闹?
于是掀起轩然大波,轮番劝告,可是姜照心意已决,能正儿八经对她劝说有效的几个大臣又唯她之命是从,让辅佐新帝就辅佐新帝,绝无半分怨言。
最后自然还是姜照占上风,并且亲自主持了姜晗的登基大典,大孟万里河山,以及她答应过韩宣的盛世清平之梦,悉数交给了她年轻的继承人。
姜晗登基,左相韩宣、右相谢玉折为辅政大臣,在新帝及笄之前的两年,所做出的一切政见决定,在正式颁发之前,还是要由两位臣工共同决议,全数通过之后,方可施行。
而因姜照退位于壮年,百姓安乐,江山无恙,为了表示对于她的敬重和尊崇,姜晗并没有选定新年号,而是继续沿用了嘉平二字,续写姜照治下的盛世。
后来史书之上也有记载,临帝禅位于世宗,世宗继年号嘉平,盛世一甲子。
但史书之上,有关于临帝照的记载也只停笔于新帝登基,她平生之事,从年幼蒙恩、年少失宠、十六岁登临大宝,一直到在位十四年,禅位于世宗姜晗,所记篇幅并不算太长。
且内容上也都是陈其所政,彰其所功,并不涉及后宫,也并不涉及后事。
临帝没有庙号,更没有谥号,甚至百年后也未有葬入皇陵的记载。
这个临字,还是后世人为了区分其与世宗姜晗而定下的,取之为君临天下之意。
后世有人猜测,孟临帝姜照,似乎生来就是为世宗的嘉平盛世扫平前路、奠定基础的。
她无疑是个好皇帝,在位十四年,将先帝旻所留下的沉疴旧疾一扫而空,启用人才不问出路,广招寒门学子,大兴仁政,屡减杂税,通商内外,正朝野之风。
又为世宗留下许多治世能臣,包括后来名垂青史的左谭右方二相,以及被世宗拜为太傅,一生为大孟江山鞠躬尽瘁,在大儒林观之后又负圣贤之名的文正公韩宣。
临帝以女子之身继位,又立女子为储,嘉平两代女帝,真正意义上的开创了大孟朝四百余年内最为繁盛的治世,同时也提高了女子地位,从世宗朝起,女子为官渐成常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学士姜遥。
姜遥是宗室女,贤王一脉,在世宗年幼时做过她的伴读,后来世宗登基,姜遥得到重用,以清元殿大学士之名上朝参政,另兼皇室宗正之职,是世宗最亲近的左膀右臂。
她年长世宗七岁,恪尽职守,直言忠谏,一生未婚。
临帝照虽只在位十四年,但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大孟几代君王,后世修史之人有对她极尽推崇的,盛赞其为大孟“国运之眼”,而她的禅位原因和去向更为她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许多年后依旧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
虽然史书庄严,戛然而止,但其实民间流传了不少有关于临帝的轶事。
其中相传最广的,就是嘉平十四年,临帝退位之初,云阳府黎州万人庙曾来过两位锦衣姝容的女子祭奠,观其气度神态,皆不似寻常人也。
万人庙是黎州因地震重建之后,由朝廷拨款特意建立的一处庙宇,为天灾逝去的百姓超度祈福,也为了纪念在震中因公殉职的几位命官。
除此之外,为了感念皇恩浩荡,时任黎州知州还在庙内给临帝姜照设了一座生祠,以供百姓拜谒。
据在场者亲口描述,那两位女子在正殿祭奠完之后路过生祠,窃窃私语了好一会儿,便听稍显年长者对另一人笑道:“你为百姓所忧,百姓亦为你着想,这些可都是大功德。”
另一人则道:“我这一生的功德,早已提前用来遇见你了。”
随即二人相视一笑,携手而去。
这传闻并不知真假,也无法证明那两个人之间就有一个是临帝,但正史未言之处,更令人遐想良多,许多年后传闻愈盛,也成了人尽皆知的一个故事。
从而又衍生出许多关于临帝退位原因的说法。
其中最有始有终,有鼻子有眼的,就是说她有一位近身的貌美女官,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临帝要美人不要江山,退位与其私奔了。
这个说法有人深信不疑,自然也有人嗤之以鼻。
但史书上的确记载过关于临帝那位近身女官的事迹,而那位名为谢锦的女官,也不仅是和临帝有关系,更甚出现在过世宗的生平之上,对世宗有教导抚育之恩,情同母女。
这些记载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充其量能证明这么个人物并非虚构,但正因如此,才给予了世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毕竟世宗与临帝名为姐妹,实际上的关系和母女也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能被记载与世宗“情同母女”的女官,自然也不会是太简单的身份。
但因无史实可考,这些隐晦的记载和大胆的想象,最终也只能归于故事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就到这里吧,一个多少带些梦幻的结局。
不想说太多废话,感谢每一个点击、收藏、评论,三十多万字对我而言实在太多啦,谁懂……
会有新故事的,那就暂别于此,期待每一份重逢,顺颂时祺~
74/74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