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将卿(古代架空)——临安教司

时间:2022-04-15 08:38:22  作者:临安教司
  “正如殿下所料,皇后派人去寻景宁公主刺杀现场活下来的兵将。殿下当时在大殿上说的话,皇后娘娘还是半信半疑。好在人我们已经全部处理干净了,景宁公主带过来行刺的都是好手,而且还有玄天盟的掺和进来,这样的情况下,殿下重伤未能及时救下太子,也是情有可原的。”
  “皇后娘娘是个聪明人,她不会再往下追究的,毕竟她最清楚,儿子惨死固然悲痛,可外戚利益才是最重的,她不会为了太子一人而放弃掌控凉国朝堂。”秦承泽顿了一下,道:“这次跟着我们回来的人要再细查一遍,我怀疑里头混进了梅韶的人。”
  心腹应了一声,继续道:“殿下放心,梅韶就算安插再多的心腹在此处也无济于事。平都那里曹大人已经开始动了,为将者后方一失,他便再也天大的能耐也折腾不起来。”
  “平都的事情自然是看姓曹的本事,可是梅韶……”秦承泽冷笑一声,道:“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第190章 粮草患
  平都白府。
  白秉臣凝眉踏入房中,丫鬟给他松下外头的朝服,换上常服时,他在微微地发怔,看着精神不济的样子。
  梅韶去北地前,留了剑十六在白府,葬剑山庄的情报人脉也交了大半给白秉臣。
  北地战火一起,押后的粮草便显得格外重要,即便筹措粮草的户部是自己手下的人,白秉臣还是一一过目,亲自选派靠得住的押粮官送粮。
  他神经绷得紧,今日又在朝堂动了些心神,整个人疲累极了,靠在小榻上闭目养神,连剑十六进来都没发现。
  “大人。”剑十六唤了一声,白秉臣才恍惚睁开眼。
  “飞鸽刚传来的密报,上一批送到北地的粮草因途中干燥,起了山火,烧了个干净。”
  白秉臣心猛地突一下,问道:“押粮官呢?”
  “押粮官受了重伤,过不了两日,这批粮草的官方邸报就会送到平都。”剑十六补充道:“这批粮草没有及时送到北地,庄主那里至多只能再撑一个月。”
  白秉臣眉目间涌上深深的疲惫,梅韶和秦承泽相抗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两边还是僵持不下,如今眼看着就要入冬,北地冬天来得又早,冰冻一结上,人马难行,梅韶的处境便更加艰难。在这样关键时刻断了北地的粮草,等于掐住了梅韶的命脉,白秉臣绝不相信这场大火只是一个巧合。
  “今日朝堂上,有人弹劾重锦。”白秉臣按了按疼痛的头,吸了一口凉气,艰难道:“御史台的几个人说重锦久久收复不了失地,拥兵自重,居功桀骜,想要以北地的形势换取功名。朝中也有那么两个不入流的小官应和着,虽然他们被陛下呵斥了一番,没有起什么大的波澜。可朝堂之事,从来都是无风不起浪,今日弹劾必定留有后手。”白秉臣抬眸看了剑十六一眼,意有所指道:“我还在路上思量这个事情,结果刚回府中,你就告诉我行军粮草被烧,看来他们是朝着重锦来的。”
  “大人的意思是,今日朝中情形,途中粮草之事,皆受同一人指使?”剑十六沉思一会,明白了他的意思,“粮草被烧的缘由我会再派人去探查。”
  白秉臣点点头,道:“粮草的事情也不能耽搁,既然我们比朝中众人早了几天得到这个消息,那就趁着这个时间筹措粮草。你命手下的江湖人扮做商户,在平都收购粮食,按照连年来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不要收得太多,让粮食价格上涨得太过异常,引人注目。而后依照此法,带着从平都收来的粮草一路北上,沿途城镇皆用此法收粮,行踪掩藏你比我在行,应该知道怎么做。如此筹集的粮草可解一时之急,我会再次秉明陛下,重新收集官粮送往北地,有明面上的官粮吸引注意力,你那儿的运输也会简单些。”
  白秉臣虽错认张九岱为暗香阁背后之人,可暗香阁趁着兵乱之时下手不假,先帝时期俞家覆灭后辅帝阁卫洮得到先帝的信任,赵祯登基时景王之乱暗香阁也从中做了挑拨,南阳侯兵变更是有暗香阁为南阳侯提供便利的证据,而此时燕州之乱,是外敌之乱,白秉臣本不想将心思打在这上头,可种种迹象又表明,暗香阁甚至通敌叛国,替秦承泽在朝中诋毁梅韶,以此换得黎国军心不稳。
  引狼入室并非聪明人所为,秦承泽不是一个给块肉便能收买人心的买卖人,他既然吞下来黎国国土,日后想要他再吐出来便比登天还难。暗香阁根本不是为了高位,为了权力,他能将整个黎国捧出去做交易,想要做的也必定是改朝换代一般的大动作。
  梅韶身处军营,早先有吴禹背刺,如今也不见得军中有多干净,说不定暗香阁就埋了人手在其中蠢蠢欲动,随时准备下手。
  白秉臣心中焦躁,恨不得像在南阳一般,和他同赴战场,可他也深知,自己是梅韶前线厮杀的坚实后盾,只要他不倒,送往北地的粮草就不会断。挡下平都的明枪暗箭,梅韶才更有胜算凯旋归来。
  他守朝堂,为北地将士,为黎国国运,也为纵马银枪的那一人。
  ——
  北地军营。
  梅韶端着个碗站在沙盘面前,扒拉两口饭,又腾出手摆弄沙盘上的红旗。
  李安如今彻底掌控了姜国的朝堂,也算是梅韶的一个助力,可经过吴禹一事后,梅韶也变得谨慎许多,他特意让晟亲王领兵守韩阙关,就是为了能够震住李安。宁愿做一个多心的小人,也不放过可能的隐患,梅韶如今行事倒有几分白秉臣瞻前顾后的意思。
  褚言刚送了晟亲王回来,掀开账帘,正见着梅韶在推演沙盘,出声道:“王爷已经启程了,今日晚间便能到韩阙关。”
  他犹疑了一下,还是道:“我们刚和李安搭上关系,就让晟亲王去守关,是不是太刻意了些,李安会猜到将军的想法,到时候合作面上彼此都不好看。”
  “唔,他确实会猜到。”梅韶应了一声,手在沙盘里抓了一把沙子,看着它们在自己攥紧的手中慢慢流下,“他会知道我这是为我们之间的合盟加一道锁。况且,就看我让过去的是晟亲王而不是别的什么人,他便应该谢我。”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梅韶的眸中闪过一丝黯淡,“这还是孟烨提醒了我。”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若有朝一日见凉兵倒旗而走,便是黎国可总攻之时。
  这是孟烨拒绝和褚言走后,托他向梅韶带回来的话,他问褚言要了一味可以人身传递的慢性毒,便待在了凉国王庭。梅韶将此事告诉镇北侯孟倚林,孟倚林默立良久,说了一句,“他枉为人子,却足言忠臣。”
  而后,两人便默契地再不提孟烨。
  “还有一件事,平都运过来的粮草在午蒙岭遇到山火,烧毁殆尽。如今军营里的粮草还够一个多月,将军要不要写封信回平都?”
  梅韶挑了挑眉,“烧了?看来是有人不想我胜。有砚方在,粮草的事不用担心,我担心的是平都也非净土,砚方不在我身边,我总是忍不住忧虑。还没有砚方的信吗?”
  “没有。”褚言道:“剑十六在那儿呢,将军放心,白大人应当是在忙粮草的事情,一时顾不上书信。此事我也会封好口,不让军中其他人知道。”
  “但愿如此。”梅韶忽然反应过来,问道:“你还记得我们这段时日和凉兵交手的次数吗?”
  “最近?”褚言想了想,惊道:“算着日子已经有八.九日没有凉兵的动静了,往常三四日凉兵总会来叫阵,最近怎么……”
  梅韶冷笑一声,拍了拍掌心中的细沙,目光深邃,沉声道:“我们军中知不知道粮草的事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凉国那里应该早就知道了我们粮草短缺的事。因为这件事就是秦承泽最自得的手笔……难怪他故意在消磨作战时间,怎么打都是一味的守城,原来打的这个主意。”
  “那怎么办,眼见着就要入冬了,雪一下,北地就越发冷了。骑兵难行,雪中又难掩藏行迹,粮草更加匮乏,若是不能在年前分出个胜负,局势便如山一边倒,难以转圜。”
  “他如今的稳得住不过是一时的,有孟烨在那里折腾着,他巴不得早早取了我的项上人头。如今我将一把刀送到他的手上,给他十足的机会来杀我,你觉得他还会忍得住吗?”梅韶轻声道:“只要他想抓住这个机会,就不得不出兵,出兵便会有变局。”
  梅韶给了褚言一个眼神,艳丽的眉眼在摇晃的烛火下恍若妖魔,透着令人胆寒的冷意,“传信给李安,让他和秦承泽好好地做一笔交易,放他入韩阙关,同时,将这个消息秘密告诉孟烨。”
  “放凉兵入韩阙关?”褚言惊道:“韩阙关一旦入了凉兵,往后不过百里便是城池,凉兵夙夜马行就可到达。一旦局势控制不住,黎国北地必失,这是一步险棋啊!”
  “不险,怎么求胜呢?”梅韶眼中略过狠戾,“韩阙关,一线谷,就在那处做个了断吧。”
  褚言目光微动,应道:“那我现在就去传信。”
  “等等。”梅韶忽而叫住了他,起步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张,落笔稍顿,“你顺便叫人把这封信送到平都白府,我置身自己于险境,怕他担忧。”
 
 
第191章 入死局
  秦承泽入韩阙关的军情急报一传入平都,朝堂上就闹了开来。
  以御史台的两个有弹劾权力的言官为首,言说梅韶之罪的官员越来越多,原本被白秉臣压下去的风声再起,足有燎原之势。
  而从北地战场上逃回来的两三个老兵更是将这场争端推到了顶峰,他们在京兆尹府衙门前喊冤,字字句句皆言自己是北地老兵,不畏生死,若不是梅韶通敌叛国,将数万将士的性命拱手让与他人,他们也不会做了逃兵,跑回平都来求一个公道。
  若真是构陷,白秉臣还能够彻查,以此堵住平都悠悠众口。难的就是白秉臣私下审问过那几个老兵,也派人去查过他们的底细,他们字字句句都未曾说谎,反而是佐证他们口中梅韶之罪。
  赵祯已经给了白秉臣时间和人力去查清此事,可几日过后并没有能够洗清梅韶嫌疑的有力证据,赵祯只能在朝堂上彻底将此事掰开,给朝臣和百姓们一个交待。
  殿中吵得是不可开交,赵祯盯着咄咄逼人的御史台谏官,隐隐头疼。
  “陛下,梅相不臣之心非今日才显端倪。梅相本身是先帝时期叛臣之后,陛下宅心仁厚,加以起用,也不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登上左相之位,只是因为是白相举荐,陛下过于信任,才交付大权。如今细细想来,苍山之事何等惨烈,梅相对皇室、对陛下,就没有一点怨怼之心吗?李安梅相在南地六年,素来交好,李安放凉兵入韩阙关,多半是梅相的主意,更何况凉兵借道姜国,梅相竟没有丝毫阻拦……”
  “怎么没有阻拦!”白秉臣打断言官的话,逼问道:“大人对北地战情如此明晰,难道不知道梅相早就让晟亲王去守韩阙关,若梅相有意放凉兵入关,为何要多此一举!”
  言官嗤笑一声,梗住脖子道:“晟亲王和那位姜国太子的关系,整个黎国何人不知,梅相怕是故意派王爷去韩阙关,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前段时日的粮草被毁,多半也是梅相的表面功夫,有天灾人祸在先,他便能撇开关系,洗清嫌疑。”
  赵祯冷笑一声,道:“你的意思朕的皇叔也勾结敌国,犯我黎国?”
  “臣不敢,晟亲王向来中正骁勇,说不定是梅相以家国大义哄骗于他,晟亲王应当并不知情。”
  “梅相要是想要反,南阳之乱何以舍生忘死,深入敌营,为陛下平定南方,重掌军权?”白秉臣厉声道:“若无证据,空口白舌污蔑朝中左相,当以重罪。”
  “陛下!”言官撩袍而跪,道:“臣既然在此进言,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自梅相入朝堂以来,所做数事,看着是为国为君,其实另有深意。沧州漕运,陛下派其疏通水道,梅相不顾朝中法度,私自处置威虎山众人,可见其囿于私愤,不尊朝中法度;韩阙关李安越关而走,逃向北地,究其根本,是梅相谏言,请陛下派晟亲王守关,才有此疏漏,如今他重蹈覆辙,再让晟亲王去守韩阙关,其中深意不得不让人多想;南阳之乱,梅相领晋西军抵抗南阳大军,在胜负未分之时解鞍下马,丢下晋西军,投靠任和铭,亲攻吴都。这桩桩件件,可见梅相之心,不尊陛下,目无法度。当初内乱还可姑息,如今外敌陛下若是还一味放手梅相军中之权,黎国未来不知身在何处,请陛下三思。”
  威虎山之屠,韩阙关之谋,吴都城之叛,皆是梅韶兵行险招之果。梅韶虽出身将门,可性情本就洒脱,被江湖浸淫甚多,在军中之谋不似传统行军那般古板,又加之威虎山之时,白秉臣和梅韶还未完全解开心结,仍旧势同水火,韩阙关之谋,白秉臣和梅韶也未曾互通有无……而且这两处白秉臣未曾多加遮掩,也是因为当初他还存了死志。
  白秉臣原先想要以一己之身去换得黎国无神,这两件事他本就是想要推在自己的身上,等到合适的时机能做一番文章,压在自己的罪名上头,求得一死。可往后种种,能拥有的是白秉臣不敢想的,他开始有了私念,开始贪图在人世间的光阴,开始眷恋和梅韶心意相通的缱绻,甚至幻想着有一日能够功成名退、双双归隐。
  在沧州梅韶逼问他卷入辅帝阁的代价是什么的时候,白秉臣没有说也没有动摇;在燕州梅韶踏月色而来掀开他的必死之心后又说心悦于他时,白秉臣只觉错过良多,生不逢时,无法全部回应;可后来吴都梅韶将寿命分给他,逼迫他开口承诺时,白秉臣不敢死了。
  他厌倦了这无休止的争斗,曾经觉得死在朝堂上便是他此生最好的结局,可是后来有了私心私情,他便不敢再对自己下手。梅韶性子直白又热烈,从白秉臣答应和他在一起的时候,白秉臣或许还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补偿,可梅韶已经在心中认定永久。
  而这份永久化开了白秉臣的心肠,叫他一个从未想过未来的人也奢望着能够白头,因为有了私心,白秉臣再也没有在赵祯面前提过身死灭神的计划。
  而如今兜兜转转,竟然还是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命定的死局终究还是要最孤注一掷,最惨烈的方式去解。
  “如此争辩,并无结果。可北地战事不可儿戏,臣恳请陛下召回梅韶,按住神阳军动向,待一切查明之后,再放梅相北去。”言官请求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