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重生之科技兴国(穿越重生)——寻香踪

时间:2022-04-29 08:45:23  作者:寻香踪
  他只是敦促孩子回家去吃饭,实在不愿意听也没法,一天少吃一顿也没多大事。
  爷爷说,在老家,很多时候也是一天吃两顿的,缺粮食,没办法。
  没几天,租书摊就成了这儿固定的一景,生意也渐渐稳定下来。
  远德厚适应了怎么登记结账,他年纪大,有点老花眼,远夏还陪他去配了副老花镜。
  这样他就能够看得清书上的字,人不多的时候,他自己也能看书打发时间。老人上过三年私塾,能够进行基本阅读。
  有了租书摊,家里的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
  但远夏还想再找个挣钱的门路,多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毕竟爷爷年纪大了,弟弟妹妹都小,都是容易出现突发状况的年纪。
  他会修机器,但这年头除了工厂,也没谁需要修机器。工厂有技术工人,自然也轮不上他。
  他会开车,但是驾驶证不好考,他还没满18岁呢,也拿不到。而且他这个短期工,别人也不会请。
  看来看去,只有倒腾物资做生意,赚点差价。
  然而问题也摆在眼前,路费太贵,比如从肃阳坐火车到越城,来回得五块多,关键是越城也没啥东西好倒腾的,两地价格也差不太远。
  除非去上海,才能真赚差价,那个车费就更贵了,来回得好几十,就他那点本钱,带回来的东西大概也就是能赚个路费吧。
  要是搭便车过去还好,可马安民的车不会开到上海去。
  思来想去,远夏都没找到合适的办法。
  这天晚上,远夏正在出租屋里看《毛选》,马建设敲门进来:“都考完高考了,还看书呢?”
  远夏抬起头,笑着说:“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进来坐。”
  这些日子马建设一直跟着他爸出去学车,基本不在家。
  马建设在椅子上坐下,打了个哈欠:“今天才回来。明天又要出去。”
  “厂里生意挺好啊。”远夏说。
  马建设摆手:“这次不是跟我爸出去。我爸一个徒弟自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开车拉货,他家里最近出了点事,没法出工,那边活都接下了,不能不去,得找个会开车的帮忙。他就找到我爸了,我爸没空,就让我去试试。拖拉机跟卡车不太一样,要简单多了。你跟我一起去吧,挣的钱咱俩均分。”
  远夏十分惊讶:“你爸的徒弟自己买车跑私人运输?”
  这年头能私人买车跑运输,那绝对是个牛人啊。
  马建设说:“对啊。那小子赚了好多钱,给人拉货都是论趟算钱,有时候一天能挣别人一个月的工资。他说了,我帮他跑车,一趟他只要五毛损耗费,剩下的都归我,油费我自己出。你去的话,挣的钱咱俩均分。”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远夏说:“那多不好意思啊。”
  马建设用力拍他的肩:“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咱俩谁跟谁?不过话说在前头,拉完他那些主顾,以后的活就得咱自己去找,能不能找到还不知道呢。你去不去?”
  远夏自然满口答应:“去!跑多久?”
  马建设摇头:“不好说,他家老头病重住院了,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挺不过去,估计就得办了丧事才能来了。”
  于是第二天,远夏就和马建设一起开着拖拉机去拉货了。
  拉一车货两块钱起步,远的甚至需要三块。远夏原以为拉货这么贵,肯定很少人用车,事实上雇车的人非常多。
  比如盖房子,得雇车拉钢筋、水泥、砖头、沙子、水泥、石灰、公分石、瓦片等建筑材料。
  现在已经没人盖泥砖房了,都盖红砖房,这些材料都是标配,有人自家烧砖石,但也需要钢筋水泥瓦片。
  拖拉机拉材料虽然贵,但是省事,装得也多,不仅马力大,还可以自卸。
  所以几乎不用他们自己去找主顾,主顾会主动找上门来约车,简直是供不应求。每天至少都能跑四五趟,除去给车主的钱,他和马建设每天至少能赚几块。
  远夏也觉得惊异,都说七八十年代很穷,事实上,还是有不少人家修得起房子。
  远夏喜欢拖拉机,这是最低档次的工程车,他做的自卸工程车都是从这里发展而来的。
  马建设很快就发现,他找远夏合伙绝对是赚了。远夏不仅会车开得好,他还会修车。
  有一回车开到半路熄了火,也不是没了油,怎么也摇不起来。马建设急得要死,他可没预想过车会坏,而且他一个新手司机,去哪里找人修车都不知道。
  但远夏不慌不忙,从车座下拿出工具袋,没费多少工夫,就将车子给捣鼓好了。
  马建设惊得下巴都掉了:“远夏,你怎么会修车?你在哪儿学的?”
  远夏说:“没学,就是偶尔看你爸修车。我自己琢磨的,原理就是咱们物理书上学的那些,差不离。”
  “我的天!看看就能会?”马建设张着嘴,这难道就是智商的差异吗?
  远夏跑车的时候,高考成绩也出来了。
  远夏没有去估分,反正都考完了,志愿也提前填了,估分也没多大意义,况且还不准。
  老师们都以为他没考好,结果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满分510他考了326分。
  老师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今年的重本线是292分,他这个成绩,能够录取一所非常好的大学,越城大学自然不在话下。
  8月10日这天傍晚,远夏和马建设收工回家,刚进厂门,就听见门卫老刘笑眯眯地对远夏说:“远夏,恭喜啊,考上大学了!”
 
 
第16章 开店
  尽管知道自己肯定能考上,远夏还是心头一阵狂喜,他压抑住雀跃的心情,笑着说:“谢谢刘叔。”
  马建设用力搂住远夏的肩:“太好了,远夏,你考上大学了,恭喜你!”
  “谢谢!”他没敢表现得太高兴,因为马建设没上线,只考了二百出头。
  马建设叹气:“真羡慕你啊,我还得再复读一年。”
  远夏拍着他的肩安慰:“高中两年时间太短了,再复习一年,肯定能考上的,加油!”
  他们的车还没停好,远春和重阳就狂奔而来,老远就叫起来:“大哥,大哥,通知书,越城大学!”
  远夏喜上眉梢,他估摸着这些日子通知书该到了,嘱咐留人在家等通知书。
  马建设惊叹:“真好,重点大学啊。羡慕死我了!”
  远夏只能傻乐。
  远夏跳下车,从远春手里接过信封,信封上印着的越城大学无比醒目,拆开信封,果然是他填报的第一志愿。
  他难掩激动,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了!
  宿舍楼里很多人探出头来:“远夏,恭喜啊,考上大学了!”
  有远春和重阳这两个小喇叭在,早就把远夏考上大学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了。
  厂里的人早就在议论这事了,有羡慕的,有替他感到高兴,也有笑胡美莲短视的。
  远夏这么有出息,又有本事赚钱,胡美莲现在吃几年苦,将来就跟着享福,何苦丢下五个孩子跑到别人家去帮人看孩子,难道将来继子女还能给她养老不成?
  重阳兴冲冲地说:“哥,那只大公鸡是不是可以杀了?”
  远夏哈哈笑:“走,回家烧水杀鸡去。”
  那只大公鸡是远夏前几天从农村买回来的,村民不舍得卖生蛋的母鸡,便卖了一只公鸡给他,足有四五斤重。
  这只鸡就是为了这一天备用的呢,关在笼子里养了好几天,每天都定时打鸣,通知书再不来,邻居们就要过来控诉扰民了。
  水烧上了,在远夏拿着菜刀和公鸡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时候,爷爷回来了。
  得知远夏考上大学,远德厚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好,好,太好了!你爸要是还在,该多高兴啊。”他笑着笑着,又哭了起来。
  远夏看见老人浑浊的泪水,鼻子也有点发酸:“爷爷,我开学之前抽空回去一趟吧,给我爸扫个坟。”
  远德厚吸吸鼻子,抹了一把眼泪:“回家路费太贵了,要二十几块呢,来回就要五十块,不划算,等以后吧。写信给你大姑,让她去替你们祭扫一下,顺便告诉你爸这个好消息。”
  远夏忽然明白,当初爷爷为何只来了一趟肃阳,不是因为晕车,而是路费太过昂贵。
  他点头:“好,等以后我们赚了钱再回去吧,大家都回去看看。”
  “好。”远德厚擦干眼泪,“我来杀鸡。要是在老家就好了,我养了十来只鸡,临走的时候都给你两个姑姑了。每天能下好几个蛋呢。你们在城里,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回鸡。”
  重阳想到鸡腿就忍不住咽口水:“我要吃鸡腿。”
  远春说:“鸡腿要给大哥吃,他考上大学了,这只鸡是奖励他的。”
  远夏笑着说:“我都这么大了,还吃什么鸡腿,都给你们吃。我爱吃鸡爪子。”
  “大哥你骗我们的吧,鸡爪都是骨头,没有肉,有什么好吃的?”远冬不相信。
  远夏笑了:“你不懂,鸡爪有鸡爪的味道,等你长大后就明白了。”他们肯定不相信,将来鸡爪会比鸡肉卖得还贵呢。
  远冬瘪嘴:“反正我不爱吃鸡爪,我就爱吃鸡肉,鸡胸肉最好!”
  远夏哈哈笑,鸡胸肉最柴,是鸡身上最不好吃的部位了。
  一家人欢喜地吃鸡庆祝远夏考上大学,远夏说,等他不出车了,全家人一起去照相馆照个全家福。
  几个小的听说要照相,都很兴奋,全家只照过一回相,还是重阳周岁那年拍的,这之后就没拍过照。
  远夏觉得,每年都应该拍一回,也为他们的青少年时光留下一点痕迹。
  远夏拿到通知书后,又出去跑了几天车,车主终于忙完家里事回来了。
  马建设将车子还给对方,也将他们挣的钱分给了车主,剩下的钱就归他和远夏平分了。
  他们前后一共跑了21天车,一共跑了117趟车,分给车主58.5元。剩下172元,除去油费和他们中午在外面吃饭的开销,还剩下123.56元,每人还分得了61.78元。
  这开车可比上班的收入高多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想学车。
  远夏的开学时间是9月5日,还有不到二十天,这些日子他还有不少事需要安排。
  最重要的是得给爷爷租一个店面,这样就不用每天都搬家。
  远夏将目标锁定在了学校附近,他对比了几所学校,最后决定在向阳路上租门面。
  向阳路有县里最好的向阳小学和肃阳中学,远秋就在肃阳中学读书,远冬开学后也升入了这所学校。
  远夏决定将远春也转到向阳小学去,重阳也过去上小学,虽然离家比较远一点,但中午他们可以去爷爷的租书店里吃午饭,还能帮助爷爷照看一下店铺,放学时一起回家。
  既然要把租书店开到向阳路上,面向的受众是中小学生,除了小人书,应该准备更多一些文史类的书籍,远夏决定再去越城买一批书回来。
  如果开学前马安民不去越城,那他就等开学后再买了邮寄回来。
  远夏跑了几天,终于找好了店面,位于向阳小学和肃阳中学之间,是一座民房的一间屋子,每个月租金5.5元。
  房子比较大,他准备让爷爷做个书柜隔起来,前面做店面,后面可以做饭。
  等铺子布置好,就将牛家的房子给退了,以后远冬晚上就在店里搭铺睡觉,他放假回来也可以住这边。一切以缩减开支为目标。
  远德厚本来怕花钱,听远夏这么安排,觉得也不错,只比原来多花了两元,就能拥有一间店面。
  更关键的是这里离孙子孙女的学校近,几个孩子中午都有地方吃饭,他对这点极为满意。
  看好店面,远德厚便开始动手做书架和桌椅。不仅靠墙两面要做书架,房子中间也做个书架跟后面隔开。
  将来还可以一边租书,一边卖书或文具,有这样一爿小店,足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了。
  远德厚听着孙子的规划,惊叹孩子的远见。开租书店确实要比他做木工要靠谱多了,做木工不光需要手艺,还需要气力,他年纪大了,越发力不从心,做不了多少日子。
  而租书店则轻松多了,坐那儿登记收钱就行,又不担心日晒雨淋,赚得虽然不多,但也足够养家糊口了。
  临近开学,租书摊便陆续将书收回来,逐渐不外借了,只能在这里看书。并且告知每个借书的人新店的位置,如果有需要,可以去那边看书。
  所以这店还没开张,广告就做出去了。
  胡美莲在得知远夏考上大学之后,回来了一趟,但是碰上铁将军把守大门,家里一个人也没有。远夏和爷爷去买木材了,远秋几个则在守书摊。
  胡美莲从邻居那儿得知家人的去处,赶到少年宫那边去看了一眼,一个暑假下来,几个孩子都晒得乌漆墨黑,但都很健康快乐,见到她时也没有谁表现得难过和特别欢喜,连重阳都不跟她亲近了。
  胡美莲拿了十块钱给远秋,让她交给哥哥。
  远秋不肯收,胡美莲哭了:“我是你妈,又不是外人,这是给你哥上大学用的钱,你拿着啊。”
  远秋小声地说:“哥哥说他上大学每个月都有生活补助,我们不要你的钱。”
  胡美莲说:“那他总要别的花费吧,你不拿着,就是没把我当妈了。小秋,你们是不是怨妈妈啊?”
  远秋咬着唇不答话,但也没再把钱推回去。
  远夏得知胡美莲送了十块钱来,有点哭笑不得,这还不如不送来呢,缺她这十块钱吗?收了她这十块钱,她心里还觉得给了自己多大恩情呢。
  不过他也没送回去,不是找不到地方,而是不想去见她,将来赡养她总归还是逃不掉的。
  郭志强的子女是不可能给她养老的,他们兄妹几个也逃不掉赡养她的义务,等非见不可时再说吧。
  暑假剩下的日子,远夏帮爷爷做好了书架和家具,将租书铺布置好,挂上了“远方书屋”的招牌,该添置的都添置好。
  远德厚还做了一张可拼拆的木板床,白天就收起来放在后面,夜里远冬就在铺子里拼装上睡觉。
  8月底,他们将书摊收了,搬到了铺子里,刚开始生意很清淡,等中小学开学后,生意就红火了起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