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小厨神[快穿](穿越重生)——若然晴空

时间:2022-05-10 09:40:07  作者:若然晴空
  孟觉给张小白备了一匹小马,但长途不能骑小马,见张小白动作熟练,孟觉也没多想,只以为哪个孟家武师闲着教会的,他把自己的一匹草原马给了张小白骑。
  春时出发,军需队伍见山绕山,见水搭桥,抵达北伏城时已是初夏时节。
  张小白在上京城时还是个白白瘦瘦的俊娃娃,一路下来已经晒成相当朴实的乡下娃子,因为是一天天晒下来的,他自己也没感觉到太大变化,孟觉带他进城,城里的百姓都赶过来看,还有记得孟楼的,见到张小白的眉眼,有人在路边就哭了起来。
  张小白从未见过这样的情景,只是一个人带着孩子进城罢了,押送军需的大队人马还没进城,却没人注意他们,城中的百姓无论先前在做什么,见到孟觉和他,都是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站在路边目送着他们,也有人搭话,都是带着崇敬和憧憬,一双双眼睛看过来,竟然让张小白有了一种难言的滞塞感,他想说点什么,还想做点什么,但到最后也只是跟在孟觉的身后进了府门。
  定北侯府在上京城的宅子是赏赐得来的,在北伏城的这座定北侯府才是孟家自己盖的老宅,地方比上京城的宅子要大两三倍,建筑没那么精致,带着边城特有的朴实,伺候的人……没有伺候的人,除了一个老管事,也就是厨子和门房一家,厨子张大福的婆娘兼职门房,他们的女儿做丫鬟,原先伺候侯夫人和孟廉,还有两个买来的丫鬟,回京的时候就被侯夫人带走了,外头守卫的则是北伏城的军士。
  这是孟廉抱怨了许久的生活。
  张小白没让看着干干瘦瘦的丫鬟春儿动手,自己把带来的东西一趟趟搬进房间里,他住的房间就是原先孟廉在住的,因为不知道三世子回不回来,春儿都是隔几天就去打扫一回,看着就干干净净的,张小白动手收拾了一下房间,孟廉是打算好不回来的,房间里没剩下多少东西,也就是些翻都没怎么翻过的书和纸笔这些,春儿把东西收拾出来放在书桌上,整理得很齐整。
  收拾完的张小白看了看大得出奇的房间,外头是一片空地,三五十人练武都站得开,刚才进门时还看到了一大片菜地,灶房也大,整个定北侯府就是一个字,大!
  作为仙界的崽,占山头建宫殿是本能,他的仙膳宫放在人间也是一个大岛了,在上京的这几年越住越憋闷,来到边城,张小白简直怎么看怎么满意。
  从今天起,他也是这座北伏城定北侯府的一个主人了。
 
 
第17章 我在青楼当厨子(16)
  来到北伏城的第一个晚上,张小白尝到了侯府掌勺师傅张大福的手艺:一锅烧肘子,一只烤羊腿,炖的整只鸡,边城特有的锅盔面饼。
  北伏城终年苦寒,孟觉平时不在城里住,城外驻扎的大营有专门的军帐,他是那种士卒最喜欢的将军,和士卒同吃同住,偶尔才搞点特殊,所以每次孟觉回府,张大福都要拿出浑身解数,用最好的食材伺候孟觉吃喝。
  在边城,最好的食材除了肉还是肉,这年头殷实些的人家会养猪喂鸡,猪吃剩菜剩凤饭和猪草,一般最多养两三头,侯府人丁少,没什么剩菜饭,也没法专门让人去打猪草,拢共也就养了三头猪,十只鸡,还有两头羊,为孟觉回来,张大福头天找了屠户,一早就料理肉案,忙活了一天,好不容易才整治出一顿好菜来。
  张小白吃得很香,和别人想的不太一样,他其实不怎么爱吃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太多新鲜感,除了做出新菜时会试味,其他时候他还是更愿意投喂别人,反而是觉得普通菜肴吃起来更有滋味。
  一口锅炖的是人生百味,张大福少年贫苦,对肉食十分珍惜,做菜时自然而然就比上京城每日不知过手多少上等食材的师傅更为细致,他烧的肘子酱汁金红,肉香醇厚,也许是不常用昂贵的香料,放的多了,成菜的底味就有一些杂,羊腿烤得火候正好,只是片肉的手艺有些瑕疵,鸡炖得也很好,汤汁略油,不过这时候的人是最不嫌弃油水的。
  张小白吃得非常满足,孟觉也像是许久没沾过肉味似的,吃相很香,张小白知道他这多半是装出来的,毕竟跟着军需队走,一路上就没少过食材,他在路上经常做些吃食,没把孟觉亏到这个份上,不过他弯了弯嘴角,端起一碗鸡汤吹了吹,什么都没说。
  他这个祖父实在是个温柔的人。
  张小白是个对事情相当认真的人,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到了熟悉的环境,连孟觉都起得比平时晚了一些,张小白睡在陌生的侯府里,辗转了半夜,到了该起床的时候却一点都不留恋地离开了被褥。
  早起是跑步,把筋骨舒展开了才能练武,毕竟许多招式练起来都有危险性,不得其法很容易自己伤到自己,以前孟觉是每天都要站在边上督促,后来渐渐发觉张小白是个再老实不过的孩子,也就放下了心,老实孩子好啊,做武将要那么多心眼没用,这是一条完全没有捷径可走的道路,天赋再好也要勤奋相加,只有实打实一拳一脚练出来的本事才能在战场上生存。
  昨天孟觉回城,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三世子没有跟回来,而是带了当年大世子孟楼的孩子,聪明人不少,能够看得出来孟觉是在为孙子铺路了,毕竟三世子虽然从小养在北伏城,却是个一看就不属于北伏城的人,世子爷高高在上,不喜欢和边民相处,更厌恶军营,和侯夫人常年住在侯府里,出门甚至要在大晴天打伞,说边城的太阳会灼伤肌肤。
  人和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孟廉不喜欢边城,边城的人也不见得喜欢她,只是碍着孟觉这个深得民心的边关大将,很少有人表露不满罢了。
  孟廉没回来,很多人是松了一口气的,谁愿意和满脸写着乡下人莫挨我的大少爷相处,孟楼的儿子虽然也不知根底,但对边城人来说,孟楼这个名字就是金子做的,当年边关沦陷,四郡失守,蛮夷大军全线进境,男人抓住杀掉,头颅在城里堆起来,女人晚上做军妓,玩腻就被充作军粮,活生生的人被当成两脚羊烹煮,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充斥着笑声和哭嚎。
  那一年,铁蹄声滚滚如洪流,裹挟生灵无数,有少年将军战袍如火,燎原而来。
  孟觉在侯府休整一夜过后就准备收拾一下去军营了,北伏城本身不是朝廷规制,而是北伏关内的一座小城,因为长期驻兵,兵卒往往十几二十年不得还家,索性拖家带口在边关住下,久而久之才形成北伏城的规模,孟觉住惯了军营,在侯府里待不自在,张小白也不觉得意外,什么都没说回房收拾出了几身换洗衣裳,拎着个包袱就跟着孟觉上马。
  虽然已经感慨过很多次了,但孟觉看着这个孙儿上马的身影,还是再一次地叹气:真是天生的孟家男儿啊!
  军营里得到消息更早,毕竟这次负责押送军需的官员蹭着孟觉吃了一路张小白做的菜,吃人的嘴短,到军中说起话来不免就多偏向了张小白一些,只是北伏大营的将士们都不大相信,这也怪不得他们,有孟廉“珠玉在前”,孟家子的名声暂时算是别想要了。
  张小白并不知道军中的弯弯绕,他是个很认真的人,知道自己在边城会度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提前做过功课,其中就包括在军营里生活,他如今十岁过半,身量却不算矮,因为从小打的底子好,已经能够承受军中的操练强度了,他没准备搞特殊,向孟觉提出自己的意思后,孟觉也很快肯定了他的想法。
  所以来到北伏大营的第一天,一众将领并没有等到跟在大将军身后进军帐的小少爷,反而等来了一个晚半年入伍的新兵,暂分在火头营。
  众所周知,火头营是最精锐的部队!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时火头营负责押运粮草,交战时需要准备饭食,行军造饭的家伙什可要比刀兵重得多,由于粮草在战时的重要性,火头营将士的忠诚度必须要得到保证,除此之外也得有足够自保的本事,还有一部分鸡贼的将领习惯在上头征调亲兵时把手底下最好的兵藏到火头营里,打压刺头也是这么个逻辑,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火头营的特殊性。
  孟觉是真的想要培养出一代名将,从底层做起,了解士卒疾苦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小白相当理解,在慎重斟酌之后,他自己选择了火头营。
  事业爱好两不误,这是什么人间美事?天上的小伙伴都被我的机智惊呆了!
  太白真的惊呆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嫉妒的对象除了上京城的食客,小白的家人,还有下凡的紫微星君之后,还要多出一群当兵的野汉子,猪脚啃光了,酒也喝干了,肚子空空的,心里凉凉的,这冷冰冰的仙界只剩下仙膳宫的灶台还留有一丝温度。
  下凡!下凡!
  立刻!马上!
  张小白进入火头营的第一天,他没有摸到灶台,作为三军皆知的精锐部队,火头营的操练和正式军队的强度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别人操练完等开饭,火头营的将士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造饭,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造饭是件挺简单的事。
  火头营很大,每天要维持一个常驻军士三万人的北伏大营一天两餐的伙食量,在册将士两百三十多名,有时候人手不够有权就近抽调士卒义务劳动,造饭的过程不是张小白以为的每天蒸多少个面饼,而是午食拿出干粮在锅里过一趟沾点热乎气分发下去,这是一天之中仅有的一顿干饭,然后是傍晚时的一顿小食,大多是边城常见的青瓜地蛋煮熟人手一个,晚上临睡前则是把干粮泡水熬成稀粥吃上一顿,因为晚上不吃会饿得睡不着,第二天操练就没精神。
  张小白知道军中苦寒,却没有想过会苦成这个样子,他这样十来岁的身板站在军营里,竟然要比一多半的人高了,怪不得祖父说他已经可以跟上军中正式的操练了。
  张小白跟着火头营的人碾碎干粮扔进沸水里,撒一点少得可怜的咸菜,大勺搅得均匀一些,火头营里甚至没有像样的厨子,张小白做过大锅饭,却没做过这样的大锅饭,没什么发挥余地,一锅一锅干粮粥端出去,抢食的将士也不是为哪锅好吃,而是想尽量抢到几勺带着咸菜的粥。
  这就是平时的军营了,到了战时军粮需求量就会倍增,因为战时是要给将士放开肚子吃饱的。
  半天的时间忙下来,张小白长出一口气,和其他火头营的将士们一起刮干净锅底,这也是火头营的优待了,锅底虽然有时候会糊,却比捞給普通士卒的粥要稠得多,一碗下去是能吃饱肚子的。
  张小白没有睡大通铺,孟觉还是给他留了个将领的军帐,张小白躺在军帐里和太白说话,看上去有点闷闷不乐。
  太白小心翼翼地问道:“小白,你生气了?”
  张小白抿着唇,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我只是觉得他们不该过这样的日子,至少应该让他们吃饱。”
  太白很想说紫微星君来了就好了,扫龙椅,迎星君,星君来了不纳粮……但他这会儿却什么都不想说,只是静静地陪伴。
  过了许久,小白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在夜色里缩成一团,看上去有一点可怜。
  无忧无虑的小神仙变成人之后更鲜活了,也有了很多烦恼,太白并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也有些跟着难过了。
  这就是仙人之劫啊。
 
 
第18章 我在青楼当厨子(17)
  春回大地,上京又是一年桃花开。
  离开那个穷苦的边城已经五年多了,五年的时间里孟觉只回来过一趟,匆匆来匆匆走,就像上京侯府并不是他的家,孟廉也乐得清闲,没了孟觉的威慑,光凭侯夫人是管不住她的,孟廉懒得练武,读书也是装模作样,考了两年的童生都没考中,今年据说考官又特别严,她实在不想再考了。
  老祖宗开春就犯了病,如今硬撑着就等孟觉回来再见上一面,侯夫人李氏和婆婆关系并不融洽,但也是大家出身,延医问药从不耽搁,侯府里这些时日又忙又乱,实在没人顾得上一个童生试,孟廉成日在老祖宗面前闻药汤味,实在熬不住,找了个机会就溜了出去。
  侯府世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在上京城这样的地方处处都不能得罪人,孟廉前几年吃了一次亏,在街上和人起了冲突,起因是对方见她年纪小又生得漂亮调戏了几句。
  对上京纨绔来说,调戏通常是在摸底,开口点出自己身份,再观察你表现,你态度硬他就软,你态度软他就硬,孟廉不懂这些,听这人自报家门说是宫里四品太监的养子,想当然地换算成官员品级,上京城四品官算什么东西?直接让人动手打了,又见跟着的小厮打得太轻,自己上去踹了几脚。
  这就出事了,下人打架一般都很虚,孟廉虽然不怎么练武,但对面也是个被酒色掏空的纨绔,几脚踹在命根子上,人就被踹废了,那纨绔的干爹在宫里伺候猫狗,连圣驾都没见过,但这太监干爹在宫里也认了个干爹,正是永德帝驾前最得脸的太监总管周盛,没点背景的太监也不会领着一样的俸禄只用伺候不知冷热的猫狗,纨绔向干爹哭,干爹向干爹哭,事情就闹大了。
  孟觉在边城都不得已借着述职回来了一趟,赔尽脸面,好礼送了不知多少才把这事平下来,孟廉见过孟觉在边城说一不二的样子,只觉得这个对太监低头的父亲相当陌生,甚至对定北侯世子这个名头都感到羞耻,从那时起,她心里就落下一个模糊的念头。
  十五岁的孟廉远比前世美貌,孟家祖上混血,天生的肤白俊美,孟廉从不锻炼肌肉,就怕自己成了和孟觉一样的魁梧汉子,浪费了好相貌,如今看着就是个相当漂亮的小少年,纨绔的圈子是相通的,又好男风的时常来试探一二,都被孟廉坚决拒绝,她是成年人的心性,知道和这些人在一起没有好处,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她的目标是皇室,更干脆点来说,是太子秦泽。
  这些年秦泽好男风的名声传得很响,一国储君对女人不感兴趣,甚至把太子妃休回娘家,妾妃放归,东宫空置,放在一般太子身上够废十回的,但对永德帝来说,对他说没什么用,早两年前太子理政,他就是个吉祥物了。
  秦泽是个天生掌控权柄的人,还魂的那年整合了原太子党势力,在其中遴选出了几个资质资历都过关的,借由清理二皇子留下的人手之际扶持他们得到一些特定职位,通过太子党进一步扩张人手,说起来麻烦,实际做起来如同行云流水,永德帝是个平庸的皇帝,这就代表他很少有真正的心腹大臣,架空他的过程十分轻易,到最后一步正大光明任命亲信接管上京禁军时,保皇势力已经回天乏术。
  永德帝的心态很好,秦泽没有弑父的打算,也不准备再来一次合法禅位,他做着皇帝的事,担着太子的名,永德帝不用再上朝,每天吃吃喝喝睡妃子,再搞点书画一类的文学创作,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连身体都仿佛好了不少。
  这几年秦泽很忙,他又是个比较挑剔的人,嘴上说着将就,实际行动起来却很困难,本身能被他看得上眼的人都很有才能,不肯曲身侍君,秦泽就更不肯勉强了,他这样的人愿意垂青是多大的福分?拒绝朕一次难道朕还会要你?还有的慑于权势想要委曲求全,秦泽更不乐意,跟朕是很委屈的事?那些没什么才能想通过侍君上位的,他连看都不看一眼,下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