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门口那两个风吹雨淋有些褪色的牌子时,林之谚的表情十分微妙,眼角悄悄染了一点红。
他想起书记发给自己学校大门的照片,那是他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捐助变成一所真正的学校,比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还要激动。
虽说学校得到了翻新,但受到当地限制,教学条件依旧十分艰苦,一个老师正在给小学部的所有孩子讲课,五、六年级一共有三个孩子,坐在教室后排写着作业,三四年级只有一个孩子,坐在教室中间写作文,时不时抬头看看黑板。
一二年级的孩子多一点,有六个,乖乖地坐在一二排。
简舒华注意到他们手里的笔——是接了卷纸的铅笔头。
作业本也很脏,不是因为孩子们用的脏,而是擦了写写了擦,如此反复留下刻在纸纹路里的笔迹而显得脏。
他们手中的书本也不是同一版。
“想要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很难,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修路,盖房,如果放到一个家庭里,单单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林之谚道,“这几年已经好了很多,我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这个楼就是个棚,危房一样,漏风漏雨漏雪还掉渣,贴的到处都是报纸,冬天他们连件合身的棉衣都没有,竟然还用挤在一起坐着这样原始的方法取暖。”
或许是听见了他们的说话声,一个孩子转头望向窗户。
他的脸很脏,沾着泥土,但眼神却清澈无比,比简舒华见过的每一件昂贵的奢侈品首饰都要闪闪发光。
孩子对他笑了一下,立刻又转回头去继续听老师在讲什么。
“这些年有些已经出去发展的人没有把孩子带回来,还有些被接走了,所以村里上小学的孩子少些,”大队长说,“初中部多一点,有十六个孩子,都是家里特别困难的,走不出这个地方。”
简舒华:“有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孩子吗?”
大队长一愣,支支吾吾道:“有、是有的,但是我们这地方您也看见了,基本念完初中就得挣钱去,念不起高中的,成绩好的也不愿意把心思往学习上放。”
简舒华点了点头,对身后的星云慈善的同事道:“这方面你们比我专业,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完善的方案,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不要留下遗憾。”
初中部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在上课。
根据大队长的介绍,这是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每年寒暑假都回来帮忙代课,今年学校受到疫情影响还没有开学,因此她暂时还留在村里。
那是个戴着眼镜梳着马尾的姑娘,穿着一条牛仔裤和白色T恤,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词:质朴。
她的神情十分认真,板书写得非常漂亮,尽管模样并不出众,此刻却格外的漂亮。
简舒华看着她的眼神中带着认真与欣赏。
“我很佩服这些坚强的女孩子,”他轻声道,“男孩子们好像生下来就能拥有一切,好像一事无成也理所当然,好像成为领导者也理所当然。
但女孩子们好像既要一事无成,又要完美得挑不出错来,这个社会对她们太苛刻了。
但就是这样的社会,她们也仍然在向上爬,她拥有如此的勇气,应当得到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她愿意,毕业后星云可以为她提供一份工作。”
他说完这句话,身边一时无人回应,半晌大队长才从怔住的状态中回过神来:“我很少见到您这样尊重女孩子的领导者。”
简舒华笑笑:“不是尊重女孩子,我只是尊重每一个人而已。”
这时教室里似乎下课了,学生们收起书本离开了座位,老师推了推眼镜,放好教具,推门走了出来,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简舒华。
大队长走过去对她低声说了几句,女孩摇了摇头,大队长紧接着把她拽到了稍远的地方。
“简老板,”林之谚站在简舒华稍后一步的地方,轻声说:“你刚才的发言真的很令我刮目相看。”
“怎么,”简舒华转向他,镜片里倒映着小小的人影,他穿着随意的运动服,站姿仍然挺拔漂亮,“你这个发言就好像是第一天认识我一样。”
林之谚没说话,只是对他笑了。
或许的确是第一天呢,他在心里想。
一个略粗的声音忽然在身边想起:“这位先生,我能跟您谈谈吗?”
是那个女孩。
“当然可以。”简舒华点头同意,跟着她走到教学楼的另一侧,避开了人群。
女孩一路上回过头几次,似乎在确认距离,直到完全听不到书记他们的声音才停下来。
她的个子不高,甚至有些矮,站在简舒华面前像个小孩子一样,但姿态却是不卑不亢的。她直视着简舒华,声音也很有底气:“简先生?”
简舒华「嗯」了一声,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杨哥跟我说过了,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女孩道,“但我想出于对您的尊重,我应该亲自表明我的想法,我不会去您的公司就职。”
简舒华有些惊讶:“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要进星云吗?”
女孩摇摇头:“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与我没关系,我已经决定毕业后会回来当老师,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回应您为我提供的机会,我也希望您不要再提这件事,我妈妈她希望我去大城市,如果被她知道会增加我的压力。”
简舒华透过镜片打量着她,明明是一个这么柔弱的小女生,却又比他迄今为止遇到过的所有竞争对手都要有力量,他问:“你寒暑假回来我能理解,但是毕业以后为什么要留在这?你拥有了走出这里的能力,不想去拥有更加广阔的世界吗?”
女孩始终看着他,一板一眼道:“我已经走出过这里了,但我认为人应该有感恩的品质和自救的能力,我能上大学,是村里人筹的钱,我不希望自己就这样一走了之,以我的学历和能力,与那些从小就享受良好教育资源的同龄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在大城市也无非是被商人压榨,创造的价值未必比我在这教书高多少。”
57/122 首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