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怕极了,尤其是此时温十安就半阖着眼,以一种近乎轻蔑的姿态自上而下地打量着他,呼吸粗重,却像狠辣的耳光。
可不知哪来的勇气,也许真的是犯浑了,名为“自尊”的可笑的情感驱使下,他竟以更高的声音顶了回去,仿佛这样便能压他一筹,“那就该眼睁睁地看着,看着山东百姓被日寇奴役,看着我国国土拱手予人?那我何配为一个中国人!”
“好,你如今学有所成满腹经纶,我是说不得你了。”温十安的呼吸更急促了,生生被他气到,连出口的音也劈了。
他拉开了距离就要离开,脚步却虚浮,步步像踩在云里,他只能踉跄着以手扶住门框,身体里烧的厉害,又痛又痒,胃里阵阵翻涌,刺激的他干呕起来。
翻来覆去,像是要把胃都吐出来。
顾澈猛地回神,从里到外凉了个透彻。
温十安这是烟瘾犯了,硬生生被他气的。
“哥哥!”
音都不成调了,他头一次生出手忙脚乱的感觉,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又仓惶着去扶温十安,因为猛然起身还险些绊倒。
温十安紧攥着心口的布料,衣服被揉成了一团,皱皱巴巴地,跟他一颗心一样。
温十安甩开了他的手,他心跳都停了一瞬。许是才刚见过生死,神绪都还未平复,便看见面前的人脸色雪白,因疼痛涌出的汗水层层滑过,却也洗刷不平眉间的峰峦,那么大的人因痛苦而蜷缩作一团,连肩胛骨都抖动,好像雨打湿的羽毛翅膀,脆弱而可怜。
顾澈脑中便空白了,什么也顾不得想,他近乎强硬地抱起温十安,将人放到床上。
这里没有洋金花,更没有束手工具,顾澈只能将他双手十指相扣,又用右手覆在他左手上,手指穿过他的五指,将他两手都死死锢住。
眼见他唇舌翻动,顾澈用空下的手重重辗过他的嘴唇,又以两指捏起他腮帮,手指灵活地探入口中,压下他的舌头,又警告似地按了按,要他不许再咬。
抽出被唾液浸湿的手指,顾澈又伸了胳膊到他嘴边,“十安若是难受,咬我就好。”
一通架,吵了又算没吵。
反正他也总说不过温十安,通常等不到温十安动气,便早早收了作乱的心思。
究竟是打小管着的哥哥,仅仅头昏脑胀了一次,险些铸成大祸,他怕是不敢再犯浑了。
温十安清醒后,就看见他被咬的出血的胳膊,胳膊的主人还端着一脸的担忧,于是愧疚感先一步涌了上来。这通闹剧便这么自然而然地销声匿迹,谁也没有再提。
姜桂和玉兰的葬礼办的简简单单,姜桂没什么亲人,就只大家草草给置办了。
连碑也没有,就一个明显大于其他坟墓的土包,埋了这一对可怜的有情人。
几人都没有跪下,只是像平日大家见面时的行礼一样,端端正正地鞠了一躬。
分明想说的话有许多,叮嘱姜桂和玉兰好好过日子,抱怨他们走的潇洒,再诉一诉平生凄凉,可临了却觉得这些都是在骗自己,痴情的话都是说给活人听的,死人哪里会在意,于是又不约而同地缄默不语。
温十安站在顾澈身边,只能瞧见他的侧脸,光太烈了,照在他脸上连愁苦都蒸发成汽,裹得空气沉闷。
微一斜眼,便见不远处站了几个女人,相伴着窸窸窣窣地哭,眼神是看向这里的,见顾澈回望便匆匆行了礼。
想着应是玉兰的朋友,临走时顾澈特意去了跟前,劝抚道:“节哀……若是玉兰的朋友,就去同她说说话吧。”
“不了不了。”她们慌忙摆手拒绝,神色凄婉,却也带着些刻入本能里的媚态。
顾澈注意到她们都穿着尽量淡雅的衣服,花纹里却都带着些或娇或媚的图案,终归找不到适合走丧的衣服。她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手指局促地想要遮住不合时宜的花纹。
顾澈体贴地移开视线,眼神落在中间女人的眼睑下,不至于让她们觉得唐突,“相识一场,她应该会希望你们送送她。”
女人们还是摆手,微微后退了步,行了礼便要告辞。
“我们脏,就不过去了……让她干干净净地走吧。”
第34章 变动
姜桂的葬礼之后,报社便停业了一段时间,胡昌南下,而夏田寿则埋头写书闭门不出。北京起义并不曾消歇,反倒愈演愈烈,全国接连不断的学氵朝运动在经历两个月后终于迫使总统向国民低了头。只是中国国力衰弱,山东失地已成定局,为安抚民心,袁世凯只好怒而宣告——5月9日,即《民四条约》签署之日,定为“国耻日”,中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十年之后必要收回山东。
他如此夸下了海口,可究竟要如何韬光养晦,谁也不知道,这话也不过是勉强给了民众一个交代。
温十安看后,只是叹了口气,手指翻动将报叩下,淡淡点评,“缓兵之计罢了。”
顾澈不置可否,端了杯茶在他面前,叮嘱道:“将要用饭了,只许喝一杯啊。”
后者挑了挑眉,显然并不将这话入耳,饮了口茶,继而道:“加了什么?山楂,橘皮?”
“还有决明子。”顾澈说着,弯腰在他身边坐下,自己也捧了盏茶,“想着你不耐热,这茶解暑。”
茶水已经晾了会,不至于烫的无法入口,温十安就捧着茶小口地抿着,边看着顾澈又拿起刚才的报纸。
“又有什么消息?”看他皱起了眉,温十安问道。
“十安可听过杨度这个名字?”
是个生疏的名,温十安并没有印象,索性搁下了茶,“并未听过,怎么了?”
“只是看到这上面有篇他的文章,实属无稽之谈,便对此人颇感好奇。”顾澈将报纸移了过去。
并不是在显眼的位置,但也是留心便能看到的板块,是一篇名叫《君宪救国论》的文章,指出中国国民的思想水平不足以理解共和,法律,自由,平等为何物,且中国并没有民主传统,共和制下会使国家陷入混乱,强国无望。于是宣扬废掉现行的共和制度,转而实行君主立宪制。
56/155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