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救了那个反派之后[穿书]——彭城君

时间:2022-07-08 13:37:22  作者:彭城君
  他前世虽做过的错事不少,也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人,但他还是知道要知恩图报的——公子救下了他,改变了他的命运,还帮他寻到了顾先生作为师父,他已经欠公子很多了,日后会更多也说不定,想到这,君晏也不在纠结了,轻笑了下,这样想想,公子是什么身份就不重要了。
  只是若公子真的是废太子的话,想起了上辈子废太子的结局,一时间心中有些难受——公子的路显然比他想象的更艰难些。
  他之前从来没有往废太子方面猜,除了是因为他从未见过废太子外,就是因为他记得废太子是被圈近在京城的,未曾想过他会在信阳出现。
  其实——公子最有可能的身份还是废太子,只是这并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若是那影卫真的只是传话的,这一切便都是他想多了。
  太子虽说被废,可身份终究不同寻常,更难以琢磨的是现在的这位圣上,当初废掉太子的是他,废太子死后,哀痛无比,罢朝三日的仍旧是他,甚至在废太子死后,又给他追封了太子之位,若不是朝臣拦着,他还想要追封其为皇帝,这着实令人搞不懂他是如何想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公子真是废太子的话,于他是十分有利的,但他却不希望公子的身份真是这样,只是具体的还是需要他来验证。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君晏终于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他也慢慢平静了下来,面色也不似刚刚那般苍白。
  “公子,阿晏觉得现在好受多了,应该是可以开始了。”君晏轻声说道。
 
 
第52章 晋江独发,禁止转载
  季逢君闻言看向阿晏, 阿晏现在的面色已经好看了许多,心中放下心来,温声道:“也好, 现在就开始罢,若是又不舒服了,记得和我说。”
  君晏点头应道。
  季逢君本打算让他坐在那张小桌子上的,又想了想若是坐在那里, 这距离其实是有些远的,说气话来确实有些不方便,只见阿晏起身径直向他走去,有些想笑,阿晏直接过来, 是想站着听吗?
  轻笑道:“你把椅子搬过来吧, 摆在桌子的侧面,一会儿也方便些。”
  君晏微微一愣,有些羞赧, 连忙应下,把椅子搬了过来,坐在公子身旁,看着近在咫尺的公子,他心中生出了些欣喜的感觉。
  这虽然和当时在村子里, 跟着先生读私塾时不太一样,但如今这样确实有几分读书的感觉,看着公子认真写着什么东西,一脸严肃的样子, 不禁想到, 若是公子再大个几十岁, 那可是比先生更像学究。
  君晏忽然有些好奇公子年迈之时的样子——公子现在十七岁的时候面如冠玉,仪态端方,公子老了的时候,也一样是一个好看的老人。
  脑海中不禁想象公子老了的样子,轻笑了下,他倒是有些想知道那时的公子是什么样子了,想了想,又觉得自己想得太多了,公子不过十七,他如今也才十三岁——想那么久远作甚?
  季逢君停笔,把毛笔架在了一旁的水洗之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君晏,不知道他为什么笑,但是见君晏心情不错的样子,心情也变得高兴了起来,眼神肉眼可见得变得温柔起来。
  笑了笑,他轻声问向君晏,“你跟着君先生读了多长时间书了?时下科举中以诗赋和经传的考核的比例大,君先生应当也是教你这些居多,只是不知你现下学到哪里,还有,先生可曾教过你算学?”
  现在科举考核,诗赋和经传占大头,前者占四分,后者占五分,至于余下来的那一分便是给了算学,只是虽是给算学留了一分,但这显然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算学还是没有被世人重视,提倡废除算学考试的人一年多过一年。
  科举考试中的算学题目难度适中,世家子考试的时候还有专门押算学题目之人。寒门子弟大多都接触不到擅长算学的夫子,加上这个的比例还小,放弃算学,或者只极浅的学些算学,并不深去学习算学的人不在少数,他倒是不知道君槐生先生的算学怎么样。
  君槐生虽然只考上了秀才,但这在乡间也算是很高的功名了。
  这个时空的科举的制度在刚刚诞生,许多制度还不完善的时候,便被世家插手了,再加上世家子开蒙早,阅卷官也多是世家子出身,是以虽是有了科举,但是寒门百姓却依旧难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
  只不过,在这封建皇权之下,寒门向上流动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从军,另一个便是通过科举。不得不说,相较于从军那极高的风险,还是通过科举向上攀登更为安全,再加上本朝极重文风,文人的地位,比武者高了不少,是以寒门百姓多以读书为荣。
  况且朝堂中也不是没有寒门出身的高官,他那太傅便是出身寒门但官居高位者,其他的寒门出身的高官也有,只不过他们大多是与世家搭上了关系的,像他太傅这样的,倒是越来越少了。
  总而言之,通过科举晋升,依旧是不少人向往的道路,君槐生他本身是秀才,自然也是对科举憧憬过的,教导君晏的时候,按理说是以科举为目标的,教导的内容自然也是以诗赋和经传为主。
  季逢君直接问的便是君晏学到了哪里,其实按照普通村中的私塾,在十三岁这个年纪刚开始读书的少年不在少数,但阿晏对君先生感情极深,君先生对阿晏也应当不错,再加上阿晏是如此聪慧,想来是是早早开蒙了。
  “阿晏是四年前跟着先生读书的。”君晏轻声答道,“阿晏愚钝,识字有些晚,先生教导我很是废了一番心思,现在——”那段读书的时日对于他来说,虽然是有些遥远,但也不是完全想不起来,前世因为是不像回忆那段痛苦的记忆,便慢慢淡忘了,但终究是发生过的,且给他留下了极大印象的,细细回忆过后,便想了起来。
  不用过多的思索,他很快便说了出来,“现在只是堪堪把四书五经背熟,《论语》、《孟子》这两本书阿晏之前跟着先生学过。”
  “先生要我好好钻研下《春秋》,我除了《左传》外,阿晏曾私下里看过《公羊传》、《谷梁传》,只不过这些阿晏是自己看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其中只有少数是问过先生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