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天地逆旅(古代架空)——春日负暄

时间:2023-08-23 10:45:08  作者:春日负暄
  绞尽了我为数不多的脑汁,明天还有更新,希望明天能写到戏肉。
 
 
第七十二章 岂知天道曲如弓
  攻城已持续了三日,雨也一连下了三日,虽非暴雨,但总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无论白天黑夜,天都是阴沉沉的。
  攻城不易,守城也守得艰难。魏州城门足足有七个,狄人骑兵灵活,可四处出击,城内的兵力却只能分散至七处,孙晔庭亲自领一队精兵,作为支援,奔波于七个城门之间,疲于奔命,像永远追不上野兔的豹子,跑得气喘吁吁。
  这样下去可不行,他想道。
  孙晔庭正想着要找王谙商量对策,却见王谙脸色阴沉地冲进来,场面话还未来得及说,屏退左右,开口就道:“郑磬不见了。”
  三日前下令关押他,王谙当时想着,他是小孙女王嫣的公公,留他一命,战后交由圣人定罪,也不至于让小夫妻俩立时就闹得太僵,在此之前,也能想想办法,让孙女与孙女婿和离,不要被牵连。
  如今狄人攻城正凶,郑磬居然能凭空消失,加之之前他想出城的举动,很难不怀疑他与狄人有勾结。
  孙晔庭马上反应过来了,忙问:“城门守将,有哪一位是郑磬提拔的,或者与他有旧?”
  王谙连忙数道:“宣武门、安定门......”
  话音未落,便有有传令兵闯进来,喊道:“大人!宣武门失陷!”
  来不及再多想了,若是狄人打开了一道缺口,整座城都将失陷。不必孙晔庭再吩咐,王谙径自就奔向安定门,以防安定门的守将反水,而孙晔庭则直奔宣武门而去。
  宣武门外有瓮城保护。瓮城呈圆形,高度与城门一致。孙晔庭赶到时,狄军已用攻城锤将瓮城城门锤破,闯入瓮城之内。此时,本该紧闭宣武门,陈兵于瓮城城墙之上,万箭齐发,瓮中捉鳖,这也是瓮城本来应发挥的作用。
  只是宣武门守将指挥不力,竟开城门出击,出击不敌,反被一队狄人骑兵撵着攻入城内。幸而孙晔庭带着人来援,凭尽全力将狄人打退。重新紧闭城门,边打边修筑瓮城残破之处,拼命守住了这一门。
  守将被缚,这一回,孙晔庭不再犹豫,挥刀便朝守将的脑袋砍去。他力道不足,脖子只断了一半,血溅了他一身,脑袋欲掉不掉,情状可怖,在场者皆被震慑。
  “通敌怠战者,斩。”孙晔庭冷冷说道。
  狄人从宣德门冲入的这短短时间里,守兵在街巷中殊死抵抗,死伤数百。房舍起火燃烧,幸而下雨潮湿,没有引起大火,只是——
  “粮草如何?!”孙晔庭忙问道。
  兵卒来报:“大人放心,墙虽倒了一面,但没有烧着粮草,可能打湿了一些,应当无碍......”
  孙晔庭并不放心,等他赶到时,见放置粮草的房舍千疮百孔,原本安排在这里严加看守的兵卒被敌军冲散,后来者并不清楚粮草有问题,便将被雨水打湿的粮草挪出来,一上手便知重量不对,摔落在地的麻袋有几个被乱石刮破,露出了里头的干草。
  狄人攻城之前撂的话本就在大家心中布下疑窦,如今粮草有异,那援军被截杀也极有可能是真的,人人自危,如何能守得住。孙晔庭这下知道为何狄人要选宣德门作为突破口了,皆因粮草放置之处离宣德门近。郑磬也绝非凭空消失,定是投敌了。
  现在,任他再如何舌绽莲花,不把粮草真正摆在大家的面前,大家是不会再信了。站在一片疮痍之中,孙晔庭越发茫然,雨丝好似蛛丝,缠绕他的发梢衣角。
  这是许久都没有过的。
  宋知望弑父杀兄,当上了皇帝。他背着骂名,背叛了朋友,当了皇帝的近臣。那时他都没有这样迷茫过。世上的事本就没有完全的对错之分,胜者自然就对。他要一展抱负,不再做无名之辈,自然也就要付出代价,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宋知望坐在皇位上,深不可测地望着他与秦钦在朝堂上唇枪舌战的时候,他明白了自己又掉进了另一个漩涡。他本以为自己是上一场赌局的胜者,下一局就能坐庄了,但他发现,坐庄的永远是龙椅上的人,他不过是棋子,又被投入了下一场赌局当中。
  于是,他便决定抽身出来,留在这里,或可有一席之地,让他明确自己在这世间的意义。但终究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少年时,他与大家一块儿读书。
  夫子带着大家诗书典籍,先是“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又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再是“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他们读了许多,学了许多,胸中满是热血,想象着十数载后,如何指点江山,名留青史。  现如今,他只想到一句——“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大人......大人!”
  有人在叫他,他回过神来,转头看去,见有一骑策马朝他而来,骑手很脸熟,他想起来了,那是他派出去接应粮草的那队精兵中的其中一人。
  那一骑奔至他身前,勒缰下马,弯腰便拜,孙晔庭忙扶住,问道:“怎么只你一人回来?!”
  “那日被狄军截杀,粮草被烧,人马折损近半。我等想着要回城复命,没料到竟有一员悍将将我们引至永定河边,那里有一队兵马候着,说是......说是领了您的命令,在那儿候命......”
  孙晔庭听得一头雾水,不知从哪里凭空冒出来一队兵马。
  “有书信一封,遣小人带来......”
  孙晔庭连忙接过来,无封无缄的一张信纸,展开后,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却都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单字,连不成句。正当孙晔庭大皱眉头的时候,他突然明白了,这是一封加密的信,而信上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谢燕鸿!
  这是他们从前念书时就玩过的把戏。
  预先定好一首诗,根据暗语,限定诗文中某两句的某两字,结合两字的声韵,便生成了新字,新字连起来便是密信要传递的消息。
  他们以前时常这样玩,颜澄不爱这些弯弯绕绕的,只有他和谢燕鸿,夫子在上面念书,他们在下头互写密信,加密解密,不厌其烦。即便被夫子发现了没收,也不知他们在写些什么。
  可是,他们事先没有约定,繁浩诗文中,哪一篇才是解密的钥匙呢?
  孙晔庭捏紧信纸,忽然间福至心灵——当日他与谢燕鸿在京郊宝相寺分别,临别之时,他诵了一首诗,就是那首了。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孙晔庭喃喃念道。
  找到了钥匙,开锁便易如反掌了。虽然相隔多年,但孙晔庭玩起这个解密的游戏来,还是轻车熟路,很快的,他便把密信内容解出来了。
  “五日后,寅时,援兵至。”
  没有任何迟疑,孙晔庭立时便相信了谢燕鸿。就像儿时,他在无人的山中失足落入坑中,谢燕鸿说一直陪他,就一直趴在旁边陪他,直到有人来救为止。如今谢燕鸿说五日后寅时有援兵,那必定是有的。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稳定人心,守到五日后。
  孙晔庭吩咐道:“传令下去,为犒劳士卒,每人可预支半月粮饷,若有百姓因战事损毁房屋的,也可领粮。”
  永定河边,将密信传出之后,谢燕鸿心中稍定,陆少微却满是疑虑。
  “你怎么就确定他会听你的?”陆少微问道。
  谢燕鸿笃定地点点头,反问道:“五日后一定有大雨?”
  这回轮到陆少微笃定了,她轻松地说道:“一定有,不然我们都一起玩儿完。”
  那一日,长宁探知狄军烧了支援的粮草,带回了消息的同时,也带回了一支劲旅。那是孙晔庭派出去接应粮草的,被狄军截住,粮食被烧,人马也折损了将近一半,活下来的都是死里逃生的精悍骑兵。
  他们奉命出去接应粮草,失败而归,自然是要回城复命的,只是狄人将魏州城团团围住,想要回城无异于自投罗网。道理他们都懂,但要信任凭空冒出来的谢燕鸿,也不容易,谢燕鸿便写就密信一封,交由他们中间一人,冒死送入城中,传递给孙晔庭。
  长宁已将颜澄带出来的所有人带走了,前去接应援军。凭借他对地形的熟悉,以及颜、秦二人的帮助,只要能甩开伏击狄军,如无意外,应该能在五日后赶回。
  魏州死守,守备军驰援,再加上他们这支奇兵,三方合力,定能解此困局。
  长宁本不同意将所有人带走,也不同意将谢燕鸿一个人留在永定河边。
  谢燕鸿说:“我怎么是一个人呢,陆少微也在,还有这么多人。”
  长宁沉默不语,最后只能点头。
  谢燕鸿提醒他:“五日。”
  长宁已经坐在马上了,长刀斜背身后,除此之外,还有弓箭,箭囊里满满的箭。他拨转马头,避开众人视线,俯身用脸碰了碰谢燕鸿的额头,沉声说道:“等我。”
  谢燕鸿立在原地,目送长宁策马远去。
  此后几日,狄军攻城之势稍缓,谢燕鸿与孙晔庭又通了一次信,都是密信,唯恐落入敌手。四日后,有将近万骑自东面驰来,与城下狄军汇合,再整旗鼓,投石机、攻城梯也已经架起来了,预示着接下来,将有更加猛烈的攻势。
  听到此报,谢燕鸿马上说道:“这批人应该是截杀守备军归来,既然他们已经回来,那证明长宁他们应该在赶回来的路上。是生是死,就看这最后一日了。”
  陆少微的嘴巴仿佛开过光,一过夜半,暴雨如注,仿佛天上缺了大口,五步之外难以视物,眼睛都睁不开,雨打在身上都是痛的。永定河水面暴涨,浑浊的河水滚滚波涛,让人望之生畏。陆少微带了几个人到上游的白鹤堤,剩余的人按照孙晔庭的命令,听谢燕鸿的调度。
  谢燕鸿带着这数百骑,暴雨当中急行,飞速靠近魏州城,等在援军前来的必经之地。隔着雨幕,能依稀见到魏州城的轮廓。
  雨太大了,敲击在守军的头盔上都是一阵闷响,这是天然的战歌。
  孙晔庭已经湿成落汤鸡了,哨兵一个接一个地去探,又一个一个地回报,带回了一个又一个的消息:狄人集结部队、狄人架设投石机、狄人所遣先头部队已到达城下十里......
  “哪个门?!”孙晔庭喊道。
  “宣德门!”
  闻言,孙晔庭摆手,令官听令,鼓起一口气,吹响号角。号角之声低沉,仿佛天地间的一声呜咽,在雨声中传出极远。孙晔庭亲自披挂上阵,领守军列阵于宣德门外,军容整肃,隔着雨幕与狄军对峙。
  城内也将这号角声听得真切,百姓们都知道,这是开战了。
  王谙年纪上来了,阴雨天腿上疼得难受,孙晔庭许他在城内坐镇调度城防,唯恐有人在内部生事。不多时,街巷当中,有人奔跑大喊:“破城了!破城了!快跑啊!蛮子要进来了!”
  王谙暴喝道:“何人妖言惑众,绑起来!”
  他率领随从出去,发现街巷当中一片混乱,时不时能听到一声声轰隆巨响,开始时还以为是雷声,后来才分辨出,那是投石机的巨石砸在城墙上的声音,砸得地面也随之震颤。有碎石击中民舍,瓦砾四溅,街巷中奔走的人无不抱头逃窜。
  大雨中,王谙喊着吩咐随从:“去城楼上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作者有话说:
  怎么还没打完啊!作者都累了!
  最近评论好少,求求评论!么么哒!
 
 
第七十三章 彼时梨花香
  这是孙晔庭第一次打仗。
  此时,他正在军中压阵,先锋已经在低沉的号角声中冲出,雨幕之下,只见敌我两方仿佛两股巨浪,迎头碰撞。
  离谢燕鸿说好的寅时还有半个时辰,正是黎明前最暗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雨倾泻。唯一的光亮就是淋了桐油的火把,闪烁于雨中,长燃不灭,好似地上的繁星。
  先锋军已经在震天呼喊中杀将出去了,中军压阵,孙晔庭身边的兵卒俱都捏紧了兵器,蓄势待发。他们身后便是宣德门的瓮城,城门紧闭。孙晔庭早就吩咐过了,不到该开的时候,城门必须紧紧关着,就算外头的人全部战死了,也不能开。
  副将在他旁边喊道:“大人!援军呢?”
  孙晔庭抽出佩剑,豆大的雨珠砸在剑刃上,继而碎落四溅,让本就坠手的剑又重了三分。他收回远眺的目光——再怎么看也是徒劳,无论援军来抑或不来,今日难免有一场恶战。
  狄人的骑兵黑压压的,一大片看不到尽头,先锋军不过是冲过去撕了道口子。
  孙晔庭一手紧握缰绳,另一手举起佩剑,喊道:“中军听令!冲!”
  他的声音在大雨中传不出三步远,千军万马只看着随他命令而动的令旗。孙晔庭也不在乎这声音能传多远,纵使除了他自己无人听见,他也用尽了全力嘶喊。今日于此,不成功便成仁,不为君也不为国,只为他自己对得起自己。
  一声令下,他心中一片空明,带头冲杀出去,兵卒见平日文弱温和的长官一马当先冲出去,精神大振,紧随其后,冲入雨中。
  暴雨之中,人人都面目模糊,只能凭借铠甲样式分辨敌我,孙晔庭抬剑砍杀,虎口酥麻,鼻端充斥着雨水、泥土、铁锈与鲜血的气味。恍惚间,他却闻到了一阵梨花香。
  那是在许久许久之前,他与颜澄、谢燕鸿一块儿,在宫中与诸皇子、国戚一块儿念书。先生在上面摇头晃脑念得入神,胡子白得泛光,惹得所有人昏昏欲睡。颜澄坐不住了,偷偷猫着腰踱到窗边,横眉竖目指示小内官帮他托着脚,帮他翻出窗去。
  颜澄一路沿着窗外的大梨树爬上去,爬到梢头。
  正好是梨花开得最好的时节,枝头的花瓣堆叠,堆云砌雪一般。他抱住树梢拼命摇晃,花瓣被摇落,顺着风飘进窗内,谢燕鸿撅起嘴,吹开飘到面前的雪白花瓣。
  沉醉诗书的先生如梦初醒,眯着眼茫然问道:“怎么下雪了?”
  众人于一阵清洌梨花香中哄堂大笑。
  此时非彼时,此地非彼地,此与彼已经相隔曲折万里了,但他无端便想起了那会儿的好时候。
  副将于重围当中逼近他身边,喊道:“狄军人多,我们撑不了多久!”
  撑不住也得撑,此时撤退,不仅士气大受打击,一番布置也前功尽弃了。孙晔庭紧咬牙关,来不及说话,挥剑抵挡斜刺里劈来的刀,憋红了脸格开,喊道:“撑不住也得撑!”
  数十里外,雨砸得谢燕鸿皮肉钝痛,但他依旧直直地坐在马上,昂首东望,望向援军该来的地方。马上就要到寅时了,那也是日出东方的时候,只是天边乌云密布,分不清昼夜晨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