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他是个江湖骗子(古代架空)——半知半解

时间:2023-08-24 14:45:17  作者:半知半解
  连尾音都带着细软的小钩子,钩在江阔的心上、手上、喉头、小腹,叫他浑身一苏一软。江阔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找回些清明,他稳住指尖,勾住正前方的一角,轻缓又郑重地将莫问期的盖头掀开。
  红绸、红烛、大喜之日。
  莫问期端坐床榻之上,仰着那张俊脸,眉眼含笑。
  他柔声问:“夫君,满意吗?”
  江阔嗓子干痒,轻咳一声才开口:“满意。”
  莫问期灿然一笑,拉过江阔压在身下,炽热的吻铺天盖地而来,叫江阔再也想不了聘礼的那笔糊涂账。到后半夜的时候,江阔亲手揭下的红盖头被莫问期缠在他身上,抚摸亲吻,一寸都不曾放过。
  “夫君,这盖头真好看~”
  “你喜欢吗?”
  “我的好夫君,你怎么不说话?”
  江阔将自己埋在散乱的被褥里,只觉得红绸拂的每一处都只剩下躁动难安,偏莫问期还总要和他说话。他哑着嗓子轻吟,最后连难以为继的喘息声都被莫问期无情剥夺。
  自那一遭荒唐之后,江阔再也听不得盖头、聘礼之类的话。
 
 
第53章 番外二 长幼
  崔氏丞相,权倾天下,世上清流文人面上多有猜忌,心里却都想成为这样的人。
  看着那些带着重礼、美人入府的清客,崔敛心里知道,他们都想要讨好父亲,博个前程。而他,或许和那些清客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多了那么一点血缘。
  “二公子,该去读书了。”
  身边的小厮是书房先生的得力助手,此时开口催的是第二遍。
  崔敛没说话,但还是转身往书房走去。其实,崔府已经有了一个年少登科的大公子,他这被祖母溺爱的二公子读不读书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府内府外的红绸还没撤,那是庆贺他大哥春闱中了甲榜这么件大喜事,所以大哥今日是不去书房的,他要去见客。
  出身高门,年少有为。是全京城儿郎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崔氏的门楣与荣光都在他身上。
  进了书房,先生仍是那副棺材板一样的脸,瞧崔敛时也不变,反倒更傲气几分。
  这些时日,祝贺之辞崔敛已经听够了,只觉得脑袋疼。
  先生这般宠辱不惊,也算是件好事。
  浑浑噩噩的一个时辰,崔敛熬完今日的课,写了文章,先生还算满意没有再拖延到晚饭便放了人。外面的席开了,都是官场中人,崔敛不耐烦见,转身回了后院去陪祖母和母亲用饭。
  进了院子,小丫鬟们纷纷行礼:“二公子来了。”
  她们正欲往里通报,崔敛抬手免了,自己往里面走。
  正堂中无人,偏房的暖炉点着,外间站着祖母和母亲身边的妈妈,丫鬟们都被遣出去了。崔敛远远见了她们没有靠近,脚下一转反倒猫腰到了窗下躲着。小丫鬟们不知内情,只以为二公子又要调皮,轻笑一下便装作不知道。
  房中,祖母和母亲在商讨大哥的婚事。
  祖母向来和蔼慈爱,此时却显得严肃:“现下还早,先递出消息去,待封了官职,入了朝堂再去下聘就好。”
  “是,母亲说的是。”母亲听起来有些犹疑,但不敢反驳,只是小心道,“不过,那小姐有些体弱,只怕往后不好生养。”
  祖母轻笑一声:“我崔氏娶亲难不成还是为了好生养?又不是平头百姓人家,那徐家一边牵着老臣一边扶持新贵,那小姐的长兄娶的又是王爷家的郡主。这才是紧要的。”
  母亲低头称是,再没有二话。
  祖母接着叮嘱:“你记住,长子顶门立户,亲事必要妥帖。即便往后正妻不好生养,不是还有敛儿?过继一两个便好,他们兄弟二人各司其职,崔氏才能兴旺。”
  各司其职,各司其职……
  他们兄弟二人自小便是一个天,一个地。崔敛总赶不上,也曾差点要信了大哥天赋异禀。但他细想又觉得自己再用用功,或许也能赶上。
  总之,什么都想过,却从未想过“各司其职”。
  窗下石砖被擦地很干净,一点苔痕都没有,但崔敛却觉得沾着湿气的阴冷从地缝中渗入他的衣裳。按在地上的指缝,靠在墙上的后背,无处不是阴冷的,冷入肌肤和骨髓。
  他在祖母身边长大,即便父亲对他没有什么好脸色,但祖母总是和善的。她的房中时时为他备着点心,新鲜玩意儿也总会先来送给她,连大哥都不曾有的好物件祖母给他都毫不心疼。连父亲都曾说过,他叫祖母宠坏了。
  如今想来,是宠坏了。
  可是,这般宠爱也不过是为着“各司其职”。
  他也曾想过奋发图强,崔氏一门的荣光也可以是他崔二公子的。
  可父亲不需要,祖母亦然,甚至整个崔氏都不需要他比他大哥出色。
  原是担忧崔氏木秀于林,盈极而亏。舍他崔二一个,能保家族昌盛安稳,何乐而不为呢?
  长幼有序,在这府中,他出生时便已经一败涂地了。
  那日回去后,崔敛没有用饭,将自己关在房中,关了一天一夜。母亲的人来过,祖母的人也来过,后来惊动了父亲,父亲直接将他的门撞开,将他拖出来扔在地上。
  父亲怒喝:“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小畜生,还有脸闹脾气!读书、习武,为父都是一样的用心,偏你不成才!你要闹是不是?我看我今日干脆让你饿死算了,省心!”
  崔敛仰头听着,分辨不出这话几分真心,几分假意。
  母亲满目泪水抱着他泣不成声,祖母的拐杖拦在他和父亲之间,护着他。
  祖母高喊:“你要饿死他,不如先饿死我!”
  父亲无法,只好罢休。
  片刻后,仆人通报大公子回来了。
  崔敛在母亲的怀里,看着他那官袍加身,威风凛凛的大哥。他起身整了整衣袍,勉力撑着身子走到大哥面前,规规矩矩地向他行了礼:“小弟恭喜大哥登科入仕,祝大哥官途坦荡,青云不坠。”
  或许,这也都是命吧。
  自那之后,崔府两位公子,一位肖似丞相大人,在官场上风生水起。至于另一位,原本还知读书用功,后来心思却散了,成了个浪荡公子。不过,到底是崔氏的公子,即便混吃等死一辈子也是不离“富贵”二字的。
  两年后,崔氏大公子成婚,朝中半数重臣皆亲临致贺,连宫中都赏赐了不少物件。
  府中笙箫不断,满目红色,比之当年更加热闹。
  崔敛喝了几杯,找个借口离席,在花园里撞上一个小丫鬟。那丫鬟生得不错,穿着下人的衣裳也和春柳朝露一般,俏生生的。不像他院子里的那些美人,媚态横生的勾人皮囊,内里却是个个心怀鬼胎。
  “你叫什么?”
  那姑娘低头一笑,面目可亲:“回二公子的话,奴婢姓刘,唤作豆蔻。”
  崔敛笑了,口中吟着她的闺名:“豆蔻,豆蔻,是个有情致的名字。你可愿陪我走一走?”
  “愿意。”
  那年的崔敛还被困在丞相府,他总以为自己此生都会这般在富贵温柔乡里潦倒下去,因为崔府有一个崔大公子就已足够了。
  可偏偏,又过了两年,他阴差阳错去了金陵。
  那天夜色如水,他见那人满身冷月沾衣,脊背笔直,崔敛在那时拾得自己最后那点真心。
 
 
第54章 番外三 说书
  自明月十二楼易主,杭州到京城的水路已经被瓜分干净。
  新主并没有用当年柳无眠那般的雷霆手段,反倒是整合商会,联手内外,将水道一分为三。一为十二楼独占,二交商会共理,三则由臣服十二楼的江湖门派联用。
  “这倒不像江湖帮派,却是商会的做派。”
  船老大有些见识,笑道:“管是什么做派,跑船抗包的都能多拿些钱,也不必提心吊胆悬着脑袋,这便是好事。”
  底下兄弟们都纷纷附和,干了碗里的酒,起身准备迎接商船靠岸。
  江湖风波一平,杭州城中依旧是繁华烟柳的好日子。卢拾将明月十二楼这个烂摊子收拾好之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告十二楼易主,他行事不比柳无眠狠辣,多了些江湖义气。起初也曾遭遇不少帮派觊觎,但十二楼内被他料理得很清楚,上下一致对外,没有哪个帮派能占到便宜。
  钟云又提出联合苏杭商会,共用商路水道。不到一年功夫,十二楼有财有地又有人,渐渐从风雨飘摇中脱身再次站稳脚跟。
  这些事,钟云写来的长信当中都有提及,卢拾也曾邀他们去杭州做客。
  不过,莫问期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消息,说是北疆那边有珍稀的雪狼出没,他张罗着去猎一条雪狼给无名和水寒包上刀鞘,所以一直没去。江阔写了信告诉钟云原委,等他们回到杭州时已经是卢拾平定十二楼内乱的第二年。
  杭州城不该旧貌,商贾往来仍是处处繁华。
  莫问期和江阔去北疆走了一趟,不但猎到了雪狼还顺手打了几块白狐皮。北边珍稀物件儿多,但好的裁缝绣娘却是满北疆也找不出一个。二人到了杭州,莫问期下船后便要去找裁缝做大氅。
  江阔笑他心急:“这才刚入秋,你也太着急了。”
  “做好了便要入冬了,你穿正好,要不是为了找个苏绣绣娘,我才不来杭州。”莫问期要找顶好的丝绸,又定了松枝纹,大手一挥赏了不少银子,裁缝和绣娘连连谢过阔气公子。
  江阔在出门前又道:“多的皮毛便做两双冬日的靴子吧,花样不必,暖和就好。”
  裁缝堆着满脸的笑:“是,小的记下了。”
  那包裹里的皮毛便是北边最好的皮货商人只怕也都没见过,拿一点点边角料围做毛领都是满城难找的稀罕货,裁缝笑得眼睛都快瞧不见了。这种好料子,他们二人不要边角,莫说是再费事做两双靴子,便是让他多做一声衣裳也是没什么的。
  原本江阔是想直接去十二楼总舵的,但莫问期嫌山里拘束,不肯去。
  江阔将他养得有些娇气矫情,如今闲散惯了,一点儿烦闷都受不得。他不肯去,江阔也无法,只好传信给钟云约在城里见面。
  “那个叫钟云的,如今也是个人物了吧。”莫问期喝着茶,看着楼下人来人往,闲话起来。
  钟云和莫问期每次见面都得刺上几句,江阔夹在中间偏袒哪边都是错。他和钟云是自小的情谊,说起从前来更是叫人插不进去嘴,写信时也比旁人能写更多,这也让莫问期不舒服。他从前还知道收敛一二,顶多是嘴上说几句,后来便是恃宠而骄。若是江阔“挑灯夜读”或是信写得太长他便直接夺了笔吹了灯,将人抱到床上折腾得他再想不起写信的事。
  这几年里,钟云收到的信便总是前后字迹不一。最后几句,多是莫问期“代劳”告诉他二人一切都好,让他少操闲心。
  江阔知道他问的必然又是钟云的亲事,叹了一口气,无奈道:“你越发小气了,我待钟云是如兄长一般的。”
  “哪家兄长这般没有眼力见,你都成家了他还总写信来问东问西的。”莫问期不屑,灌了半杯茶,去欺负店家放在桌上的水仙。
  “你别拿人家的花撒气。”江阔伸手将水仙花挪开一些,免遭毒手,“钟云这些年来上门给他说亲的不少,之前的信里我瞧着是已经定了人选,不过这两个月我们都在路上,后面如何了我并不知晓。”
  莫问期听见定了人选,面色好了不少,也不摧残花了,转而去剥橘子给江阔吃。
  楼下唱小曲儿的姑娘下台,两个学徒模样的孩子搬了长桌上来,桌上醒木折扇俱全,又令端上一杯茶和一壶热水。
  江阔瞥了一眼:“这是换说书了。”
  “嗯,瞧着是。”
  说书先生上台,螺青长衫,下颌一撮山羊须。
  醒木开场,底下坐着的人已是满满当当,这说书先生说的竟是明月十二楼旧楼主的事。
  莫问期挑眉:“倒是念旧。”
  “那日暴风骤雨,柳无眠初到杭城,正是意气风发之态。他腰间一把长刀,单挑数十人······”
  说书先生的故事总是半真半假,旧事已过数年,若非这说书先生提起江阔都忘了柳无眠年轻的时候也是使刀的。据说他来到杭州时,江湖上正是群雄争霸,腥风血雨之际,乱世挣扎数年,他攒下明月十二楼的家底,有了一众手下追随。
  先生折扇一收,接着说道:“彼时江湖风浪乍起,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更何况他一个愣头青。正当此时,他长刀出鞘,刀刃寒光纷飞,众人连招式都不曾看清,那领头之人已身首分离,血溅三尺!四围皆惊,僵若木石,柳无眠长刀一挥,刀刃上一丝血痕皆无。他孤身立在风雨之中,正是刀光如雪,目如电,此间英雄第一流!”
  少年意气,谁不曾是江湖第一流。
  听到这些八百年前的往事,莫问期和江阔竟也有隔世之感,清茶在前,这些旧事倒也可佐茶下酒。
  “哟~听这一段呐~”正听着,雅间门被打开,钟云和卢拾走了进来。
  几年不见,钟云竟又窜高一截,穿着一身如意暗纹帝青色锦袍,活脱脱一副富家公子的模样。而卢拾则依旧是低调的深色衣衫,不过眉宇间比从前多几分淡然沉稳,极有一楼之主的气派。
  江阔喜道:“钟云,卢师兄,久违了。”
  “那是,都好几个月不见你的信了,不过我也猜到你已在路上。”钟云揽上江阔的肩,亲亲热热地在他身边坐下,说话的姿态那叫一个若无旁人。
  眼见着莫问期就要炸毛,卢拾上前打圆场,抬手提着茶壶给莫问期倒了一杯问起近况。
  有外人在,江阔虽然心里知道钟云是故意膈应他的,但不好现在就哄,便拿眼神安抚他,又不动声色地挪开几寸和钟云隔了些空。
  “是在路上,昨日才到的杭州。”
  钟云见好就收,撒了手,转而拿起江阔面前剩下爱的半个橘子吃,吃了一口又嫌酸叫江阔拿糕点给他。桂花糕递到他面前,钟云偏不接,直接就着江阔的手咬了半块。
  莫问期茶杯险些砸碎在桌子上:“你小子给我识相点!”
  “呵,我给他买桂花糕吃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儿避祸呢,在我面前充大。”钟云在别人面前都还端得住,偏对着莫问期时嘴上从不饶人的,每每都要把莫问期弄炸毛了才算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