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木匠逆袭尚书郎(古代架空)——清秋烟雨

时间:2023-09-14 08:01:17  作者:清秋烟雨
  时昭还是很冷清的声调:“无功不受禄,周四夫人的心意,时某也不敢贸然领之。周小公子,你请回吧。”
  说罢时昭绕过周沛,步入器械局。
  “时昭,时大人,你就这么记恨以前的事吗?那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赵家多威风啊 ,他们还在京城有靠山,谁敢得罪他们!”周沛叫喊着去追时昭,被器械局的守卫拦在了门外。
  当初划清界限的是你,现在找上门来的也是你。时昭听罢,冷笑一声,吩咐器械局的守卫:“军械重地,事关军情安危。加强守卫,无关之人一律不得靠近。”
  “是!大人!”守卫领命而去。
 
 
第125章 你猜今儿谁来了
  后面几天, 以前一起玩耍的狐朋狗友,除了李晟,都循着不同的借口找上门来叙旧。他们应该都知道周沛吃了闭门羹的消息, 都没有直接去器械局拜访,而是前往时家租住郊外的院子守候。
  时昭在院子外见到一起守株待兔他的管迁和杜一舟,对他们道:“有公事,去衙门。”
  杜一舟和管迁相视一眼:“时昭,见外了不是。咱们朋友一场,私事,私事。”
  “我们之间好像不存在什么私事。”时昭说完, 进了自家院子。
  门口的穆枫警惕地望了他们一眼, 关上了大门。周沛从躲藏处走出来, 嘲讽道:“人家今非昔比, 我就说不要来自找没趣, 你们就是不信。”
  杜一舟望着时家紧闭的大门, 叹了口气:“也许当年的确是我们先薄情的。”
  几日之后,韩玮告知时昭,衙门的官邸已经打扫出来, 他可以择日搬家。
  时昭想了想:“择日不如撞日,我今天回去跟家人说一下,就明天吧。”
  “好, 我让金吾卫协助你。”韩玮道。
  时昭赶忙道:“不敢当,小事一桩, 让家中护卫搬迁即可,哪敢烦请金吾卫。”
  韩玮笑道:“你以为我是要帮你吗?我是奉命行事。你赶紧安稳下来, 我也好早一天回京复命。”
  时昭顿了一下, 笑道:“是我耽搁韩大人了。”
  韩玮笑道:“哪里, 这是皇上的厚爱,时大人记得便是。”
  “时昭没齿难忘。”时昭拱手道。这是他的心里话,皇帝平反了父亲的冤屈,笼罩在家中的阴云散去,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恩德呢。
  韩玮从怀中摸出一封圣旨:“这是临行前皇上给我的密旨,让我返程的时候宣旨。时大人,接旨吧。”
  时昭没想到韩玮还带了皇帝的密旨来到青州府,见韩玮拿出圣旨,赶忙跪下接旨:“臣时昭接旨。”
  时家搬入器械局官邸后,韩玮也带人返回了京城。走的那天,青州府上下都去送行,时昭更是单独送了他一程。
  韩玮走后,时昭开始忙碌起来。韩玮走前宣读的密旨,是皇帝让他加紧研制军械的旨意,且青州府地方官员无权过问,他直接向皇上负责。
  朝气勃勃、雄心壮志的新帝不甘于现状,他要彻底打破与鲜、狄两国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边境问题。
  对鲜、狄两国的大规模战争不可避免。时昭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要做成皇帝想要的伟业,以青州府现有的人手和规模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扩建青州府的器械局。
  在青州府器械局的扩建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皇帝给了时昭很大的自主权,对于时昭提出的要求,也都是尽力支持。所有时昭需要材料、人手,皇帝都会想方设法的给他配备齐全。
  历史上多少人怀才不遇,而皇帝如今给了他这样大的舞台表现自己,时昭没有道理不努力。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青州府器械局重组成功,规模拓展了将近倍。难怪当初时昭上任青州府器械局百工总长,皇帝给他擢升了一级。如今看来,五品的百工总长,才配这样规模庞大的器械局。
  他带领重组后的青州府器械局,马不停蹄的开始扩大原有器械制作,并研制更大杀伤力、更远制敌的武器。
  在这期间,李颉从边境回来了。他在此前的边境战事中杀敌无数,屡立战功,积攒了给皓月赎身的军功。
  回来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给皓月赎身,尔后宣布大婚。
  对于一个,一向恪守礼仪、广有美誉,父亲为青州府知府的李二公子,为何会娶一个勾栏中的小倌做正妻,李家也没有传出阻拦的声音,青州府的百姓百思不得其解,也不明白那个小倌使了什么好手段。
  总之那段时间,李颉与皓月的婚事,成了青州府百姓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而在无人知晓的时刻,李颉对皓月道:“从此世间再无皓月,只有吾妻文心!”
  文心抱着自家夫君,无声地哭泣。
  是喜极而泣!
  李颉和文心成亲的时候,时昭从禹木匠那里取来几口樟木箱完璧归赵。李颉夫夫自是感动不已。
  还有一个更感动的人则是文征。
  看着文征抚摸着樟木箱眼含热泪的样子,时昭心中也无限感慨。一晃几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大家都成长了。不过他也着实没想到文征敢脱离自己的势力范围来到青州府。
  想到这里,时昭下意识地环顾了一圈周围,看不出异样的人群中,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文征的护卫。
  时昭这会特别希望文征能跟皇帝好好的、开诚布公的谈一场,千万不要内部大起干戈。
  吃了李颉的喜酒,时昭叮嘱前来接应的穆枫将艾叶好生接回家。他则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禹木匠那里。
  禹木匠看着去而复返的时昭,问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时昭道:“父亲做的箱子,送给了原本的主人。我看到那些箱子,就好像看到了父亲…...这些年,辛苦伯父了。”
  禹木匠吧嗒着烟杆道:“还是孩子气啊。”
  紧跟着又补了句:“孩子气好啊,心地纯正。”
  时昭拿过路上买的一些礼物放在禹木匠面前:“伯父,以后我给你养老。”
  禹木匠干皱的脸上露出笑意:“好。”
  时昭回到家中,艾叶迎上前来给他脱披风。
  艾叶这时候已经七个月的身孕,肚子搞搞隆起,再宽松的衣服也遮挡不住了。
  看着他走路肚子一动一动的样子,吓得时昭赶忙上前扶住他:“你慢点,我现在看到你走路的样子都害怕。这些事让下人来做就可以了,你不要事事都亲力亲为。”
  艾叶把披风递给一旁候着的丫鬟,咬唇一笑:“我哪有那么娇气。”然后跟他卖关子:“夫君,你猜今儿谁来了?”
  “谁呀?”时昭饮了一口茶问。
  “叫你猜呀。”艾叶顽皮地笑道。
  时昭想了想,觉得好像没什么人会来拜访他。他来青州府不久,新结识的人还没熟到上门拜访,以前的狐朋狗友,也已不再来往,他着实想不出还有谁。
  “猜不到。”时昭认输。
  艾叶呵呵直笑,对大厅帷幔后道:“我就说他猜不出吧,主要是想不到那么远去。”
  陈茂和杨正从帷幔后走出来,时昭看到他们眼睛都睁圆了:“陈兄、杨兄。不是,我这真没想到是你们。这也太让人惊喜了。你们是运货过来吗?”
  说话间时昭才看到杨正手中抱着的孩子,他不敢置信道:“这是,这是我有侄儿了?”
  “哈哈,想不到正常,的确离得太远了。”陈茂笑道,从杨正手中接过孩子,“对,你侄儿。来,儿子,给你时昭叔父笑一个。”
  时昭走过去看着襁褓中的小婴儿:“孩子这是多大了?”
  陈茂道:“三个多月。”
  “那岂不是孩子刚满月你们就上路了?”时昭惊呼道。
  “是啊,货期不等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陈茂道,“就是辛苦你阿正哥和孩子了。我原想让阿正带着孩子留在水城等我回家,可他舍不得。其实我又哪里舍得呢,思来想去一番,只能咬牙把他们父子也带上。”
  “然后就是给他布置最好的马车,一路上慢点。”陈茂道,“要赚钱,也得顾着夫郎和孩子。”
  杨正在一旁内敛地笑着:“一家人在一起就好了。”
  然后他看了一眼艾叶的肚子:“弟郎这是七个月了吧?”
  “啊,对。阿正哥怎么知道?”时昭问。
  杨正笑而不语。
  陈茂笑道:“你结婚我们去吃了喜酒,还能不会算时间。”
  时昭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哈哈,是我太笨了。”
  艾叶唤来丫鬟拿来婴儿摇篮,对杨正道:“阿正哥,让他们男人聊事,咱们也去一边说悄悄话。”
  “好啊。”杨正从陈茂怀中接过孩子放进摇篮里,提着孩子跟艾叶往外走去。
  时昭叮嘱丫鬟:“照顾好主君和陈夫郎,还有孩子。”
  两个丫鬟福身跟上。
  艾叶边走边与杨正闲聊:“阿正哥,小荷也有了身孕,我们去他院子找他说话可好?”
  杨正很惊讶:“小荷也有了?那你们也太有缘了。没准以后两个小家伙还同年同月同日生呢。”
  艾叶轻轻一笑:“大家都这么说。”
  艾叶和杨正走后,时昭与陈茂在大厅闲话。听说李颉刚刚大婚,陈茂有点失望:“哎呀,晚了几天。”
  “你要考虑阿正哥和孩子嘛。” 时昭安慰道。
  “当初办青州府的通关文牒他没少出力,他大婚我没赶上,现在既然知道了,总得去一趟才是。”陈茂道。
  “成,你要是哪天准备上门拜访,我跟你一块去。”时昭道。
  “够兄弟。”陈茂拍了时昭一把。两人的感情一如从前。
  尔后两人聊到生意上,又畅谈了许久,直到穆枫前来请他们用膳。
  去花厅用膳的路上,时昭对陈茂道:“不知陈兄在青州府置办了房产没有?要是没有,你们来青州的这段时间就让阿正哥和孩子住在我这里。”
  陈茂道:“当然有的,这边生意已经很稳定了,没个落脚处可不行。”
  尔后又道:“就算没有房产,也不能住你这官邸里啊。我们是商人,你是朝廷的人,我们长住你这里,对你名声影响不好。”
  时昭没想到陈茂会如是说,为自己考虑得如此周到。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
  陈茂看着他的傻样子,笑着给了他一拳:“我知道你对我好。你刚做官,可能有的事情还没整明白。别多想。”
  有友如此,实乃人生之快事。时昭想,这才是朋友本来的样子吧,在你低谷时而来,却不会在你高峰时蜂拥而至。
 
 
第126章 
  陈茂和杨正来青州营商, 时昭少不得与他们小聚几次,又陪他们拜访了李颉和文心,还有器械局的公务要处理, 时不时州府的人还回来请教水利工事事宜,每日都是早出晚归的。
  艾叶也渐渐习惯了时昭这种繁忙的生活,他除了心疼夫君意外,别的也帮不上忙,只得随他去。
  夫君为国事操劳,他也闲不下来。他自己勤学上进,挺着大肚子每日跟小荷念书识字, 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小荷和穆枫的协助下, 把时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傅疏影看在眼里, 也不免暗自点头。这个儿媳虽然出身卑微, 却是个心思纯良, 有上进心的主。这样她也放心多了。
  这年的暮夏时节, 青州府意外的闹了水灾。对于地处内陆腹地,一向干旱少雨,少有防水设施的青州府来说, 可谓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青州府上下一时间都忙碌起来。
  损毁道路重建、河堤缺口修补、受灾百姓安置都是不小的问题。
  灾民安置一事与时昭的职务完全不相关,轮不到时昭置喙。但道路和合体问题地方工事忙不过来,青州知府会同各衙署主要官员探讨灾情问题, 要大家鼎力协助,共渡难关。作为木匠出身, 懂水利工事之事的时昭自是被给予厚望。
  一两日内,州府衙门拿出了大家意见汇总的方案, 轰轰烈烈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就开始了。时昭少不得担起大任。
  当然, 时昭如此积极, 他要做的自然远不只是把道路水利修复原样。
  他身负皇命,深知大月对鲜、狄两国早晚终有一场巨大的战事。青州府地处边境前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工事,都必须为今后的战争服务。
  原本他还想着等器械局的武器制造上路了,寻个机会整顿青州府的路况工事的,没想到这个夏天一场雨到让他能提前进行这项任务,还能不为人所知,瞒过夷人在大月的细作。
  所以,时昭在州府的议会上提了自己不少的意见,要求改进或者加强工事的强度。
  李炜既知他是皇帝派来的人,总有些普通地方官员没有的底气,其意见在实施起来虽然难度加大了不少,但也挑不出什么原则问题,州府也有这个财力支撑,便一一同意照办。
  在工地上,时昭看到身为文书的姐夫柯沐也到了工事一线,便知这场灾情有多严峻。
  他感觉肩头的责任又重大了一些。
  要说在父亲出事后,时昭是对自家这个姐夫有怨言的。觉得他在父亲出事后,前后态度判若两人,那种明哲保身的势利做法让他心生不满。
  回到青州府后,他也是搬进器械局的官邸后才上柯府去见姐姐,接姐姐回家与母亲团聚。对姐夫一家其他人,时昭是有礼而冷淡的。
  虽说文书之类的文职人员在工地上一般都只做监工理事之责。但工地事务繁忙,大批商贾、百姓和军队人员要往来,工期又赶,也少不得有时候要搭把手。
  官场的人都是人精,时昭回到青州府上任,衙门里的官员见时昭好像不太待见他那位姐夫。想起时家当初出事之时,青州府官场是流传着一些这郎舅俩不和的传闻,对柯沐并没有任何讨好之意,甚至面不了一些闲话。
  可以说时昭回到青州,不但没给柯家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还可能带去一些麻烦。
  在工事期间,时昭眼见姐夫一天天的黑瘦下去,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姐夫一介文弱书生,这样的活计也是难为他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