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颉道:“早晚的事。今年夏季罕见的水灾,明年很可能就士旱灾。夷人在丰收年景还好,一旦受灾必然南下抢掠,我们不得不早做准备啊。”
“今冬到明秋,这时间还颇长的。怎么大军在年前就过来了,不等明年开春再来?”
时昭颇为不解,要知道这大军一来,衣食住行都是问题。况且西南的军士,要适应这北边冬天的气候可不容易。
“北方和西南气候环境差异都满大的,提前来熟悉一下环境也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李颉道,“这仗一旦打起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呢。”
时昭想了想,北边夷人南下抢掠多在秋季,那时大月境内的百姓正值秋收季节。实在年景很差的时候,冬季也偶有可能。而大月对鲜、狄两国的战争一般都在春夏之季,目的就是要扼杀他们的再生力量。
所以双方的战争一般都打不过冬天的。
如今听李颉这么一说,看来朝廷是想彻底解决边境问题,并不打算收一时之效。如果是这样,这仗一旦打起来,的确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如此让西南大军提前来北方熟悉环境,也是必要的。
“皇上英明啊。”想到这里,时昭道。
李颉点点头,又补充道:“也是文侍郎的意思。”
时昭先是一懵,没明白李颉所说。隔了一会才想起,在文家出事之前,文征官拜兵部侍郎。李颉说的文侍郎,是他大舅哥文征。
“!”时昭惊讶了下,“皇上和文大公子是什么时候谈妥帖的?”
李颉笑笑:“这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管奉命行事就是了。这皇家的事,少知道一点,就少点麻烦。”
李颉这话,时昭好像在哪里听过,尔后眼前浮现出师兄夏邑临的样子,想起了是师父以前说过这话。然后又想起去年冬天,自己在京城皇宫中见到师兄。
时昭觉得好像是这么个理。
时昭张张嘴还想说什么,这时前去找人的小兵在门口通传:“将军,陆宝元来了。”
李颉听了,对小兵道:“让他进来。”
“是!”小兵听了李颉的话,对身旁的人道,“将军让你进去。”
陆宝元逆光站在门口处,时昭从身影中也能看出陆宝元的局促。这也不怪,来到一军主将的大帐,普通士卒局促总是难免的。
陆宝元听了李颉的召唤,便朝大帐中走来,对李颉行了个礼道:“小的见过李将军。不知李将军唤小的前来有何吩咐?”
李颉道:“你抬起头来,看看我身旁这人是谁?”
陆宝元抬起头,看向李颉身旁的时昭,先是惊讶,尔后是惊喜,一时竟忘了这是将军大帐。
“时家兄弟,是你?你怎么在这儿?”说完才恍然想自己身处的环境,连忙对李颉道歉,“将军,小的失礼了,对不起。”
李颉表示理解:“他乡遇故人,一时情难自禁很正常。时大人来看你,你和时大人好好说说话。”
说罢李颉坐在一旁不再出声。
“谢谢将军。”陆宝元感谢道。
等他们说完,时昭才微笑道:“我是收到宝根的信,说你可能来了北边,让我留意一下。”
“我弟,我弟他给你来信了?”陆宝元眼里隐隐有泪,喃喃地道,“他是收到我的信了。”
尔后急切地问:“宝根,宝根在信中怎么说?我娘身体可还康健?阿云,阿云她可怨我,妞儿和宝儿是不是长大了,也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我这个爹爹。”
陆宝元问了一大堆问题,时昭听得动容,安慰道:“他们都很好,你是咱们荷塘的好汉,大家都说你好样的。”
说罢时昭抱过来穆枫放在架子上的木盒,对陆宝元道:“这里有宝根写给你的信,还有他带给你的一些东西和我的一点心意。”
陆宝元迫不及待地想看家书,准备打开盒子时,觉得失礼,又停了下来。
时昭道:“无妨,你打开看看吧。”
陆宝元打开盒子,拿起弟弟的书信,激动不已;看到弟弟带来的家乡特产,更是分外亲切;再看到时昭给的银两,他有些局促道:“时家兄弟,你给我这些银钱干啥,我这在军中也不缺吃缺穿。”
时昭道:“你且收着,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北地天寒,多给自己添件厚实的冬衣也好,免得家中亲人惦记。”
“谢谢,谢谢时家兄弟。”陆宝元含泪道。
时昭点点头:“你若想写信回家中报平安,我也可代为通传。”
一直在旁边未说话的李颉道:“写好之后直接给我,本将帮你转给时大人。”
“谢谢将军,谢谢时家……谢谢时大人。”陆宝元这会才后知后觉惊喜地道,“时家兄弟,你当官啦?真好!以前时鸿叔好厉害,是我们村那一代出的唯一一个官,如今你也当官了,真好!咱们荷塘村,也是能出大人物的!”
时昭笑道:“多谢宝元哥谬赞,咱们同乡,不必如此客气。”
陆宝元抱着小木箱,不舍地对时昭道:“时,时大人,我该回去了。你啥时候要是回荷塘村,给我娘、我弟、我媳妇孩子带句话,你跟他们说,我是想他们的,不会给咱荷塘村的汉子丢人!”
“好!”时昭点头,“我一定会带到的。”
陆宝元又跟李颉道别,离开了他的大帐。
陆宝元走后,时昭转身对李颉道:“今日有劳李兄了。如今人也见着了,兄弟告辞。一会若是见着穆枫,麻烦帮忙带句话,让他自行回家。”
李颉颔首:“没问题。”
尔后又道:“不与穆枫一起走?你自己驾车没问题?”
“不了,没必要给下属掐得这么严。”时昭拍了拍自己身侧的佩剑笑道,“兄弟我虽不如李兄那般能指挥千军万马,但也是会点拳脚功夫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李颉听罢忍不住笑了。他看时昭传得仙气飘飘的,与自己金戈铁甲的样子完全不同,时昭不说,他都忘了时昭不仅会武功,还是个中高手来着。
刚才的话,倒是他见笑了。
休沐的日子去探望了陆宝元,接下来时昭又是一阵好忙。随着这番忙碌,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鞭炮和烟花的声响,时昭这才发现,要过年了。
又是一年年关将至。
去年他被皇帝紧急招进京,一家人分在两处过年,他感觉很对不起娘亲和新婚的夫郎。今年一家人团聚了,是该好好过个年,补偿一下家人。
而且今年还是他们回到青州过的第一个新年,自是应当好好庆祝一下。
时昭想到这里,放下手头的文书工作,从书房走了出来。他揉揉眼睛,活动了下筋骨,打算去找自家夫郎,跟他合计一下今年这春节怎么过。
第131章 糍粑
时昭活动了一下筋骨, 往府衙后面的官邸走去。他走到艾叶平时理账的工房,房间里没有人,书桌上理得整整齐齐, 不像是刚离开的样子。
时昭从房中退出来,正思索着去哪里找艾叶,就看见不远处走来一个端着竹筛的丫鬟,时昭赶忙叫住她:“主君去哪里了?”
丫鬟听见时昭问话,快走几步上前对时昭行了个福礼道:“回大人,前些日子定下的糯米今儿到了,主君和小荷郎君都在后院看人卸货呢。”
自家的产业主要是基于自己的木工的手艺, 大多与木工活计相关;另外就是后来在水城发展桑蚕养殖起来的布匹生意;后来皇帝让他来青州上任, 艾叶和小荷又弄了些花卉的小本买卖, 根本没做过粮食生意啊。
时昭觉得奇怪, 但也没多说什么。都在一座院子里, 又不远, 他去看一眼不就知道。
他正待挥手退下丫鬟,瞥见丫鬟竹筛里装着的一筛圆圆的物什,拿起一个问:“这是什么?”
“这是蜡油, 主君命我去仓库里取的。”丫鬟答道。
“作何用处?”时昭在手里转着那块蜡油看了看。
“好像是做一种吃食要用到。”
看来丫鬟也不是很懂,时昭将手中那块蜡油放回竹筛,“忙去吧!”
丫鬟走后, 时昭也跟着往后院走去。
后院果然热闹,人还没走进, 时昭就听到一阵喧哗声。
老远就看到院子里川流不息的伙计,从门外扛着麻袋往里走;从敞开的门洞望去, 外面停满了拉货的马车, 马车上都是满载的货物。
自家夫郎站在后院的中央, 小荷在他身旁,正协助他指挥赶车的车夫和伙计们,将用麻袋装好的粮食堆放到指定的地方。
院子西边靠墙的一侧,则架了几口大锅,每一口大锅上都放着一个蒸饭的大木甑子。锅底柴火烧得正旺,红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锅里热水翻滚,雾气腾腾。
几口大锅燃烧的柴火让这个院子比别的地方暖和了不少。
大锅旁边站了两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在几口大锅之间巡逻,不时地用木勺往甑子里添加洗好的糯米。
每当揭开一个甑子的盖子时,热气腾腾的雾气奔涌而出,将大锅旁的物什掩隐在它的水雾之中,若有若无的感觉好似仙境一般。
时昭被这个景象震撼了,他寻思今年夏日青州虽然遭了水灾,但对庄稼的影响并不很大啊。而且灾情刚出,青州府衙就对灾民进行了救助,当时自家也捐了不少银钱帮助受灾百姓安居乐业,没道理在近年关的时候还要这样大规模的施粥救济啊。
并且甑子蒸饭,也并不是粥,凉得快,也不容易在这冬日缓和肚子,并不适合救灾,这是闹的哪出。
这事儿也只有夫郎能答疑解惑了。时昭往大铁锅的位置多看了几眼,然后往院子中央自家夫郎站立的地方走去。
“小叶儿。”时昭疑惑道,“咱家为何要买这么多米?那边大锅里煮那么多饭是要做什么?”
艾叶听了声音转过头来,看到时昭表情惊讶夹杂着歉意:“夫君,是后院声响太大吵到你了吗?”
时昭摇了摇头:“没有,我忙完了手头的事,过来看看你。这是在做什么?”
艾叶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声音由远而近从身后传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时主君,西厢房里很快就要堆满了,剩下的糯米往哪里放?”
艾叶顾不上回答时昭,先回答了唤他的小双儿的话:“东厢房旁边还有个杂物间,我已经命人打扫出来了,剩下的堆在那里。要是还放不下……剩下的应该也不会太多,就放在院子里,今儿上甑就先用堆在院子里的米,你看可好?”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时昭觉得跟自家夫郎说话这声音耳熟,转头看去,竟然是文心,李颉的夫郎。
文心这会也看到了艾叶身旁的时昭,他有点害羞地道:“时大哥,是不是打扰你公务了?”
时昭不知道自家夫郎什么时候和文心这么熟了,虽说以前他只是帮文心打掩护,但总感觉自家夫郎和文心这么熟悉,关系这么好,有点怪怪的。
时昭摇摇头,噙笑道:“不打扰,不过你们谁可以告诉我,这是在干嘛?”
艾叶正要回答,一个年轻的女声又插了进来:“时主君,石臼和粑锤到了,你看摆在哪里好?”
时昭抬眼望去,是青州府典狱司的夫人,邵媛菲。
艾叶忙道:“石臼和粑锤都要先清洗过,让人拖到东边的荷花池边清洗,然后摆在旁边的草地上打,千万不能摆在石板地上打。”
说着又戳了下小荷:“小荷,你去给他们指下路,然后安排他们把压糍粑的桌子摆上,蜡油也要准备烧上。”
“是,主君。” 小荷领命而去。
邵媛菲见到时昭,咧嘴笑了笑,远远地打招呼:“时大人,今儿打扰了。不过谁让几个衙门,就数你们器械局地方最大了,我们就只能来贵府上叨扰啦……”
话说了一半,小荷已经走到她身旁,不知说了几句什么,邵媛菲又朝时昭道:“我这里忙着呢,有空再给时大人见礼了。”
随后朝艾叶挤眉弄眼地:“看来时大人真是一刻也离不开主君啊……没事,你忙你们俩的事去,这里的活儿有我们忙着呢。”
艾叶啐了他一口:“就你话多。”
转头看见自家夫君,才又脸红:“程夫人乱说,夫君不要听她的。”
典狱司司长姓程。
艾叶说罢还瞪了一眼安排好伙计们存放糯米回来,在一旁拼命忍笑的文心:“你也不许笑。”
文心抬起袖子掩唇笑道:“我才没有笑。”
时昭无奈地看着他们,就是没人回答自己的话。
艾叶这会才想起自家夫君的问话,答道:“是这样的,我和小荷还有李主君闲聊时说起这次北上的大军,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青州,如今新年将至,想必很是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小荷是水城人,我也在水城生活了那么些年,李主君的哥哥……夫君你也知道,这支大军都是西南人,所以我们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以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我们几个商议之后,采纳了小荷的想法,做西南地区都有的一种,也是过年必备,最能包含家乡情感的小吃,糍粑,送给大军以解思乡之情。让他们在北地异乡,过年时也能吃到家乡的食物。”
“后来这事儿传开了,好几个衙署的夫人、主君都加入了我们。我们就凑钱买了这些糯米和打糍粑的工具,打算在这两日把糍粑做出来,赶在小年夜之前把糍粑送到大军驻处。”
艾叶一点点的道来:“年底了,看夫君公务繁忙,便也没有去打扰夫君,还望夫君不要怪我自作主张。”
“夫郎一番好意,为夫怎么会怪你。”时昭笑道。
他这会才留意到,大门附近的确还有几个女子和双儿在指挥协调各种事宜。他们的穿着打扮,一看便是官宦人家的妻妾。
时昭没想到平日里一群养尊处优的女子双儿竟然都能心怀天下,虽然做的不是什么大事,但其中的心意很是重要,对于背井离乡的军士来说,这份真心更是难能可贵。
93/100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