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木匠逆袭尚书郎(古代架空)——清秋烟雨

时间:2023-09-14 08:01:17  作者:清秋烟雨
  “宝根,”时昭长叹了口气,提起陆宝根不免想起陆宝元,他声音有些苦涩,“宝根他们家怎么说?”
  “陆宝根说‘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道理,他懂的。他会好好抚养哥哥的孩子们长大。”穆枫低声道。
  “如此便好。”时昭叹了口气,“让穆云平时多照顾着些。”
  “是,家里一直都照顾着。陆宝元的遗孀现在也在时家谋生。”穆枫道。
  “那便好了。”时昭长叹一声,尔后一一安排,“今年是咱们再青州府的最后一个春节了,准备隆重点,节后该拜访的故人也都要一一拜访到。礼物也都要提前备好,比往年隆重些。”
  “是,属下这就着手准备。”穆枫说罢行礼退下。
  这年春节,时家准备得很隆重,年后的各种拜访也都更广泛。在元宵当日,时昭又带着时家上下,前去祭拜父亲,与父亲道别。
  “父亲,孩儿这次可能又要离开青州了,不过这次与上回不同,孩儿是调任。父亲放心,孩儿永远记得父亲的教诲:立德做人,做官为民。有机会,孩儿会再回来看望父亲的。”
  时家上下在时鸿墓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这才结束了这场道别的祭拜仪式。
  转眼又是一年立春,到了皇帝说的进京述职的时间。
  在此之前,新调任的青州府器械局百工总长已经到任。时昭与他已经交接了公务,在这最后一天,交接了公章。这就意味着,时昭彻底从青州府器械局百工总长的位置上离任。
  “黎大人,青州府器械局于我而言,有特殊意义,今日卸任,心中实在百转千肠。从今往后,青州府器械局就拜托您了,希望黎大人在此任上,为民谋福,为朝廷解忧,有更大作为。”时昭抱拳说道,情到深处不免硬咽。
  接任的黎百工总长抱拳还礼道:“时大人言重了,这是我等为官的初心,还请大人放心。时大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实乃我等楷模。黎某在此恭祝大人一路高升,有时间,记得回来看看。青州府的百姓都记着您的恩德。”
  “多谢。”
  新元十二年立春,青州府器械局百工总长时昭奉皇命携家人进京述职,离开青州。
  青州府百官在知府李炜既的率领下,列队在器械局门口,为时昭送行。时昭在送行的队伍中看见了所有的青州府官员,包括姐夫柯沐。唯一不见李颉。
  穆枫轻声道:“大人,时辰到了,该走了。”
  时昭念念不舍地上了马车,马车缓缓而行,时昭与昔日同僚挥手道别。
  “时大人,一路珍重。”
  “各位大人,珍重!”
  马车缓缓驶出器械局门前那段管制的街道,时昭发现外面的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
  时昭只是器械局百工总长,并非青州府父母官,然而他离任赴京这天,青州府受过他恩惠的百姓;得益于他改制农具、减轻耕种负担的百姓,纷纷赶来相送。
  送行的人群绵延数里,一直延伸到他要去往的东门。
  那日青州府万人空巷,一如十三年前,青州府百姓送别其父时鸿那般。
  时昭坐在车中,撩开窗帘,向送行的百姓挥手。
  街道两旁的百姓也纷纷含泪挥手道别。
  马车的车轮碾过长街小巷,最终离开了时昭供职八年的青州府。身后沉重的城门“吱嘎”一声,尔后重重地合在一起。
  时昭探出头望着渐渐关上的城门,他知道,他生命的又一个阶段过去了。
  “爹爹,我们为什么要离开这里?”七岁的时念扒着父亲问道。
  “爹爹要进京述职啊。”时昭淡淡笑道。
  “那我们还会回来吗?”时念探出小脑袋往回看了看问。
  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自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情。
  时昭在儿子身上,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青州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别样的存在,他们对青州,也有别样的依念。
  “会的,有缘总会再来。”时昭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道。
  “那我以后一定要回来。”得到父亲的答案后,时念欢喜地道。
  东门城外,三岔路口,一家招幡名为“送别”的小小酒肆前停着一辆与之不匹配的华丽马车。
  “大人,前面好像是将军府的马车。”穆枫减缓车速道。
  时昭撩开门帘,初春的阳光下,酒肆前的马车的确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时昭却看得分外亲切。
  这一幕似曾相识,好像曾经在哪里上演过。
  “停车。”时昭缓声道。
  穆枫停下马车,时昭步下马车,一步一步朝前走去。
  “李兄。”时昭拱手,“十三年前我狼狈离开,是李兄不避嫌,远走三里前来送我;今日我离开,李兄不与众人同行,又远走三里前来送行。此番情意,时昭没齿难忘。”
  李颉立在马车旁,淡然道:“你我兄弟,自是与众不同。”
  马车中的文心带着孩子不知何时也下了车,他与随后下车的艾叶相拥道别:“一路上要好好珍重哦。到了京城,给我写信来。”
  “一定。有空你去京城,到时咱们还能见面。”艾叶道,说完他轻轻拍了拍嘴,“看我瞎说,还不知道夫君会被调任哪里呢。不过不管夫君去了哪里,大家都会回京述职,我们都可能在京城相见。而且,以后我们也还是会回青州府的。”
  “嗯嗯,一定。”文心笑了,尔后又变得很惆怅,“我其实一直想回京城看看。要是时大哥留在京城做官,我一定会和夫君去京城拜访的。”
  “好,一言为定。”艾叶道。他知道文心的家原本就在京城,是十五年前的那场祸事,才让他背井离乡的。
  他想回去曾经的故园看看,这是人之常情。
  “只是夫君接到圣旨,又要拔营西去,离京城越来越远了。不过我想好了,这次和夫君同往。”文心说。
  艾叶听了,心中却不由得一痛。年岁渐长的他们,都有着越来越多的身不由己。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时昭和李颉在送别酒肆门前告了别。上车后,在马车的摇晃中,艾叶对自家夫君说了李颉可能拔营西去之事。时昭大为震惊,如此一来,该送行的是他呀!
  他撩开车窗,想对李颉说一声珍重。可李颉的马车已经远远的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
  他们一个东行,一个西去,再见不知会是哪一天。
  一个月后,时昭进京的第二天,皇帝宣其早朝进殿。
  皇城的金銮殿上,太监宣读宣读皇帝旨意:“青州府器械局百工总长时昭,在任期间恪尽职守,忠君爱民,不仅为朝廷对夷战争建立了不世之功;还心系百姓,改制农具,在西南布衣期间、在青州府任上,都为我大月的农事耕种,立下汗马功劳。故擢升时昭为工部尚书,掌天下工事,即日到任!”
  时昭有点发愣,他是想过皇帝会褒奖他,但没想到,一下子竟然从一个州府的百工总长,擢升为工部尚书,直接越过了侍郎这一级。
  “时尚书,还愣着干什么呢?谢恩啦。”宣旨的太监道。
  时昭这才反应过来,赶紧领旨谢恩。
  一旁的文武百官齐声道:“恭喜皇上,喜得良才;恭喜时大人,步步高升!”
  时昭抱拳还礼:“多谢,多谢!”
  待到朝堂之上安静些许后,皇帝才开口:“时爱卿,这工部尚书的位置可没这么好坐。前两日朕听闻九原一带发生沙暴入城之事,百姓种植的庄稼都被黄沙掩埋。你上任之后,理清工部之序,十日之后,便即刻启程前往九原查探灾情,恢复重建。”
  “是,陛下!”时昭答道。
  此后,时昭半生都奔波在大月辽阔的版图上,为大月的农事和水利奔走。
  大月的百姓都知道,他们有一个木匠出身的工部尚书郎,无论农事上出现任何问题,只要这位尚书大人到了,他们就看到了事情解决的希望!
  [正文完]
 
 
第136章 番外一 回京
  新元十四年, 夏日。
  大月皇帝册立皇后,自皇帝登基空置了十四年的后位终于有了主人。
  皇后册立是国之大事,朝廷上下为此忙碌开来。皇帝为了册立盛况更加隆重, 允准四海藩王进京祝贺。除此外,还招回了一些京城外派的官员和地方有功之臣进京,以示恩宠。
  民间都传言,皇帝这样大张旗鼓,是为了讨将要册立的皇后开心。
  在江浙一带巡查水利的时昭的接到召回的圣旨,听着百姓这些传言,不禁哑然。
  他想起师兄对旁人和声细语, 面对皇帝不是一副爱理不理就是凶巴巴的样子。或许皇帝是有这个心思, 但想要讨得欢心的人有没有这个想法就不好说了。
  “夫君暗笑什么?”艾叶与时昭走在街头, 看着夫君浮起的笑容不解地问。
  “无事, 只不过方才听到街头百姓的议论, 想到师兄了。”时昭笑道。
  虽然常年在外奔波, 时昭也不是没有在京城当值的时候,艾叶这些年住在京城,也没少接触夫君那位即将封后的师兄。想起夫君师兄平日里的行事风格, 艾叶也不禁莞尔:“真的很难想象师兄当皇后的样子。”
  “是啊,也不知皇帝这次是使了什么法子哄得师兄答应。”时昭道。
  他了解自家师兄的性子,要是他自己不答应, 皇帝想要一意孤行,怕是只能绑着进行仪式了。但这样也太荒唐了, 显然是不可能。但如今皇帝昭告天下,册立皇后, 想来是和师兄谈好了。
  艾叶摇了摇头, 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时昭脑袋一下:“你们男人是不是榆木疙瘩?师兄其实早就对皇上有情, 答应不过是早晚的事。”
  “师兄对皇帝有情?”时昭很是不解,“我怎么没看出来?”
  他在京为官之后,也见过师兄几次,还见过师兄和皇帝相处时的样子,反正是没看出来师兄哪点像是对皇帝有情的样子。
  而且师兄也曾对他说,这个世上,他最不想面对的人就是皇帝。虽然师兄后来也知道师父不是皇帝派人杀的,但师父的死,却也与皇帝想收缴武林势力有关。
  这中间的关系,就是那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正是因为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还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才是真的伤感。
  说到这样严肃的话题,艾叶也不笑了。他答道:“师兄说的是他最不想面对的人是皇帝,可没说不爱他呀。只是因为师父的死,他无法面对皇帝罢了。要不是因为这道坎,要是他们换个时间地点相遇,没准早就比翼双飞了。”
  “现在,大概是师兄想通了吧。”艾叶道,“皇上也不容易。师父死的那会儿,皇上才二十二岁,还是个刚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又刚刚登基不久,周围狼环虎伺的,他想要坐稳皇位手段不强势一点也不行啊。”
  时昭看着自家夫郎,很是诧异:“夫人,我真没想到,你竟然能看得这么透彻,想得这么深远。”
  “谁要再说我夫郎目不识丁,我绝不答应。”时昭打趣道。
  艾叶忍不住笑出声:“你也没答应过啊。况且我有个这么博学多才的夫君,作为工部尚书的夫人,自然也不能给夫君丢脸。”
  还是时昭刚进京为官的时候,那年中秋佳节,皇帝在宫中大宴群臣、命妇。席间有的官家夫人看不上艾叶的出身,讥讽于他,当时就被护妻的时昭回怼了回去。故而今日艾叶才有这么一说。
  不过艾叶到没怎么放在心上,他本来出身不好,的确学识浅薄;那日那位夫人言谈间的轻视倒是让他更加清晰地明白自己的短处。
  以前他识字都是找小荷教的他,有时问问夫君,也是有需要时才临时去学,没有系统的去学习过。
  比如日常遇到哪个字不认得,哪个词不理解,他就去找小荷问问。小荷不能讲解的,就等夫君回家时再问,然后记下来。
  他一直以为只要能识字,会写写算算就能操持好这个家,那天之后才知道,原来他知道的还是太少。
  他感到自学的限制,拉上小荷,特意请了夫子来家中教学。有了老师的教授,和自己自学时相比,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俩还跟自家小孩比功课,看谁学得更快,这两年来,他和小荷都进步不小。
  时昭听罢哈哈大笑:“哪里,夫人可是经常给本官长脸。”
  “哈哈,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艾叶笑道,两人嘻嘻哈哈笑闹着,仿佛一下子回到十几岁年纪的样子。
  “夫君,圣旨已下,咱们什么时候回京?” 闹够了艾叶问道。
  时昭算了算时间:“咱们后日启程,赶回去应该刚刚好。明日刚好能为启程做准备。”
  “这出来又三个月了,不知道几个孩子在家怎么样。”时昭道,“我这个当父亲的真是亏欠他们。也甚是亏欠夫人。”
  时昭出门巡查,艾叶也不是每次都跟来,所以艾叶陪伴孩子们的时间还是要长许多。
  “别说这样的话,夫君也是为国为家。要是你不出来干活,皇上不给你发俸禄,那些小崽子吃什么喝什么。”艾叶说着,又笑了起来。
  艾叶开头一句家国大义,时昭听得正感动着,到后面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夫郎这样一说,他心情还真是好了许多。
  半月之后,京城一片喜气洋洋,城内的街道都比往常拥堵了很多,看来因为册立皇后进京的人可真不少。
  不止是藩王官员,还有行商的商贾,行走江湖的侠客,有点余钱想见识京城繁华的百姓。
  工部尚书府的马车才进城门,就被堵在路口,动弹不得。时昭往外张望时,意外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李兄?”时昭惊讶道,仔细看了两眼,确认道,“李兄,真是李兄。”
  “穆枫,停车。”时昭道,“你自行驾车回府,我与夫人稍后自行回去。”
  “大人不用我在此等候?”穆枫问。
  “你看这里都堵成什么样了,咱们就别添一辆车了。”时昭笑道,“免得明日皇城巡查司的人上朝参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