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腿没事就好。
李殊援一个梦想着走遍天下的侠士,若是不良于行,这人生也就没了大半滋味。
我擦了擦手心冒出的冷汗,又问:“那厥虫和寒蛊对他可有影响?”
陶戎如实道:“厥虫的影响难以排除,我每天给他止血都很费劲,寒蛊有厥虫控制,会好很多,他可能会有一些畏冷或者手脚发凉,不过我会定期给他封毒清毒,让寒毒无法入其骨髓和肺腑,不必太过忧心。”
“嗯,辛苦前辈。”
难怪李殊援那晚都不敢用手碰我,我还当他是讲起礼数了。
“去找他吧。”陶戎拍了拍我肩膀,语重心长道,“他左腰左臂上都有伤,跟他动手的话避着些。”
我说:“我不打他。”
陶戎向我比了个大姆指,佩服道:“那你脾气挺好。”
我摇了摇头,心中苦意蔓延,碰上李殊援这样的,能有什么脾气?
——
017.
李殊援的厢房前坐着一株葱葱茏茏的栾树,外披红罗内着绿,随风舞涌,煞是好看。
我站在厢房前,竟然有些近乡情怯,手几次抬起放下,不敢触碰门扉。
最终,我心一横,咬牙敲响了门。
屋内之人并未立马应答,我满心忐忑地等待着。
过了一回儿,车轮轱辘,门扉姗姗而开。
李殊援坐在轮椅上,抬眸看我的眼神里满是错愕和惊诧。
没给他时间反应,我快步踏进房间,合上门,将他推到冒着暖意的炉火旁。
“李殊援。”我站到他身前,低头看他。
与他面对面的一瞬,我差点憋不住泪。
“你怎么在这儿?”李殊援面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披着那件在北境时买下的白色斗篷,神色慌张地看着我,想要从轮椅上站起来。
我不给他机会,矮身拥住他:“我好想你。”
“我也很想你。”他本能地回应着我的话,搂在我的后背的手轻轻拍打着,但语气还是透着紧张,整个人也是紧绷的,“你怎么找到这儿的?”
“你骗我,那天夜里明明是你。”
我不回答他,流着泪哭诉他说谎。
“你骗我那么多次,也该轮到我骗骗你了吧。”被我当面拆穿,李殊援并不辩驳,也不问我从何得知,只是捧起我的脸,替我擦拭眼泪,轻揉我的耳朵安抚,眼里含着化不开的绵柔,“我就是想为你做点什么,但是又怕你不肯承我的情。”
“我不需要。”
他的手比之前的凉上太多,我的眼泪根本就止不住,李殊援这个笨蛋,我都打算死在今年冬天了,不需要他煞费苦心地保我性命。
李殊援却说:“我才不管你需不需要,我只知道我不想看你受寒毒之苦,不想看你在我面前被贼人所伤。”
“可是李殊援,我也不想看你受伤受苦。”我哽咽道,“而且你根本不知我身上的寒毒怎么来的,我根本就不值得……”
“我知道,你值得。”李殊援打断我的话。
“你知道什么知道,你知道我在端尘山给多少人下过蛊,让多少无辜者惨死吗?”我哭着骂他,几乎要喘不过气,“你别以为自己很了解我。”
“宝宝,这些你早就与我说过,只是你不记得了。”李殊援亲亲我的鼻尖,“这不是你的错,就算是,你在我这里也值得,值得一切。”
我不知道他何时从我嘴里得知的这些,我只知听着这话鼻子更酸了。
“你说你不会喜欢我,我当真了。”他搬出我嘴硬时的说辞,像是妄图唤醒我的自尊来止啼,“可你现在又哭成这样,惹我误会。”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久藏的秘密已经暴露,我才不在乎什么面子:“你没有误会,我喜欢你的。”
“此话当真?”李殊援眼里霎时光彩大盛,“那你亲我一下。”
我勉强止住眼泪,凑过去轻轻亲了一口他的脸颊。
李殊援压了压嘴角,摆出一副不甚满意的模样:“不是这个,洛倾怀,你知道我要哪个。”
“事多。”我抽泣一声,吻向他的唇。
将触未触之际,李殊援托住我的后颈,率先张唇吻住了我。
考虑到他现在是个一碰就碎的琉璃罐子,我不敢将手撑在他的肩上,只是攥紧他双肩的斗篷,这使得我没有着力点,也没有任何主动之势,只能任他紧紧扣住我的后颈,不断加深这个吻。
李殊援接吻时从不闭眼,这回我也没有闭。他眼里翻涌的爱意像凶涛骇浪般席卷着我,像一头要将绵羊拆吃入腹的恶狼,而我甘愿做他的猎物,乖顺地由着他进犯我的口腔。
但这个吻过于长久,吻到后来,我有些招架不住,气顺不过来,攥着衣料的手都在发颤。
李殊援没再为难我,依依不舍地与我唇舌相分。
他捏了捏我的后颈肉,眼角泛红:“宝宝,再说一遍好不好?”
我被亲得发晕,不知道他说的哪一句:“什么?”
“说你喜欢我。”李殊援点破道,泛红的眼角眼角淌下一滴泪。
那滴泪好像砸进了我心里,我的心一下酸软得不成样子。
我哑着嗓子,轻声道:“李殊援,我喜欢你。”
李殊援扣着我的脑袋,又吻了上来。
这次的吻依旧很凶,李殊援几乎是用咬的,眼中侵占之意更甚。
我也依旧毫无长进,不一会儿就腿脚发软,上气不接下气。
李殊援放开了我,鼻息里发出轻笑:“怎么这么笨?换气都不会。”
我睨他一眼,赌气玩笑道:“你取笑我,下次不给你亲了。”
李殊援说话口无遮拦:“这可不行,亲不到美人的嘴不如让我死……”
我赶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别瞎说八道,说好了要百年好合的。”
李殊援眸光沉沉地看着我,眼睛一眨不眨,眼眶渐渐泛红。
我放开手,不确定地问:“你不会也要哭吧?”
不对,我为什么要说也?
“我哪敢哭,待会儿你比我哭得更厉害怎么办?”李殊援拉过我手,“总不能两个人一起抱头痛哭吧?”
我撇了撇嘴,心说这家伙果真不会放我任何一个取笑我的机会。
“洛倾怀。”李殊援忽然唤我。
我看向他。
他坐在轮椅上,脸被一旁的炉火映得发红,唇也因为接吻而有了血色,褪去几分病色,像是书画里的人。
接着我听见他说:“我爱你。”
然后我说:“我知道。”
第12章
018.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窗外雨敲打屋檐的声音又在扰人清梦,我睡得昏昏沉沉,数不清这是入秋以来的第几场雨,暗暗气恼这难得一个好眠被搅没了。
自从那日去了丘阳城,回来后我便一直没睡好过,就算闭上了眼也会被微小的声响扰醒。
直到昨日见到李殊援,我才得了个安稳觉,但偏生又碰上了一个雨夜。
我向左边靠了靠,脸贴上一片温热,抱怨道:“吵。”
接着有人捂住我的耳朵:“睡吧,我给你捂着。”
有了隔绝,雨水声霎时小了,我稍稍调整了姿势,贴着面前的胸膛继续睡。
还未等我陷入深眠,房外便传来震耳发聩的怒骂。
“你这个逆徒!”
是陶戎的吼声。
我头脑瞬间清明,李殊援起身披衣。
简单穿戴了一下衣物,我推着李殊援去了陶前辈的厢房。
我们到时,只见秦妙妙跪在屋外,全身皆湿,一言不发。
她腰板笔直,面无愧色。
房檐下,陶戎怒目圆睁,胡须翘起几根,一旁的季成手里捏着一柄伞,神色惶然,一副想劝又不敢劝的模样。
见了李殊援,陶戎火气更旺,一并骂道:“还有你和杜诠之,一个个的都瞒着老子是吧?”
李殊援劝道:“前辈,未尽的旧事若不处置,则会永无穷期。”
“黄毛小儿,说得轻巧!你知道这个混账是怎么处置的吗?”陶戎气得七窍生烟,“她默许了柳赐衣断臂赔罪不说,还给柳沁风喂了黄泉汤!”
“柳赐衣本就欠师父一条右臂,他非要赔罪,徒儿为何要阻?”秦妙妙辩白道,“黄泉汤是沁风前辈自己选的,柳赐衣全程知情,徒儿既未欺瞒亦未强迫,何错之有?”
黄泉汤,顾名思义就是能把人送上黄泉路的汤药。
不过并非能致死的汤药都叫黄泉汤,必须得是能让人死得体面舒服的才是。我一直以为这药只存在于传说话本里,没想到这天下还真有能熬出这汤药的人。
秦医师还真是飒爽利落。
当初陶戎也就说了一句“不治了”,秦妙妙直接给人煮了一碗黄泉汤。
“何错之有?你既让柳赐衣断了臂,便要医柳沁风的病,绝没有再让人在治病和求死之间选的道理!”陶戎骂她不通事理。
“断臂是柳赐衣欲抵当年之罪,那是他赔给师父的不是赔给徒儿的,徒儿为何要承这份情?沁风前辈的病怎么治,要不要治,徒儿都是问过他们兄妹二人的,徒儿不过是依病者之需开药。”秦妙妙声音清越,姿态毅然,语气倔强,“无论师父今日怎么说,徒儿都只认欺瞒师上之错,其余的错,徒儿不认。”
“好好好,你稀罕掺和这破事老子也管不了,你翅膀硬了,有本事得很!”
陶戎甩手背身,大步流星地进了屋,将门关得砰然一声。
季成撑伞跑入雨中,把伞撑在秦妙妙头顶,焦急地劝道:“师姐,你就给师父认个错吧,别顶嘴了。”
“我只认该认的错。”秦妙妙不为所动,“你别管我,当心受牵连。”
我与李殊援面面相觑,回到房中。
——
019.
陶戎怎么说都是长辈,这事又是师徒俩的私事,我和李殊援都不好插手。
不过,不能明着插手,不代表不能请救兵。
回到厢房后,李殊援在桌案旁坐下,取出纸笔,给杜诠之写着信。
我和李殊援并排而坐,一边翻着他案上的诗集一边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他问我是怎么发现的端倪,找到的这里,我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他先夸过我聪明,后来又怪起陶前辈反水之举不讲义气。
我见状忙止住这话口,问他杜掌门可知道他做的这些事,又是否知晓我的真实身份,李殊援让我宽心,告诉我杜掌门早已知晓一切,当时秦妙妙说不动陶戎的时候是杜掌门出面说的情,给我解毒这事儿他也是知道的,甚至是支持的。
我问李殊援为什么,他说杜掌门年少时曾为了一位姑娘四方求药,最终良方用尽都没能挽救心上人的性命,所以不希望徒弟重蹈自己的覆辙。
这个故事我早有耳闻,李殊援此番话有八成可信。
经过这两天的观察,我也发觉了陶戎和乌有山牵扯甚深,便问他这其中渊源。
他将往事和盘托出,告诉我,陶戎、杜诠之以及他的父亲李道询三人是关系很好的旧识,三人是在各自闯荡江湖的途中偶然结识的。陶戎年轻时比现在还要傲上几分,不许别人叫他“药巫”,非让别人叫他“药仙”;杜掌门则是个古板刚正的性子,看不太惯陶前辈用偏门之法救人,总和陶前辈吵嘴;李道询与杜掌门相识最早,是三人中脾气最好的,但脾气好不代表会处事,总把原本动嘴能解决的小事儿劝成不动手下不来台的大事儿。
李道询是三人中最早成家的,他的妻子,也就是李殊援的母亲,并不是江湖中人,而是前朝的一位公主,本是许给当今天子做配的。她在逃亡的过程中被李道询所救,与李道询日久生情。原本只要把身份瞒好李殊援的父母便可安稳渡过这一生,可是公主失踪不是小事,何况是与帝王有婚约的公主。民间无数的话本故事里都说公主跟人私奔了,帝王家最重颜面,而后的通缉文令上连“活要见人”四字都没有了,只剩“死要见尸”。朝廷的追捕没有停歇过,为了不拖累李道询,公主最终自缢。
彼时李殊援刚六岁,年幼的他还在疑惑着为什么这位陪着自己长大的“姨母”从不见人,为什么她不是自己“母亲”而是“姨母”,为什么爹爹不许他向别人说起自己的姨母,为什么他和姨母总是要躲躲藏藏,为什么父亲却可以想出门就出门。
当亲眼看到姨母自缢的时候,他的疑问又多了,为什么姨母要抛下他,是他没把姨母的身份藏好吗?还是他不听话所以姨母不要他了?
李殊援说到这里,眼里并无太多悲色,只是低下头,说:“她很好看,哪怕是吊在房梁上,也很好看。”
这话应该没有记忆美饰的成分,因为李殊援就生得很好看,她的母亲理应是个美人。
亲眼目睹亲近之人死在眼前的滋味我也曾尝过,知道这多半会变成无数个午夜里流着泪惊醒的噩梦。
但我不知道说什么才能安慰他,因为我是被抛弃的孤儿,连父母都没有。
这并不是说李殊援就不可怜不需要安慰,世间的苦有千万种,苦的一直都会是苦的,无论如何它都变不成甜的,比谁更苦毫无意义。
李殊援情绪调整得很快,没等我斟酌出安慰的话,他继续说起了陶戎前辈收徒的事情。
十二年前秦妙妙家中走水,全府上下几十口人烧得只剩几个,她的家人无一幸免。陶戎前辈是在去府上给那些烧伤的家丁治伤的时候见到的秦妙妙,十三岁的小姑娘井井有条地处理着家中的一切,陶戎来的时候她不在灵堂,而是在给自己的侍女上药。因为侍女是姑娘家,郎中不便查看其后背的伤情。陶戎当时觉得这小姑娘冷静聪慧,可堪大用,便把她收为徒弟,悉心栽培。秦妙妙本就出生于杏林之家,又勤奋好学,学了六年便出师了,而后一直在游走各方,直到去年被柳谷主捉捕,才到乌有山避难。
9/13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