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嬷嬷,”王妃一边蹲在顾云秋的衣柜旁收拾,一边转身吩咐,“去把观月堂的几个厨子都找来,秋秋,你待会儿看看挑一个带上。”
顾云秋:???
厨子……都要带的吗?
他就是好奇想去江南看看,顺便考虑考虑除了钱庄他能不能做点像是周山、周老板那样倒买倒卖、贩卖绢帛的生意。
“阿娘,厨子就不用了吧……?”
“要的要的,”王妃不容他拒绝,一转眼就收拾出行李满当当的两三箱,“杭城的饭菜尝尝还好,吃久了你吃不惯的。”
顾云秋:“……”
眼见拦不住王妃,顾云秋只能转身让点心研墨。
——小和尚还在径山寺呢。
李从舟要待到六月初四韦陀佛诞后,正巧现在是三月里。
顾云秋卷起袖子,认认真真趴下来给小和尚写信:
径山上的绿竹、寺里通径天目的奇景,他也可以去看看。
……
然而顾云秋这封信送到江南时,李从舟正着急下山。
经过半年多忙碌,径山寺内需要他们帮忙的事情逐渐减少。
师兄明义都三天两头不在山上,圆准禅师也给寺监打过招呼,不用给他们记名监管。
明义来过江南几回,也有些狐朋狗友在城里,夜宿画舫的事也不是没有。
李从舟不学师兄这些,离开时,还是给寺监说了声,借口他今日要下山访友,晚上不回来,请寺监不用等他。
寺监看着十五岁已有七八尺高的小伙子,点点头没说什么。
信使就是在这个时候到的,又是那扎满了红粉花绸的信笺。
李从舟眼下没时间细看,只能先谢过信差、将信揣进前襟,就匆匆往山下赶着去和乌影汇合——
二月中和,江南百姓以装有百谷的青囊互赠:
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万松书院上,却起了场不大不小的火灾。
刚开始的火势不小,很快点燃了仰圣门后的一排平房,正在翻修的明道堂更是一触即燃,熊熊烈火眼看就要将书院上下三百多人困死。
结果中和节过,仲春的江南已经有雨。
万松书院又在山中,大火烧起的滚滚浓烟升空,被山风一卷,很快就移来了一团墨色浓云——
青白闪电劈下,顷刻间,暴雨骤降。
由此,书院师生幸免于难,仅仅损毁了一部分晾晒在明道堂附近、已经修缮完毕的青红册。
几个学生受惊淋雨感染风寒,其余人等皆没什么大碍。
万松书院本不关李从舟的事,但现在书院里有那要紧的青红册,又是和前世一样的突然起火——
望火楼官兵前去调查,只说是监修的工人没收好木料、书院的书生晚上点灯看书没顾好纸张和烛火,没什么特别的异常。
但乌影暗中潜入调查后,却发现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被师生清洗过的明道堂地面上,残留水渍中浮着一圈在日光下显得五彩斑斓的油。
而那些放准备用来置换的横梁下,乌影注意到也有同样的油污。
为着防虫,建房所用的木料都要上漆。
但乌影还没见过直接往木料上涂油的,他才把这件怪事给李从舟一讲,李从舟就变了脸色——
他沉着一张脸,分明墨瞳内凝霜冻雪。
“是火油。”
是有人将涂在木料上不易燃的木油,换成了易燃的火油,才致使万松书院着火。
——和前世的报国寺,一模一样。
李从舟攥紧拳,后槽牙咬紧、颌线分明:
又是襄平侯。
兹事体大,李从舟不能置身事外,他得亲自往万松书院走一趟。
结果两人才走到书院门口,远远风中就送来了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儿,书院青黑色的大门半掩,风吹门扇嘎吱响。
开开合合间,隐约露出其中一条……蜿蜒的血河。
第034章
看着蜿蜒流淌的血河, 李从舟与乌影对视一眼,都仿佛能听到对方心中那咯噔一声。
乌影用口笛召集齐手下,其中两人攀墙而上, 先驭虫探了探究竟,半晌后他们转身, 对乌影点头——确定万松书院里无人。
得着肯定答复的乌影上前推开青黑色木门,门扇吱呀倒向两旁,露出来的书院广场上摆着一排排桌椅。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
万松书院像遭了异兽神鬼袭,教课的先生和一众学子都还保持着上课时的姿势——跪坐蒲团、手捧书卷, 摇头晃脑、仿佛正在诵经。
但仔细观瞧就会发现——
他们颈项上都留有一道细细的血线, 皆是被人一剑封喉、当场毙命。
广场上一众师生的遗骸并未呈现出尸斑, 可见死亡的时间不算久。
李从舟上前摸了摸他们的院袍发现是潮湿的, 案上书卷也像被泡发过又晒干、皱巴巴拧成一团。
暮春三月, 江南多雨。
极有可能是万松书院的师生被杀后, 这里曾下过一场雨, 雨停后太阳出来,又将他们的衣裳、书卷晒成这般半干不干的模样。
李从舟沉眉看着这些惨死的书院师生, 急急转向乌影:
“明道堂——”
明道堂在仰圣门后,原是供奉三圣先师的地方。
后来万松书院得旨修复籍库的青红二册, 便将明道堂里的三圣暂时迁到了西苑的大成殿内,腾空出来的明道堂就拿来堆放需要修缮的青红册。
然而开春后,明道堂的房檐不知为何漏雨, 万松书院无法, 只能一面请工匠进来修缮明道堂,一面将青红册搬到较远的东苑明伦堂内。
明伦堂是用从前报恩寺的观音殿改建, 距离书院广场和师生的居舍较远,虽然来去搬运不便, 但也足够干燥宽敞。
李从舟和乌影先后赶到明道堂前,工人翻修屋顶瓦片搭建的梯子还没撤下来。
李从舟顺着梯子爬上去看了看,发现几处铺着毡布、准备贴瓦的地方,里面的木梁上都有被人为破坏过的痕迹。
乌影也不用他吩咐,绕进明道堂的大殿内看了看,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没有工匠留下的任何东西,就连之前他看见的那些涂了火油的木料也不见了踪影。
两人又向明伦堂赶去,到地方都不用推门,远远就能在明伦堂的月台上看见散落了一地红绿色封皮的书册。
李从舟上前捡起,发现里面根本是未经修缮的旧卷,泡过水的书页更加脆弱,一碰就黏糊糊地砸在地上、像从泥浆里掏出来的泥团。
捏着书册的手紧了紧,李从舟抬头迈步,想要走进明伦堂,结果乌影却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对上他的视线后,轻轻摇了摇头。
明伦堂里遍地都是散乱的青红册,但每一本都是根本翻看不了的旧卷。
那些经由万松书院师生重新誊抄、整理过的新卷:
——全都不见了。
李从舟沉默。
他知道襄平侯疯狂,但没想到会这般丧心病狂。
前世的报国寺,今生的万松书院。
为着那个在他看来虚无缥缈的皇位,襄平侯能牺牲所有阻拦他的人,甚至疯狂到愿意与外敌合作。
如此看来——
西北的战事也是襄平侯的手笔,西戎十二翟王能够和解、统一在荷娜王妃麾下,也一定是荷娜王妃从襄平侯这里得到了青红册的缘故。
和前世相比:
有些事他提前避开了,有些人他救下了。
可,更多的事提前而且发生得更快了。
像林瑕和万松书院,他们本可以享受安逸顺遂的人生,却因青红册的缘故,被迫卷入了襄平侯的阴谋……
等等,林瑕?
李从舟丢下手中的青红册,刚才他们这一路进来,好像并没有看见林瑕或者他的轮椅。
恰好这时,乌影的手下走过来,报上了他们清点出来的人数。
万松书院上下合共三百多人,但惨死在书院里的人数只得其中一半,除林瑕以外,书院的两位老院士也没被找到。
“那就是逃脱了?”乌影摸摸下巴,“看来你们汉人里聪明人还不少。”
李从舟没理会他半褒半贬的评价,只转身去找林瑕等人可能留下的踪迹。
万松书院建在西湖边的凤凰山上,毗邻吴山、能观雷峰塔,书院后山是一片茂密的松林,林中有几条能通往青龙山的小径。
李从舟和乌影他们分头去寻,几位驭虫师还放出了小虫子。
可惜山中下过雨,驭虫寻人的效果并不好,经过两条小水沟后,那些虫子就彻底失去了方向,而那些隐约能看到的足印也被大雨洗刷了个干净。
不过乌影在一处隐蔽的树丛后发现了两行并排的车辙印,那印子的行距很近,不是马车,应该就是林瑕的轮椅。
乌影立刻叫来李从舟,两人顺着那道印记往林子深处走,可那车辙印也很快就断了,消失在一片蓑草茂密的盆地里。
蓑草又称龙须草,草杆细长,会缀生白色小花,常见于水边、或者潮湿的山岩缝隙里,晒干后就可以拿来编蓑衣。
虽然车辙印消失了,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一片蓑草种有一条倒伏的窄径——和那些明显被大雨压塌的不太一致。
李从舟起身,观察了一圈四周后,就明确选择了一个北偏东的方向,然后带乌影他们在山中绕了两个圈,很快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
看着眼前近乎凭空出现的山洞,乌影打了个响指,“奇了!你怎么知道这里会有山洞的?”
李从舟看他一眼,“书院的前身是佛寺。”
“佛寺怎么……”
乌影还想追问,李从舟却指指山洞外、已被青苔和野草覆盖掉大半的一块残碑,碑上隐约写着三个字:藏经洞。
乌影:“……”
李从舟在洞口看了看,转身抽刀砍了几段树枝、撕一段衣摆绑上去助燃,算是临时用的火把。
其实天下佛寺的构建大差不差,都是山门、山门殿,然后就是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毗卢阁、藏经阁这一套。
刚才在万松书院里没有看见藏经阁的位置,李从舟就猜测从前报恩寺的经书是藏在后山某处。
等到山上看此处都没有建筑,那剩下的可能性就是山洞。
林瑕的父亲是隐者,他从小就生长在山中,后来在万松书院几年,一定很熟悉山中情况。
因此顺着这条线索找,发现这藏经洞也不奇怪。
乌影留下几个手下守在洞口,也做好火把跟着李从舟进洞。
藏经洞在他看来就是在山上掏一个洞,然后把经书什么的放进去,结果刚踏入这黑黢黢的山洞,乌影就发现里头别有洞天——
山洞很大,还有很多条分岔路,每条里面都会吹来带有湿气的风。
“看来这洞能通往西湖。”李从舟道。
乌影却盯着李从舟平静的脸看了半晌,然后摇摇头——
算了,小和尚八岁就敢单枪匹马来救他,比旁人多知道些稀奇古怪的知识也不奇怪。
山洞内无雨,所以地上留下的足印很清晰。
只是除了那些明显步幅不大、一看就来自手无缚鸡之力文人的,还有一组脚印宽大稳健、步幅间距很整齐,似乎是军人。
敌我不明,李从舟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小心再小心。
就这样在漆黑的山洞中走了一会儿,一直寂寂无声的山洞里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虽然只有一阵、很快停了,但还是被李从舟注意到。
他加快脚步朝着声音发出的地方走去,绕过一柱钟乳石,意外又看见一个较为低矮的山洞,要弯腰俯身才能进入。
洞内黢黑一片,但李从舟他们在洞中也走了很久,眼睛已适应了洞内的光线,他一眼就看清了矮洞里有人。
李从舟正想往前,乌影却突然从后伸手拽住他。
“?”
乌影用眼神示意他往下看。
56/265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