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心底翻了个白眼,然后才上前扶住李从舟,带着他和林瑕几人快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径山到天目山还有一段距离,乌影在江南也有一段时间,等他们到时,手下就找来了好几辆驴拉的小板车。
让几位年纪大的院士、受伤的伤员坐上去,其他学生跟在一旁步行。
最后一辆车,乌影带着李从舟、林瑕还有背着他的小师弟上去。
乌影捏鞭子,用口笛带吩咐在前面的手下开拔。
而李从舟强撑着的精神也终于在这一刻耗尽,当车轮转动起来时,他趴在板车后也终于缓缓阖上了眼睛。
林瑕吓了一跳,探过鼻息发现只是昏迷后松了一口气。
而后,他好心脱下自己的外披,虚虚盖到李从舟身上。
他身边的年轻学生有点好奇,小声问乌影,刚才李从舟到底在找什么。
这问题林瑕也想问,但他到底记着守礼,不好深究别人的私事。
乌影想起这事儿就来气,他扬鞭狠狠抽了下驴屁|股,在小板车加速转起来时,双手一环胸:
“什么东西?”
“哼,是——他相好写给他的信!”
那书生被他恶劣的口气吓得一缩脖子。
半晌后,又倏然瞪大眼睛,目光直看向李从舟光溜溜的头顶。
即便好修养如林瑕,眼中也不□□露出几分讶异:
怎么现在是朝代变了么?
和尚,都……能有相好的了?
○○○
顾云秋到江南已有两日:
白沙杨柳、青堤鸥鹭,水光潋滟、烟雨空蒙。
水乡春景,到底与京城不同。
他带着点心去了孤山、灵隐寺,泛舟西湖、尝到了王妃口中他绝吃不惯的醋鱼,还在北山桥下试了试撑蒿,买了杭城独有的几种甜糕。
宁王确实上书给皇帝,额外带了两队银甲卫出城。
进入江安道后就分为十人一组的十组人马,日夜轮值地守在顾云秋身后。
知道顾云秋要去杭城游玩,还专门调拨了自己身边的副将全程跟在一旁陪着,不许儿子出一点差错。
副将姓萧,倒是金陵人士,跟着小世子还能介绍些家乡故事。
“萧叔,你也吃。”
顾云秋付钱给摊主后,接过来第一捧荷叶、先递给跟在身边的副将。
荷叶中心窝着一只用酥粉炸出来的小黄鸡,头顶还专门用烫油过了一道,做出一点焦黄色,像小鸡不一样色彩的头羽。
萧副将一愣,想要推辞,顾云秋却已高高兴兴去接下一捧荷叶,乐呵呵挽着他身边小厮的手臂往前走、说是看见了卖小兔子花灯的商人。
这道绒鸡酥是杭城独有的,萧副将小时候也常吃。
他看了一眼蹦蹦跳跳走在前面的小世子,摇摇头笑,将荷叶包好追上去,不近不远地跟着——决不能让小主子出事。
顾云秋看了杭城好几个布庄——
与京城布坊直接售卖成衣、成布不同:杭城的布行是从生产到销售一整条线的买卖。
出产晴丝的鹤县就只跟北溪口的布庄交易,纻丝罗纹锦则从养蚕、纺织到漂染都包卖给了庆春坊。
乌绫专供着织锦院,染局直统辖着白鹭村和骆岭的素绉……
除非有当地人、行内人引路,否则外人其实很难做江南的丝绸生意。
想到京城里还藏着个对钱庄耿耿于怀的刘金财,顾云秋暂且搁置了染指丝绸布庄的想法。
等钱庄在京城的生意彻底走上正轨,再考虑别的。
放下生意经营的心思后,接下来的半天时间,顾云秋倒开开心心当了回简单小孩:
遇着新奇的东西就买两份——分给点心一份。
遇着好吃的东西就买三份——他、萧叔和点心都有,方便带回去的,也记着给宁王拿。
逛到杭城夜凉、放过莲花河灯,顾云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西湖,爬上马车返回天目山的南仓别院。
南仓别院是建立在南仓北坡上的一套三进跨院,院子不算大,却设计得非常精致。
进门板壁上是镂空窗扇,能隐约透出里面的园林假山。
江南景致秀美,园林也经过精心雕琢。
顾云秋在京城时,就不止一次听人说起苏州园林亭榭精美、移步换景,处处皆是诗情画意。
这座南仓别院据说是前朝一位皇城使自己出资修的,后来他为了保护杭城百姓战死,这别院就一直被废弃在山中。
后经累世重修、翻新,现在的别院属于江南大营一位统帅。
这人与定国公是旧识,王妃早早给他去信,统帅很痛快交出别院钥匙,让宁王和顾云秋到江南后直接住进去。
统帅还特别提到,说别院的西跨院里有一泓天然热泉,能解旅途辛劳,很欢迎宁王和世子进去一试。
宁王自己是来公务的,所以谢过统帅后照旧住南仓旁的驿馆。
等仓管查点清楚要押送的粮草,他就要折返回京。
不过天然热泉不常有,孩子难得来江南一回,宁王直接安排萧副将跟着住南仓别院,让他陪儿子在江南多待些时日。
萧副将本来不大愿意,觉着他一个从二品的武将,不上阵杀敌就算了,竟还要帮上司带孩子……
而且,那孩子他从小看着长大:
不爱读书、不爱习武,三天两头惹祸不说,还总要人收拾烂摊子。
到江南第一夜,萧副将就苦了脸,即便躺在最柔软的丝绸软榻上,也辗转难眠了半夜。
没想第二日,那个在他眼中是惹祸精、是纨绔子弟的小世子,竟高高兴兴拉着他去爬山、逛径山寺,然后选平安符都要带上他一份儿。
萧副将有点别扭,更别扭的是:
小世子一点儿没拿他当外人,吃饭要拉着他同席、一起划船不让他出力,逛在街上看见什么好吃都要塞给他一份。
萧副将出生在金陵,却是跟着父母辗转生活在杭城一代。
这些东西,都是他小时候的记忆。
半日相处,萧副将忽然明白——
为何王爷王妃都偏宠这个孩子,更明白了为什么除岁入宫,宁王世子能从宫里带回那么多赏赐。
送顾云秋回到南仓别院后,萧副将先到南仓驿馆给宁王复命。
“萧叔你早点回来,”顾云秋将手上拿着的东西递给副将,“我先去泡热汤,等等你和点心一起!”
——这是他们来杭城第一日的约定。
顾云秋知道有热汤后就高兴地第一个跑过去要试。
不等宁王着人去找统帅问清楚需要注意的一二三,小家伙就已经脱了个精|光蹦跶到池子里。
宁王一转身,就被顾云秋就用湿漉漉的手攥住长袍。
在上面盖两个手印不说,他还妄图给宁王整个人拉进去。
最后闹了一场,宁王妥协、陪儿子泡了汤。
而萧副将和那位叫点心的小厮,也领命紧随其后、僵硬地坐到热池里。
即便是武将,萧副将也读过“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
虽说前唐已逝,可热泉到底不常见——
他和点心对视一眼,都第一次知道底下人可以和主子一起用汤。
顾云秋满不在乎,还觉着是他们太拘谨。
萧副将提了东西往前走,身后顾云秋却忽然又叫住他——
“嗷对了,萧叔!”
他回头,小世子神神秘秘挤眼睛,“别告诉父王我们吃了绒鸡酥,小心他与你吃味!”
萧副将好笑点点头,也嘱咐让顾云秋泡汤时别着凉、小心摔着。
在盛情邀请小点心一块儿下水未果后,顾云秋在热汤旁的小屋简单冲洗过身子,就披一件曳地沐衣缓步走向热泉。
热泉是个宽足三四丈的长圆形池子,池底铺着圆圆的鹅卵石,池壁是高矮错落的大青石。
石头中央有个衔瓶的青鸟石雕,青鸟爪子上有个机簧,拨弄后会从瓶子中吐出凉水,供人调节热泉温度。
青鸟石雕后,是一大片桃林。
暮春时节桃花开尽,可枝头却还挂着大片大片的翠叶。
顾云秋将沐衣挂在池边的木施上,用脚尖试了试水温后,便扶着池壁慢慢走到水里。
找了个舒服的石头坐下来、脑袋枕在青石上,顾云秋闭上眼睛、展开四肢,舒舒服服长出一口气——
田庄、钱庄他都有了,往后肯定不会饿肚子。
虽然江南的丝织业暂时无法插手,但还有金银玉器、米面油粮、典当古玩等行当能做,再攒下一笔钱,说不定他还能去蜀中看看。
——看看他真正的爹娘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听罗叔说,那是个热闹的城市,有遍地翠竹,还有许多鲜香刮辣的硬菜。
正这般想着,顾云秋耳尖一动,似乎听见一阵异样的声音。
他挑挑眉,唤了一声点心没人应,他睁眼看了一圈周围没人,便撇撇嘴,以为是别院洒扫的下人。
想起点心,顾云秋又转过身,有点闷地趴到青石上:
小点心是个很好的人。
将来他离开王府,王府肯定不会放点心跟他一起走。
点心是世子身边的一等小厮,宁心堂上下都由他打点。
虽然这些年王妃和管家也给他增派了四个伶俐的小厮跟着,可都不如点心独当一面。
小和尚被认回去,也需要有人帮衬。
——那么大的宅子、那么多的人,下人心思又那么多。
小和尚从小在佛寺长大,寺里的僧人善良、心思纯澈,还是该留下点心帮帮他。
或者——
顾云秋皱眉,他应该从现在开始替小点心攒一笔钱?
万一……
他舔舔嘴唇,万一之后小和尚的疯病犯了,又要到处杀人的话……
点心拿着这笔钱,也可及时替自己赎身、离开王府。
顾云秋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当即记到心上,就排在防备刘金财之前,算这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算算时间,顾云秋摸了把鼻尖上渗出的汗,觉得泡差不多可以起身了,就坐起来准备上岸。
结果他刚从水中站起,身后忽然传来哗啦一声水响。
顾云秋头都没来得及回,就被一个湿漉漉的人贴上来从后捂住嘴。
“唔唔唔?!!”
顾云秋手脚并用挣扎,身后的人为了制住他,更直接横臂箍住他的前胸。
来人嗓音沙哑、充满疲惫:
“……别出声。”
诶?
听见这声音,顾云秋的动作顿了顿,他眨眨眼,忽然一仰头,就着被捂嘴的姿势,看清了身后人的脸——
小和尚!
李从舟也在对上他视线的同时愣了愣,手上下意识松开。
……怎么是他?
顾云秋的眼睛却一下亮起来,他也不管自己浑身上下一|丝|不|挂,就那样转过身,扑上去给了李从舟一个大大的拥抱:
“小明济!”
李从舟被他撞得摇晃了一下,垂眸看着他想说什么,最终力气耗尽,摇晃一下就脱力地往后仰倒下去——
万松书院的师生已被送到南仓,由南仓守将庇护。
他是僧人,太过显眼,不能同行。
而且他后背上还有烧伤,回到径山寺也不妥。
若被襄平侯的人以此为据查着,只怕还会给径山寺带去不小的祸。
所以李从舟着乌影看顾南仓,自己拐到北坡别院的西跨院。
这里是别院温汤所在,平日人迹罕至,他能潜入直房养伤。
没想,才翻过院墙跳下来,就因伤重而摔入热泉。
从水里冒出来后,却正好遇上……光溜|溜的顾云秋。
失去意识前,李从舟隔着水面,隐约看见顾云秋着急地向他赶来。
一双柳叶眼,都快瞪成了杏仁核。
“喂你——?!!”
58/265 首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