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得知那小人儿名叫“棋儿”,是府上厨娘与更夫的孩子。李镜不懂,他明明很喜欢棋儿,为何一见到他总有想掐他的冲动,每次只得攥紧双拳、咬紧牙关,拼命克制这种可怕的恶念。他怀疑自己生性残暴恶劣,因而常常苛责自省,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当管家将几个后生带到李镜面前让他挑选时,他竟鬼使神差地指了李棋。只因小时候欺负过人家,他心中有愧,便对李棋格外上心,管是管他,却不忍他吃苦受累,也不容许府里其他人使唤李棋干活。旁人看在眼里,都以为是他收用了李棋的缘故,殊不知他两其实清白得很。
兵法有云,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这两年他一味骄纵,李棋果然愈发造次了。按规矩,夜里书童应在外间地下将就,随时听候吩咐。可自打入秋天凉,李棋便挑拣起来,动辄嫌外间窗漏灌风,又说地铺阴冷冻人,一心要进里屋上床来睡。每每他叽歪几句,李镜便心里刺挠,唯恐自己又想掐他,只得随他去了。
桶里水渐渐凉了,李镜终于收回神来,抬头却不见李棋。他只得自己擦身穿衣,吩咐门外差役收拾了出去。走到床边,却见李棋早已钻进被窝,正直挺挺躺在靠墙的里侧,双目紧闭,一脸悲壮地咬着被头。
李镜只当他被仵作之死吓坏了,掀开被才发现,李棋竟没穿里衣,一丝不挂地盖在被里。愣怔片刻,他便想到这是什么意思。
“误会了,棋儿。”他尽力稳住心绪,面不改色道,“夜凉风紧,我只想同你作伴,不是要做那种事。”
李棋闻言脸烧得血红,脖子一缩钻进被里,臊得直想一头碰死。李镜从衣箱里取出一身干净衣裤,塞进被里,故作轻松道:“平素我如何待你,你竟这样看我?该打!”
李棋赶忙顺坡下驴,把被一掀,夸张地长吁一口气,装傻道:“嚯,吓死我了!好好儿地叫我‘洗洗’,我当公子失心疯了,要生吃了我哩!”言罢故作不讲究状,大剌剌在李镜眼前穿衣拎裤,满不在乎似的又睡下了。
李镜摇头笑笑,吹了灯也上床躺好,心跳却久久不能平息。
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一个活泼泼的俊俏可人儿整天围着他转,说没动过那种心思,实属自欺欺人。可李镜向来骄傲矜持,自我要求严苛,不敢放纵淫欲;加之他对李棋常怀三分怜惜愧疚,小时候掐人脸蛋,长大了又想对人做那种事,他只道是自己“阴暗暴虐”的劣根性作祟,每每邪念一起,便默诵上百十遍《太上净心咒》,正心诚意驱除心魔。
可方才李棋这番举动,令他心乱无比,念了八百遍《太上净心咒》仍睡不着。他只得收敛思绪,专心思索起仵作自戕一事来。
许昌是冲着他来的,事发当时李镜便有这种感觉。许昌刺腹前两眼直直与他对视,目光里满是不甘与怨愤;他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赴死,定是背负着天大的冤屈,想让李镜为他昭雪沉冤。再者,有人在惊惧之下说出“冤魂索命”的话,可李镜追问起来,众人却又跟着县尉赵平一道儿改口,一问三不知。这背后一定有事,江都县衙一定隐藏着王寂、赵平等人不愿他知晓的秘辛。
不过,长官到任不满三日,官署内发生如此骇人的命案,这些人却敢当众扯谎、欺瞒长官,可见他们根本没把李镜放在眼里。这也难怪,李镜心道,这些油滑小吏想必在他到任前便已查清他的底细。
出身没落世家的淮南公子新科得中,固然是段佳话,可话虽如此,与他同科考取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郎,都还在家赋闲等召,他却被吏部选中,直接上任一县之长,任谁都看得出,他李镜身后必有能人一力托举。实情是他有个好姑母。李赟的小妹李媛,嫁给当今圣上最宠爱的皇子靖王做了填房。李镜既是靖王妃的侄子,又凭自己本事考中了省试,吏部岂有不给面子的道理。
世人虽盛赞他少年得志,官场中人则难免腹诽,都道他只是个倚仗裙带关系、德不配位的纨绔公子罢了。对此,李镜心知肚明,却憋着一口气。“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每回听到、看到这八个字,他心里都咯噔一下,哪怕不是在说他。他自幼身负众望,从来勉力自强,万难接受这明褒实贬的轻蔑眼光。
因此,李镜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要将仵作之死一案差个水落石出,是为天理昭彰,也是为自己正名,好叫那些惯会阳奉阴违的势利小人,再不敢轻视慢待他。
正当他暗自发奋立志之时,一旁熟睡的李棋翻了个身,胳膊往他身上一抱,脸也埋进他颈侧的肩窝儿里。李镜犹豫再三,决意不推开他,只怕万一把他弄醒,难免又是一场尴尬。
李棋身上有种奇特体香,须得凑近才能嗅到。这味道既不是檀香脂粉,也非花草鲜果,却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每次与他同榻而眠,李镜都闻着这味儿安然入睡,这回也是一样。
正当他迷迷糊糊即将坠入周公之境时,李棋忽然梦中呓语,在他耳畔嘤咛娇哼一声。那声音倏地钻进他耳朵眼儿里,李镜顿时头皮发麻,如有一股暖流,从脑后顺着脊梁一路窜到尾巴骨,令他瞬间全身酥软。
李棋似在梦中与人撒娇斗气,口里含含糊糊吐出一串不成话的呢喃,阵阵轻软喘息,直往李镜耳道里吹。李镜舒服得直打哆嗦,腿间性器暴跳而起,周身血液沸腾奔涌,直往那处而去。
他脑袋里一片空白,《太上净心咒》竟一个字都记不起来了。身上像有无数丛小火苗,烧得他煎熬无比,再躺不住。他小心翼翼将李棋手臂抬起、放在一旁,轻手轻脚溜下床,逃到门外吹冷风去了。
作者有话说:
胖脸小棋:当时我害怕极了,那天我就蹲在这里,怎么也数不清小蚂蚁,然后就来了个怪哥哥……嘤嘤嘤!
第4章 私仆不得擅入公堂
李棋醒来时已天光大亮,身旁半扇空铺早已凉透。
悬在半空的心事终于落地,公子知不知道书童是用来暖床的、抑或瞧不瞧得上他,其实无关紧要;人家襟怀磊落,心思从不在那种事上,是他听了几句粗鄙之言,就把人看脏了。
李棋如释重负,羞惭之余,心里却又空落落的,恹恹提不起劲来。往常李镜醒早了有时也不叫他,可昨晚他才出了丑,难免担心李镜如何看他,于是顾不上吃早饭,洗了一把脸便急着去寻李镜。
他跑到县衙前院,见李镜正升堂点卯。一脚才迈进公堂之内,只听徐师爷假咳一声,清清喉咙道:“本朝规矩,如非请带,私仆不得擅入公堂。”堂上众人齐刷刷扭头看向李棋,直把他看得面红耳赤、手足无措,一愣之下,转身灰溜溜退出去,与堂下两个持刀守门的衙役站在一起。
王寂、赵平与一班捕快,分两列面对面立定,李镜坐在主位上面沉似水,徐师爷抄手立于案旁。
“……许昌避世独居,此人面上冷淡孤傲,其实心肠极好。他为贫苦人家收敛亡人,不仅分文不取,有时还搭送棺椁……”
王寂正在回话,李棋偏头细看,发现他双目赤红、眼皮浮肿,心里嘀咕道,仵作死了,你身为县丞,干嘛哭得像个未亡人似的,还硬装不熟。李镜恐怕也想到此节,因而追问道:“许师傅已过而立之年,可曾婚娶?”
“不曾。”王寂道:“孤家寡人,不近女色。”
“王少府昨夜不是说,与他不熟、不甚了解?”李镜逼问道。
王寂明显慌了一瞬,这时赵平募地插言:“回明府,我等与许昌只有公务来往,对他的事,只知大概。确不曾听闻他有何冤屈故事。”
此时站李棋身侧的衙役叨咕了一句:“冤屈?还不就是他爹那事儿……”李棋心头一亮,赶忙凑到那衙役耳边低声问:“大哥,他爹啥事?”衙役回头,拉开一点距离打量他一眼,李棋冲他抻抻自己衣襟:“后院儿新来的。哥你接着说。”
这衙役比李棋大不了几岁,也是个活泼好事的,平日里人都把他当个摆件儿,难得有人搭理他,李棋一撺掇,他便来了精神,与李棋咬耳朵道:“好多年前的事儿了,咱也是听老人们说的……他爹坠楼死的!许师傅那会儿才十几岁,也是个可怜人……”
“啊?打哪儿坠楼?”
“来凤楼,就江边儿那个。这许师傅也太想不开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谁说不是呢。欸,坠楼?是他自个儿跳的?这么说,他父子两都是自尽?”
“这可不好说……”
两人正交头接耳聊得热络,里面传来李镜威严的声音:“何人堂下喧哗?”那衙役吓得立时噤声肃立,李棋伸脖儿偷眼看向李镜,想示意他问这衙役,却正好对上王寂冷厉的目光。
王寂显然有意阻挠李镜查问此事,李棋忖道,这群烹鱼小吏哪敢违逆县丞,这么问下去难见成效。于是眼一转,高声故作讶异道:“甚么?你说许师傅他爹,也是含冤而死?”
小衙役吓得瞪圆了眼,慌忙摆手急道:“啊?没有!不是这话……我没说……”
“荒谬!若真有冤案,本衙怎会不知?黄口小儿,休得谣言生事!”王寂顾不得长官在上,公然发起火来。
“王少府莫怪,本县以为,是否有冤案,须得详细查问才知。”李镜向李棋微微点头,转身问徐师爷:“卷房内可存有当年许昌父亲身故的卷宗?”
徐师爷却吞吞吐吐:“这个……卷宗嘛……明府容禀。这些年,咱这江都县可谓沧海桑田……”
原来,这江都县衙多年前曾被洪水冲毁,之后匆忙间从城东搬到城北,没过多久又遭了蚁灾,这才搬到城西此处。莫说是卷宗,如今县衙里没有一块石头、一根草木是当时旧物。这一班衙署差役,最早的也是搬来此处后从县郊村庄里硬拉来的。
李镜闻言大为震惊:“原先的人呢?”
“大人有所不知,当年的水患几乎把整个县城都冲垮了。好不容易水退了,瘟疫、虫灾又接踵而至,不到三年时间,县里人口减了一半不止,几乎家家新冢,户户办丧……”徐师爷一脸忧国忧民的神色,似要作一篇口头悼文。
李镜打断他道:“县衙就没有一个老人儿留下?”
徐师爷神色黯然:“只有仵作许昌一人。世人都不愿与仵作邻居,因此他家世代隐居在城北山中,地势高,自家又有耕地菜园,这才躲过灾患……”
刚才一直没应声的县尉赵平突然开口:“回明府。咱们现在是在议许昌自焚之事,为何又问二十年前的旧事?更何况,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许昌确是自焚,根本无案可立。依下官愚见,尽早让他入土为安,才是正事。”。
他一出声,李镜想起还有这位县尉,于是正色道:“赵公身为我县县尉,仵作是您治下人员,理当问您。许昌自焚之事,恐有内情,如您所说,此事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如不彻查,难掩百姓悠悠之口。明日之内,请将知晓二十年前许昌父亲身故一事的人员带上堂来,本县有话要问。”
赵平却不领命,反而拱手鞠躬道:“明府见谅,母亲大人年迈,近日身子不大好了,下官敢请几日侍亲假,望明府成全。”
李镜万想不到这小小县尉竟如此张狂,竟当堂与上官拿乔推诿,一时震怒失语,变了颜色。王寂回过神来,不愿闹得太难看,便向赵平使眼色道:“明府既已下令,劳烦赵公速办此事,隔日再回乡孝亲不迟。”
李镜起身拂袖而去,才走出不远,赵平就压低声音道:“出了这事,还嫌不够乱?又要翻旧案!年纪轻轻,好大的官威!”徐师爷捻须叹道:“人家是宗室贵胄,自然不比寻常。走吧走吧。”
李棋全看在眼里,趁人群散去之时,他三步并作两步,奔回后堂与李镜汇合。两人一碰面,双双竞相叫出声来。
“二十年前!”
“来凤楼!”
第5章 棋儿你替我尝尝
赵平说走了嘴,透露出许昌的父亲是在“二十年前”出事;而李棋又从衙役处得知,事发地是江边的来凤楼。时间、地点都有了,何须倚仗赵平等人出力?
李镜换了身窃蓝的常服,两人回到堂下找那守门的衙役问来凤楼怎么走。衙役恭敬向李镜行礼道:“回明府,如今它叫望江楼。打县衙前大道一路往南,走到头,那座四层高的酒楼便是。”
李棋问道:“来凤楼为何改名望江楼?易主了?”
“何止易主,易地了。”衙役殷勤道,“明府可知我县二十年前曾遭水灾?我爹说,当时那水,大的呀,江都改道了。来凤楼原本在城中大街上,大水过后它就在江边了。后来掌柜的将被冲毁的楼宇依原样儿修起来,改名望江楼,又建了码头、船坞。如今过往商客汇聚,是个日进斗金的好买卖哩!”
这望江楼是得去一趟,可县令亲自查访案情,若只带一名家仆,倒显得治下无人似的。于是李镜点点头道:“随本县走一趟。你叫什么?”
“小的叫于哨儿,他叫常青。”这人整日杵在县衙门前,早耐不住烦,一听明府要带他办差,好不兴奋,仍不忘拉扯上与他同病相怜的守门小兄弟。
不大会儿工夫,四人走到江边,见一座飞檐画栋的楼宇矗立眼前,硕大的酒旗迎着江风呼呼作响,很是气派。
李棋手搭凉棚,正看得出神,忽听里面传来一个油滑的声音:“哎哟!李县令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来人是个四十来岁的矮胖子,长得白白净净,慈眉善目。李镜拱了拱手,那人又说道:“草民周水兴,是小店儿掌柜的。明府快快请进,快快请进!”说着将他们引到一个僻静的雅间。“明府宽坐,草民这就吩咐后厨为您上早茶!”周水兴晃着宽阔的脊背跑了出去。“有劳。”李镜对着他的背影客气了一句。
于哨儿站在李镜座侧,低头轻声道:“明府,小的刚才是不是忘说了,听我爹说,这姓周的不是来凤楼原主。原来的东家遭了水灾,家破人亡,姓周的白捡了个便宜。”
“哦?他原是做什么的?”
“这个……小的倒不记得。”
李棋接话:“等会儿他再来,直接问他。”
于哨儿咧嘴笑了:“怎么问?‘掌柜的,你当年是怎么捡了这么个大便宜的?’”
2/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