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2

穿越之七零年代学霸(穿越重生)——秋风破席

时间:2023-12-07 18:18:43  作者:秋风破席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国情。
  国家落后世界几十年,国外已经有了先进的成果放在那里,你不抄过来,难道还要额外花时间和精力从头研究吗?
  就是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国家也没这个财力啊。
  要追赶上对方,就必须要抄,将对方的先进经验抄过来,等到你赶上了国际进度,你才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不止我们国家这样,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像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太阳国,他们以前就是抄美丽国,他们抄袭盗版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国际上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太阳国制造就等于假货、劣质品。
  只是对方靠着抄袭盗版起家后,就在国内大搞知识版权保护了,国际上的口碑也逐渐扭转。
  但是等到我们国家走这条道路,对方又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我们。
  道德这东西嘛,只要你没有,那别人就没法绑架你。
  抄袭是不对。
  但是国情之下,该抄的时候还是抄!
  话题拉回来,刘振伟出于自己各种心思,所以准备帮单景川一把,将他从牛棚里面给拉出来。
  郑耀先听见刘振伟的话,眼眸亮了起来。
  这事如果刘振伟愿意出手帮忙的话,那能成的几率就大了。
  “振伟,你也清楚,在县城工作,可是要有城市户口的。”郑耀先指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郑耀先作为校长,他安排一两个人进入学校工作,不是什么难事,但前提是这人必须要有城市户口。
  然而,这年头城市户口稀缺,下乡容易进城难。
  那么多下乡的知青想要回城都求路无门,就能看出这么一个城市户口有多难了。
  单景川户口的问题不解决,郑耀先也没法替他安排工作啊。
  顾知朝微微皱眉,他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知道这件事情很难。
  单文轩只是进城来读书,所以只要学校开具证明就行了,户口在哪里倒是不重要。
  但是单景川要来工作,这性质就不同了。
  “户口的问题倒不是不能解决。”
  刘振伟是公安局局长,这年头户籍管理也在公安局的职责范围之内,他要安排一个人的户籍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刘振伟退休在即,他不至于为了单景川违规操作。
  程序一切都正当,只是需要各方配合。
  “老郑你开一份招聘的工作证明,先拿着证明去乡里让他们放人,等人来了县城,再去局里办手续,将他的户口落在你的学校里面,你再正式应聘。”
  刘振伟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多绕一圈罢了。
  毕竟是干了这么多年局长的人,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要给人正规地安排一个户口还是不难的。
  当然了,这个办法看似简单,但也不是谁都能实现的。
  首先是学校,没户口的情况下学校根本不可能就不会考虑招聘,又怎么可能给你开证明。
  其次是下面的乡镇,如果乡里不愿意放人,一定要将人扣着,那人也出不来。
  最后就是公安局方面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房子、没有工作证明,局里根本不可能帮你落户。
  普通人光是找校长这种级别的单位领导开证明就很困难了,更何况是找局长帮忙。
  而现在刘振伟和郑耀先都愿意帮忙,那难度自然是降低了。
  顾知朝在这方面就完全不懂了,不过他也信任刘振伟,刘振伟既然这么说了,那就说明这件事情有希望了。
  虽然说明年就能开始平反了,但是谁知道单景川平反是什么时候呢?
  有些人快,明年就能平反重新恢复身份,但是有些人慢,等了好几年才搭上末班车回去。
  和小说剧情不同,单景川现在活着,或者他能够通过以往的人脉关系,让自己平反,但是具体什么时间,也还是未知之数。
  而单景川的身体太差了,住在牛棚那样的地方,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怎么可能扛得住?
  所以如果有希望将对方迁出牛棚,不必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那顾知朝自然是会尽力试一试了。
  而且顾知朝在这件事情上也没出什么力,就只是在郑耀先和刘振伟面前将这件事情提出来,请求他们帮忙而已。
  “还是振伟你有办法。”
  郑耀先听见刘振伟这么说,面上表情轻松了一些。
  这件事情最主要是刘振伟点头,他这个局长愿意帮忙落户口,那这件事情也就意味着成功一大半了。
  只是,还有个问题没解决。
  “还有什么问题吗?”
  刘振伟和郑耀先既是亲家,也是多年老友,见他这神情,立刻就知道对方还有为难的地方。
  “学校的教职工宿舍不够,总不能让老师去和学生挤大通铺吧。”
  郑耀先揉了揉太阳穴,住宿的问题也是大难题。
  城市里工作和住房都十分紧缺。
  而县城一中又不比肉联厂这种欣欣向荣,盈利颇多的企业工厂。
  学校的收入来源很少,就只有学生们那点学费,而且有时候为了照顾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郑耀先还会想办法给他们减免一部分。
  剩下的钱往往用来交教职工的工资都不够,所以还得要政府贴钱。
  也就是安县才愿意从财政里面拨钱发给学校,其他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因此直接停校了。
  安县一中没钱,自然就没钱盖房子了。
  学校后面盖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是前些年老师带着学生们走上七八里山路去砖厂搬运回来,然后自己盖的。
  至于家属宿舍楼,早就已经人满为患,根本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就连郑耀先这个校长,他们全家老小近十口人,都挤在小小的两室,不到六十平米的房子里。
  家里来客人了,郑耀先都得带人来住办公室,家里实在是没地方住了。
  因而单景川来了,住哪里是个问题。
  郑耀先也是个要脸面的人,他将人家一个前外交官请来,然后让人和学生们挤在十几二十人一间的大通铺宿舍里,这话他也说不出口啊。
  “学校没地方住,那就住我家。”
  刘振伟还以为是什么问题,笑了笑说道。
  虽然说刘振伟不认识单景川,也不知道对方人品心性,但是让对方住进家里,他是没什么担心的。
  刘家在干部家属楼里面,这个小区都是干部家庭,门口还有警卫员守卫巡逻,安全性那是没问题的。
  刘家房子大,多住两口人,就更没什么问题了。
  而且单景川有学问,住在家里,也方便顾知朝向他请教问题。
  如果单景川要是愿意教导家里的小孩,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学习外语,那就相当于在家里住了一位大学者家教老师。
  刘振伟一分钱没花,老师请回家,这笔买卖,怎么算他都不算亏。
  至于单景川的身份问题,刘振伟这些年庇护了那么多人,他怎么可能担心这个。
  而且,他要真在意这一点,在听到顾知朝和单家有牵扯,就应该第一时间让顾知朝和对方撇清关系了,而不是又替人安排户口,有替人安排工作住所的。
  “住家里?”
  顾知朝有些惊讶,他原本还想说是不是可以去问问张空青,张空青一个人住,他和单景川的关系也有些交情,或许他会愿意让单景川和单文轩住进去。
  不过现在既然刘振伟应承下来,让单景川和单文轩住家里,那顾知朝也不会反对。
  张空青年纪大了,单景川和单文轩两个病人,总不好让他一直照顾对方。
  “回家让你舅将一楼的客房整理一下,就让他们住那。”
  刘振伟拍板将事情决定了下来。
  工作和住宿的事情都解决了,郑耀先这边也爽快的开了证明,还盖上了学校的公章,正式应聘单景川为学校老师。
  同时也给单文轩开具了一张录取通知书,让他能够入学读书。
  接下来只要他们自己愿意,那进入学校上班上学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但是有这样的机会,一般人也都不会拒绝就是了。
  顾知朝与此同时也办理了入学手续,不过他倒是不着急现在就入学读书,他准备等着将单景川和单文轩的事情落实下来,再上学。
  对于这一点,郑耀先和刘振伟都没有勉强。
  对于顾知朝这种自学能力超强的天才学生,他在不在学校上课根本就不算不上什么问题。
  手续办完,刘振伟带着顾知朝离开了,再留下来就到中午了。
  到时候指不定得让郑耀先开口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
  郑耀先家里可不比刘家,他们家口粮比较紧张,有时候郑怡还得私下里还会补贴娘家,所以如果不是逢年过节,刘振伟也不会上门做客让他们为难。
  家里没人开火,刘振伟带着顾知朝去了国营饭店吃午饭。
  县城的国营饭店在顾知朝看来就和后世的苍蝇馆子差不多。
  几张大圆桌,后面有一个窗口,上面写着今日供应的菜单,服务员站在窗口负责收钱收粮票,至于端菜,不好意思,那是资本主义的一套,大家都是人民当家做主,凭什么给你服务,自己端!
  当然了,这是普通人的待遇。
  单位领导,尤其是还是局长这种级别的那就是另外的待遇了。
  饭馆的人认识刘振伟,见着他进来吃饭,连在后厨忙活的大厨都亲自出来了。
  “刘局长,您今天来的可巧了,后厨送来了两条大黄花,您要喜欢,一条清蒸一条红烧最好。”大厨热络地给刘振伟介绍。
  这种菜,可是不上菜单的,属于隐藏菜单,只有领导或者亲戚熟人来了才有机会吃到。
 
 
第七十八章 黄花鱼(一更)
  刘振伟虽然职位高,但是很少利用职位去谋特权。
  若是平时,他也就随便点个炒菜吃了,但是这次带顾知朝来,就不同了。
  都吃鱼补脑,顾知朝这脑子太聪明了,可不得多补补,让营养跟得上才行。
  “一条多重啊?”刘振伟问道。
  “那怎么着也得有个七八斤重。”主厨回应道。
  这个时候的大黄花鱼可不是养殖的,而是纯野生的,一条至少也有个七八斤,两个人吃一条完全够了,两条就浪费了。
  顾知朝听见大黄花鱼,挑了挑眉,他也喜欢品尝美食,这大黄花鱼他也吃过。
  不过,他当时吃的是一条三斤重的黄花鱼,两千多一斤,一条鱼加上加工费就小一万了。
  这种还是很普通的,顾知朝看过一个新闻,一条七斤重的黄花鱼,被卖到了六万多,光是单价接近一万块一斤。
  这放在后世价比黄金的鱼,现在身价却很普通,顶多只是因为味美比一般的鱼受欢迎一点罢了。
  “那来一条就好了。”
  刘振伟又看向了顾知朝问道:“知朝,喜欢红烧的还是清蒸的?”
  “清蒸的就好了。”
  顾知朝回过神来,想着刘振伟大病初愈,吃点清点的对身体好。
  而且这鱼本身味道就很鲜美,不太需要额外的加工。
  “那就来条清蒸的,再来盘炒豆腐,主食就要米饭。”
  刘振伟很快就点好了菜,这鱼是给顾知朝吃的,这豆腐他自己点的。
  倒也不是节省,国营饭店菜量大,加上刘振伟年纪大了,胃口也小了,这一盘豆腐加米饭就够他吃的了。
  经历过六十年代饥荒的人,都很珍惜粮食,不会浪费。
  菜很快就上桌了,服务员亲自端上来的,还附赠了一碟腌渍的酱黄瓜。
  “知朝,今天上午写那么些题,饿了吧,多吃点。”
  刘振伟在顾知朝面前那就完全是个关心外孙的普通老人,半点没有工作时的威风,这菜一上桌,他立刻就将鱼挪到了顾知朝面前,让他吃。
  小的时候,刘振伟对顾知朝其实并没有这么溺爱。
  作为一家之主,刘振伟治家都是一碗水端平了的。
  但是女儿去世后,刘振伟很自责,他认为是自己埋头工作,没有足够关心女儿,才会让她在回家的路上恍惚摔进河里。
  从那之后,刘振伟出于弥补的心理,将对女儿的那份爱和愧疚,全部都转移到了年幼的顾知朝身上,对他疼爱非常。
  “外公,这鱼营养价值高,您多吃点。”
  顾知朝拿了筷子,夹了鱼肚子下最嫩的鱼肉,剃干净鱼刺,夹给了刘振伟。
  “好,好。”
  刘振伟看着懂事的顾知朝,眼眶微微有些发涩,外孙真是长大了。
  吃完午饭,顾知朝抢先去结了账,两人从国营饭店出来,准备回家了。
  “知朝,办户口的事,让你表哥跟你一块去。”
  在路上刘振伟和顾知朝说起了转户口的事情。
  他这是担心顾知朝年幼,村里人不相信他,有刘宏斌这个公职人员在,也更加有说服力。
  另外,现在年底,外面太乱了,他也不放心顾知朝一个人去乡下,要是撞上小混混之类的,抢劫了钱财事小,打伤了他那就糟糕了。
  反正在严打结束之前,还是小心谨慎一点为好。
  “斌哥要上班吧?他最近很忙,哪有时间去,村里的路我也熟,我自己去就可以了。”
  顾知朝还想着今天下午就回村呢。
  今天让单景川他们收拾打包好行李,然后他去找大队长盖章,办好手续,明天就可以来县城了。
  单景川和单文轩一病一残,两个人住在山上,顾知朝也不是很放心,总之能早点就早点吧。
  “他骑摩托车不比你骑自行车快?等他下班了,你们俩就回去,晚上在村里睡一宿,明早赶早点回来就行了。”
  刘振伟拍了拍顾知朝的肩膀,劝说道:“现在年底,外面不安全,听话,让你表哥跟你一块,我也能放心。”
  “那好吧,我听外公的。”
  顾知朝听刘振伟都这么说了,也不想让他担心,只能答应下来。
  两人回到家,顾知朝给刘振伟烧了热水,装进了保温瓶里面,这才出门了。
  今天要回村,他总不好两手空空的回去。
  首先肉联厂里面还给他的福利,大多都是一些罐头,他得拿回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