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其他人都跑下去看收稻子了,家里难得清静,母女俩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剥龙眼很费时间,整个下午也才剥了两筐,仓库还有很多晒好没剥的。
剥出来的空壳、果核留着冬天当柴烧,挺耐烧的,烟灰也不大,很适合拿来烤红薯芋头土豆。
院外有说话声,趴在回廊打盹的两只狗子火速冲出去,汪汪几声。
“都已经这么熟了,你们还叫。”张清泽伸手撸两把狗头,结果被一只耳甩了一裤腿的狗毛,惹得几个人哈哈大笑。
田雨把三轮车开进院子,拿下车斗的几个背篓,她们今天也去村市摆摊,卖的是乌桃去外地那段时间采收的无花果,做成果干了,可甜可好吃,琴婶让她们拿点下去卖,卖完才去看收稻子,好多人,有的游客还因为抢不到差点跟其他人打起来。
“回来了?冰箱有龟苓膏和冰粉,想吃就自己去拿。”这都是中午做好放冰箱的。
乌榴蹲在水龙头边洗手,“二姐,稻子卖好贵,我觉得自己已经不配吃咱家的大米了,那不是米,是黄金。”
“物以稀为贵。”
她们前脚回来,黄堂婶三人后脚就担花生进院,老玉米昨天刚扒完,都挂在房前屋后晒着呢,后院就腾出来晾花生。
有这样干晒的,留着以后榨花生油,也有盐水煮过再晒,这种口感偏脆硬,适合当零嘴,要不就是逢年过节当瓜子拿出来待客,办酒席时跟糖果饼干一起撒的也喜欢用盐煮花生。
现在家里到处都是各种晾晒中的瓜果,粮仓还有很多晒好的黄豆、黑豆、绿豆,回廊的墙壁还挂着成捆的芝麻、瓜条、菜干,底下还堆了南瓜和冬瓜。
刚从外面回来会觉得热,坐下歇会,喝点凉的,再吹会儿风扇,就没那么热了,过堂风特别舒服。
其他人坐在外面吃冰粉,吃完也没歇多久,就帮着洗菜、烧火,盆里泡着五只刚拔完毛还没有开膛破肚的鸽子,这是要拿来做焦糖焗乳鸽的,人多,乌桃怕做少了不够吃,所以一下子逮五只鸽子。
做焦糖焗乳鸽要炒糖,对火候、用料配比都十分讲究,做出来的焗乳鸽外皮焦香酥脆,有焦糖的甜味,里面的肉又很嫩,口味是酱香甘甜的,吃起来却一点都不腻。
她用锅铲搞一点下来让小妹替自己尝味道,“怎么样?合适吗?要不要再加点盐。”
之前尝咸淡的福利都是张清让占着,现在她不在这里,就轮到乌榴了,她可喜欢帮二姐烧火做饭,什么菜都总能吃到第一口,跟家人住在一起就是幸福。
“我吃着有点淡,可以再加点。”
乌桃就又加了点盐,出锅前在盘子底下垫一层生菜叶子,把乳鸽放在上面用剪刀弄成好入口的小块,也可以配点酸梅酱,但她觉得没必要,酸梅酱反而会破坏鸽子肉原有的味道。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桃姐,菜都串好了,放哪啊?”张清泽端着一篮菜进来问。
“放桌上就行。”
这是拿来做捞汁串串的,拿干辣椒碎、辣椒粉、蒜末、葱段、香菜、芝麻用热油一泼,激发出香味再倒香油、葱油,添青红辣椒圈、洋葱丝、折耳根、紫苏进去一块搅匀,再兑入熬好的鸡汤,加盐和少许白糖,这是汤底,把爱吃的各色荤素菜切好串在竹签上,下锅烫熟再浸到汤汁中就行了,还是挺方便的。
难得做一次这个,乌桃备的菜就有点多,豆泡、面筋、牛下水、猪下水、鱼虾、各类肉丸子,还有猪牛羊肉,都是选的最嫩的部位,切成薄片,有的是纯肉,有的卷了香菜、金针菇、菜椒,熬完鸡汤的鸡肉也拆开泡进去了。
素菜更多,南瓜、冬瓜、茄子、豆角、各类山菌、木耳、秋葵、藕片、竹笋、淮山、芋头、红薯和菜地里有的绿叶菜,非常齐全,一个盆还泡不下这么多,得分成两个,红彤彤的,看着就很有食欲。
又另外做了三四个炒菜,油炸了一盘蚱蜢、蝉蛹和竹虫,这个时节田间地头特别多蚱蜢,又肥,炸的香香脆脆的再撒点椒盐粉,就是很好的下酒菜。
端菜出去时张清泽都忍不住偷吃了一个,被田雨抓了个正着,张家家教严,从没有还没上桌就偷吃的,这不是让人看笑话么。
“嘿嘿~~”被抓包的张清泽冲她笑两声,一溜烟跑了。
用新稻米闷的一锅假蒌叶腊味饭,最上层的米饭被腊味逼出来的油浸的油汪汪的,混着假蒌叶的特殊香味,饭粒颗颗分明却不会很干,泛着金黄色,底下是焦香的锅巴,没有人不爱吃的。
最后一道菜出锅,乌桃喊道:“进来端菜,开饭了!”
第127章 特色桂花扎
村口那条二级公路是二十几年前修的, 原先路面坑坑洼洼,经常刮到车子底盘,每逢镇上圩日就堵车, 节假日堵的更厉害, 去年年底县政府才喊人重新修补, 现在看着就平整舒服很多,交警车也来回巡逻,维护秩序, 今年路两边还新种了很多小榕树、芒果树。
靠路边的不管是什么工厂, 门口都不能再堆放杂物和垃圾, 原来的养猪场因为粪便乱排乱放, 导致附近总有一股子猪尿猪屎的臭味, 现在已被勒令关闭, 不处理好卫生问题不许养。
猪场老板心思也活络,不让养猪他还可以改了做别的, 现在这里已经破土动工准备建民宿了,来乌家庄旅游的外地人那么多, 旅馆、民宿也随之起来, 都在大把大把的赚钱。
昨天说要打新的木头架子,今天乌桃就到木柴厂买料子,“老板在吗?我想买十来根木头和一方木板。”
经常有附近的村民来买木头回去自己打家具, 虽然要的不多,但老板也会卖, 就当是结善缘, 在这里做生意, 怎么能不跟附近村民打好关系。
砍下的木头运到这之后都会被去皮分割成不同的料子,木板都是按正方形错开叠起来的, 这样叠着放既方便晾晒又美观,小方有五十块板子,大方是一百,乌桃想着反正都要找木匠打,索性再多打几张桌子,阁楼仓库也需要置物架。
“在在在……阿妹想买什么木料啊?”老板邀请她到里面去坐,问她买木料是想做什么,她说了,老板又问打不打椅子,“打椅子的话这点料可不太够。”
家里的椅子有些坏了,松松垮垮的,是该打一批新的,她说了个数,又比划了大小,让老板帮忙估一下大概要多少木料,确定好了再给钱,老板会安排车送货上门。
留下地址,乌桃从木柴厂出来就开车去舅舅家,给舅舅送土货,还有几袋黄金米,再顺便拿点豆腐皮回来做桂花扎。
铜锣镇跟社湾坳镇是反方向,从县城过来会先经过社湾坳镇,再从乌家庄的村口沿着公路直走就能到铜锣镇,铜锣的米粉和腐竹在南桂很有名,大舅的腐竹厂就在镇上。
知道乌桃今天会过来,李大舅早早就跟相熟的肉摊老板订了一个大猪肚、一整条猪后腿和一条猪尾,新鲜的猪腰子也订了好几副。
到的时候正好是中午。
“表姑!”在门口开玩具拖拉机的表侄女跑过来抱住她的腿。
“你都会开拖拉机了呀?”这娃还没到三岁。
“桃桃来啦?快进来,外面热,到里面吹吹风扇。”大舅喊她。
她提着东西,腿上还挂一个人形挂件,艰难的从门口挪进来,“车后斗有几袋米,才脱壳的早稻米,可香了,我妈让我顺路拿几袋过来给舅舅舅妈尝尝看,要觉得好吃回头我再运几袋过来。”
她今天开的皮卡。
乌家庄的黄金米,现在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金子都没那么贵,哪能不好吃。闲著夫
李大舅笑呵呵的出去搬米,大舅妈在厨房忙着做午饭,表哥表嫂在镇上看厂子,今天有人来拉货。闲驻服
“来就来吧,还带这么多东西。”大舅妈从厨房出来,手上端着一盘菜,可不就是乌桃想要拿豆腐皮回去做的桂花扎。
桂花扎是粤区一些地方的叫法,本地管这个叫猪肉卷,将去皮的肥猪肉还有里脊肉片成大小合适的薄片,先用盐、白糖和白酒把片好的肥猪肉腌制备用,再另外用叉烧酱给里脊肉调味,剥好的咸蛋黄洒白酒送进烤箱烘烤,再拿出来碾碎,揉搓成竹筒状,一张豆腐皮上依次铺好肥猪肉、里脊肉,将咸蛋黄完全卷起包裹成小手臂粗的柱状,最后在外面缠一圈提前处理好的鸭肠,涂抹上叉烧酱烤四五十分钟,外圈的鸭肠吃起来酥脆又不失韧劲,里面的肉层肥而不腻,加上咸蛋黄特有的沙沙口感和淡淡的酒香味,配上桂花蜜,咸香中带着不算浓郁的甜,风味独特,非常好吃。
“也没有带什么,就是一些果干和山菌,”过了八月就不会再出菌子了,她把东西放在一旁的八仙桌上,“做猪肉卷了啊,好香!”
大舅妈笑说:“知道你爱吃,特意做的,咸蛋黄还是早前你拿过来的咸鸭蛋,厨房里还有好几条,走的时候你拿回去。”
“留着你们吃吧。”
“不用不用,我们想吃随时都能做,厂子里那么多豆腐皮,咸鸭蛋也还有半瓮,今天的你拿回去,你们家现在人多吃饭,你又忙,每天做饭也费劲的吧?”
“还行,请了人来帮工,现在忙的开。”
她洗手进厨房帮忙,被大舅妈推出来,说不用她沾手,坐着等就行了,要不就陪表侄女玩会儿。
李大舅已经把米全搬进来了,其他活乌桃也插不上手,只得陪可爱的表侄女在门口玩拖拉机,没多久表哥表嫂从厂子回来,就开饭了。
除了桂花扎,大舅妈还做了辣椒脆肚,爆炒腰片,田螺猪脚煲,花生炖猪尾,还临时用乌桃带过来的鸡枞菌炒了个肉。
“桃桃,多吃点啊,来舅舅家可不能客气,来来来,吃这个猪肉卷,你不是爱吃嘛。”李大舅把那盘猪肉卷移到她面前。
她赶忙说:“好好好……我夹的到。”每次来都会被舅舅一家的热情给吓到。
“桃桃吃这个炒脆肚,正宗的土花猪猪肚,好吃着呢!”表哥也给她夹菜。
这还不算,表嫂还往她碗里堆了好几块肥瘦相间炖到软糯入味的猪脚,又笑话自己老公,“桃桃又不是没吃过土猪肉,用得着你在这显摆,赶紧吃你的吧。”
“都好吃都好吃,在家里猪肚一般都煲汤,要么就是做猪肚鸡,很少爆炒,我不太会,炒出来的猪肚一点不脆,都老了,嚼不动。”
说自己厨艺不怎么行的同时顺便夸了大舅妈,谁不希望自己做的菜受欢迎呢,大舅妈笑的合不拢嘴,又一个劲往她碗里夹肉。
坐她旁边的表侄女也用儿童筷子扒了一块肉给她,等她惊讶的看过来,表侄女又十分害羞的低头扒饭,偷偷拿眼睛看她。
吃完饭,她把拿来的其中一袋东西打开,这不是吃的,是给大舅一家专门配的中药和药酒。
开腐竹厂辛苦得很,每天三四点就得起来开机器磨豆子,捞豆皮挂起来晾,大舅和舅妈的腰就是这样劳累坏的,颈椎也不好,经常酸疼,有时候连手都抬不起来,趁邵老大夫在这时,请她给舅舅舅妈看过,方子是在小医馆配的,效果很好,就是最近有几味药紧缺,用外面的暂时替代了先吃着,现在才供应上,她立马就让廿七姨婆配好,今天带过来了,一起的还有治腰肌劳损的药酒。
“这份是舅舅舅妈的,这份是表哥的,这份是表嫂的,上面都写了怎么服用,照着来就行,吃完了我再给你们拿。”
给表嫂的是调理身体的中药丸,生完表侄女后表嫂的身体就一直不怎么好,经常头晕,冬天手脚关节又酸又痛,骨头就跟灌了风一样,连带着脸色都蜡黄,嘴唇一点血色都没有,吃什么补品都没用,还是去年按乌桃说的办法,煲鸡汤的时候放几片中药材,一个月两次,后面改为一月一次,才渐渐好了,现在也还吃。
都知道现在乌家庄的中药抢手,缺货缺得厉害,还有人想摸进去偷,被村委安排的巡逻队逮了个正着,飞着无人机追了一路,最后捆了交给派出所处理的。
光这一袋就不知道值多少钱,李大舅是个老实头子,搓着大手说道:“上回那位老大夫给我们看过之后,好很多了,拿方子在外面抓药也一样,你就别再拿了,那么贵,留着卖钱多好啊。”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舅舅,这点药材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的,我家山头那么大,种了那么多药,不至于连这些都拿不出去,你们就安心吃,把病根治好了才是最要紧的。”
表嫂要给钱,乌桃坚决不收,走的时候舅妈硬把剩下的桂花扎塞给她,还有一大桶冰豆花,一麻袋腐竹,豆泡、厚豆腐、五香豆干也装了好多。
至于舅妈娘家那头的人三天两头跑来攀关系,想让李大舅借着走亲戚的名头带他们进乌家庄占便宜这种事,李大舅没有跟乌桃提起,更没答应那些人,他要是敢点头,李舅妈就敢跟他离婚。
…
早上出村的时候乌桃就先去的村里会打家具的叔公家,他家三代都是木匠,她跟叔公的儿子说了下午会有木柴厂的车子运木料过来。
“数目都核对过了,跟你发给我的数量一致,木头也是好木头,板子也不错,我记得你家以前有黄连木的板子,还有好多杉木,怎么又从外面买料子?”
“黄连木早用完了,杉木得留着以后修补屋顶。”
“也对,拿杉木打木头架子也有点浪费,得做完前头的两张床才能给你打,桌子是打八仙桌还是圆桌?”
“五张八仙桌,三张圆桌,大小就跟我家日常吃饭暗红色那张差不多,不用太大。”她生日那天木匠叔公的儿子也来,见过那张桌,直径1.5米的。
98/133 首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