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还能咋滴,又没法这个时代的医学一下子发展到后世的水平。
他要是有那本事,还会有空剪他那扑街小视频?早被供起来当神仙了好吧!
第45章
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
朱元璋在和州修整几个月,确保后方不会生乱之后再次挥师渡江。
这次攻打集庆府的策略和上次一样,还是先派徐达邓愈把周边州府拿下, 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孤城集庆。
大军出征, 和州城再次只剩下老弱病残。
蓝玉臭着脸和沐青小豆丁大眼对小眼, 大军出征没他的份儿,他只能留在城里将功赎罪。
要是将功赎罪期间再闹出什么幺蛾子,那他这辈子都别想带兵打仗。
沐小青小心翼翼往后挪挪,他感觉蓝玉想刀了他。
不是,将功赎罪去哪儿不行,干嘛非守着他啊?
他天天除了去书院就是在家,两点一线稳定的不能再稳定, 跟着他不嫌无聊吗?
蓝玉咬牙, “不无聊。”
为了以后能冲锋陷阵, 现在的无趣不算什么。
沐青老成的叹了口气, 瞅了眼前的蓝玉一眼,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蓝玉耐着性子问道,“小公子想问什么?”
“你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吧。”小豆丁在门槛上坐下,托着脸小声嘟囔,“战场上太危险,我觉得留在城里更安全。”
可能他太胆小, 理解不了蓝玉的想法,他感觉他到了蓝玉这个年纪也还是听见打仗就害怕。
要是他哥那样还好,他们是大帅的义子, 可以跟在大帅手下打下手,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他们小小年纪就上战场拼杀。
即便真的要上阵杀敌,那也是历练几年后有经验了才会去。
但是蓝玉不一样, 他姐夫常遇春是先锋官。
先锋官是干什么的?那是每战必冲锋在前的肉盾,出场时奋勇杀敌光芒万丈,同时也被敌人集中火力来打。
自古以来两军作战先锋部队的死亡率都是最高的,常遇春是冲锋在前的先锋官,蓝玉跟在他手下肯定也会是先锋部队的一员。
常遇春很厉害,多年的先锋生涯让他步步高升,但是官职再高也盖不住战场上留下来的一身伤。
连常遇春那种猛男都遍体鳞伤英年早逝,先锋部队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打仗要死人,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都懂,但是不代表他能毫无芥蒂的接受死亡。
他胆小,他怂,他感觉留在后方就很好,将来要是真的需要他上阵杀敌,那大概就是他一命呜呼的时候了吧。
当然现在说什么都说不准,男大也能十八变,万一他哪天忽然开窍朝着猛男的方向一去不复返呢。
一切皆有可能。
蓝玉本来想给这小娃说说他的雄心壮志,听完他后面那些畅想后顿了一下,默默把没有说出来的话都咽回去。
算了,他也不能打击小孩,还是保持安静吧。
沐青唉声叹气感慨万分,他实在不想蓝玉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只跟着他,嘴皮子差点磨破才终于成功将人哄走,回家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脱了层皮。
唉,他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所有人都在关注战局走势。
南方的起义军此起彼伏,年初张士诚攻打常熟平江,官军将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兵力都抽过去镇压张士诚,正好给了其他势力苟延残喘的机会。
被官兵和地主武装追的到处乱跑的天完政权迁都汉阳,再次攻取湖广、江西的许多地区,徐寿辉意气风发,大有东山再起的意思。
不过天完政权的大权都在丞相倪文俊手中,彭莹玉一死,徐寿辉没了依仗,徐寿辉和傀儡皇帝也没有区别。
北边龙凤政权的小明王韩林儿同样也是个傀儡,但是韩林儿年幼,徐寿辉却不是什么想法都没有的小孩儿,天完政权内部隐患如此之大,几乎没有长久的可能。
徐寿辉那边的情况不是朱元璋现在该操心的,他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打下集庆府,只有打下集庆府有个正经的落脚之地,他才有资格去评判其他政权的优劣。
趁现在杨完者在打张士诚,集庆府他志在必得。
话说老张这半年来真是他的福星,年前杨完者掉头攻打老张让他缓口气儿赶走蛮子海牙,他以为那时候已经是天大的好运气,万万没想到他的好运气还在后头。
今年年初,正月还没过完,老张就带着他的兵马渡江直取常熟。
别的军队要担心冬天粮草不够将士们不乐意打仗,张士诚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本身就粮草充足,攻打的又是常熟这个出了名的富庶之地,将士们想到城里的粮仓就嗷嗷叫,绝对不会在这时候不乐意。
常熟常熟,听名字也能听出来这是个粮食收成极好的地方。
江南富庶繁华,常熟能在富庶的江南拿下“常熟”这个名字,啧,要不是实力不够,他也想要那边的城池。
张士诚正月里渡江直取常熟,二月就拿下了平江路。
朝廷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把平江路改为隆平府,改名这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要把平江路当大本营。
果不其然,前几天那边刚传来消息,张士诚迁都隆平府,直接将承天寺当成他的宫殿,在梁上射下三箭作为标识,第二次打出他周王的名号。
他上次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引来了脱脱集结百万大军攻打高邮,现在脱脱已死,朝廷没法再集结出百万大军,只要把周边不自量力的地主武装给打趴下,他张士诚就是江南一带名正言顺的土皇帝。
张士诚的态度过于嚣张,江浙一带的元军和地主武装磨刀霍霍,在杨完者的带领下驻守嘉兴,随时准备把改名隆平府的平江路给抢回来。
官军的主力都去打张士诚,朱大帅这边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尽,这要是再打不下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淮西红巾军在朱大帅的率领下兵威大振,徐达邓愈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集庆府周边的溧水、溧阳等地全部拿下,只等大帅下令兵发集庆府。
说来也巧,他们之前被陈野先坑的吃了个大亏,这次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陈野先的旧部又被他们给抓了一遍。
不过这次领头的不是陈野先,而是陈野先的儿子陈兆先。
集庆守将福寿不放心麾下的地主武装,陈野先死后他只是把陈兆先的身份过了个明路就把这群人打发去外面自生自灭,只要不死在他跟前就行。
汉人地主之间的内斗相当严重,不然陈野先也不会在追击红巾军的时候被当地的官兵“误杀”。
陈兆先本来就压不住他爹留给他的旧部,福寿又明显把他往死路上逼,所以这次红巾军打过来的时候他连抵抗都没怎么抵抗,对面一喊“投降不杀”他立刻放下武器表示他要投降。
速度快的把对面的红巾军都给吓着了,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打起十二分精神将人绑去见自家主将,生怕这家伙背后藏着坏主意。
不是他们紧张防备,而是这些人容不得他们不防备。
上次要不是这些人临阵倒戈,他们也不会败的那么惨,再一再二不再三,这些人投降背叛再投降再背叛,现在已经是第三次投降,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背叛第三次?
红巾军中的将士心里如此想,对上那群眼熟的降军要多凶有多凶,吓的那些降军瑟瑟发抖,都以为这次必死无疑。
他们要是朱大帅他们也不会放过屡次投降又屡次背叛的人,人要长记性,吃一堑长一智,哪儿能同一个坑里掉三次?
早知如此,他们就跟着红巾军造反了。
跟着谁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以前总觉得红巾军是反贼不敢投奔,现在看来,红巾军才是正道。
跟了朝廷又能怎样,跟了朝廷不还是被赶出来送死?
大冬天的山里冷风刺骨,前几个月不知道冻死了多少兄弟,他们活下来不容易,如果这次朱大帅还愿意接纳他们,他们一定对朱大帅死心塌地,即便陈家的人说的再好听他们都不会走。
可惜他们觉悟的太晚了。
降军营里士兵们一脸麻木,他们对活命已经不抱希望,只希望待会儿能死个痛快。
就在这时,冯胜面无表情的走过来,“都抬起头,大帅要从你们之中选护卫。”
降兵:???
什么???
朱大帅要从他们之中选护卫?他们耳朵出问题了吗?
大帅身边本来就有护卫,怎么还要再选护卫?
冯胜冷着脸解释,“你等屡次投降又屡次背叛,大帅本不想再放过你们,但是念在你们都是身不由己这才又给你们一次机会。这次再敢背叛,格杀勿论。”
降兵们眼中绽出光芒,因为惊喜来的太突然,一时间都激动的说不出话,全都跪在地上赌咒发誓绝对不会再背叛。
他们还能活着!他们竟然还能活着!
从今往后他们这条命就是朱大帅的,朱大帅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朱大帅让他们抓狗他们绝不撵鸡。
只要朱大帅发话,他们上刀山下火海绝不推辞。
冯胜:……
冯胜面上不变,心里的警惕并没有放松,甚至还想骂几句“现在知道发誓早干什么去了”。
小冯将军选出五百个人带走,这些是他们大帅今天晚上的护卫,除了这些人,大帅身边只留他和他哥两个人,一旦这些人有什么异动,他们三个都必死无疑。
这是步险棋,稍有不慎就会要了他们小命的险棋。
小冯将军紧张的手心冒汗,旁边的朱大帅却还有心思和冯国用下棋打发时间。
冯国用悠哉落子,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嘲笑弟弟的机会,“小子,你还有的学。”
朱元璋的盔甲在外面放着,身上只穿着常服,“该吃吃该睡睡,不用紧张。”
冯胜:▼-▼
外面足足五百个有前科的降兵,你们是真的不在乎被砍死啊?
第46章
朱大帅兵行险着, 效果出奇的好。
降兵们没想到朱大帅能为他们做到第一步,朱大帅信任他们,他们绝对不能让朱大帅失望, 不然他们成什么人了?
谁要是敢这个时候不老实, 不用朱大帅吩咐, 他们自己就先砍了那几个害群之马。
帅帐里一夜安稳,降兵里挑出来的那五百护卫整夜未眠依旧精神抖擞。
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他们不能让朱大帅觉得他们都是孬种。
朱元璋和冯国用美美的睡了一觉,睡醒之后同样精神百倍,帅帐附近五百零三个人,只有冯胜自己顶着大大的黑眼圈。
小冯将军:呵。
朱大帅是个深明大义的好大帅,他能毫无防备的让这些降兵给他当护卫, 已经表明不会再计较以前的事情。
陈兆先部的士兵都是好样的, 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曾对他痛下杀手, 今后定然不会惹事生乱。
既然如此, 他又何必防备?
废话不多数,他也不玩那么多弯弯绕绕,集庆府他是一定要拿下来的,大军在此修整几日,他们便要继续攻打集庆。
他知道降兵急着立功,来到他手下就是自己人, 分配任务的时候他也不会太偏心。
这次投降的士兵全部编入先锋精锐部队,能拿多少功劳只看他们的本事,只要能打下集庆府, 论功行赏的时候应赏尽赏。
朱大帅一口唾沫一个钉, 说话算数决不食言。
降兵闻言大喜,上到统帅陈兆先下到普通小兵都被朱大帅折服, 甚至已经后悔之前老东家临阵倒戈的时候不该跟着倒戈,他们要是一直跟着朱大帅,如今也没那么多事儿了。
大军整装待发,只等大帅下令便攻向集庆。
说实话,朱元璋也没想到陈兆先手上有那么多兵。
不算陈野先活着的时候阵亡的,不算被附近地主武装打杀的,也不算冬天里冻死的饿死的病死的,只现在还能上战场的兵丁,就有足足三万六千多人。
三万六千多可以上阵杀敌的兵,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他这次渡江带过来的兵都没那么多。
这年头最不值钱的是人命,最值钱的也是人命。
陈兆先手底下那么多兵,就算那家伙不想投降他也得想办法把他手底下的兵全部策反。
三万六千多兵马,啧,地主大户手里的东西就是多。
难怪张士诚打下平江后立刻朝城里的大户下手,要是手狠一点直接杀人夺财,几十年的吃穿嚼用都不用愁。将
江南别的不多,就地主大户多。
长江以南战火纷飞,有张士诚吸引了朝廷大部分火力,朱元璋这次终于成功拿下了集庆府。
陈兆先和他麾下将领着急证明他们的用处,打起仗来不要命似的往前冲,吓的城里的元军连抵抗的心思都升不出来,看到城外那些嗷嗷叫的往前冲的红巾军腿都软了。
先锋部队都是军中精锐,陈兆先部气势如虹,其他人自然不能被他们比下去。
这次新先锋官常遇春和老先锋官胡大海都在,这俩人心里也想分个高低,冲锋的时候震天动地,不把对面元军给吓死誓不罢休。
大军以雷霆之势冲进瓮城,架起云梯开始上城墙。
攻打采石矶的时候常遇春夺了先登之功,这次胡大海更胜一筹先登破城。
红巾军连攻三次终于拿下集庆府,将士们士气正盛,他们有军令在头上压着,进城之后不能劫掠百姓,但是官府里那些蒙古老爷不是百姓,抓蒙古狗官他们义不容辞。
朱元璋不该心慈手软的时候绝对不手软,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城里的蒙古高官全部抓起来砍了。
被诛杀的官员包括但不仅限于平章政事、达鲁花赤、御史大夫、参政,足足三百多号人,刑场的血腥味好几天都没散干净。
该杀的杀了,该安抚的也不能草率。
金陵城中的蒙古高官全部脑袋搬家,但是城里的官员不只有蒙古人,挑挑拣拣也能挑出来几个能用的。
城里五十万百姓,只靠那些尸位素餐的蒙古人根本管理不了,真正干活的还得是基层的汉人官员。
大军进城之后,朱大帅召集文武官员和城中耆老开了个会。
他们红巾军、啊不、他们大宋皇帝韩林儿指挥的军队不干劫掠百姓的事情,他们是替天行道的好兵,所作所为是为了除暴安良、吊民伐罪,坏事统统不能干。
当兵的当官的都把皮给绷紧了,军纪明明白白写在纸上,谁要是敢明知故犯,就算是他亲儿子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37/91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