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站着的义子们听到这里立刻挺直腰杆。
他们家老爹的亲儿子现在还是个不会走路的奶娃娃,能犯事儿的不是亲儿子只能是义子,他们才不会上赶着送上门。
朱元璋顿了一下,不着痕迹的瞪了几个臭小子一眼,调整好情绪继续和底下人唠嗑。
刚才说到哪儿了?对,士兵要是敢劫掠百姓,一旦发现必定军法处置,他亲儿子来了在军纪面前也不顶用。
城里的老百姓也别害怕,他老朱也是贫苦百姓出身,父老乡亲们平时过的什么日子他都清楚。以前他们头顶上有朝廷狗官和地主大户作威作福,现在他们红巾军、啊不、他们他们大宋皇帝韩林儿派来的军队来了,谁都不能再欺负他们,大家伙儿的好日子要来啦。
张士诚攻下平江路后改名隆平府,他也不能太落后,集庆这个名字是蒙古皇帝取的,不妥不妥,得改,他觉得应天府就不错。
顺天应民,好,集庆府从以后就叫应天府。
百姓们过惯了苦日子,他们不在乎上头的官儿是谁,只要能不欺压他们,他们就能安安稳稳的当良民。
朱大帅的话能信多少他们不知道,反正看现在这情况肯定比蒙古人强,争权夺利什么的他们不懂,上头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干,小心点总没坏处。
不管怎么说,总之集庆府拿到手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稳定好城内局势后立刻派人去和州把家眷接过来。
他的家眷要过来,将士们的家眷也要接过来,他们在外面拼死拼活为的就是媳妇孩子热炕头,长时间夫妻分离父子分离可不行。
淮西红巾军成功拿下集庆,刘福通得到消息后也很高兴,当即以小明王的名义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没多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朱元璋收到这个任命的时候还挺乐呵,虽然头顶有人压着的感觉不怎么好,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在刘福通势力正盛,他以龙凤纪年号令军中,其他势力想动他也得顾忌刘福通的大军。
长江以南的大势力有徐寿辉和张士诚,他朱元璋实力最弱又夹在中间,现在还不是他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时候。
左右刘福通远在河南,轻易不会插手他们这里的事情,就当用名头来换保障了。
虽然这个保障在关键时候也没啥用。
他要忙的事情多的很,只要刘福通不来找他麻烦,他很乐意时不时在小明王那儿升个官儿。
早先打下太平的时候他在太平设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以统帅诸道兵马,当时便想着之后凡攻克重要城池便都照例设置翼元帅府。
打下芜湖的时候设了永昌翼元帅府,现在成功拿下金陵城,元帅府自然不能少。
应天府是他们的大本营,手握应天府便能据长江之险,进可窥探中原,退可保有江东,地位和其他城池不太一样,翼元帅府不足以点出应天府的重要性,得大元帅府才行。
朱大帅在城里忙忙碌碌,留守和州的将士家眷也没闲着,家家户户都在收拾行囊准备搬家。
大人们忙着收拾东西,小孩子们就自由了。小孩子玩闹起来不知道轻重,大人不放心他们到处耍又腾不出手来管他们,如此一来,蓝玉就成了肩负重任的孩子王。
蓝玉:……
看他笑的多开心。
小孩子现在拉帮结派还为时过早,但也不是谁都能和他们一起玩,他们挑小伙伴也是看年龄的,蓝玉年纪太大,不合适不合适。
于是乎,校场上一群孩子围成一圈,蓝·孩子王玉只能黑着脸孤零零的靠在兵器架上憋屈的嚼草根。
朱大帅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和州这边的消息很灵通,小娃娃们提起自家老爹都嘚瑟的不行,这种升官的事情必须得拿出来炫耀炫耀。
老李当大官他们能理解,廖永安又是谁?
一群小豆丁嘀嘀咕咕,应天府那边的大官都是他们谁谁谁的爹,熟悉的名字里忽然混进来一个陌生人,这会儿也顾不得攀比,全都跑去猜那个廖永安是哪路神仙。
统军元帅耶,这官儿可大了。
蓝玉听的额头直冒黑线,他错了,他以后一定绕着这群小祖宗走,下次再有要紧的事情他直接拿自己当诱饵,再去招惹这群小祖宗就让他这辈子只能在家看孩子。
被孩子们排挤的孩子王忍无可忍,终于拎开两个小豆丁强行挤进组织,“廖永安不是天上的神仙,他是巢湖来的水军将领,我和文青之前抓回来的那个叛徒赵普胜你们还记得不,廖永安就是那家伙手底下的将领。”
巢湖水军曾经的老大是赵普胜不假,但是功劳却不能被他一个人占完,廖永安兄弟、俞通海父子等人都出了大力气。
要不水军没了赵普胜还能继续作战,只要有廖永安兄弟等人在,水军的战斗力就不会下降,赵普胜在场是锦上添花,他不在场也没什么。
可惜那家伙被大帅给放走了,也不知道大帅是怎么想的,赵普胜都光明正大的叛变了,怎么还能把人放走,直接杀了不好吗?
蓝玉不太明白朱大帅放走赵普胜的用意何在,大帅那么干肯定另有深意,他看不明白不要紧,不耽误他吹嘘他是如何用计如神把赵普胜给抓住的。
沐青赶紧扑过去捂住他的嘴,“你介绍就介绍,提之前的事情干什么?丢不丢人?!!”
蓝玉满脑袋问号,“为啥不能提?咱们抓住叛徒是大功一件,凭什么不让提?”
沐青气鼓鼓的瞪了他一眼,扭头不搭理他。
旁边,小豆丁们踊跃发言。
“我知道我知道,文青哥那次被打的好几天下不来床,听说他在家里哭的可惨了。”
“我也知道我也知道,那次不光文青挨打,蓝玉哥也被打的不轻,他还挨了好几顿打,我娘还说让我以后遇到蓝玉哥就绕着走呢。”
蓝玉:额……
好像的确有点丢人。
第47章
小孩子的话题换的飞快, 没一会儿就从谁家爹升官换成沐青蓝玉当初被揍的有多惨。
蓝玉尴尬的摸摸鼻子,眼神飘忽看天看地,就是不敢回应旁边小公子那愤怒的目光。
孩子王不好当, 他还是不要在这里讨人厌了。
沐青盘腿坐在地上, 抱着胳膊怎么看怎么不开心。
他的小伙伴们可不管那么多, 挨打的又不是他们,凭什么不让他们说?
小孩子们高高兴兴连说带比划,直到各家派人过来喊他们回家吃饭,他们的傍晚小聚才圆满结束。
蓝玉跑的飞快,生怕被鼓着脸的沐青小豆丁追上,他好不容易熬到集庆那边打完仗,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再被这小祖宗给记恨上。
今天大帅府过来接孩子的是宋国兴, 他在年前攻打集庆的时候为了掩护朱元璋突围受了重伤, 要不是常遇春眼疾手快把他捞回来, 他也得和郭天叙张天佑一起交代在金陵城下。
他当时伤的太重, 能保住性命已经不容易,养伤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养得好的,于是便和伤病们留在和州,他弟宋晟接了他的位置去前线打仗。
宋晟是个严肃的帅小伙儿,宋国兴身为兄长却是个爱笑爱闹的性子,大老远看到蓝玉匆匆而逃挑了挑眉, 然后笑嘻嘻的凑到满脸都写着不高兴的小娃跟前,“小公子,需要拦下蓝玉揍一顿吗?”
大军出发之前他这儿收到了好几份叮嘱, 不管是大帅还是常先锋还是其他几个公子, 所有人都是一个意思,蓝玉要是惹事直接上手揍就行, 只要给他留口气,打成什么样都没关系。
不用担心那小子告状,反正告也告不赢。
说实话,他还挺期待蓝玉搞点事情让他活动活动筋骨,可惜那小子这次长了记性,那么多天一次小尾巴也没让他给抓到。
宋国兴跃跃欲试,只等小公子一声令下,他立刻就能冲上去将“宵小”捉拿归案。
沐青:▼-▼
要不您先看看自个儿的身体情况?
小豆丁幽幽叹息,踮起脚尖扶住伤员的手臂,“大宋哥,你还走得动吗?要不要我去伤兵营借个担架过来抬着你走?”
宋国兴:……
宋国兴哭笑不得,怎么小小年纪嘴巴这么损,跟谁学的?
俩人一路说着回去,朱大帅攻占集庆府,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大本营,只等马夫人带领江北的家属渡江南下和他们团聚。
马秀英不是第一次带领将士家眷搬家,这次不像从滁州搬到和州那么手忙脚乱,集庆府、不对、是应天府,应天府是他们大帅选定的大本营,没有意外的话将士家眷以后就不用再四处奔波,如此他们心里也能松口气。
沐青先去他们家娘亲面前晃一圈儿报个到,他不是碍手碍脚的普通小孩儿,身为家里的男丁,他是能帮忙的小大人,“娘,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马秀英伸了个懒腰,“还得小半个月才能收拾妥当,怎么,着急见你爹了?”
沐青眉眼弯弯,“爹这次升了好大的官。”
“是啊,好大的官。”马秀英无声叹了口气,这世道官职越高越危险,风头太盛不是好事。
不过这些话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讲,小孩子开开心心长大就行,别的事情让大人来操心。
和州和应天一个在江北一个在江南,两地的距离不算远,但是这次去的都是将士家眷,老人孩子走不快,不可避免要走上三五天。
淮西红巾军纪律严明,但是周边的劫匪强盗也不在少数,朱元璋特意派了五百卫兵来保护手无缚鸡之力的将士家眷,一行人在五月初的时候总算抵达金陵城。
金陵城前不久刚经历过战事,城墙还带着几分斑驳,不过上头整整齐齐头裹红巾的士兵守在那里很能安定人心。
说起城墙,这又是一件不得不提的糟心事。
不对,也不全是糟心,至少攻城的时候很省心,糟心的只是攻下城池后的重修城防。
古往今来所有城池都会修城墙和护城河,但是近些年南边的城池都没有城墙,原因无他,朝廷下令严禁修城墙。
早在宋朝的时候天底下的城池还都很正常,襄阳城和钓鱼城甚至阻挡了蒙古大军几十年,也许正是因为那时候抵挡的太厉害,忽必烈就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衙门将南宋境内所有城池的城墙尽数拆毁,拆了之后严禁重修。
蒙古刚刚打下南宋时,“隳城令”还只在襄汉、荆湖诸城施行,后来范围慢慢扩大,几年的时间几乎毁掉了南方所有城池的城墙。
淮河沿岸、长江沿岸乃至福建两广的城墙都被拆除,连最南端的南海县都不曾幸免,除了少数几个为了防洪而建的城墙,其他尽数拆除干净。
打仗的时候没有城墙很难守城,忽必烈下令毁了南宋境内城池的城墙,对削弱南方各城的防御能力起到很大作用,一旦城里有异样,城外军营立刻就能冲进去镇压,不会再被城墙挡在外面。
同样,挡不住自己人,也挡不住义军。
反抗朝廷的起义军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从蒙古人入主中原那一刻起,或者说,别管是哪个朝代,只要城里有朝廷,再英明的皇帝也防不住治下出现造反的人。
蒙古人也不是不知道城墙的重要性,他们只拆南宋境内的城墙,北方城池的城墙不光不拆还一次又一次的重修加固,也不知道该说他们什么好。
蒙古人统治的天下并不安稳,民间造反的次数数都数不清,城池没有城墙不好防御,地方官不止一次上书说要重修城墙,但是上头的官儿就是不同意,还说什么以前没有修城墙的体例,让他们自个儿想办法镇压叛乱。
也就前几年民间起义军势头太大,朝廷终于坐不住了,大都的皇帝才下令南方各城筑堤防修城郭。
仓促修成的城墙和正常修筑的城墙没法比,就现在金陵城外的城墙,他们一炮轰下去城墙拐角都能炸开。
朱元璋好不容易攻下金陵城,怎么着也得把这地方捯饬的合心合意,修整城墙之事必须提上日程。
只是现在局势不安稳,还没到他们能安心修城墙的时候,只能先分出小部分兵丁慢慢干着,主要还是守住打下来的地盘。
金陵城上游下游各有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池,上游是太平,下游是镇江。
太平府有采石矶,只要攻占采石矶,大军便能渡江南下。如今太平府在他手上,如果元军想要反攻金陵城,必定会从下游镇江出兵。
那么重要的地方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无论如何也得打下来。
他上个月已经派徐达、汤和率领大军攻打镇江,再有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率领水军配合,想来很快就能拿下镇江。
天气不算太热,书房开着窗很是凉爽,朱元璋在纸上写写画画,时不时抬头看看房间里那幅比屏风还大的舆图,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
这次虽然成功拿下金陵城,但是并不意味着从今往后就能高枕无忧,拿下金陵城才是卷进争斗的开始。
如今东有家大业大的张士诚,西有东山再起的徐寿辉,北有兵强马壮的刘福通,南有虎视眈眈的元军,说是四面受敌也不为过。
好在刘福通现在还在和朝廷硬刚,他拿下金陵城后立刻派人向小明王报喜,军中上下奉龙凤正朔,刘福通不发疯的话不会来打他。
徐寿辉那边的勾心斗角暂且不说,他们的目标也不是这边,短时间内不会有冲突。
如此一来,需要警惕的只有张士诚和朝廷的军队。
张士诚家底比他厚的多,能不招惹尽量不招惹,想扩张地盘最好还是打朝廷。
不过现在说那些还太早,在开疆拓土之前首先得保证金陵城的安全。
朱元璋想着接下来要和张士诚打好关系,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府里的护卫也都有些坐立不安。
能让他麾下的精锐那么躁动,定是留在和州的家眷到了。
朱大帅和亲卫们一样躁动,扔下笔立刻往外走,“妹子,妹子你到了吗?”
大嗓门远在帅府门口的街上都能听见。
马秀英一脸无奈,让城里接应的士兵将士家眷带去安置,然后抱着还走不稳当的小朱标进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沐青揉揉耳朵小声嘟囔了一句,满眼期待的跟着进去,换了个新环境看什么都新鲜。
朱元璋看到媳妇两眼放光,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将小朱标从马秀英怀里拎出来放到地上,然后抓着媳妇的手嘘寒问暖。
一串儿动作行云流水,眼里除了媳妇再看不见其他人。
38/91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