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历史同人)——醉酒花间

时间:2023-12-22 09:03:09  作者:醉酒花间
  前些年红巾军席卷各地,徐宋大军迅速拿下湖广,余阙在安庆生生堵住了他们顺江东下的势头。
  他一个人顶事儿不管用,朱大帅从江北顺江南下一样能打进江东。
  不过有个能顶事儿的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江南湖广一带几乎全部被起义军占据,唯有江西稳如泰山,只要余阙在安庆谁都打不进去。
  他到安庆后立刻开仓放粮接纳流民,组织士兵百姓重修城防,将城墙加高至二丈六尺,还挖了三条长壕引江水环城,大有把安庆打造成铜墙铁壁的架势。
  硬攻不行,只能智取。
  于是朱大帅转变策略,不攻城也不围城,打着友好的旗号派汪广洋去安庆探亲去了,同时还让汪广洋带上在张士诚那里立下大功的杨宪一起。
  原因无他,汪广洋是余阙的学生。
  虽然不知道余阙那个宁折不弯的性子怎么教出汪广洋这么个温吞怕事什么都不敢往前凑的学生,但是这师徒俩的本事都没得数。
  大概朱大帅真的有上天相助,这事儿但凡有一方拖后腿都成不了。
  首先,陈友谅和徐寿辉正式翻脸之前已经联合安庆周边好几拨义军围攻安庆,余阙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安庆被围的一只鸟都飞不出去,等到城里的粮食吃光,余阙再有本事也扛不住外面的大军。
  其次,朝廷在这里也立了大功。
  余阙是个刚正不阿的才子,大都的权贵看他不顺眼才把他发配到红巾军四起的江南地区,不是因为他有能力才把他派到这里。
  朝中权贵拉帮结派,各地官府和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余阙的性子在大都不受欢迎,来到地方也没比在大都时好哪儿去。
  他镇守安庆这些年士兵自己招募、粮草自己筹备、军饷自己想办法,上上下下所有事情都得他自己来,同时还得防备其他地方的同僚在暗处给他捅刀子。
  他在安庆是最大的官,到其他地方却没人管他是谁。
  没办法,这就是官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庆那么重要的军事重镇需要的兵力比寻常城池更多,这么一来粮草就很难自己供应上。
  余阙不止一次写信给朝廷求助,让朝廷那些官睁大眼睛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地方,能不能给他多分点兵马,不给兵的话调点粮草兵器也行,什么都靠他自己他撑得住吗?
  所有的信无一例外全部被红巾军给截了。
  朝廷不争气,除了安庆和江西名义上还属于元廷,其他都已经是各路义军的天下,想送信可没那么容易。
  余阙的求救信送不出去还不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他头疼的是朝廷把他丢到安庆就不管不问了。
  这可是大都朝廷联络江西的军事重镇,要不是有安庆横在南昌和集庆之间,两拨红巾军一旦达成共识,到时候不光北边刘福通北伐,南方红巾军一样得北伐。
  朝廷那些大官都是猪脑子吗?看不出安庆有多重要?
  这地方一丢,偌大的江西行省就要和朝廷说拜拜,他们蒙古人老家在草原所以中原南方都爱咋咋是吧?
  就算红巾军势大粮食运不过来,你下一道诏书给大家鼓鼓气总行吧?
  没有,什么都没有。
  余将军来到安庆之后就再没见过朝廷的东西,粮食兵器军饷什么都没有。
  他一人死不足惜,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就在这时,朱大帅的说客来了。
  啊不,应该是,他久违的徒弟汪广洋冒着战火到安庆探望他来了。
  汪广洋是个老实人,事到如今也不想让肮脏的权术染指他们单纯的师徒之情,他句句不提国事,听在余阙眼里却是句句都在劝他放弃朝廷。
  只有汪广洋一个人他肯定说不出拉拢的话,但是和他同行的还有个长袖善舞巧舌如簧的杨宪,那事情可就不简单了。
  老杨前不久奉命帮他们家大帅结交张士诚,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之后总觉得大帅看他的眼神怪怪的,但是他紧接着又接到招揽余阙的重任,可见大帅对他之前的表现非常满意。
  安庆守将余阙厉害的很,陈友谅和他较量了那么长时间都没能让他服软,带着一堆拖后腿的朝廷官员还和陈友谅打的有来有往,可想而知要是没有后顾之忧他会有多厉害。
  听说陈友谅对这位余将军欣赏的很,准备围城之后生擒劝降,这下可好,直接便宜了他们家朱大帅。
  杨宪威逼利诱的确有一手,他在安庆城里待了小半个月,说之以情晓之以理差点把嘴皮子给磨破,不知道是蒙古人统治下百姓的悲惨生活触动了他,还是汲汲营营黑暗无关的朝廷让他太失望,也有可能守城的这几年看透了地方世家大族和朝廷之间的勾结,总之就是,陈友谅没能劝动的文武双全的猛将让他给劝动了。
  安庆路兵不血刃落入朱大帅手中,此事一出震惊整个江南。
  但是最近老朱那边出现的古怪事情太多,大家伙儿震惊几天之后就震惊另一件事,震惊太多次之后看上去竟然都开始接受良好。
  形势变化如此迅速,海边的方国珍也坐不住了。
  不用等老朱的大军打过来,他先服软行了吧。
  大不了他两头通吃,一边哄着朱重八一边哄着朝廷。
  现在安庆落到朱重八手里,大都对江南地区彻底失去掌控,张士诚占据运河,他把持海运,南边的粮食运不到大都,北方的元军就没有军饷,再加上不管发生什么都铁了心的和朝廷死磕的刘福通,蒙古人想翻盘怕是得再出个成吉思汗。
  事情一件接一件,朱元璋都快忙疯了,势力扩张太快就会根基不稳,他手下的兵力本身就不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练兵,恨不得一个人分成八个人来用。
  他自己忙的脚不沾地,同样也把手底下的人指使的脚不沾地,所有人都一个人分成八个人用,也就是说他手底下的能用之人就会变多,总之就是闭着眼睛往下安排活儿。
  幸好现在他手底下的人眼前都有颗名叫“从龙之功”的胡萝卜吊着,不然非得集体抗议不可。
  南方的形势朝着谁都想象不到的方向发展,北方写没闲着,一边感慨一边打,愣是打出了比“神仙”说的史上最狂野的北伐还要狂野的北伐。
  刘福通也不含糊,以小明王的名义继续给老朱升官加爵,这次直接封他为吴国公,整个江东甚至整个江南都归他管。
  前提是他有那个本事。
  朱元璋一直分心盯着北边的行事,北伐军打到高丽的消息传到耳中,他立刻派人从山东渡海过去支援,尽可能让那些强盗似的北伐军讲点道理。
  他们是替天行道,不是□□烧。
  朝廷还在苟延残喘,朱大帅暂时没有渡江北上的打算,张士诚被他打服了,方国珍明面上服软了,接下来最大的对手就是徐宋政权。
  啥也别说,继续打吧。
  一个韩宋一个徐宋,两边都打着大宋的旗号,一看就知道不能和平共处。
  他朱元璋奉的是龙凤正朔,乃是小明王亲封的吴国公,必须得和徐宋势不两立。
  至于图谋天下……总得等他拿下江南再说。
  应天府中,沐青现在已经搞不清形势了,或者说,他就从来没有搞清楚过。
  从视频出现在这个世界开始,这个世界就开始不正常了。
  月落日升,春去秋来,时间过的飞快,小豆丁眨眼间就长成了大豆丁。
  冯国用伸了个懒腰,看看不知道啥时候跑过来的小娃笑了一声,“小小年纪发什么愁?”
  沐青幽幽叹了口气,“叔,你不懂。”
  冯国用乐了,小孩子家家看着还挺深奥,他能有什么别人不懂的愁?
  沐青往旁边挪挪,给他腾出来一块干净的台阶示意他坐下,然后托着脸继续发呆。
  他们干掉赵均用和张明鉴后大冯叔一直坐镇淮安,前不久半死不活的回到应天府他才忽然意识到这是个英年早逝的主儿。
  凑过去一打听,哦豁,背疽,堪称绝症的大病,史书上不少人都死在这病上。
  远的不说,徐叔徐达就是因背疽而亡。
  这病放在后世不难治,动个小手术清理疮口再敷上消炎药就好,以前人得这病也是划开来治,但是一来没有无菌手术房,二来没有消炎药,生病的人本来就因为这病身体虚弱,疮口再一感染几乎必死无疑。
  所有人都觉得得了背疽肯定活不成,他当时症状严重的满城的大夫都说他活不过半个月,连冯国用自己都做好一睡不醒的准备,朱大帅在百忙之中特意给他弟冯胜放了半个月的假让他回来陪他可怜的兄长,家里甚至连棺材板儿都准备好了。
  沐青懵了好几天,满脑子都是消炎药怎么做。
  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之类的抗生素难度太大做不出来,就算做出来估计里面有用成分都没有有害成分多,他手边又没有提纯的工具,不提纯就直接用纯属谋杀。
  好在他机灵的脑袋瓜又想出了另外一个好东西——大蒜素。
  把打算捣碎静置然后再用烈酒浸泡萃取就行,虽然这玩意儿放到后世是兽医用的药,但是一时半会儿顾不得那么多,救命要紧。
  然后冯胜半个月的假期相当于白放,这边他哥的身体刚有好转,他立刻被抓去继续干活。
  哭着回来哭着走,好惨一小冯。
  大冯这边也是个情感丰沛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他自己没法以身相去,恩人年纪小还不到成亲的年纪,于是一拍脑袋撮合出了另一出亲事。
  把闺女嫁给恩人他哥。
  知根知底,年龄般配,现在不下手改明儿就该被别人抢走,正好趁此机会给闺女找个依靠。
  至于小恩人为什么能把他救回来,这不重要,整个应天府谁不知道他们文青小公子是神仙喜欢的娃。
  于是沐英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有了媳妇,只等闲下来就成亲的那种。
  沐青:……
  沐英:……
  这发展他们是真的没想到。
  沐青换只手托脸,“叔,你说我哥被提拔为指挥使镇守广信,那广信在江西,他走了我怎么办啊?”
  镇守城池的差事和攻城略地不太一样,这要是三年五载的都不回来,下次见面他哥还能认出来他吗?
  冯国用笑了一声,“怎么,你想跟着一起去?”
  沐青又叹了口气,“有点。”
  冯国用拍拍他的脑袋瓜,“别想了,不可能,你爹不会让你离开应天府。外面太危险,你就在城里好好待着,没事儿多睡觉,看看能不能再梦见几次神仙。”
  “神仙”本仙沐小青撇撇嘴,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说什么来什么,这边刚提到神仙,头顶就出现一块看不见边际的光屏。
  和他们以前看到的“神迹”差不多,只是这次的“神迹”铺天盖地,他们抬头能看见,其他人抬头也能看见,完全没有任何遮掩。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们来唠唠明朝的开国皇帝,一代猛人草根大帝朱元璋。】
  此话一出,天下哗然。
  张士诚和方国珍满面骇然,各自庆幸站队站的早,赶紧喝杯烈酒压压惊。
  而另一边,刘福通和大都朝廷的反应就不怎么好了。
  朱元璋抬起头,揉揉手腕暗道神仙这次来的不巧。
  他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现在就让各方势力都知道他想争天下为时过早。
  如今运河和海运都被阻断,大都的朝廷得不到南方的物资供给已经不足为惧,他不担心朝廷会怎样,就怕刘福通得知天机失去理智挥师南下。
  不到万不得已他其实不想和刘福通兵戎相见。
  老刘和其他人不一样,那是条铁血真汉子。
  沐青抬头看着熟悉的光屏,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叔,这东西该不会全天下都能看见吧?”
  冯国用表情凝重,“极有可能。”
  神仙手段他们想象不到,天机他们听得,其他人自然也听得,只看给他们透露天机的神仙是怎么想的。
  一大一小对视一眼,仿佛都看到身边那些忙脚不沾地的人更进一步忙成陀螺。
  这也太会挑时候了吧!
 
 
第90章 
  渺无边际的光幕凭空出现, 全天下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
  百姓大多不识字,蒙古人大多不识汉字,但是不知怎的, 他们都能听懂空中传来的话。
  不明所以的百姓颤着双腿纳头就拜, 各路义军和朝中大臣忽然看到“神迹”也都两股战战, 一时间连死后陪葬清单都列出来了。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头顶传来的袅袅天音。
  明朝的开国皇帝?草根大帝朱元璋?
  大元亡了?
  背锅帝妥欢帖木儿衣衫散乱,挥退身边的美人怔怔坐下,恍然间仿佛看到年轻时那个意气风发试图力挽狂澜的自己。
  他曾想过中兴,但是中兴不是他想的那么容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比起苦了吧唧的中兴,他果然还是更喜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可是以前的皇帝没比他好哪儿去,怎么偏偏他是亡国之君?就因为他生的晚?
  以往各朝开国百年正是鼎盛之时, 他们大元却早早而亡, 历代先祖共同积下的祸患, 岂是他一个人能挽救回来的。
  就这样吧。
  皇帝摆烂, 他的大臣却没想过大元真的那么快灭亡。
  奸臣奸臣,大元好好的他们当奸臣才能捞钱,大元都没了他们还当个屁的奸臣?还有命当吗?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当官要么在大都要么去江南,这俩地方一个有权一个有钱,只有没权没势被排挤的才会去其他地方当官。
  现在不一样, 除了大都哪儿都不安全。
  那些造反的乱民穷凶极恶,汉人官员态度好可能保住小命,蒙古官员落到他们手里必死无疑, 这么些年死在乱军手里的达鲁花赤万户总管不计其数, 出去当官都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北边草原也不安全,中原一乱, 那边的王爷们立刻开始拥兵自重,皇上压不住他们,他们就反过来压到皇上头上。
  漠北宗王和大都朝廷的矛盾由来已久,从开国到亡国、啊不、到现在问题就没解决过,每到皇位更迭就是他们争权夺利的时候,前些年打成什么样子他们都不敢提。
  要是大都没守住,他们回到北方草原还不得被那些王爷欺负死?
  朱元璋是哪个?趁现在朝廷还没玩儿完赶紧干掉他!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