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死掉的众人头皮发麻,虽然他们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不怕死人,但是死的是他们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血流成河啊呜呜呜呜。
看、看在老大没了媳妇儿子的面子上,原谅他?
此时,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胡惟庸骇然抬头,似乎终于知道为什么他的官一直升不上去了。
据他所知,神迹不是第一次出现,若是朱大帅早先就知道将来的事情,他能留住性命就不错了,还想升官?做梦去吧!
【有人说朱标不死老朱就不会杀蓝玉,也有人说朱雄英能活到成年老朱也不会杀蓝玉,这么猜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
【太子朱标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都是太子妃常氏所生,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俩孩子都得管蓝玉叫舅公,常遇春死的早,蓝玉是太子嫡系的铁杆支持者。】
【朱标次子朱允炆是吕氏所生,太子妃常氏生下朱允熥之后不久去世,朱标不打算再娶,于是将吕氏扶正,如此一来,朱允炆也成了嫡子。】
【朱标扶正吕氏的时候朱雄英尚在,这个嫡长子是毫无争议的大明王朝第三代继承人,当时谁都没想到朱雄英会早夭,更没想过太子朱标会走在老朱前面。】
【朱标去世时朱允炆是名义上的嫡长子,之后没过多久就被立为皇太孙,只是朱标能压住淮西勋贵,朱允炆肯定压不住这批骄兵悍将,而且有朱允熥在,淮西勋贵肯定都支持朱允熥。】
【蓝玉战功赫赫,捕鱼儿海之战几乎彻底瓦解北元小朝廷,他又是出了名的飞扬跋扈不服管教,自己人开门开慢了就拿炮轰自家城门的狠人,有时候连老朱都管不住他,朱允炆能驾驭他的可能性直接为负。】
【蓝玉活着,不管是朱允炆继位还是朱允熥继位都不行,朱允炆压不住他,朱允熥更压不住他,甚至可能直接成为傀儡皇帝。】
【为了防止之后出现乱子,老朱索性在活着的时候把可能生乱的淮西勋贵全嘎了。】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老朱以谋反罪处死大将蓝玉,扒皮实草抄家灭三族,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前前后后牵连几万人,淮西勋贵几乎被他清洗了一遍儿。他前前后后封了十个公爵,常遇春和濮英死在军中,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寿终正寝,李善长、冯胜、蓝玉被赐死,傅友德被迫自尽,公爵以下不必说,同样是血流成河。】
蓝玉:老子那么嚣张的吗?!
被嘎的淮西勋贵们:深呼吸.jpg
看在他没了媳妇儿子大孙子的面子上,原谅他。
抱头痛哭。
第94章
血流成河的场面过于吓人, 具体到数字上更是让人胆战心惊,尤其是被点到名字的,不管有没有善终心都吊到了嗓子眼。
只听神仙说已经足够吓人, 神仙还把他们列成表格, 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死因, 弄的跟生死簿似的,任谁看了都脊背发凉。
他们老大最喜欢秋后算账,有用的时候多大的委屈都能忍,一旦没用那就等着吧。
虽说他们这里和神仙说的很不一样,但是人还是那些人,即便糟心事儿还没来得及干,难保老大心里不会惦记上。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看在他们还什么都没来得及干的份上, 老大能不能高抬贵手别上来就动刀子?
神仙说老大在太子死后才杀疯了, 是不是意味着太子不死他们就是安全的?
老李和胡惟庸除外, 谋逆的人不配和他们放在一起。
标啊!为了叔伯们的性命, 求你务必好好锻炼身体,英年早逝要不得啊!
【老朱是中国古代所有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他从小看惯民间疾苦,比谁都清楚百姓的难处,所以他登基之后不光对自己苛刻,对官员也苛刻。为了防止官员欺上瞒下, 不管身份高低只要拿着《大诰》就能进京面圣,当官的不给百姓做主,他这个皇帝亲自给百姓做主。】
【他痛恨贪官污吏是出了名的, 明初官员贪污六十两以上就是死刑, 因为贪污而处死的官员又是血流成河。贪污受贿的官员如此之多和官员俸禄低有很大关系。】
【老朱过惯了苦日子,他觉得当官就要为国为民, 可以用很少的钱就活下去,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能吃苦,他定的俸禄太低,官员没有灰色收入根本活不下去,逼得他们不得不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搞钱,所以贪官杀了一波又一波,仿佛永远也杀不完。】
【当然,更多贪官污吏还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朱元璋迅速从失去媳妇儿子大孙子的情绪中抽离,于他而言最坏的消息莫过于此,接下来再听见什么都能接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神仙夸完他要骂几句说说他的不足很正常。
官吏俸禄太低过不下去,好的,他记下。
【老朱的出身和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身为一个平民皇帝,他知道百姓求的不过是个安稳度日,也知道百姓被逼急了能有多大力量,毕竟他自己就是这么一步步当上皇帝的。】
【皇帝日理万机,老朱更是个工作狂,根据档案记载,他曾经再八天内审阅一千六百多道奏章,处理三千多件事情,平均下来每天要处理四百多件。据说他处理事情的时候想起来一件就写张纸条别在身上,等晚上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竟然像个鸡毛掸子,浑身上下都贴满了小纸条。】
马秀英失笑,“鸡毛掸子,倒是形象。”
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从登基到去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洪武之治”乃是明初三大盛世的开始,他也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洪武大帝。】
【老朱在位期间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清查户口大兴科举,虽然明初有些制度比如军户制在他死后弊病越来越多,虽然他对女性的压迫超乎人的想象,甚至还重启了活人殉葬制度,但是不可否认,中国那么多皇帝他排不进前五也能进前十。】
【《明史》有言: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
【《明史》是清朝编修的,虽然清朝皇帝为了黑老朱把他的画像弄成了鞋拔子脸,但是这个评价却是非常之高。】
画面然忽然出现一张鞋拔子脸,上面还标注有【明太\\祖朱元璋】,看的老朱脸都绿了,“清朝?大明亡在了谁的手上?后头怎么竟是混蛋?”
他那么俊一张脸,怎么就成鞋拔子了?
他要是长那么磕碜,郭大帅会把义女嫁给他?有点脑子好不好!
马秀英这会儿也笑不出来了,只是她在意的不是她男人的脸,“重启活人殉葬?重八,你疯了?”
神仙说这人压迫女性然后才说殉葬,也就是说他只让女人殉葬,女人怎么他了?
朱元璋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妹子,咱还没干呢,咱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儿?”
小朱标一看情况不对,连忙站起来站起来劝架,“爹,娘,不吵不吵,神仙看着呢。”
小祖宗开口,朱元璋和马秀英赶紧停下,“没事,爹娘没有吵架。”
暂时休战,等神仙走了哄睡儿子再说。
【老朱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但是这位建文帝却是让老朱失望了,他不光没有继承他爷爷的强硬和他父亲的仁厚,反而被身边的文人给忽悠瘸了。】
【老朱死后不久,建文帝就开始武力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硬生生逼的燕王起兵造反,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迂回南下占领京师登基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永乐大帝。】
【后世很多人喜欢问如果朱标不死燕王会造反吗?答案可以肯定:不会。这个答案和前面老朱杀蓝玉的原因差不多,朱标是大哥,他能压住底下的弟弟,而朱允炆以皇孙的身份继位,且皇位还没坐稳就开始拿亲叔叔开刀,九大塞王被他折腾的死的死伤的伤,燕王装疯卖傻都躲不过去,“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造反是九死一生,不造反是十死无生,燕王是猛将出身,为了活命自然选择造反。】
【好了,再说就多了,老朱的事情就说到这里,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观众朋友们,有缘再见。】
观众朋友们尔康手伸的出奇的一致:别啊,再讲点呗。
他们想知道太子殿下的病到底是什么症状,还想知道开国之后文臣和勋贵到底干了多少糟心事,更像知道后头的靖难是怎么打的。
神仙提了一句就走,弄的他们心里跟猫爪儿挠一样,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大都皇宫,铁锅帝看着天上的画面消失露出后面的月色,转身看向匆忙赶过来的大臣,“你们有什么想法?”
大臣们面面相觑,各自心里都有点想法,但是谁都不敢先开口。
神迹消失之后仿佛没有来过一般,百姓不明所以,看着天上只剩下月亮和偶尔飞过的鸟,战战兢兢从地上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不敢对神仙不敬。
大晚上的不好喊人,老朱脑子乱糟糟,这会儿也没了吃饭的心情,只想关起门来和媳妇分析今天神仙透露的这些消息。
马秀英揉揉脑袋,吩咐人去隔壁冯国用那儿递个消息让沐青在那儿睡一觉明天早上再回来,再把昏昏欲睡的儿子送回房间,一切都安排好了才关门和男人说话,“很好,现在标儿不在,可以说说女人怎么得罪你了。”
朱元璋头疼不已,“妹子,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神仙还说标儿去了之后他儿子干不像话,还有那什么军户制度、九大塞王,你快来给咱分析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秀英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她觉得她也不能死那么早,怎么着也得把这人送走才行,不然这人干出太离谱的事情连个能劝的都没有。
得,从今天起她和儿子一起养身体。
马秀英心里有了成算,耐着性子继续说,“咱家没有底蕴,不像那些世家大族势力盘根错节,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家人,九大塞王肯定不能都是外姓人。”
老朱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懂了,多生儿子。只要标儿没事,他弟弟肯定不会造他的反,等将来天下稳定,标儿仁厚,削藩也不会一削到底,慢慢的再把权力收回来就是。”
九大塞王算什么,他要是有足够多的有能耐的儿子,九十个他都能封。
马秀英一脸难以言喻,“九十个?你想难为死标儿?”
那么多儿子中难保会出现几个桀骜不驯的,万一他们联合起来作乱,到时候头疼的还是他们儿子。
老朱皱眉沉思,好像也是,“不想了,妹子,咱赶紧给标儿添个弟弟。”
马秀英白了他一眼,“你后院那么多美人都等着要娃,生孩子太耽误事,我教养好标儿就行。”
孙子辈的太远,到时候再说,眼下的最重要。
夫妻俩关起门来说悄悄话,房间里的烛火一直亮到半夜才熄。
隔壁,沐青以为接下来没他什么事儿了,没想到冯国用神情变来变去,竟然拍着他的肩膀叹道,“文青,以后吃好喝好睡好玩好,跟紧你哥就行了。”
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神仙从头到尾提到的人就那么几个,九大塞王不用想肯定都是老大的儿子,义子中文正不必说,文忠恢复本姓后封公爵,只有文英不一样。
沐王爷,云南沐王府和大明王朝相始终,这个评价已经不能单单一个好字能说的了。
虽说云南远了点,可是离得远也安全。
啥都别说了,傻小子跟着亲哥保平安吧。
沐青叹了口气,巧了,他也是这么想的。
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这次的视频不再仅老朱可看,而是突然出现在全天下面前,沐青知道这次造成的影响绝对不会小,但是他没想到最先有动静的不是隔壁老刘也不是隔壁老徐和隔壁老陈,而是远在大都的朝廷。
朝臣吵了小半个月最终达成一致,早走晚走都是走,趁现在南边的乱军没有打过来赶紧带足金银财宝跑路,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风紧扯呼!
第95章
——朝廷为什么能坚持那么多年?
所有人再次发出来自灵魂的质问。
沐青以为朝廷提前知道元朝会灭后会采取自救行动, 能不能自救成功不好说,至少会垂死挣扎一波,万万没想到他们连挣扎都不挣扎, 直接收拾行囊风紧扯呼。
不是, 黄金家族的颜面你们是一点都不要啊。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发展, 连老朱都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皇帝和大臣能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简直是离谱。
跑?他们能跑多远?捕鱼儿海?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就这么跑了?
全天下的起义军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愣了半天,他们想过朝廷玩儿完之前会大肆反扑,谁都没想到那些人能这么没志气,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呢就先收拾铺盖卷儿跑了。
等各方势力派去大都打探消息的斥候把消息带回去, 这下他们想不相信也不行。
尤其是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两个正在和起义军干架的大军阀, 恨不得把铁锅帝和撺掇铁锅帝扔下中原北逃大臣们的脑壳都撬开看看里面是不是全是水。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露怯, 还没到山穷水尽就收拾铺盖卷儿逃跑, 怂成这样别人不打你打谁?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差点气厥过去,他们知道朝廷靠不住,但是没想到朝廷如此靠不住。
说撤就撤,问过他们的意见吗?
说好的谁拳头大谁管事,朝中那些弱鸡都不够他们一拳头打的,就这么溜了也不怕死半道上。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真是长见识了!
俩人以前再怎么打也都顾忌着朝廷的颜面,只要朝廷不太过分,他们明面上还得听朝廷的命令。
至于现在, 管他们去死!
神仙讲了朱元璋怎么平定江南, 对他打北方说的却简略,只是“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 再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然后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最后再一举进兵大都”。
说的容易,朝廷难道没有抵抗?
北伐大军九个月直捣大都,皇帝北逃,统治中原的大元王朝灭亡,朝廷的兵马呢?
神仙说四川、云南、广西等地陆陆续续打了二十多年,朱元璋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先后十三次北伐遁入漠北的残元。
81/91 首页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 |